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以及包括这样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的供暖、通风和/或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163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以及包括这样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的供暖、通风和/或空 ...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领域。更具体地,其涉及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其还涉及包括该类型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尤其是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常常装配有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用于改变分配在车辆的乘客舱内的空气流的通风和热参数。为了该目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包括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所述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适于在空气流在乘客舱内的分配之前引导空气流。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主要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壳体构成,所述壳体被容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下。
为了在空气流传播至乘客舱中之前改变空气流的温度,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包括冷却剂在其内流动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该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包括,尤其是,压缩机、内部热交换器、与第一旁通阀相关的第一膨胀构件、外部热交换器、与第二旁通阀共同相关的第二膨胀构件和蒸发器、以及蓄积器。压缩机适于将冷却剂变为高压。内部热交换器被容纳在壳体中,以允许在壳体内流动的空气在乘客舱中分配之前在该空气和冷却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一膨胀构件和第二膨胀构件设计为将冷却剂从高压膨胀至低压。外部热交换器允许冷却剂和环境空气(例如车辆外部的空气流)之间的热传递。该类型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特别在文档US
6314 750中被描述。壳体装配有瓣片,所述瓣片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中,瓣片阻止空气流通过内部热交换器,在打开位置中,瓣片允许空气流通过内部热交换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还能够在空气流被蒸发器冷却的“冷却”模式下和空气流被内部热交换器加热的“加热”模式下操作。在“冷却”模式下,瓣片放置在关闭位置中,以使得空气流不被内部热交换器加热。在“加热”模式中,瓣片放置在打开位置中,以允许空气流在其通过内部热交换器期间被加热。但是,该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没有设计为阻止霜沉积在外部热交换器的外表面上。该结霜趋于减少穿过外部热交换器的外部空气流的速度,因此减少冷却剂和外部空气流之间的热交换。这样的减少不利地影响了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的整个操作并降低了回路的热性能。此外,如果外部热交换器被较大程度上或全部地覆盖在霜中,该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将不能在乘客舱内提供令人满意的热舒适度。最后,在“冷却”模式下,该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在冷却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期间产生影响冷却剂流动的明显压降,这趋于降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的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其架构最小化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内流动的冷却剂经受的压降。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其包括该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并允许在不同模式下(尤其是已知为“加热”、“冷却”和“除雾和/或干燥”的模式)以高效和快速的方式(尤其是热交换器可能变得基本或甚至完全被霜覆盖的极端天气条件下)操作。根据本发明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允许冷却剂的流动。根据本发明,它包括压缩机、外部热交换器、余热热交换器和第一膨胀构件,所述第一膨胀构件根据冷却剂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内的流动方向放置在余热热交换器的直接下游。
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包括绕过余热热交换器和第一膨胀构件的器件。旁通器件有利地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冷却剂入口点和冷却剂出口点,所述冷却剂入口点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中定位在压缩机和余热热交换器之间,所述冷却剂出口点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中定位在第一膨胀构件和外部热交换器之间。在优选变化例中,导管设置有直通阀,所述直通阀适于允许或阻止冷却剂在导管内流动。在替换实施例中,入口点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从压缩机朝向余热热交换器和/或通过导管朝向外部热交换器发送冷却剂。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优选地包括蓄积器,所述蓄积器根据冷却剂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内的流动方向定位在压缩机的上游。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有利地包括蒸发器和第二膨胀构件。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进一步包括旁通件,所述旁通件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中与蒸发器和第二膨胀构件并行地定位。在本发明的第一变化实施例中,余热热交换器是中间热交换器,冷却剂和热传递流体流动通过该中间热交换器。在该替换实施例中,中间热交换器被并入热传递流体流动管路中,所述管路包括内部热交换器,空气流可流动通过所述内部热交换器。在本发明的第二变化实施例中,余热热交换器是内部热交换器,空气流可以通过该内部热交换器。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该类型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包括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所述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有利地容置内部热交换器和/或附加加热装置。有利地,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还包含蒸发器,根据内部空气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中的流动方向放置在内部热交换器和附加加热装置的上游。在一个实施例中,蒸发器、内部热交换器和附加加热装置(诸如电加热器件)相继地定位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内,蒸发器根据内部空气流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内的流动方向放置在内部热交换器和附加加热装置的上游,内部热交换器根据内部空气流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内的流动方向放置在附加加热装置的上游。更具体地,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包括之前限定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其可以存在于各种配置中。在称为“加热”配置的配置中,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配置为使得,冷却剂相继地流动通过压缩机、余热热交换器、第一膨胀构件、外部热交换器和旁通件,并返回至压缩机,优选地经由蓄积器。附加加热装置在该模式下也是活动的。在称为“冷却”配置的配置中,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配置为使得,冷却剂相继地流动通过压缩机、旁通器件、外部热交换器、第二膨胀构件和蒸发器,并返回至压缩机,优选地经由蓄积器。附加加热装置在该模式下是不活动的。在称为“除雾和/或干燥”配置的配置中,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配置为使得,冷却剂相继地流动通过压缩机、旁通器件、外部热交换器、第二膨胀构件和蒸发器,并返回至压缩机。附加加热装置在该模式下也是活动的。在称为“具有两个阶段的干燥”配置的配置中,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配置为·使得,冷却剂相继地流动通过压缩机、内部热交换器、膨胀构件、外部热交换器、第二膨胀构件和蒸发器,并返回至压缩机。


通过查看以下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更可被理解以及使其他特征和优势清楚,以下详细描述包括了参考附图的被提供用于说明目的的实施例的示例,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提供,其将有助于本发明及其实施例的描述的理解,且如果必要,对其限定做出贡献,在图中图I是根据本发明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图I中所不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变化实施例的不意图,和图3至5是前一图中所示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处于不同操作模式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至5示出一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1,用于改变分配在机动车辆(特别是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的乘客舱内的空气流的通风和热参数。该改变通过内部空气流2在乘客舱中的分配而获得。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包括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3,所述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适于在内部空气流2在乘客舱内的分配之前引导该内部空气流2。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3主要由安装在车辆的仪表板下的壳体4构成,所述壳体尤其由塑料材料制成。壳体4容纳风机5,用于产生从至少一个空气入口孔6朝向至少一个空气分配孔7的内部空气流2,这两种孔均定位在壳体4中。为了在内部空气流2传播至乘客舱之前改变内部空气流2的温度,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包括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冷却剂在所述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内流动,所述冷却剂诸如亚临界冷却剂,特别是已知为商品名R134a或R1234yf类型的冷却剂。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沿冷却剂的流动方向包括压缩机9,该压缩机适于将冷却剂变为高压。压缩机9有利地与蓄积器10相关,以阻止液态下的冷却剂进入压缩机9。为了该目的,蓄积器10根据冷却剂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内的流动方向11布置在压缩机9的上游。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包括余热热交换器,所述余热热交换器适于允许内部空气流2和冷却剂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在第一变化实施例中,余热热交换器包括内部热交换器12,所述内部热交换器12容纳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3的壳体4中。内部热交换器12允许内部空气流2和冷却剂之间的热传递。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进一步包括蒸发器13,所述蒸发器13容纳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3的壳体4中。蒸发器13还允许冷却剂和内部空气流2之间的热传递。更具体地,蒸发器13允许在内部空气流2通过蒸发器13期间通过冷却剂冷却和除湿内部空气流2。 在壳体4内部,蒸发器13根据内部空气流2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3内的流动方向14布置在内部热交换器12的上游。 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进一步包括外部热交换器15,其允许冷却剂和环境空气流16 (例如车辆外部的空气流)之间的热传递。为了有助于该热传递,外部热交换器15优选地定位在车辆的前部中,在车辆发动机罩下。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进一步包括第一膨胀构件17和第二膨胀构件18,它们适于使冷却剂从高压膨胀至低压。第一膨胀构件17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中根据冷却剂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内的流动方向11布置在内部热交换器12的直接下游。第一膨胀构件17优选地是电子控制膨胀器,使得第一膨胀构件17可以阻止冷却剂经过其的任何通过。在变化例中,第一膨胀构件17可以是经校准的孔口,诸如与一阀相关的电子控制膨胀构件或管状孔口,所述阀可以允许或阻止冷却剂通过经校准的孔口。第二膨胀构件18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中根据冷却剂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内的流动方向11定位在蒸发器13的直接上游。第二膨胀构件18可以同样地是经校准的孔口,诸如管状孔口或电子控制膨胀构件。最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包括旁通件19、第二膨胀构件18和蒸发器13,所述旁通件例如由旁通阀19形成。旁通件19允许离开外部热交换器15的冷却剂或朝向第二膨胀构件18流动并随后流动至蒸发器13,或朝向压缩机9流动,特别是经由蓄积器10。为了尽可能最小化冷却剂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中经受的压降,本发明提出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装配有绕过内部热交换器12和第一膨胀构件17的器件20。旁通器件20适于使得离开压缩机9的冷却剂或直接朝向外部热交换器15流动,或直接朝向内部热交换器12流动。这些布置使得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具有极简单的架构,但所述架构使得其至少在以下模式中操作, “加热”模式,其中内部空气流2被加热,尤其是被内部热交换器12加热, “冷却”模式,其中内部空气流2被蒸发器13冷却,和· “除霜”模式,用于为外部热交换器15除霜。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还可以能够在“干燥”模式中操作,在该模式中,内部空气流2初始地被蒸发器13冷却,随后被附加加热装置21加热。例如,附加加热装置21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附加加热装置21容纳在壳体4中,优选地根据内部空气流2在壳体4内的流动方向14在内部热交换器12的下游。还可行的是定义“具有两个膨胀阶段的干燥”模式,其中内部空气流2被冷却并随后被加热。该模式特别有利在于,加热内部空气流2所需的热在不需要补充压缩机9造成的功率消耗的情况下获得。该“具有两个膨胀的干燥”模式因此具有有利的性能系数。因为附加加热装置21,可以在该情况下还提供“除霜”功能,同时保持乘客舱中的舒适性。在图2至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旁通器件20包括导管22,所述导管22包括入口点23和出口点24,冷却剂通过该入口点23进入导管22,冷却剂通过该出口点24从管线22排放。入口点23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中放置在压缩机9和内部热交换器12之间,而出口点24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中定位在第二膨胀构件17和外部流体热交换 器15之间。在图2至5中所示的变化实施例中,导管22设置有直通阀25,所述直通阀25适于阻止或允许冷却剂在导管22内的流动。在未示出的另一变化实施例中,入口点23装配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允许冷却剂从压缩机9朝向外部热交换器15流动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2和第二膨胀构件17,或直接通过导管22,或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2、第二膨胀构件17和导管22。图3示出处于“冷却”模式下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的配置。在该配置中,直通阀25打开,以允许冷却剂通过导管22。另外,旁通件19允许冷却剂从外部热交换器15朝向第二膨胀构件18流动。这些布置使得被压缩机9变为高压的冷却剂进入导管22,并流动通过直通阀25,以到达外部热交换器15。在外部热交换器15内,冷却剂与环境空气流16进行热交换。在该配置中,外部热交换器15用作冷凝器。冷却剂随后离开外部热交换器15并流动通过旁通件19朝向第二膨胀构件18,冷却剂在该第二膨胀构件18中经受膨胀。冷却剂随后朝向蒸发器13流动,冷却剂在该蒸发器13中与内部空气流2进行热交换。具体地,内部空气流2在其被分配到壳体4外部之前在其通过蒸发器13期间被冷却。有利地,内部热交换器12和附加加热装置21在该操作模式下不活动。最后,冷却剂经由蓄积器10到达压缩机9。这些布置使得冷却剂绕过内部热交换器12和第一膨胀构件17,这趋于减少冷却剂经受的压降。这引起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的总体热性能的改进,尤其是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的性能系数COP的增加。已发现,当使用旁通器件20时,与不包括旁通器件20的架构比较,压降减少有约
O.6巴至I. 7巴。在“冷却”模式下,冷却剂流在内部热交换器12中为零或非常低。因此,内部热交换器12通常仅被较小程度地加热。因此,在当前配置中,通过与冷却剂总是流动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2的常规架构比较,减少了内部空气流2的加热。图4示出处于“加热”模式下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的配置。在该配置中,直通阀25关闭,以阻止冷却剂通过导管22。另外,旁通件19允许冷却剂从外部热交换器15朝向压缩机9流动,特别是经由蓄积器10。有利地,附加加热装置21被激活。这些布置使得被压缩机9变为高压的冷却剂朝向内部热交换器12流动。在“加热”模式中,内部 热交换器12操作为冷凝器,并因此允许内部空气流2在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2时被冷却剂加热。在外部热交换器12内,冷却剂与内部空气流2进行热交换。这导致内部空气流2被加热。优选地,但可选地,内部空气流2被内部热交换器12的加热由附加加热装置21提供的内部空气流2的加热来补充。冷却剂随后朝向第一膨胀构件17流动,冷却剂在所述第一膨胀构件17中经受膨胀。冷却剂随后朝向外部热交换器15流动,所述外部热交换器15用作蒸发器,因此冷却通过其的环境空气流16。冷却剂随后离开外部热交换器15并通过旁通件19朝向压缩机9流动,特别是经由蓄积器10。图5示出处于“干燥”或“除雾”模式下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的配置。在该配置中,直通阀25打开,以允许冷却剂通过导管22。另外,旁通件19允许冷却剂从外部热交换器15朝向第二膨胀构件18流动。在该配置中,附加加热装置21被激活。这些布置使得被压缩机9变为高压的冷却剂朝向外部热交换器15流动。在外部热交换器15内,冷却剂与其环境进行热交换,特别是与环境空气流16进行热交换。该热交换有利地除去外部热交换器15的外表面的霜。该结霜对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的正确操作有害,这是由于霜形成对环境空气流16通过外部热交换器15的障碍。冷却剂随后从外部热交换器15朝向第二膨胀构件18流动,冷却剂在该第二膨胀构件18内经受膨胀。冷却剂随后在蒸发器13内流动,以使得内部空气流2在其通过蒸发器13期间被冷却。最后,冷却剂到达压缩机9,特别是经由蓄积器10。蒸发器13优选地位于附加加热装置21的上游。在该实施例中,附加加热装置21被激活。因此,内部空气流2在其通过蒸发器13期间被冷却,并随后在其扩散到壳体4外部之前被附加加热装置21加热。除了内部空气流2的冷却,蒸发器13使得内部空气流2通过被包含在内部空气流2中的水蒸气在蒸发器13的外部面上冷凝而被干燥。这些布置使得冷却剂绕过内部热交换器12和第一膨胀构件17。该类型的布置趋于减少冷却剂经受的压降。此外,内部热交换器12在“干燥”模式和“除雾”模式下不活动的事实允许内部热交换器12被保持在低温,通常在从10°C至20°C的范围内。另外,由该布置提供的除霜是快速和高效的,因为冷却剂在压缩机9内的压缩产生的能量被外部热交换器15立即且直接地返回。该返回提供快速除霜。最后,替换地,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的该架构可以用于消除使内部热交换器12装配有瓣片的需要,所述瓣片可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在打开位置中,内部空气流2可以通过操作为冷凝器12的内部热交换器12,在关闭位置中,该通过被阻止。这最终导致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3的简化。例如,“除霜”模式基于在压缩机9的入口处测得的冷却剂的压力变化而被激活。
替换地,可行的是定义“具有两个膨胀阶段的干燥”模式,该模式不同于关于图5定义的“干燥”模式。如上详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可并入电子控制膨胀器类型的第一膨胀构件17和第二膨胀构件18。在该配置中(其未示出),直通阀25关闭,以允许冷却剂相继地通入内部热交换器12和膨胀构件17。随后朝向外部热交换器15发送冷却剂,随后朝向旁通件19发送冷却剂。旁通件19允许冷却剂朝向膨胀构件18并随后朝向蒸发器13通过。最终,这些布置使得内部空气流2随着它通过蒸发器13被相继地冷却和干燥,并随后随着它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2而被加热,混合瓣片有利地位于“最热”位置。如有必要,可以激活附加加热装置21。图I至5示出“直接”类型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直接”类型的供暖、 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特征在于冷却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2。替换地,本发明的范围还包括“间接”类型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间接”类型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特征在于冷却剂不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2。“间接”类型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的示例在图6中示出。该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与关于图I至5所描述的布置不同之处在于,空调回路8包括由中间热交换器32形成的余热热交换器。中间热交换器32定位在旁通器件20和内部热交换器12之间。其提供冷凝器功能。因此,在空调回路8的第一部分中沿图6中附图标记11标示的方向流动的冷却剂通过中间热交换器32。中间热交换器32还允许冷却剂和内部热交换器12之间的热交换。这是因为中间热交换器32允许在空调回路8的第一部分中流动的冷却剂和在空调回路8的第二部分中流动的热传递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空调回路8的第二部分包括中间热交换器32和内部热交换器12。中间热交换器32包括第一热交换表面34和第二热交换表面36,冷却剂在第一热交换表面上通过,热传递流体在第二热交换表面上通过。该布置提供冷却剂和热传递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空调回路8的第二部分还可以包括用于产生热传递流体流的器件,诸如特别是,栗。热传递流体在空调回路8的第二部分中流动的流动方向30允许中间热交换器32和内部热交换器12之间的热传递。随着冷却剂通过中间热交换器32,冷却剂与热传递流体进行热交换。热传递流体随后通过内部热交换器12。内部热交换器12适于允许内部空气流2和冷却剂之间的热传递。在图6中所示的“间接”类型的配置下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的布置不改变空调回路8的各操作模式(“加热”、“冷却”、“除霜”、“干燥”、“具有两个膨胀阶段的干燥”、和任何其他模式)。因此,关于图I至5描述的针对“直接”架构的各配置可等同地应用到图6中描述的“间接”架构。所有这些布置的效果使得为外部热交换器15除霜所需的时间更短,尤其是与如果使用不具有这些旁通器件20的架构相比,使用旁通器件20使时间短两倍。除霜时间的这种减少主要是由于进入外部热交换器15的冷却剂在使用旁通器件20时热得多。当冷却剂通过流动经过旁通器件20而使内部热交换器12短路时,差值通常约30°C。最后,应注意到,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不同应用是可行的。但是,要理解的是,操作的这些示例借助阐释本发明的目的而提供。清楚地,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和仅作为示例提供的实施例。其包含本发明背景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各种变化例、替换形式和其他变化例,尤其是上述各实施例的所有组合。
此外,上述各实施例可以分立地或组合地使用,以便提供根据本发明限定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替换实施例和不同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冷却剂在其内流动,其包括压缩机(9)、外部热交换器(15)、余热热交换器(12、32)和第一膨胀构件(17),所述第一膨胀构件根据冷却剂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 )内的流动方向(11)放置在余热热交换器(12、32 )的下游,其特征在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包括用于绕过内部余热热交换器(12、32)和第一膨胀构件(17)的器件(20)。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其特征在于,旁通器件(20)包括导管(22 ),所述导管(22 )包括冷却剂入口点(23 )和冷却剂出口点(24),所述冷却剂入口点(23)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中定位在压缩机(9)和余热热交换器(12、32)之间,所述冷却剂出口点(24)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中定位在第一膨胀构件(17)和外部热交换器(15)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其特征在于,导管(22)设置有直通阀(25),所述直通阀(25)适于允许或阻止冷却剂在导管(22)内流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其特征在于,入口点(23)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适于允许冷却剂从压缩机(9)朝向内部余热热交换器(12、32)流动和/或经由导管(22 )朝向外部热交换器(15 )流动。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其特征在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包括蓄积器(10),所述蓄积器(10)根据冷却剂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内的流动方向(11)定位在压缩机(9)的上游。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其特征在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包括蒸发器(13)和第二膨胀构件(18),所述蒸发器(13)和第二膨胀构件(18)根据冷却剂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内的流动方向(11)定位在压缩机(9)的上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其特征在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包括旁通件(19),所述旁通件(19)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中与蒸发器(13)和第二膨胀构件(18)并行地定位。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其特征在于,余热热交换器是中间热交换器(32 ),冷却剂和热传递流体流动通过所述中间热交换器。
9.如前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其特征在于,中间热交换器(32)被并入热传递流体流动管路中,所述管路包括内部热交换器(12),空气流可流动通过所述内部热交换器。
10.如权利要求I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其特征在于,余热热交换器是内部热交换器(12 ),空气流可以通过该内部热交换器。
11.一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1),包括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
12.如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其特征在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包括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3),所述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单元(3)容置内部热交换器(12)和/或附加加热装置(21)。
13.如权利要求912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包括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其特征在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配置为,在称为“加热”模式的模式中,冷却剂相继地流动通过压缩机(9)、余热热交换器(12、32)、第一膨胀构件(17)和外部热交换器(15),并返回至压缩机(9)。
14.如权利要求912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包括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其特征在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配置为,在称为“冷却”模式的模式中,冷却剂相继地流动通过压缩机(9)、旁通器件(20)、外部热交换器(15)、第二膨胀构件(18)和蒸发器(13),并返回至压缩机(9)。
15.如权利要求912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I),包括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其特征在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配置为,在称为“除雾和/或干燥”模式的模式中,冷却剂相继地流动通过压缩机(9)、旁通器件(20)、外部热交换器(15)、第二膨胀构件(18)和蒸发器(13),并返回至压缩机(9)。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冷却剂在其内流动,其包括压缩机(9)、外部热交换器(15)、恢复热交换器(12、32)和第一膨胀构件(17),所述第一膨胀构件沿冷却剂在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中流动方向(11)设置在恢复热交换器(12、32)的下游。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包括用于绕过内部热交换器(12)和第一膨胀构件(17)的器件(20)。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样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回路(8)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1)。
文档编号F25B49/02GK102918339SQ201180025812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4日
发明者B.奥恩, R.博维斯, M.波托, M.阿莱希奥 申请人: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