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可变型冰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容量可变型冰箱,其具备:插入口,所述插入口在框体内的里壁沿着重力方向设置多个;导轨,所述导轨与插入口对应地设置在框体内的侧壁上;间隔构件,所述间隔构件具有被导轨支撑的导轨承接部以及可向插入口插入拔出的突起,导轨承接部被导轨支撑,突起被插入于插入口,从而将框体内分隔成冷藏室及冷冻室;风量调节机构,所述风量调节机构设置在风路上,通过向插入口插入突起,从而将经过了面对冷藏室的开口部的风量调节成适合冷藏的风量。
【专利说明】容量可变型冰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容量可变型冰箱,在框体的里壁内在重力方向(上下)设置了冷气循环用的风路的冰箱中,具有通过向前后插入拔出上下划分温度带的间隔构件来划分冷藏室及冷冻室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对于目前设置在公寓等受限的居住空间中的冰箱,通过框体内的固定间隔构件来划分冷藏室和冷冻室。但是,由于饮食方式或生活习惯因人而异,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必要容量也有所不同。另外,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季节变化引起的食品的量及类型的变化、家庭人口数量等的变化(分娩或成长期、婚姻等),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必要容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求这样的冰箱,即:不是以往的温度切换,而是用户可以容易地改变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容量。
[0003]对于这样的要求,已知有能改变框体内的间隔构件的位置(高度)从而可以改变间隔构件的上下的空间容量的容量可变型冰箱(参考例如日本特开平7-198246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3-143161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昭48-088533号公报)。
[0004]在日本特开平7-198246号公报和日本实开昭53-143161号公报所发表的方式中,在框体内的里壁和侧壁上从上到下设置多个插入孔,将间隔构件插入任意插入孔,或者,在框体内的侧壁上从上到下设置多个固定爪,使间隔构件与任意固定爪卡合,由此,可以改变上下空间的容量。另外,日本特开平7-198246号公报所发表的冰箱,是在上侧的冷冻室的里部设置冷却器室,利用隔壁分离冷冻室和冷却器室的结构,设置用于根据间隔构件的位置来延长上述隔壁的挡板。另外,在日本特开平7-198246号公报和日本实开昭53-143161号公报所发表的冰箱中,上下空间共有一扇门。
[0005]另外,在日本特开昭48-088533号公报所示的方式中,在上下空间设置单独的门,通过可使该门与位于其之间的间隔构件上下倒置,来改变上下空间的容量。
[0006]但是,在日本特开平7-198246号公报所发表的方式中,由于冰箱的款式老旧,吹出冷气的机械部分的容积小,因此,基本上是上下空间的进深不同的结构。因此,存在间隔构件位置的可变幅度取决于隔壁和挡板的长度这样的课题。另外,间隔构件以通过设置在框体内的里壁和侧壁上的插入孔进行固定为前提,也存在需要在进深方向和左右方向进行准确固定的结构这样的课题。
[0007]另外,在日本实开昭53-143161号公报所发表的方式中,具体内容不明,并不清楚在可以改变上下空间的容量时,如何使一方的空间作为冷藏室并使另一方的空间作为冷冻室发挥作用来进行冷却。
[0008]另外,日本特开昭48-088533号公报所发表的方式存在以下课题,即:原则上只能将以两种方式切换上下空间的容量。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使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容量进行多级切换的容量可变型冰箱。
[0010]本发明的容量可变型冰箱具备:风路,所述风路在框体的里壁内被沿重力方向设置;开口部,所述开口部沿着该风路设置多个并通向该框体内;冷气循环机构,所述冷气循环机构经过该开口部相对该框体内以适合冷冻的风量进行排出及吸入;插入口,所述插入口在所述框体内的里壁被沿重力方向设置多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插入口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框体内的侧壁;间隔构件,所述间隔构件具有被支撑部支撑的被支撑部以及能相对所述插入口插入拔出的突起,该被支撑部被该支撑部支撑,该突起被插入该插入口,由此将所述框体内划分成冷藏室以及冷冻室;和风量调节机构,所述风量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风路上,通过向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突起,将经过了面对所述冷藏室的所述开口部的风量调节成适合冷藏的风量。
[0011]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使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容量进行多级切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容量可变型冰箱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3]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框体内的结构的局部截断立体图。
[0014]图3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间隔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A是从前面看的图,图3B是从背面看的图。
[0015]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风量调节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6]图5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风量调节机构的工作的局部截断立体图,图5A是表不打开了开口部的状态的图,图5B是表不关闭了一部分的开口部的状态的图。
[0017]图6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风量调节机构的结构的截面图,图6A是表示释放了风路的状态的图,图6B是表示收窄了风路的状态的图。
[0018]图7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风量调节机构的结构的截面图,图7A是表示释放了风路的状态的图,图7B是表示收窄了风路的状态的图。
[0019]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轨和导轨承接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0020]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容量可变型冰箱的结构的正视图。
[0021]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容量可变型冰箱的结构的局部截断图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制冰设备的端子与框体的端子承接部的连接的截面图。
[0023]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容量可变型冰箱的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5]第一实施方式
[0026]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容量可变型冰箱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框体I内的结构的局部截断立体图,图3A、B是表示间隔构件2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风量调节机构16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风量调节机构16的动作的局部截断立体图。
[0027]如图1所示,容量可变型冰箱具有:前面开口的框体1、框体I内的位置(高度)可多级改变且划分冷藏室Ia和冷冻室Ib的间隔构件2、以及设置在框体I的前面的冷藏室Ia和冷冻室Ib所共有的门3。另外,以下就将通过间隔构件2划分的框体I内的上侧空间作为冷藏室la、将下侧空间作为冷冻室Ib的情况进行说明。
[0028]如图2所示,在框体I的里壁内,在重力方向(上下)设置冷气循环用的风路11。另夕卜,在图2中,风路11被构成为大致U字形,一条长边用于向框体I内吹出冷气,另一条长边用于吸入框体I内的空气。另外,在风路11上,在上下设置多个通向框体I内的开口部
12。另外,在图2中表示了将多个开口部12作为一组而设置多层的情况。另外,在风路11的下部,设置向框体I内通过开口部12以适合冷冻的风量进行吹出及吸入的冷气循环机构
13。即,在间隔构件2未被插入框体I内的状态下,整个框体I内发挥冷冻室Ib的作用。
[0029]另外,在框体I内的里壁上,在上下设置多个插入口 14。在图2中,与一组开口部12对应,在其下部设置一个插入口 14。另外,在框体I内的侧壁上,沿着前后方向设置与插入口 14对应地配置的凸状的导轨(支撑部)15。
[0030]另一方面,如图3A所示,在间隔构件2的侧面,设置被导轨15支撑、消除间隔构件2的侧面与框体I的侧壁之间的间隙的凹状的导轨承接部(被支撑部)21。另外,在间隔构件2的前面设置可弹性变形的密封垫22,以便在间隔构件2被插入框体I内的状态下关闭冰箱门3时能消除冰箱门3与间隔构件2之间的间隙地进行紧密接合。另外,如图3B所示,在间隔构件2的背面,设置可相对插入口 14插入拔出的突起23。另外,在突起23的前端侧,形成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31。
[0031]并且,间隔构件2,通过使导轨承接部21被导轨15支撑,突起23被向插入口 14插入,从而将框体I内划分成冷藏室Ia和冷冻室lb。
[0032]另外,如图4和5A、5B所示,在风路11上设置风量调节机构16,通过向插入口 14插入突起23,从而将经过了面对冷藏室Ia的开口部12的风量调节到适合冷藏的风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风量调节机构16设置遮挡板161,所述遮挡板161与插入口 14对应地在上下连续设置多个,通过向插入口 14插入突起23,自身向上方移动而遮挡冷藏室Ia侧的规定的开口部12。
[0033]如图4所示,在遮挡板161的下端形成倾斜面1611。该倾斜面1611的作用是,当间隔构件2的突起23未被向插入口 14插入时位于该插入口 14的下端,通过间隔构件2的突起23被向插入口 14插入而与该突起23抵接,使遮挡板16向上方移动。另外,在遮挡板161的主面上设置开口部1612。该开口部1612的作用是,在未插入间隔构件2时,形成使一组开口部12全部打开的状态,当插入间隔构件2时,形成仅使该一组的开口部12之中的与适合冷藏的风量相应的量的开口部12打开的状态。
[0034]另外,在风路11上设置将遮挡板161向上下方向引导的引导部17。另外,在遮挡板161上设置沿着该引导部17滑动的引导承接部1613。
[0035]相对于一组开口部12各设置一张这样构成的遮挡板161。另外,遮挡板161的上端与其他遮挡板161的下端抵接。这样,通过间隔构件2的突起23被向插入口 14插入,所对应的遮挡板161向上方移动时,也可以使配置在该遮挡板161上的全部遮挡板161向上方移动,可以相对于间隔构件2上侧的空间(冷藏室Ia)形成适合冷藏的风量。
[0036]并且,如图5A所示,遮挡板161在间隔构件2的突起23未被向插入口 14插入的状态下,下端位于插入口 14的下端,形成将对应的一组开口部12 (在图5中是四个开口部12)全部打开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整个框体I内都发挥冷冻室Ib的作用。
[0037]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如果间隔构件2被插入框体I内的某个位置的插入口 14,则对应的遮挡板161的下端的倾斜面1611就与间隔构件2的突起23抵接,遮挡板161被推向上侧。这样,在一组开口部12之中,只剩下与适合冷藏的风量相应的量的开口部12 (在图5B中是上侧的两个开口部12),而堵住其余的开口部12。另外,配置在该遮挡板161之上的遮挡板161也同样地堵住规定的开口部12。其结果,可以使间隔构件2上侧的空间发挥冷藏室Ia的作用。
[0038]另外,在从图5B所示的状态起将间隔构件2从插入口 14拔出的情况下,对应的遮挡板161和被配置在该遮挡板161上方的遮挡板161因自重而向下方下降。因此,返回图5A所示的状态,对应的一组开口部12全部打开。
[0039]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构成为具备:插入口 14,所述插入口 14在框体I内的里壁被沿着重力方向设置多个;导轨15,所述导轨15与插入口 14对应地被设置在框体I内的侧壁上;间隔构件2,所述间隔构件2具有被导轨15支撑的导轨承接部21以及可相对插入口 14插入拔出的突起23,导轨承接部21被导轨15支撑,突起23被向插入口 14插入,从而将框体I内划分成冷藏室Ia和冷冻室Ib ;风量调节机构16 (遮挡板161),所述风量调节机构16设置在风路11上,通过向插入口 14插入突起23,从而将经过了面对冷藏室Ia的开口部12的风量调节成适合冷藏的风量,因此,不使用电子设备或昂贵复杂的设备,利用简单且低成本的结构就可以容易地使冷藏室Ia和冷冻室Ib的容量进行多级切换。其结果,可以根据饮食方式或生活习惯的不同、季节或家庭人口数量等的变化来高效率地使用冷藏室Ia和冷冻室lb。另外,通过适当地改变冷藏室Ia和冷冻室Ib,可以降低运转负荷而实现节能。
[0040]另外,以上示出了将利用间隔构件2划分的框体I内的上侧空间作为冷藏室la、将下侧空间作为冷冻室Ib的情况,但也可以相反地将间隔构件2上侧的空间作为冷冻室lb,将下侧的空间作为冷藏室la。这种情况下,遮挡板161在间隔构件2的突起23被向插入口14插入时,向下方移动,遮挡下部的开口部12。另外,当间隔构件2被从插入口 14拔出时,需要使遮挡板161向上方移动,因此,在遮挡板161上安装弹簧等加力机构。
[0041]另外,以上示出了在框体I内的侧壁设置导轨15作为支撑部、在间隔构件2的侧面设置被导轨15支撑的导轨承接部21作为被支撑部的情况。相对于此,也可以相反地在框体I内的侧壁设置导轨承接部作为支撑部,在间隔构件2的侧面设置被该导轨承接部支撑的导轨作为被支撑部。
[0042]第二实施方式
[004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风量调节机构16使用遮挡板161、根据间隔构件2的插入来关闭规定的开口部12、从而相对于间隔构件2上侧的空间形成适合冷藏的风量的情况。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表不的是风量调节机构16使用可向插入方向移动的挡块部件162、根据间隔构件2的插入而收窄风路11内的截面积的情况。
[0044]图6A、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风量调节机构16的结构的截面图。
[0045]如图6A、6B所示,在风路11上,作为风量调节机构16,设置位于插入口 14、通过向插入口 14插入突起23而使其自身向插入方向移动来收窄风路11的截面积的挡块部件162。这样,通过收窄插入间隔构件2的位置上的风路11的截面积,可以使从设置在风路11下部的冷气循环机构13向冷藏室Ia侧的风量在该截面积被收窄的部分减少。其结果,可以使经过了与间隔构件2上侧的冷藏室Ia面对的开口部12的风量形成适合冷藏的风量。另外,通过挡块部件162被收窄的风路11的截面积,事先被设计成可以使经过了与间隔构件2上侧的冷藏室Ia面对的开口部12的风量形成适合冷藏的风量的截面积。
[0046]另外,在风量调节机构16上设置使挡块部件162向插入口 14侧加力的加力机构(例如板簧等)163。这样,在未插入间隔构件2的状态下,可以使挡块部件162位于插入口14内。
[0047]如上所述,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即使构成为作为风量调节机构16,使用根据间隔构件2的插入而向插入方向移动来收窄风路11的截面积的挡块部件162,也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48]第三实施方式
[0049]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作为风量调节机构16使用遮挡板161的情况,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作为风量调节机构16使用挡块部件162的情况。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作为风量调节机构16使用在插入口 14的上部具有转动轴164a的盖部件164的情况。
[0050]图7A、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风量调节机构16的结构的截面图。
[0051]如图7A、7B所示,在风路11上,作为风量调节机构16设置盖部件164,所述盖部件164在插入口 14的上部具有转动轴164a,通过向插入口 14插入突起23,自身以转动轴164a为中心转动,收窄风路11的截面积。这样,通过收窄插入间隔构件2的位置上的风路11的截面积,可以使从设置在风路11下部的冷气循环机构13向冷藏室Ia侧的风量在该截面积被收窄的部分减少。其结果,可以使经过了与间隔构件2上侧的冷藏室Ia面对的开口部12的风量形成适合冷藏的风量。另外,通过盖部件164被收窄的风路11的截面积,事先被设计成可以使经过了与间隔构件2上侧的冷藏室Ia面对的开口部12的风量形成适合冷藏的风量的截面积。
[0052]另外,这种情况下,间隔构件2的突起23并不局限于如图7B所示那样与插入口 14大致相同的大小,只要可以使盖部件164转动即可,也可以使用例如细棒状的突起。
[0053]如上所述,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即使构成为作为风量调节机构16,使用根据间隔构件2的插入而转动来收窄风路11的截面积的盖部件164,也可以得到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54]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风量调节机构16无需在盖部件164上安装加力机构,从插入口 14拔出间隔构件2时,盖部件164利用自重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可以利用比第二实施方式更简单的结构实现风量调节机构16。
[0055]第四实施方式
[0056]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就在框体I内的侧壁上设置了凸状的导轨15的情况进行了表示。相对于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就将导轨15b形成为山形(山切”)形状的情况进行说明。
[0057]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轨15b和导轨承接部21b的结构的立体图。
[0058]如图8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设置在框体I内的侧壁上的导轨15b从间隔构件2的插入方向看的截面被形成为山形形状。另外,设置在间隔构件2的侧面的导轨承接部21b也同样,从间隔构件2的插入方向看的截面被形成为与山形形状的导轨15b卡合的山形形状。
[0059]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通过将导轨15b形成山形形状,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既可以提高框体I内的美观,又易于清扫框体I的导轨15b部分。
[0060]第五实施方式
[0061]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就在间隔构件2的下部追加了可支撑被收纳于框体I内的盒子4的导轨24的结构进行表示。
[0062]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容量可变型冰箱的结构的正视图。另外,在图9中,省略了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关部分以外的结构(开口部12等)的图示。
[0063]如图9所示,在间隔构件2的两侧面,设置可将盒子4支撑在下部的导轨24。另夕卜,在图9中表示了导轨24的卡定片241向着内侧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向着外侧,可以根据盒子4的形状来适当变更。
[0064]如上所述,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由于在间隔构件2的下部追加了可支撑盒子4的导轨24,因此,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变得容易放入拿出被收纳于间隔构件2下部的盒子4内的物品。另外,由于无需将用于盒子4的导轨另外设置在框体I内的侧壁,因此可以提高框体I内的美观。
[0065]第六实施方式
[0066]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就除了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之外还在间隔构件2和设置于间隔构件2下部的盒子4上追加了自动制冰设备5的情况进行表示。
[0067]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容量可变型冰箱的结构的局部截断图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说明自动制冰设备5的端子55与框体I的端子承接部56的连接的侧视图。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所示的容量可变型冰箱中,限于将被间隔构件2划分的框体I内的上侧空间作为冷藏室la、将下侧空间作为冷冻室Ib的情况。
[0068]如图10所示,在间隔构件2的上部安装自动制冰用的供水单元51。另外,在被支撑于间隔构件2下部的盒子4内设置制冰盘52。另外,在间隔构件2上设置从供水单元51通向制冰盘52的供水孔53。另外,在间隔构件2上设置通过供水孔53从供水单元51向制冰盘52进行供水的供水泵54。在该供水泵54上连接用于与设置于框体I内的电源部6连接的端子55。
[0069]另一方面,在框体I内的里壁上,与插入口 14对应地设置将供水泵54的端子55与设置于框体I内的电源部6电连接的端子承接部56。另外,端子承接部56通过框体I的里壁内的电线与电源部6连接。另外,该端子承接部56例如可以使用图11所示的弹簧。
[0070]如上所述,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由于在间隔构件2和设置于间隔构件2下部的盒子4上追加了自动制冰设备5,因此,除了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可以将间隔构件2下侧的盒子4用来作为冰的储冰盒,将间隔构件2放置在框体I内的任何位置都可以具有自动制冰功能。
[0071]第七实施方式
[0072]在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框体I前面设置一扇门3而供冷藏室Ia和冷冻室Ib共有的情况。相对于此,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对冷藏室Ia和冷冻室Ib单独地设置门3b的情况。另外,在该第七实施方式中,不是假定供用户改变冷藏室Ia和冷冻室Ib的容量,而是在生产冰箱时就假定了只通过改变间隔构件2的位置就可以容易地生产冷藏室Ia和冷冻室Ib的容量各不相同的多种冰箱。
[0073]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容量可变型冰箱的结构的截面图。
[0074]如图12所示,在框体I内的前面,在冷藏室Ia和冷冻室Ib分别设置单独的门3b。
[0075]另外,在门3b的背面设置可弹性变形的密封垫31,该密封垫31用于在间隔构件2被插入框体I内的状态下关闭门3b时消除门3b与间隔构件2之间的间隙地进行紧密接八口 ο
[0076]如上所述,根据第七实施方式,即使在冷藏室Ia和冷冻室Ib单独设置门3b,也可以实现冰箱本体侧部件的通用化,能节省成型成本、管理精力。而且,可以根据销售或需求而比较简单地且低成本地高效率区分生产大量的冰箱。
[0077]另外,本发明在其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实施方式的自由组合、或者各实施方式的任意组成要素的变形、或者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组成要素的省略。
【权利要求】
1.一种容量可变型冰箱,该容量可变型冰箱具备风路、开口部和冷气循环机构,所述风路在框体的里壁内被沿重力方向设置,所述开口部沿着该风路设置多个并通向该框体内,所述冷气循环机构经过该开口部相对该框体内以适合冷冻的风量进行排出及吸入,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量可变型冰箱具备: 插入口,所述插入口在所述框体内的里壁被沿重力方向设置多个;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插入口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框体内的侧壁; 间隔构件,所述间隔构件具有被支撑部支撑的被支撑部以及能相对所述插入口插入拔出的突起,该被支撑部被该支撑部支撑,该突起被插入该插入口,由此将所述框体内划分成冷藏室以及冷冻室;和 风量调节机构,所述风量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风路上,通过向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突起,将经过了面对所述冷藏室的所述开口部的风量调节成适合冷藏的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变型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具备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所述插入口对应地沿着重力方向连续设置多个,通过所述突起被插入所述插入口,所述遮挡板自身向重力方向移动,遮挡所述冷藏室侧的规定的所述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变型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具备: 挡块部件,所述挡块部 件位于所述插入口,通过所述突起被插入所述插入口,所述挡块部件自身向插入方向移动而收窄所述风路的截面积;和 加力机构,所述加力机构将所述挡块部件向所述插入口侧加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变型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具备盖部件,所述盖部件在所述插入口的重力方向上部具有转动轴,通过所述突起被插入所述插入口,所述盖部件自身以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而收窄所述风路的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变型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被支撑部从所述间隔构件的插入方向看的截面是山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变型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可变型冰箱具备导轨,所述导轨被设置在所述间隔构件的下部,并能够支撑被收纳于所述框体内的盒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量可变型冰箱,其特征在于,被所述间隔构件划分的所述框体内的上侧空间是所述冷藏室,下侧空间是所述冷冻室, 所述容量可变型冰箱具备: 设置在所述间隔构件的上部的自动制冰用的供水单元; 设置在所述盒子内的制冰盘; 设置在所述间隔构件上、从所述供水单元通向所述制冰盘的供水孔;和 经过所述供水孔从所述供水单元向所述制冰盘供水的供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量可变型冰箱,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突起被插入所述插入口,所述遮挡板遮挡自身下方的所述开口部, 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具备将所述遮挡板向上方加力的加力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变型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可变型冰箱具备: 设置在所述框体内的前面并由所述冷藏室以及所述冷冻室共有的门;和 设置在该间隔构件的前面、并且当在该间隔构件被插入所述框体内的状态下关闭所述门时消除该门与该间隔构件之间的间隙的密封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变型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可变型冰箱具备:设置在所述框体内的前面并对于所述冷藏室以及所述冷冻室为单独的门;和设置在所述门上、并且当在所述间隔构件被插入所述框体内的状态下关闭所述门时消除该门与该间隔构件之 间的间隙的密封垫。
【文档编号】F25D11/02GK104048467SQ201310408150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新井悟史, 中町刚, 高砂英之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