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662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与热泵/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采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技术实现余热利用的领域,为了有效地利用低温余热资源,需要采用两级流程;当驱动热介质以显热方式提供驱动热负荷时,需要考虑将不同温度的驱动热负荷分级使用;当被加热介质的温度变化范围较宽而处于吸收式热泵的单级供热范围和两级供热范围时,应该采用包含单级供热端和两级供热端的复合吸收式热泵流程,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温驱动热和低温余热的高效利用。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生器,将驱动热介质的高温热负荷和低温热负荷分别用于溶液的发生器过程,第一发生器利用低温驱动热并向第一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利用高温驱动热并向第二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由第一冷凝器、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分别向用户提供热负荷,能够实现前述多重要求。无论采用显热作驱动热负荷,还是采用潜热作驱动热负荷,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生器可以实现余热的分级提升,同样有利于低温余热资源的深度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1.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2.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3.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吸收-蒸发器、第二吸收-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 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四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一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4.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吸收-蒸发器、第二吸收-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 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四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一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5.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6.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7.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项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8.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项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9.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0.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1.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项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2.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项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3.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项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4.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6项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5.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项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6.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8项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7.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5-6、9-10、13_14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冷剂液泵,取消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设置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8.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4、7-8、11-12、15_16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取消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一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取消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设置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二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蒸发器或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8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8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9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10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中,1-第一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3-吸收-蒸发器/第一吸收-蒸发器,4-吸收器/第一吸收器,5-第一冷凝器,6-第二冷凝器,7-蒸发器,8-第一节流阀,9-第二流阀, 10"第一溶液泵,11-第二溶液泵,12-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3-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冷剂液泵/第一冷剂液泵,15-第二吸收-蒸发器,16-第二吸收器,17-第二蒸发器,18-第三节流阀,19-第四节流阀,20-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1-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2-第二冷剂液泵, 23-第三发生器,24-第三溶液泵;A-新增发生器,B-新增吸收器,C-新增溶液泵,D-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图1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 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 第一发生器1和第二发生器2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7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5、吸收器4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一发生器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 5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蒸发器3 ;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吸收器4 ;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第一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3提供,进入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9节流后再流经吸收-蒸发器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进入吸收器4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在上述流程中,第一发生器1在第一级完成溶液的发生过程,第二发生器2在第二级完成溶液的发生过程,溶液分两路进行循环。图2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 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 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二发生器2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7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5、吸收器4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ο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较高温度的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吸收器4、 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较低温度的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一发生器 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5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蒸发器3 ;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第一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3提供,进入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9节流后再流经吸收-蒸发器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上述流程中,高温驱动热介质首先在第二发生器2发挥作用,温度降低后的驱动热介质接着在第一发生器1发挥作用,这有利于驱动热的深度利用,有利于提高驱动热的利用价值;另外,溶液的循环属单路串联循环。图3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在图2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冷剂液泵,取消第二冷凝器6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冷凝器6设置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蒸发器7增设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14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图4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吸收-蒸发器、第二吸收-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四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一发生器1 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5连通, 第二吸收-蒸发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吸收-蒸发器3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第二蒸发器17连通,第二蒸发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8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二蒸发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5连通,第一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蒸发器3连通;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 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二吸收器1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第一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19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5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15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二发生器2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7和第二蒸发器1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5、第一吸收器4、第二吸收器16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一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 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一发生器1,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一发生器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5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二吸收-蒸发器15、吸收来自第二蒸发器17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第二吸收-蒸发器15的冷剂液,第二吸收-蒸发器1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吸收-蒸发器3、吸收来自第一蒸发器7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第一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液;第一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21进入第二发生器2,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二吸收器16、 吸收来自第二吸收-蒸发器15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16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一吸收器4、吸收来自第一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第三节流阀18进入第二蒸发器17,第二蒸发器17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蒸发器15提供,第二路经第一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 7、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3提供;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二节流阀9节流后再流经第一吸收-蒸发器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4提供,第二路经第四节流阀19节流后再流经第二吸收-蒸发器15、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16提供,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图5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吸收-蒸发器、第二吸收-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四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二吸收器1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一吸收器4 连通,第一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5 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吸收-蒸发器 3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第二蒸发器17连通,第二蒸发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8 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二蒸发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5连通,第一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蒸发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第一吸收-蒸发器 3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19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5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15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二发生器2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7和第二蒸发器1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5、第一吸收器4、第二吸收器16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一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二发生器2,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二吸收器16、吸收来自第二吸收-蒸发器15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16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一吸收器4、吸收来自第一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一发生器1,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一发生器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5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二吸收-蒸发器15、吸收来自第二蒸发器17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第二吸收-蒸发器15的冷剂液,第二吸收-蒸发器1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吸收-蒸发器3 ;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第一冷凝器 5的冷剂液经第三节流阀18进入第二蒸发器17,第二蒸发器17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蒸发器15提供,第二路经第一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3提供;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二节流阀9节流后再流经第一吸收-蒸发器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4提供,第二路经第四节流阀 19节流后再流经第二吸收-蒸发器15、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16提供,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图6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5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取消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第一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取消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19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5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15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二冷凝器6设置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 第二蒸发器17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2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5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15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二蒸发器17或第一蒸发器7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4与第一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图7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二吸收器16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M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三发生器23连通,第三发生器2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三发生器23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6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一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吸收器16、吸收来自第三发生器2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16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M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二发生器2 ;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三发生器23,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2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16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2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一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具有回热供热端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图8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二吸收器16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M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三发生器23连通,第三发生器2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三发生器23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 16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吸收器16、吸收来自第三发生器2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16 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M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二发生器2 ;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三发生器23,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2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16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2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一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蒸发器3,形成具有回热供热端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图9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 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来自新增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 ;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新增发生器A,驱动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吸收器B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吸收-蒸发器3,形成具有回热供热端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图10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3所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 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来自新增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 ;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 ;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新增发生器A,驱动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 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吸收器B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吸收-蒸发器3,形成具有回热供热端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1)对余热实现两级提升并具有三个以上供热端,有利于深度利用低温余热资源, 有利于满足用户较宽温度区间和较高加热终了温度的用热需求。(2)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发生器,能够实现驱动热介质的深度利用,提高驱动热的利用价值。(3)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发生器,可利用不同温度品位的驱动热源,实现热能的高效和合理利用。(4)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吸收器向用户提供热负荷,避免或降低了溶液结晶的风险。(5)采用分路溶液循环时,能够针对余热资源和用户热需求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工作介质来对应。(6)丰富了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类型,扩展了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应用范围,有利于更好地采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来实现余热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权利要求
1.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吸收-蒸发器C3)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连通,第一冷凝器(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C3)连通;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第二发生器 (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吸收-蒸发器C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C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二发生器( 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7)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5)、吸收器(4)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2.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第二发生器(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吸收-蒸发器C3)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连通,第一冷凝器(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8)与蒸发器 (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C3)连通,第二发生器(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吸收-蒸发器C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C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二发生器( 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7)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5)、吸收器(4)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3.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吸收-蒸发器、第二吸收-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四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20)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一吸收-蒸发器(3)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连通,第一冷凝器(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第二蒸发器(17)连通,第二蒸发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8)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二蒸发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连通,第一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蒸发器C3)连通;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二吸收器(1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第一吸收-蒸发器C3)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C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 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19)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1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二发生器( 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7)和第二蒸发器(1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5)、第一吸收器G)、第二吸收器(16)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4.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吸收-蒸发器、第二吸收-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四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第二发生器(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二吸收器(1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一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O)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15) 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一吸收-蒸发器C3)连通,第一发生器(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连通,第一冷凝器(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 (18)与第二蒸发器(17)连通,第二蒸发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8)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二蒸发器(1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连通,第一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蒸发器C3)连通,第二发生器(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第一吸收-蒸发器C3)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C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 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19)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1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二发生器( 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7)和第二蒸发器(1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5)、第一吸收器G)、第二吸收器(16)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5.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器(4)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吸收器 (16)连通,第二吸收器(16)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0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O)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一吸收器 (4)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6)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6.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3)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二吸收器(16)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0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20)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O)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6)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7.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器(4)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位4)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8.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 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04)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9.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3)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 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吸收-蒸发器C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蒸发器( 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10.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3)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C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蒸发器( 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11.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5) 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5)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12.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3)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13.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C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蒸发器( 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14.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 (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 与吸收-蒸发器C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蒸发器( 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15.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 (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5) 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0)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5)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16.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0)、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 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 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O)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OO)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17.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5-6、9-10、13-14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冷剂液泵,取消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 连通,第二冷凝器(6)设置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第一冷凝器( 连通,蒸发器 (7)增设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14)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18.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4、7-8、11-12、15-16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取消第二冷凝器(6)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第一吸收-蒸发器C3)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取消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 (19)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1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二冷凝器(6)设置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9)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二蒸发器(17)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0 与第二吸收-蒸发器(1 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1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6)连通,第二蒸发器(17)或第一蒸发器(7)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4)与第一吸收-蒸发器C3)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C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形成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属于余热利用与热泵/制冷技术领域。第一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形成溶液环路,加上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阀和蒸发器,形成第一级流程;第二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形成溶液环路,加上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一吸收器,形成第二级流程;第一吸收器向第二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冷凝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对外提供热负荷,形成分级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再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并由第三发生器向第三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形成具有回热供热端的分级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文档编号F25B41/06GK102338498SQ201110239890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3日
发明者李华玉 申请人:李华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