一种地热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1626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热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热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高位桶、进井管、换热管道、出井管和第二高位桶,还包括地下蓄水池、循环水泵和循环管,所述换热管道位于所述地下蓄水池内,所述进井管和所述出井管的管身都位于所述第一高位桶或所述第二高位桶的下方,所述出井管上设置有室内换热器,所述循环水泵位于所述第二高位桶内,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高位桶内。当循环水泵将第二高位桶中的液体抽到第一高位桶内后,在液体压力差的作用下,第一高位桶内的液体会沿着相应的管道流道第二高位桶内,实现液体的循环流动,整个循环过程只有循环水泵的耗能,较为节能;同时由于采用的是地热能量,较为环保。
【专利说明】
一种地热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尤其是一种地热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目前,大部分空调是采用电能进行制冷或供热的,对电网负担较大,也不够环保。
[0003]中国发明专利申请ZL201410026111.X公开了一种地源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散热装置、用户循环栗、螺杆机组、水源循环栗和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通过供水管与螺杆机组进水端连接,螺杆机组的出水端通过供水管与室内散热装置连接,室内散热装置的回水端通过回水管、用户循环栗与螺杆机组连接,螺杆机组的回水端通过回水管、水源循环栗与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的回水管连接。该地源中央空调系统通过采用地热代替电能,较为环保,但是该地源中央空调系统各管道中的水的循环流动需要依靠水源循环栗和用户循环栗驱动,螺杆机组也需要通过电能驱动,需要消耗的电能相对较多,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0004]有鉴于此,本
【申请人】对采用地热的空调系统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地热空调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地热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高位桶、进井管、换热管道、出井管和第二高位桶,还包括地下蓄水池、循环水栗和循环管,所述换热管道位于所述地下蓄水池内,所述第一高位桶和所述第二高位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进井管和所述出井管的管身都位于所述第一高位桶或所述第二高位桶的下方,所述出井管上设置有室内换热器,所述循环水栗位于所述第二高位桶内,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栗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高位桶内。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高位桶、第二高位桶和循环水栗,当循环水栗将第二高位桶中的液体抽到第一高位桶内后,在液体压力差的作用下,第一高位桶内的液体会沿着相应的管道流道第二高位桶内,实现液体的循环流动,整个循环过程只有循环水栗的耗能,较为节能;同时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管道内的液体在经过换热管道时会吸收地下的暖气或冷气,然后在室内换热器中被释放出来,为室内提供暖气或冷却,由于采用的是地热能量,较为环保。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进井管的管径大于所述出井管的管径。通过上述改进,确保出井管内的液体有足够的压力流动到第二高位桶内。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地下蓄水池位于地面六米以下的位置处。通过上述改进,确保蓄水池中有足够的地热能量。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换热管道呈连续的S形或呈螺旋状环绕。通过上述改进,增加换热管道与蓄水池的接触面积,便于热量的交换。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进井管和所述出井管都为保温隔热管,所述换热管道为金属导热管道。通过上述改进,有效防止热量在管道中散失。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室内换热器有多个,多个所述室内换热器串联在所述出井管上。通过上述改进,出井管内的液体压力相对较大,有利于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室内换热器有多个,多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在所述出井管上。通过上述改进,确保各个换热器的的制冷或供暖效果相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热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对应标示如下:
[0017]10-第一高位桶;20-进井管;
[0018]30-换热管道;40-出井管;
[0019]50-第二高位桶;60-地下蓄水池;
[0020]70-循环水栗;80-循环管;
[0021]90-室内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3]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地热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高位桶10、进井管20、换热管道30、出井管40和第二高位桶50,还包括地下蓄水池60、循环水栗70和循环管80,第一高位桶10和第二高位桶50最好是密封桶,防止桶内的液体在空气中被耗散掉,而地下蓄水池60可以是开放式的,也可以是封闭式的,在本实施例中,地下蓄水池60是开放式的井池,池内的水为井水,这样地下蓄水池60中的水也可以被用作工业或生活用水。
[0024]换热管道30位于地下蓄水池60内,用于与地下蓄水池60内的水进行热量交换。换热管道30优选为金属导热管道,最好是耐腐蚀性高且传热系数高的金属导热管道,换热管道30的具体类型可以从现有的金属导热管道中选取,此处不再详述。此外,换热管道30呈连续的S形或呈螺旋状环绕,这样能增加换热管道30与地下蓄水池60内的水的接触面积,便于热量的交换。
[0025]地下蓄水池60位于地面六米以下的位置处,具体的位置需要根据地下蓄水池60所在的地质、气候以及当地的实际环境来确定,当然,地下蓄水池60需要位于地下水源充足的地方,以便借助地下水源来实现热量交换。需要说明的是,地下蓄水池60的深度最好与常规的生活用水井的深度相同,如果地下蓄水池60太浅,则池中的水温随着季节变化较大,难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影响地热空调系统的制冷或供暖效果;如果地下蓄水池60太深,则打井成本太高,对制冷或供暖效果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因为当蓄水池60达到生活用水井的深度时,池中的水温已经趋向于恒定。
[0026]第一高位桶10和第二高位桶5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高位桶10和第二高位桶50位于地热空调系统其它零部件的上方,也即是进井管20和出井管40的管身都位于第一高位桶10或第二高位桶50的下方。在实际使用时,第一高位桶10和第二高位桶50可以布置在楼顶,无需额外设置支架来放置第一高位桶10和第二高位桶50。
[0027]使用前应往第一高位桶10内灌注作为导热介质的液体,该液体最好具有较好的导热系数,具体的液体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使用水作为导热介质等。液体被灌注在第一高位桶10内后,会在液压的作用下依次沿着进井管20、换热管道30和出井管40流动到第二高位桶50内,当第二高位桶50内也具有一定量的液体,且第一高位桶10内的液面与第二高位桶50内的液面平齐后,停止往第一高位桶10内灌注液体。
[0028]循环水栗70位于第二高位桶50内,并浸泡在第二高位桶50的液体内,循环管80的一端与循环水栗70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一高位桶10内。当循环水栗70将第二高位桶50内的液体抽取到第一高位桶10内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第一高位桶10内的液体会依次沿着进井管20、换热管道30和出井管40流动到第二高位桶50内,形成流动循环。
[0029]出井管40上设置有室内换热器90,室内换热器90可以为常规空调使用的室内机,其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详述。室内换热器90可以只有一个或两个,也可以有多个,当室内换热器90有多个时,多个室内换热器90可以串联在出井管40上,也可以并联在出井管40上。多个室内换热器90相互串联的优点是出井管40只需要一根,管内压力相对稳定,缺点是靠近第二高位桶50—端的室内换热器90的初始制冷或供暖效果相对较差;多个室内换热器90相互并联的优点是各个室内换热器90的制冷或供暖效果相差不大,缺点是出井管40需要有多根支管,出井管40的支管与主管交界处的液体压力会有突变,使得出井管40内的压力不稳定,影响制冷或供暖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90有多个,多个室内换热器90相互串联在出井管40上,这种连接方式虽然部分室内换热器90初始制冷或供暖效果相对较差,但是长时间运行后出井管40内的液体温度会趋向于一致。
[0030]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进井管20的管径大于出井管40的管径,这样,在液压作用下,出井管40内的液体流速会大于进井管20内的液体流速,可持续为室内换热器90提供冷气或暖气。此外,进井管20和出井管40都为保温隔热管,可有效防止热量在管道中散失。
[003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将上述实施例中管道内的液体变更为气体,并采用抽气栗代替上实施例中的循环水栗70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地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高位桶、进井管、换热管道、出井管和第二高位桶,还包括地下蓄水池、循环水栗和循环管,所述换热管道位于所述地下蓄水池内,所述第一高位桶和所述第二高位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进井管和所述出井管的管身都位于所述第一高位桶或所述第二高位桶的下方,所述出井管上设置有室内换热器,所述循环水栗位于所述第二高位桶内,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栗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高位桶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井管的管径大于所述出井管的管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蓄水池位于地面六米以下的位置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道呈连续的S形或呈螺旋状环绕。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井管和所述出井管都为保温隔热管,所述换热管道为金属导热管道。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地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有多个,多个所述室内换热器串联在所述出井管上。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地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有多个,多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在所述出井管上。
【文档编号】F24F5/00GK205505254SQ201620105557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日
【发明人】廖冬冬, 王煜航, 王秋彬
【申请人】泉州市泉港区航立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