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788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一层结构,即第一层,第一层包括集流管、与集流管连通的多个扁管及设于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中部包括一个大致封闭或非封闭的孔部,所述孔部没有设置扁管与翅片;每个所述扁管具有面积较大的两相对表面,所述扁管包括至少一个非直线段,该非直线段的弯折方向为朝向所述其中一个表面一侧弯折;所述翅片两侧具有相对的峰部,所述翅片分别设于同层相邻所述扁管之间,翅片随扁管同向延伸,所述翅片的两峰部分别与该层相邻扁管相对的两表面相连接;每一扁管均具有至少一个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层的所述集流管具有至少两个互相隔绝的腔体,即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集流管的腔中至少有一腔设置有用于外接的第一接口;第一层的扁管中至少有部分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腔;所述换热器的层数与第二接口的位置可以是以下两种情况中的一种:

一、换热器的层数为一层,所述集流管的除设置第一接口之外的其他腔设置有第二接口;

二、换热器的层数为至少两层,所述第一层的集流管的除设置第一接口之外的其他腔或者除第一层之外的其他层的集流管设置有第二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包括两端的平直段与主体部,所述非直线段设置在所述主体部,所述非直线段为折弯段或弧段,同层的主体部的相邻所述扁管的两个表面之间设置有所述翅片;同一翅片的两端的峰部连接的两个扁管,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其主体部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上设有用于插接扁管的孔,所述扁管平直段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孔与设置该孔的腔连通;所述扁管任一端的平直段长度s≥(1/3~1/2)d+3,其中d为集流管当量内径,单位为毫米;所述扁管平直段插入开口内部分的深度h≤(1/3~1/2)d,且h>t,其中t为集流管壁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大致为环状结构或包括环状结构,所述集流管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将集流管将其轴向的长度方向分隔以形成至少两个腔,两个腔包括第一腔与第二腔;第一腔与第二腔的轴线大致重合;所述扁管的平直段之间平行设置且与所述集流管的轴线大致垂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中心向外,所述扁管的内部通道的总通流面积逐步增加,相对位于外部的扁管的内部通道的总通流面积大于等于相对位于内部的扁管的内部通道的总通流面积。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所述翅片的密度,即单位长度内的翅片峰数,从换热器的中心向外围逐渐变大。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换热器最内侧扁管的内侧设有与之平行延伸的内边板及设于二者之间的翅片;位于所述换热器最外侧扁管的外侧设有与之平行延伸的外边板及设于二者之间的翅片;所述内边板整体形成的环形内径大于集流管外径的两倍;所述内、外边板的径向距离与集流管的长度大致相同。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扁管的通流面积与其长度之比大致相同。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所述翅片的密度,即单位长度内的翅片峰数,从换热器的中心向外围逐渐变大。

10.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的所述集流管具有至少三个互相隔绝的腔体,即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三个腔体的轴线大致重合;第一层的扁管至少包括两组,即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第一管组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腔,第二管组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腔;所述第二腔及所述第三腔中其中一个具有用于外接的第一接口,另一腔具有用于外接的第二接口或用于与其他层连接的接口;所述第二腔与第三腔的长度之和大致等于所述第一 腔的长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