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166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包括第一过滤组件、第一温度控制模块、加湿模块和风机动力模块。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通过将多个独立的模块进行组合,方便了拆卸和清洗;而且当其中的模块出现故障时,只需要将出现故障的模块拆出,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即可,方便了使用者对设备进行维修。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结构,安装也比较方便。
【专利说明】
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背景技术】
[0002]近些年,我国大面积爆发了大气环境PM2.5雾霾污染,覆盖百万平方公里国土。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35yg/m时,人的死亡风险比l〇yg/m的情形约增加15%。由于人的一生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室内环境空气品质优劣对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空气品质的日益恶劣,越来越多的家庭购置了室内空气净化器。
[0003]空气净化装置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室内空气清洁度的装置。使用空气净化器,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创造健康舒适室内环境十分有效的方法。目前市场上大多的空气净化器是将室内的空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再送到室内,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净化。但是这些空气净化装置的过滤材料无法方便地实现清洗与更换。空气净化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设备内部净化部件会附着有害气体与固体颗粒物,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空气净化器的运行效率,设备内部积攒的固体颗粒物上面会滋生有害细菌,而且可能发生已吸附有害气体释放而造成二次污染。
[000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新风净化器的各个净化模块不能方便拆卸、清洗、 维护、更换和安装,从而无法保证新风净化器长期运行效果。【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方便拆卸和清洗;而且也方便维护、更换和安装。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包括第一过滤组件、第一温度控制模块、加湿模块和风机动力模块;
[0007]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上净化模块和下净化模块;所述上净化模块和下净化模块的内部均形成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上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沿空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初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所述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沿空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和高效过滤器;所述下净化模块固定于所述上净化模块的下部,所述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所述上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且所述下净化模块和上净化模块的连接处形成密封连接;
[0008]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固定于所述下净化模块的下部,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所述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和下净化模块的连接处形成密封连接;
[0009]所述加湿模块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加湿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设置有加湿器;所述加湿模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左侧,且所述加湿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所述加湿模块和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连接处形成密封连接;
[0010]所述风机动力模块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风机动力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设置有轴流风机,所述风机动力模块固定于所述加湿模块的上方,所述风机动力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所述加湿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且所述风机动力模块和加湿模块的连接处形成密封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风机动力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风机动力模块串联。
[0012]可选的,所述上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由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而成;且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为隔热板。
[0013]可选的,所述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由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而成;且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为隔热板。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由底座、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而成,所述底座水平设置,所述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竖直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右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后侧板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门板的右端铰接于所述右侧板的另一端。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还包括集水盘,所述集水盘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部。
[0016]可选的,所述加湿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由底座、左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而成; 且所述底座、左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为隔热板。
[0017]可选的,所述风机动力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由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而成;且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为隔热板。
[0018]可选的,所述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组件和第二温度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上净化模块和下净化模块;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上净化模块和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上净化模块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下净化模块和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下净化模块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模块包括空气流通通道,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而且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设置有换热器。
[00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通过将多个独立的模块进行组合,方便了拆卸和清洗;而且当其中的模块出现故障时,只需要将出现故障的模块拆出,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即可,方便了使用者对设备进行维修。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结构,安装也比较方便。【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的风机动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去除门板);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的加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去除门板);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的上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去除门板);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的下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去除门板);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的第二温度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去除门板);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的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去除门板);
[00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的气体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0028]图中标记示意为:1-上净化模块;2-下净化模块;3-第一温度控制模块;4-第二温度控制模块;5-加湿模块;6-风机动力模块;7-轴流风机;8-加湿器;9-初效过滤器;10-高效过滤器;11-活性炭吸附板;12-换热器;13-集水盘。【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包括第一过滤组件、第一温度控制模块3、加湿模块5和风机动力模块6。
[0032]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上净化模块1和下净化模块2;
[0033]所述上净化模块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且所述上净化模块的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成空气流通通道;即,所述上净化模块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固定于所述上净化模块的后侧板的两端,并位于所述上净化模块的后侧板的同侧;所述上净化模块的门板通过合页铰接于所述上净化模块的右侧板上。[〇〇34]为防止所述上净化模块的内外交换热量,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净化模块的左侧板、 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为隔热板。或者,所述上净化模块的门板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膜; 而且所述隔热板也可以通过在常规的钢板之上铺设隔热膜来实现。
[0035]所述上净化模块还包括初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所述上净化模块的初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均固定于所述上净化模块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并位于所述上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以对通过所述上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本实施例中, 沿空气流动方向,所述上净化模块的初效过滤器设置于所述上净化模块的高效过滤器的上游侧;参考图4,即所述上净化模块的初效过滤器设置于所述上净化模块的高效过滤器的上部。
[0036]所述下净化模块固定于所述上净化模块的下部,且所述下净化模块包括左侧板、 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且所述下净化模块的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成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即,所述下净化模块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固定于所述下净化模块的后侧板的两端,并位于所述下净化模块的后侧板的同侧;所述下净化模块的门板通过合页铰接于所述下净化模块的右侧板上。[〇〇37]为防止所述下净化模块的内外交换热量,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净化模块的左侧板、 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为隔热板。或者,所述下净化模块的门板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膜; 而且所述隔热板也可以通过在常规的钢板之上铺设隔热膜来实现。
[0038]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所述上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且所述下净化模块和上净化模块的连接处形成密封连接。
[0039]所述下净化模块还包括活性炭吸附板和高效过滤器;所述下净化模块的活性炭吸附板和高效过滤器均固定于所述下净化模块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以对通过所述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本实施例中,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下净化模块的活性炭吸附板和高效过滤器;即所述下净化模块的活性炭吸附板设置于所述下净化模块的高效过滤器的上游侧;参考图5,所述下净化模块的活性炭吸附板设置于所述下净化模块的高效过滤器的上部。[〇〇4〇]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安装于所述下净化模块的下部,且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包括底座、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同时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底座、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成空气流通通道;即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底座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竖直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底座上;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右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后侧板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门板的右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右侧板的另一端。[004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所述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和下净化模块的连接处形成密封连接。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底座、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可以采用隔热板来实现。或者,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门板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膜;而且所述隔热板也可以通过在常规的钢板之上铺设隔热膜来实现。
[0043]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内部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能对空气流通通道内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或者制冷;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换热器对所述空气进行制冷时,可能会产生水分,因此,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还包括集水盘13,所述集水盘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部。
[0044]所述加湿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左侧,且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底座、 左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同时所述底座、左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成空气流通通道;即所述底座水平设置,所述左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竖直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左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后侧板的一端垂直连接。
[0045]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竖直设置,且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接件的中部对应于所述加湿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开设有通孔,所述门板的右端铰接于所述连接件上。
[0046]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且所述加湿模块和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连接处形成密封连接。
[0047]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底座、左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可以采用隔热板来实现。或者,所述加湿模块门板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膜;而且所述隔热板也可以通过在常规的钢板之上铺设隔热膜来实现。
[0048]所述加湿模块的内部设置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能对空气流通通道内流动的空气进行加湿。[〇〇49]所述风机动力模块固定于所述加湿模块的上方,且所述风机动力模块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且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成空气流通通道;即,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固定于所述后侧板的两端,并位于所述后侧板的同侧;所述门板通过合页铰接于所述右侧板上。
[0050]为防止所述上净化模块的框体的内外交换热量,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为隔热板。或者,所述门板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膜;而且所述隔热板也可以通过在常规的钢板之上铺设隔热膜来实现。[0051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动力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所述加湿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且所述风机动力模块和加湿模块的连接处形成密封连接。[〇〇52]所述风机动力模块内安装有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能强制所述上净化模块、下净化模块、第一温度控制模块和加湿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的空气的流动,并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至所述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的外部。[〇〇53]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通过将多个独立的模块进行组合,方便了拆卸和清洗;而且当其中的模块出现故障时,只需要将出现故障的模块拆出,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即可,方便了使用者对设备进行维修。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结构,安装也比较方便。[〇〇54]所述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组件和第二温度控制模块4;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上净化模块和下净化模块;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上净化模块和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上净化模块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下净化模块和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下净化模块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模块包括空气流通通道,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此时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模块位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和加湿模块之间;而且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设置有换热器。
[0055]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滤组件、第一温度控制模块、加 湿模块和风机动力模块;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上净化模块和下净化模块;所述上净化模块和下净化模块的内 部均形成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上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沿空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 初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所述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沿空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 活性炭吸附板、高效过滤器;所述下净化模块固定于所述上净化模块的下部,所述下净化模 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所述上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且所述下净化模块和上净化模 块的连接处形成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 通通道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固定于所述下净化模块的下部,所述第一 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所述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温度控 制模块和下净化模块的连接处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加湿模块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加湿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设置有加 湿器;所述加湿模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左侧,且所述加湿模块的空气流通通 道和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所述加湿模块和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连 接处形成密封连接;所述风机动力模块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风机动力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内 设置有轴流风机,所述风机动力模块固定于所述加湿模块的上方,所述风机动力模块的空 气流通通道和所述加湿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且所述风机动力模块和加湿模块的连接 处形成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动力模块的数量 为两个,所述两个风机动力模块串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净化模块的空气流 通通道由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而成;且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 为隔热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净化模块的空气流 通通道由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而成;且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 为隔热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 空气流通通道由底座、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而成,所述底座水平设置,所述右侧板、后 侧板和门板均竖直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右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后侧板的一端垂 直连接,所述门板的右端铰接于所述右侧板的另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还 包括集水盘,所述集水盘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的空气流通 通道由底座、左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而成;且所述底座、左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为隔热 板。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动力模块的空气 流通通道由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围合而成;且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门板均为隔热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过滤组件和第 二温度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上净化模块和下净化模块;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 上净化模块和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上净化模块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下净化模块 和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下净化模块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模块包括空气流通通 道,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下净化模块的空气 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而且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模块的空 气流通通道内设置有换热器。
【文档编号】F24F13/30GK205619498SQ201620453250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8日
【发明人】王科
【申请人】侍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