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628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吸收式热泵,特别涉及抑制传热管内的被加热介质从传热管过度流出的吸收式热泵。
背景技术
::作为获取比驱动热源温度高的被加热介质的热源机械,有吸收式热泵。吸收式热泵的主要结构具备:使制冷剂液蒸发的蒸发器、用吸收液吸收制冷剂蒸汽的吸收器、使制冷剂从吸收液脱离的再生器、以及使制冷剂蒸汽冷凝的冷凝器。作为吸收式热泵的一个例子,存在以下的吸收式热泵,即:具备以使被加热介质在与吸收器内的传热管之间循环的方式连接的气液分离器,并且将气液分离器内的液面的液位确保为规定水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38614号公报然而,若将气液分离器内的液面的液位确保为规定水平,则存在传热管内的被加热介质的量即便在稳定运转中适当而在起动时过多的情况,并且存在在传热管内被加热的被加热介质从传热管过度流出的情况。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抑制传热管内的被加热介质从传热管过度流出的吸收式热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例如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吸收式热泵是利用在吸收液sa、sb吸收吸收对象制冷剂的蒸汽vb、ve时产生的吸收热来加热被加热介质wq、vf的吸收式热泵1,具备:吸收器10a、10b,其具有使被加热介质wq、vf在内部流动的传热管12a、12b、朝向传热管12a、12b的外表面供给吸收液sa、sb的吸收液供给器13a、13b、以及将吸收液sa、sb吸收的吸收对象制冷剂的蒸汽vb、ve导入的吸收对象制冷剂蒸汽导入部19a、19b;再生器30,其将利用吸收器10a、10b吸收吸收对象制冷剂的蒸汽vb、ve而浓度降低的吸收液sb、sw直接或者间接地导入,并使吸收对象制冷剂vg从导入的吸收液sw脱离而使吸收液sw的浓度上升,并且使浓度上升后的吸收液sa直接或者间接地朝向吸收器10a、10b流出;被加热介质供给单元86、49,其将被加热介质wq、vf朝向传热管12a、12b供给;流体特性关联值获取单元51a、51b,其获取再生器30的出口处的吸收液sa的温度、再生器30的出口处的吸收液sa的浓度、吸收器10a、10b的入口处的吸收液sa、sb的温度、吸收器10a、10b的入口处的吸收液sa、sb的浓度、吸收器10a、10b的出口处的吸收液sb、sw的温度、吸收器10a、10b的出口处的吸收液sb、sw的浓度、再生器30的入口处的吸收液sw的温度、再生器30的入口处的吸收液sw的浓度、传热管12a、12b内的压力以及传热管12a、12b的出口处的被加热介质wm、vm的温度的至少一个值或者与其具有相关性的值;以及控制装置90,其控制被加热介质供给单元86、49,以使得在吸收式热泵1起动时,根据通过流体特性关联值获取单元51a、51b获取的值来调节向传热管12a、12b供给的被加热介质wq、vf的流量。在此,调节被加热介质的流量包括使被加热介质不流动(流量为零)。若这样构成,则由于在吸收式热泵起动时,根据通过流体特性关联值获取单元获取的值来调节向传热管供给的被加热介质的流量,因此能够抑制向传热管过度导入被加热介质,能够抑制伴随被加热介质的蒸汽从传热管流出的被加热介质的液体,因传热管内的被加热介质沸腾而从传热管过度地流出。另外,例如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吸收式热泵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吸收式热泵1的基础上,流体特性关联值获取单元51a、51b构成为:获取再生器30的出口处的吸收液sa的温度、再生器30的出口处的吸收液sa的浓度、吸收器10a、10b的入口处的吸收液sa、sb的温度、吸收器10a、10b的入口处的吸收液sa、sb的浓度、吸收器10a、10b的出口处的吸收液sb、sw的温度、以及吸收器10a、10b的出口处的吸收液sb、sw的浓度、再生器30的入口处的吸收液sw的温度、再生器30的入口处的吸收液sw的浓度的至少一个值或者与其具有相关性的值亦即吸收液特性关联值,控制装置90控制被加热介质供给单元86、49,以使得在起动吸收式热泵1时,在通过流体特性关联值获取单元51a、51b获取的吸收液特性关联值达到规定的值时开始被加热介质wq、vf的向传热管12a、12b的供给。若这样构成,则能够避免在吸收器中产生充分的吸收热之前向传热管供给被加热介质,能够避免因在早期导入了被加热介质的情况下能够产生的传热管的冷却起动时间延长。另外,例如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吸收式热泵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吸收式热泵1的基础上,控制装置90构成为:随着通过流体特性关联值获取单元51a、51b获取的值上升,使从被加热介质供给单元86、49向传热管12a、12b供给的被加热介质wq、vf的流量增加。若这样构成,则能够避免因由过度的流量的被加热介质向传热管供给引起的传热管的冷却而延长起动时间。另外,例如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吸收式热泵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第三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吸收式热泵1的基础上,具备:被加热介质贮存部42,其贮存向传热管12b供给的被加热介质vf;气液分离器60,其从自传热管12b流出的被加热介质的气体与液体的混合流体vm、或者在自传热管12b流出后产生的被加热介质的气体与液体的混合流体vm中,将被加热介质的气体vb与液体vf分离;被加热介质流路62,其将被加热介质vf从气液分离器60向传热管12b引导;以及被加热介质泵49,其将贮存于被加热介质贮存部42的被加热介质vf向气液分离器60、被加热介质流路62或者传热管12b供给,被加热介质贮存部42具有检测被加热介质vf的液位的被加热介质液位检测器43,控制装置90控制被加热介质泵49,以使得根据被加热介质液位检测器43检测出的值来调节供给的被加热介质vf的流量。若这样构成,则不使被加热介质贮存部大型化,而能够进行吸收式热泵的高效的起动。另外,例如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吸收式热泵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第四方式的任一方式的吸收式热泵的基础上,传热管12a具有将被加热介质的液体wq导入并加热而使其蒸发的蒸发管12e,吸收器10a在向多个蒸发管12e分配被加热介质w的蒸发管分配部14es连接有各个蒸发管12e的一端,在从多个蒸发管12e收集被加热介质w的蒸发管收集部14ec连接有各个蒸发管12e的另一端,蒸发管分配部14es和蒸发管收集部14ec分别由一个构成。若这样构成,则能够提高抑制伴随着被加热介质的蒸汽从传热管流出的被加热介质的液体,因传热管内的被加热介质沸腾而从传热管过度流出的效果。另外,能够避免在流入各蒸发管的被加热介质的液体流入各蒸发管之前蒸发,能够防止在多根蒸发管中产生被加热介质的液体未流入而被加热介质的蒸汽流入的蒸发管,能够抑制向被加热介质的液体传热的传热效率降低。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伴随着被加热介质的蒸汽从传热管流出的被加热介质的液体,因传热管内的被加热介质沸腾而从传热管过度地流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式热泵的示意系统图。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式热泵起动时的控制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式热泵的高温吸收器附近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吸收式热泵;10a…高温吸收器;10b…低温吸收器;12a…高温传热管;12b…低温传热管;13a…高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b…中间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6a…中间浓度溶液泵;19a…制冷剂蒸汽导入口;19b…制冷剂蒸汽导入口;30…再生器;42…制冷剂液贮存部;43…液位检测器;49…制冷剂液供给泵;51a…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60…低温气液分离器;62…制冷剂液导入管;80…高温气液分离器;86…补给水泵;90…控制装置;sa…高浓度溶液;sb…中间浓度溶液;sw…稀溶液;vb…低温制冷剂蒸汽;ve…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f…制冷剂液;vg…再生器制冷剂蒸汽;vm…混合流体;wm…混合被加热水;wq…被加热水液。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各图中于相互相同或者相当的部件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式热泵1。图1是吸收式热泵1的示意系统图。吸收式热泵1具备:构成进行吸收液s(sa、sb、sw)与制冷剂v(vb、ve、vg、vf)的吸收式热泵循环的主要设备的吸收器、蒸发器20、再生器30以及冷凝器40。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器成为高温吸收器10a以及低温吸收器10b的2级结构。吸收式热泵1还具备低温气液分离器60以及高温气液分离器80与控制装置90。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吸收液,为了容易进行热泵循环上的区别,根据性状、热泵循环上的位置而称为“稀溶液sw”、“高浓度溶液sa”等,但在不考虑性状等时,统称为“吸收液s”。同样,关于制冷剂,为了容易进行热泵循环上的区别,根据性状、热泵循环上的位置而称为“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e”、“再生器制冷剂蒸汽vg”、“制冷剂液vf”等,但在不考虑性状等时,统称为“制冷剂v”。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libr水溶液作为吸收液s(吸收剂与制冷剂v的混合物),使用水(h2o)作为制冷剂v。另外,构成为从吸收式热泵1向外部供给被加热水蒸汽wv作为生产物(目的物)。被加热水蒸汽wv是被加热水液wq蒸发而成的,在不考虑它们的性状时,称为被加热水w。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水(h2o)作为被加热水w。高温吸收器10a在内部具有:构成被加热水w的流路的高温传热管12a、和作为散布高浓度溶液sa的吸收液供给器的高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a。另外,高温吸收器10a连接有从低温气液分离器60导入低温制冷剂蒸汽vb的低温制冷剂蒸汽管69。高温吸收器10a的连接有低温制冷剂蒸汽管69的部分亦即制冷剂蒸汽导入口19a,相当于吸收对象制冷剂蒸汽导入部。高温吸收器10a在从高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a散布高浓度溶液sa并且高浓度溶液sa吸收低温制冷剂蒸汽vb时,产生吸收热。构成为在高温传热管12a流动的被加热水w因该吸收热而受热,从而加热被加热水w。在高温吸收器10a中,在高温传热管12a的内部流动的被加热水w相当于被加热介质,低温制冷剂蒸汽vb相当于吸收对象制冷剂。低温吸收器10b在内部具有:构成制冷剂液vf的流路的低温传热管12b、和作为散布中间浓度溶液sb的吸收液供给器的中间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b。另外,在低温吸收器10b形成有导入来自蒸发器20的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e的制冷剂蒸汽导入口19b。制冷剂蒸汽导入口19b相当于吸收对象制冷剂蒸汽导入部。低温吸收器10b在从中间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b散布中间浓度溶液sb并且中间浓度溶液sb吸收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e时,产生吸收热。构成为在低温传热管12b流动的制冷剂液vf因该吸收热受热,从而加热制冷剂液vf。在低温吸收器10b中,在低温传热管12b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液vf相当于被加热介质,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e相当于吸收对象制冷剂。蒸发器20在内部具有:构成作为热源流体的热源温水he的流路的热源管21、和将制冷剂液vf朝向热源管21散布的制冷剂液散布喷嘴22。另外,蒸发器20具有:将贮存于底部的制冷剂液vf向制冷剂液散布喷嘴22引导的制冷剂液循环管25、和配设于制冷剂液循环管25而将蒸发器20底部的制冷剂液vf压送至制冷剂液散布喷嘴22的制冷剂液循环泵26。在供从蒸发器20的热源管21流出的热源温水he流动的配管,配设有对流路进行开闭的蒸发器热源阀21v。蒸发器20构成为:从制冷剂液散布喷嘴22散布制冷剂液vf,并且散布的制冷剂液vf因在热源管21内流动的热源温水he的热而蒸发从而产生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e。低温吸收器10b与蒸发器20构成为相互连通。构成为通过低温吸收器10b与蒸发器20连通能够将在蒸发器20产生的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e供给至高温吸收器10b。再生器30具有:供作为加热稀溶液sw的热源流体的热源温水hg在内部流动的热源管31、和散布稀溶液sw的稀溶液散布喷嘴32。在热源管31内流动的热源温水hg可以是与在热源管21内流动的热源温水he相同的流体,也可以是不同的流体。在供从再生器30的热源管31流出的热源温水hg流动的配管,配设有对流路进行开闭的再生器热源阀31v。再生器30构成为:从稀溶液散布喷嘴32散布的稀溶液sw被热源温水hg加热,由此制冷剂v从稀溶液sw蒸发而生成浓度上升了的高浓度溶液sa。构成为从稀溶液sw蒸发的制冷剂v作为再生器制冷剂蒸汽vg而移动至冷凝器40。冷凝器40具有供作为冷却介质的冷却水c流动的冷却水管41。在供从冷凝器40的冷却水管41流出的冷却水c流动的配管,配设有对流路进行开闭的冷凝器冷却阀41v。冷凝器40构成为将在再生器30产生的再生器制冷剂蒸汽vg导入,并且用冷却水c对其进行冷却而使其冷凝。冷凝器40在下部形成有制冷剂液贮存部42,用于贮存再生器制冷剂蒸汽vg冷凝生成的制冷剂液vf。在制冷剂液贮存部42设置有作为检测制冷剂液vf液位的被加热介质液位检测器的液位检测器43。再生器30与冷凝器40构成为相互连通。构成为通过再生器30与冷凝器40连通能够将在再生器30产生的再生器制冷剂蒸汽vg供给至冷凝器40。另外,构成为低温吸收器10b以及蒸发器20配设在比再生器30以及冷凝器40高的位置,并且能够通过势头以及内压之差将低温吸收器10b内的吸收液s向再生器30输送。再生器30的贮存高浓度溶液sa的部分与高温吸收器10a的高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a,通过供高浓度溶液sa流动的高浓度溶液管35而连接。在高浓度溶液管35配设有压送高浓度溶液sa的高浓度溶液泵35p。高温吸收器10a的贮存中间浓度溶液sb的部分与中间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b,通过供中间浓度溶液sb流动的中间浓度溶液管15a而连接。在中间浓度溶液管15a配设有压送中间浓度溶液sb的中间浓度溶液泵16a。低温吸收器10b的贮存稀溶液sw的部分与稀溶液散布喷嘴32,通过供稀溶液sw流动的稀溶液管15b而连接。在高浓度溶液管35以及中间浓度溶液管15a配设有在高浓度溶液sa与中间浓度溶液sb之间进行热交换的高温溶液热交换器38a。在高浓度溶液管35以及稀溶液管15b配设有在高浓度溶液sa与稀溶液sw之间进行热交换的低温溶液热交换器38b。在冷凝器40的制冷剂液贮存部42连接有供制冷剂液vf流动的制冷剂液管45的一端。制冷剂液管45的另一端分支为制冷剂液管46和制冷剂液管48。换言之,在制冷剂液管4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制冷剂液管46的一端以及制冷剂液管48的一端。制冷剂液管46的另一端与蒸发器20连接。构成为在制冷剂液管46配设有制冷剂液输送泵47,并且能够使制冷剂液vf流入蒸发器20内。制冷剂液管48的另一端与低温气液分离器60连接。构成为在制冷剂液管48配设有作为被加热介质供给单元的制冷剂液供给泵49,并且能够使制冷剂液vf流入低温气液分离器60内。制冷剂液供给泵49构成为:能够通过变频器使旋转速度变化,由此能够调节在制冷剂液管48内流动的制冷剂液vf的流量。低温气液分离器60是将在低温吸收器10b的低温传热管12b流动且加热后的制冷剂v导入,并且将低温制冷剂蒸汽vb与制冷剂液vf分离的设备。低温气液分离器60和低温吸收器10b通过作为将低温气液分离器60内的制冷剂液vf引导至低温传热管12b的被加热介质流路的制冷剂液导入管62、以及将加热后的制冷剂v引导至低温气液分离器60的制冷剂流出管64而连接。另外,在低温气液分离器60连接有将分离后的低温制冷剂蒸汽vb引导至高温吸收器10a的低温制冷剂蒸汽管69。另外如上述那样,在低温气液分离器60连接有用于从冷凝器40导入制冷剂液vf的制冷剂液管48的另一端。另外,在低温气液分离器60设置有检测内部的压力的低温压力计61。高温气液分离器80是导入在高温吸收器10a的高温传热管12a流动而加热后的被加热水w,并且将被加热水蒸汽wv与被加热水液wq分离的设备。高温气液分离器80与高温吸收器10a通过作为将高温气液分离器80内的被加热水液wq引导至高温传热管12a的被加热介质流路的被加热水导入管82、以及将加热后的被加热水w引导至高温气液分离器80的被加热水流出管84而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式热泵1的稳定运转中构成为:通过将被加热水导入管82与被加热水流出管84的气泡势头差作为驱动力的自然循环作用,将被加热水wq供给至高温传热管12a。因此在被加热水导入管82不设置将被加热水液wq输送至高温传热管12a的泵。然而在因高温气液分离器80以及高温吸收器10的配置、形状或者配管结构等而无法充分获得向高温传热管12a供给的被加热水液wq的流量的情况下,设置将被加热水液wq输送至高温传热管12a的泵较好。或者,也可以在被加热水导入管82设置将被加热水wq压送至高温传热管12a的被加热水泵,对高温传热管12a内进行加压,从而在高温传热管12a之外产生被加热水蒸汽wv。另外,在吸收式热泵1起动时,连通的高温传热管12a与高温气液分离器80彼此的液位大致相同。另外,在高温气液分离器80连接有将分离后的被加热水蒸汽wv引导至吸收式热泵1之外的被加热水蒸汽管89。另外,设置有将用于弥补主要作为蒸汽向吸收式热泵1之外供给的量的被加热水w的补给水ws从吸收式热泵1之外导入的补给水管85。补给水管85构成为与被加热水导入管82连接,并且使在被加热水导入管82流动的被加热水液wq与补给水ws合流。在补给水管85配设有作为朝向高温吸收器10a压送补给水ws的被加热介质供给单元的补给水泵86。补给水泵86构成为能够通过变频器使旋转速度变化,由此能够调节在补给水管85内流动的补给水ws的流量。在高温吸收器10a的连接有中间浓度溶液管15a的部分设置有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用于检测从高温吸收器10a流出的中间浓度溶液sb的温度。在低温吸收器10b的连接有稀溶液管15b的部分设置有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用于检测从低温吸收器10b流出的稀溶液sw的温度。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以及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分别相当于流体特性关联值获取单元,通过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检测出的值以及通过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检测出的值共同相当于吸收液特性关联值。控制装置90是控制吸收式热泵1的运转的设备。控制装置90构成为:分别通过信号电缆而与中间浓度溶液泵16a、制冷剂液循环泵26、高浓度溶液泵35p、制冷剂液输送泵47、制冷剂液供给泵49、补给水泵86连接,并且能够控制各泵的启动、停止以及根据需要控制排出流量。另外构成为:至少针对制冷剂液供给泵49以及补给水泵86能够控制排出流量。另外,控制装置90构成为:通过信号电缆而与液位检测器43连接,并且能够将液位检测器43检测出的液位作为信号进行接收。另外控制装置90构成为:分别通过信号电缆而与蒸发器热源阀21v、再生器热源阀31v、冷凝器冷却阀41v连接,并且能够控制各阀的开闭。另外,控制装置90构成为:分别通过信号电缆而与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以及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连接,并且能够将通过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检测出的值以及通过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检测出的值分别作为信号进行接收。另外,控制装置90构成为通过信号电缆而与低温压力计61连接,并且能够将通过低温压力计61检测出的值作为信号进行接收。另外,将适于吸收式热泵1起动时的低温压力计61检测出的值与制冷剂液供给泵49的旋转速度的关系作为数表(table)存储于控制装置90。另外,吸收式热泵1起动时是指直至进入稳定运转为止的运转状态。继续参照图1来说明吸收式热泵1的作用。在吸收式热泵1的停止过程中,为了避免吸收液s的结晶,吸收液s成为通过制冷剂v而稀释后的状态。因此贮存于再生器30的吸收液s的量相对较多,贮存于冷凝器40的制冷剂液vf的量相对较少。另外,各泵16a、26、35p、47、49、86停止,并且各阀21v、31v、41v关闭。若起动吸收式热泵1,则使吸收液s以及制冷剂v循环来进行吸收式热泵循环,但如上述那样,在吸收式热泵1的停止过程中,贮存于冷凝器40的制冷剂液vf的量较少,因此能够向低温传热管12b供给的制冷剂液vf较少。另外,即便暂时能够向低温传热管12b供给的制冷剂液vf是充分的,若从起动初始就将大量的制冷剂液vf向低温传热管12b供给,则吸收热被供给的制冷剂液vf夺去,从而使低温吸收器10b升温升压花费时间,从而直至稳定运转为止所需的时间增多。该情况在高温吸收器10a中在从起动初始将被加热水w向高温传热管12a供给的情况下也能够产生。另外,存在如下情况,即:若在起动当初,低温传热管12b内的制冷剂液vf的液体位于高液位,则在被加热而蒸发时,产生的蒸汽会因流动的状况而将液体朝向低温吸收器10b出口吹动,从而使过度的液体流入低温气液分离器60而使气液分离作用劣化的情况。该情况在高温吸收器10a中在起动初始高温传热管12a内的被加热水w的液位位于高液位的情况下也能够产生。在吸收式热泵1中,为了避免上述那样的不良情况,而通过以下那样的顺序进行起动。图2是说明吸收式热泵1起动时的控制的流程图。控制装置90若接收以起动吸收式热泵1为宗旨的指令,则将冷凝器冷却阀41v打开,使冷却水c流向冷却水管41(s1)。由此冷凝器40被冷却,能够进行将在再生器30产生的再生器制冷剂蒸汽vg冷凝的准备。接下来,起动高浓度溶液泵35p以及中间浓度溶液泵16a(s2)。于是,吸收液s在再生器30、高温吸收器10a、低温吸收器10b之间循环。从再生器30观察,该吸收液s的流动将高温吸收器10a的吸收液s间接地导入,并且将低温吸收器10b的吸收液s直接导入,在高温吸收器10a使吸收液s直接流出,使吸收液s朝向低温吸收器10b间接地流出。另外,控制装置90将蒸发器热源阀21v以及再生器热源阀31v打开,使热源温水he流入热源管21,并且使热源温水hg流入热源管31(s3)。由此,从稀溶液散布喷嘴32散布的吸收液s被在热源管31流动的热源温水hg加热,从而制冷剂v从吸收液s脱离,并且脱离的制冷剂v作为再生器制冷剂蒸汽vg流入冷凝器40。从再生器30流入到冷凝器40的再生器制冷剂蒸汽vg,由在冷却水管41流动的冷却水c冷凝而成为制冷剂液vf,落下至制冷剂液贮存部42。另一方面,热源管21被热源温水he开始加热。另外,控制装置90起动制冷剂液循环泵26以及制冷剂液输送泵47(s4)。通过制冷剂液输送泵47的起动,将冷凝器40内的制冷剂液vf输送至蒸发器20。另外,通过制冷剂液循环泵26的起动,贮存于蒸发器20内的制冷剂液vf在制冷剂液循环管25流动,从制冷剂液散布喷嘴22向蒸发器20内散布。由此,从制冷剂液散布喷嘴22散布的制冷剂液vf,被在热源管21流动的热源温水he加热而蒸发,作为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e流入低温吸收器10b。另外,在贮存于制冷剂液贮存部42的制冷剂液vf的量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工序(s4)在工序(s3)之前进行。通过上述的各泵35p、16a、26、47以及阀21v、31v、41v的工作,吸收式热泵1内的吸收液s以及制冷剂v开始吸收式热泵循环。在再生器30中,制冷剂v脱离而浓度上升的吸收液s在高浓度溶液管35流动,从高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a向高温吸收器10a内散布。在该时刻,由于低温制冷剂蒸汽vb不向高温吸收器10a供给,因此流入高温吸收器10a的吸收液s保持原样地在中间浓度溶液管15a流出。在中间浓度溶液管15a流动的吸收液s,从中间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b向低温吸收器10b内散布,通过吸收从蒸发器20流入的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e而产生吸收热。在该时刻,由于未向低温传热管12b内供给制冷剂液vf,因此虽然在低温传热管12b内残留有上次运转时残存的制冷剂液vf,但制冷剂液vf的残存量比稳定运转时少。另外,也可以设置将制冷剂液导入管62与再生器30连接的连接管(未图示),并且在该连接管设置断流阀,从而在吸收式热泵1起动前,使残存于低温传热管12b内的制冷剂液vf向再生器30流出,使低温传热管12b内的制冷剂液vf的残存量减少或者消失,使残存于低温传热管12b内的制冷剂液vf的液位比稳定运转时液位降低后,起动吸收式热泵1。吸收式热泵1起动前的液位距离稳定运转时的液位的下降幅度,只要能够抑制起动时制冷剂液vf的液位的过度上升、产生的低温制冷剂蒸汽vb将制冷剂液vf朝向低温吸收器10b的出口吹动的规定的液位幅度即可。另外,由于此时的吸收热带来的温度上升不高于使低温传热管12b损伤的程度,因此流体在内部不流动,即使预先贮存于内部的制冷剂液vf的量较少,低温传热管12b内的制冷剂液vf的液位比稳定运转中的液位低,低温传热管12b也不会损伤。同样,在高温吸收器10a中,吸收式热泵1起动时的高温传热管12a内也残存有在上次运转时残存的被加热水液wq,但被加热水液wq的残存量比稳定运转时少,被加热水液wq的液位比稳定运转中的液位低,高温传热管12a也不会损伤。另外,也可以在吸收式热泵1起动前,将残存于高温传热管12a内的被加热水液wq从排出管(未图示)预先排出,使高温传热管12a内的被加热水液wq的残存量减少或者消失,使残存于高温传热管12a内的被加热水液wq的液位比稳定运转时液位降低,然后起动吸收式热泵1。吸收式热泵1起动前的液位距离稳定运转时的液位的液位下降幅度,只要能够抑制起动时被加热水液wq的液位的过度上升、产生的被加热水蒸汽wv将被加热水液wq朝向高温吸收器10a的出口吹动的规定的液位幅度即可。通过低温吸收器10b吸收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e而浓度降低的吸收液s,在稀溶液管15b中流动,并从稀溶液散布喷嘴32向再生器30内散布,如上述那样,被在热源管31流动的热源温水hg加热,以下重复上述作用。在进行上述那样的部分的吸收式热泵循环期间,控制装置90判断通过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检测出的值是否达到规定的值(s5)。在此,规定的值是适于开始由制冷剂液供给泵49向低温传热管12b内供给制冷剂液vf的温度,例如,可列举出在向低温传热管12b内供给制冷剂液vf的情况下,制冷剂液vf的至少一部分成为蒸发的温度或者接近蒸发的温度的温度。若在低温吸收器10b内的温度充分上升之前,开始向低温传热管12b内供给制冷剂液vf,则吸收热被供给的制冷剂液vf夺去,因而低温吸收器10b的升温升压花费时间。因此直至通过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检测出的值达到规定的值为止,不开始向低温传热管12b内供给制冷剂液vf,而优先使低温吸收器10b升温升压。在判断通过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检测出的值是否达到规定的值的工序(s5)中,在未达到规定的值的情况下,返回至判断再次通过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检测出的值是否达到规定的值的工序(s5)。另一方面,在达到规定的值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0起动制冷剂液供给泵49(s6)。由此能够将制冷剂液贮存部42的制冷剂液vf,经由制冷剂液管45、制冷剂液管48、低温气液分离器60、制冷剂液导入管62而向低温传热管12b供给。制冷剂液供给泵49的起动最初并不是从一开始成为定额运转,最初为较低的旋转速度。假如从制冷剂液供给泵49的起动最初,将大量的制冷剂液vf供给至低温传热管12b内,则低温传热管12b内的制冷剂液vf的温度上升被阻碍而使起动花费时间,并且制冷剂液vf开始蒸发产生的低温制冷剂蒸汽vb的气泡会推顶制冷剂液vf的液位,且低温传热管12b内的液位变得过高。由于低温传热管12b与低温气液分离器60经由制冷剂液导入管62以及制冷剂流出管64而连通,因此若低温传热管12b内的液位高,则低温气液分离器60内的液位也升高,有可能使低温气液分离器60中的气液分离作用受损。另外,制冷剂液vf被加热而产生的低温制冷剂蒸汽vb吹动制冷剂液vf,从而过度的制冷剂液vf流入低温气液分离器60,有可能使气液分离作用受损。控制装置90按照存储有由低温压力计61检测出的值的数表,来决定制冷剂液供给泵49的旋转速度。这样向低温传热管12b供给的制冷剂液vf的流量缓慢地一点点地增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液位检测器43检测出的液位较低的情况下,降低制冷剂液供给泵49的旋转速度,以伴随着由液位检测器43检测出的液位上升而提高制冷剂液供给泵49的旋转速度的方式,根据由液位检测器43检测出的液位来调节制冷剂液供给泵49的旋转速度。如上述那样,在吸收式热泵1停止时,为了稀释吸收液s,制冷剂液贮存部42的液位变低,因此根据由液位检测器43检测出的液位来调节制冷剂液供给泵49的旋转速度,由此能够不使制冷剂液贮存部42的制冷剂液vf枯竭地,继续进行吸收式热泵循环。另外,通过根据利用液位检测器43检测出的液位来调节制冷剂液供给泵49的旋转速度,能够抑制低温吸收器10b内的温度上升受到向低温传热管12b内供给的制冷剂液vf阻碍。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液供给泵49兼作被加热介质泵。若起动制冷剂液供给泵49,则向低温传热管12b内供给的制冷剂液vf被在低温吸收器10b内中间浓度溶液sb吸收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e时产生的吸收热加热,从而成为气液二相流(混合流体vm)而流入低温气液分离器60。流入低温气液分离器60后的混合流体vm被分离为气体和液体,气体作为低温制冷剂蒸汽vb在低温制冷剂蒸汽管69流动并被引导至高温吸收器10a,液体作为制冷剂液vf而流入制冷剂液导入管62。若起动制冷剂液供给泵49(s6),则控制装置90判断通过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检测出的值是否达到规定的值(s7)。在此规定的值是适于开始向高温传热管12a内供给被加热水液wq的温度,可列举出在将被加热水液wq向高温传热管12a内供给的情况下,被加热水液wq的至少一部分成为蒸发的温度或者接近蒸发的温度的温度。若在高温传热管12a内的温度充分上升之前,开始向高温传热管12a内供给被加热水液wq,则吸收热被供给的被加热水液wq夺去,从而高温传热管12a的升温升压花费时间。因此直至通过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检测出的值达到规定的值为止,不开始向高温传热管12a内供给被加热水液wq,而优先使高温传热管12a升温升压。在判断通过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检测出的值是否达到规定的值的工序(s7)中,在未达到规定的值的情况下,返回至再次判断通过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检测出的值是否达到规定的值的工序(s7)。另一方面,在达到规定的值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0起动补给水泵86,向高温传热管12a内供给被加热水液wq(s8)。若通过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检测出的值达到规定的值,则能够判断为对被加热水液wq进行加热的吸收热量旺盛。另外,为了提高向高温传热管12a开始供给被加热水液wq的判定精度,也可以如以下那样进行。即,在高温传热管12a内残存有被加热水w的情况,也可以判断为在通过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检测出的值达到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并且在检测出高温传热管12a的出口处的被加热水w的温度且该检测出的温度达到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开始向高温传热管12a供给被加热水液wq。在此,也可以取代高温传热管12a的出口处的被加热水w的温度,而检测根据高温传热管12a内的压力计算出的饱和温度、或者根据高温气液分离器80中的被加热水w的温度或压力计算出的饱和温度、或者与它们有相关性的值。对于该情况而言,若将被加热水w改写为制冷剂液vf,将高温吸收器10a的各流体特性相关值改写为对应的低温吸收器10b的各流体特性相关值,则在低温吸收器10b中也同样成立。在开始补给水泵86起动的最初,以排出比较少流量的被加热水液wq的方式调节补给水泵86的旋转速度即可。假如从补给水泵86的起动最初将大量的被加热水液wq向高温传热管12a内供给,则高温传热管12a内的被加热水w的温度上升受到阻碍,从而起动花费时间,并且被加热水液wq开始蒸发而产生的被加热水蒸汽wv的气泡推顶被加热水液wq的液位,高温传热管12a内的液位变得过高。由于高温传热管12a与高温气液分离器80经由被加热水导入管82以及被加热水流出管84而连通,因此若高温传热管12a内的液位高则高温气液分离器80内的液位也变高,从而有可能使气液分离作用受损。另外,被加热水液wq被加热而产生的被加热水蒸汽wv吹动被加热水液wq,从而过度的被加热水液wq流入高温气液分离器80,有可能使气液分离作用受损。因此若在补给水泵86的起动最初,将比较少流量的被加热水液wq排出,则能够抑制高温吸收器10a内的温度上升受到向高温传热管12a内供给的被加热水w阻碍,并且能够抑制起动中的高温传热管12a内的过度的液位上升和被加热水w的吹动,从而实现良好的气液分离。若进入起动工序,则向高温传热管12a内供给的被加热水液wq,被在高温吸收器10a内高浓度溶液sa吸收低温制冷剂蒸汽vb时产生的吸收热加热,成为气液二相流(混合被加热水wm)而流入高温气液分离器80。流入高温气液分离器80后的混合被加热水wm,被分离为气体和液体,气体作为被加热水蒸汽wv而在被加热水蒸汽管89中流动,并被引导至利用场所,液体作为被加热水液wq流入被加热水导入管82。若起动补给水泵86(s8),为了抑制过度的被加热水液wq流入高温气液分离器80,控制装置90以向高温传热管12a供给的被加热水液wq伴随着通过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检测出的值上升而增加的方式缓缓提高补给水泵86的旋转速度。在吸收式热泵1起动后,由于高温吸收器10a的温度缓缓上升,因此在高温传热管12a内蒸发的被加热水液wq也缓缓增加,因此通过向高温传热管12a供给的被加热水液wq缓缓增加,能够抑制过度的被加热水液wq流入高温气液分离器80。另外,控制装置90在以高温气液分离器80内的被加热水液wq的液位缓缓上升的方式控制补给水泵86时,判断高温气液分离器80内的液位是否为预先设定的稳定运转时的液位、以及高温气液分离器80内的压力是否为预先设定的稳定运转时的压力(s9)。在高温气液分离器80内未成为稳定运转时的液位以及压力的情况下,返回至再次判断高温气液分离器80内是否成为稳定运转时的液位以及压力的工序(s9)。另一方面,在高温气液分离器80内成为稳定运转时的液位以及压力的情况下,结束至此说明的起动时的控制,移至稳定运转时的控制。在稳定运转时,被加热水蒸汽wv被供给至利用场所,若高温气液分离器80内的被加热水液wq较少,则控制装置90适当地起动补给水泵86,将补给水ws导入吸收式热泵1内。若补给水ws的导入结束,则控制装置90停止补给水泵86。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热泵1,在起动时,在通过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检测出的值达到规定的值时,开始向低温传热管12b内的制冷剂液vf的供给,在通过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检测出的值达到规定的值时,开始向高温传热管12a内的被加热水w的供给,并且以伴随着低温压力计61检测出的值以及液位检测器43检测出的液位上升,向低温传热管12b内供给的制冷剂液vf的流量增加,伴随着通过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检测出的值增加,向高温传热管12a供给的被加热水w的流量增加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能够缓慢起动吸收式热泵1,能够抑制过度的液体流入低温气液分离器60以及高温气液分离器80,使气液分离作用受损,能够抑制低温吸收器10b以及高温吸收器10a的升温升压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在以上说明的吸收式热泵1中,若使高温吸收器10a以及/或者低温吸收器10b的构造如以下那样,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液体从传热管向气液分离器过度流出的效果。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式热泵1的高温吸收器10a附近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高温吸收器10a构成为:高温传热管12a与高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a收容于缸体11内,在缸体11的外侧设置有作为被加热介质室形成部件的水室形成部件14。水室形成部件14是在内部形成向各高温传热管12a供给被加热水w或者从各高温传热管12a收集被加热水w的作为被加热介质室的水室的部件。缸体11在通常设置时形成为长方形。高温传热管12a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为直线状,但在缸体11内设置有多个。高温传热管12a与长方形的缸体11的一端及其相反侧的另一端接合。缸体11的高温传热管12a接合的面形成为形成有能够插通高温传热管12a的孔的管板(传热管板)。与缸体11的两端的管板接合的高温传热管12a的内部与缸体11的内部不连通。换言之,以在高温传热管12a内流动的被加热水w、与在缸体11内流出流入的吸收液s以及制冷剂v不混合的方式构成。若表示具体例,则为高温传热管12a被扩张为在缸体11的管板形成的孔并且被固定。高温传热管12a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其功能被区别为预热管12p和蒸发管12e。预热管12p是导入被加热水液wq并且将导入的被加热水液wq通过吸收热加热使其升温的管。蒸发管12e是导入预热管12p中的被加热的被加热水液wq并且使导入的被加热水液wq通过吸收热蒸发的管。在蒸发管12e中,从一端流入的被加热水液wq的至少一部分至从另一端流出为止蒸发成为被加热水蒸汽wv。蒸发管12e配置于比预热管12p靠上方。对于各高温传热管12a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预热管12p以及蒸发管12e一起以轴线成为水平的方式配置。若考虑在蒸发管12e内使被加热水液wq加热沸腾,则将蒸发管12e以其轴线成为铅直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也被考虑。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使被散布的吸收液s作为较薄的液膜与蒸发管12e的外表面尽可能多地接触的观点来看,将蒸发管12e以轴线成为水平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从简便地进行制造的观点来看,预热管12p也与蒸发管12e相同,以轴线成为水平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设置于缸体11内的高温传热管12a中,在铅直方向最下部配置的预热管12p,配置于确保在其下方贮存中间浓度溶液sb的部分(空间)的位置。通过这样构成,在稳定运转时高温传热管12a不会没入吸收液s,低温制冷剂蒸汽vb被在高温传热管12a的表面润湿扩展的高浓度溶液sa吸收,因此能够增大高浓度溶液sa与低温制冷剂蒸汽vb的接触面积,并且产生的吸收热迅速传递至在高温传热管12a流动的被加热水w,能够加快吸收能力的恢复。另一方面,在缸体11的最上部配置的蒸发管12e配置于确保高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a能够设置的空间的位置。水室形成部件14安装于各高温传热管12a的端部接合的缸体11的两面(管板)。水室形成部件14是一面开口的长方体状的部件,以其开口的面覆盖在缸体11的管板安装的多个高温传热管12a的一端的方式安装于缸体11的管板。通过水室形成部件14安装于缸体11的管板,被水室形成部件14与缸体11的管板围起的空间成为水室。水室与各高温传热管12a的内部连通。即在水室,被加热水w成为进行流出流入的状态。在划分水室形成部件14的内部形成多个水室的情况下,在水室形成部件14的内部设置分隔板14w。在由分隔板14w划分的各水室,供流入该水室的被加热水w流动的高温传热管12a的一端以及/或者供从该水室流出的被加热水w流动的高温传热管12a的一端连通。分隔板14w以使被加热水w流出流入某一个水室的1根或者2根以上的高温传热管12a在相反侧的水室与不同水室连通的方式设置。由此,在各高温传热管12a以及水室流动的被加热水w构成为,以从位于最上游的水室在与其连通的高温传热管12a向一方的方向流动,在相反侧的水室改变流动的方向在与其连通的其它高温传热管12a向与一方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方式,作为整体成为蛇行的一个流在高温吸收器10a内通过。另外,分隔板14w设置为以将各高温传热管12a以及水室作为整体作为一个流流动的被加热水w成为在高温吸收器10a内作为整体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流的方式划分水室。在分别安装于缸体11的两面的2个水室形成部件14中,一方的水室形成部件14内的水室通过分隔板14w被分隔,并且被划分为低温液室14ps与混合流体室14ec。另外,另一方的水室形成部件14内的水室未设置有分隔板14w,整体成为高温液室14es。在低温液室14ps,在图3所示的侧面剖视图上,连接有1根或者2根以上的预热管12p的一端。一端与低温液室14ps连接的全部的预热管12p的另一端与高温液室14es连接。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连接低温液室14ps与高温液室14es的预热管12p的1种预热管12p。这里,低温液室14ps是向1种预热管12p供给被加热水液wq的水室,作为预热管供给部发挥功能。高温液室14es是回收被1种预热管12p加热的被加热水液wq的水室,作为预热管回收部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预热管12p由1通路构成。这里,“通路”是指在某高温传热管12a内流动的流体不会与其他高温传热管12a内的流体合流并且不会将流动方向改变180度地流动的流路的单位。对于通路而言,在高温传热管12a内流动的流体只要不将流动方向改变180度,在中途不合流,就不用考虑高温传热管12a的数量。在高温液室14es,除上述预热管12p之外,还连接有多个蒸发管12e的一端。一端与高温液室14es连接的全部的蒸发管12e的另一端与混合流体室14ec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缸体11内配设的全部的蒸发管12e,一端与高温液室14es连接,另一端与混合流体室14ec连接。这里,高温液室14es是向多个蒸发管12e分配被加热水液wq的水室,相当于蒸发管分配部。即,高温液室14es兼作为预热管回收部与蒸发管分配部。另外,混合流体室14ec是从多个蒸发管12e回收被加热水w的水室,相当于蒸发管收集部。在混合流体室14ec的上部(通常是顶部)连接有被加热水流出管84。在缸体11内收容的高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a以能够未遍及高温传热管12a全体地散布高浓度溶液sa的方式,从铅直上方观察在覆盖高温传热管12a的宽范围较宽地配置。与高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a连接的高浓度溶液管35贯通有缸体11的一面。此外,如上述那样,多个高温传热管12a在缸体11内水平地配置,但水平地配置严格来说并不要求水平,以在高温吸收器10a内作为一个流蛇行流动的被加热水w在蒸发管12e内从液体变化为蒸汽也不会阻碍被加热水w的流动的程度为水平即可。然而,从增加从高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a散布的高浓度溶液sa与高温传热管12a的外表面接触的量的观点来看,越接近水平越优选。将贮存于缸体11的底部的中间浓度溶液sb引导至低温吸收器10b(参照图1)的中间浓度溶液管15a通常与缸体11的底部连接。将高温气液分离器80内的被加热水液wq引导至高温吸收器10a的被加热水导入管82与成为被加热水w的流的最上游的液室的低温液室14ps连接。补给水管85与被加热水导入管82连接。通过该结构,使被加热水w流入高温吸收器10a的管的连接部在1个位置即可,能够使结构简便,并且开放水室时的维护检查作业变容易。将通过高温吸收器10a生成的湿蒸汽(混合被加热水wm)引导至高温气液分离器80的被加热水流出管84与混合流体室14ec连接。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高温吸收器10a通常如以下那样作用。若高浓度溶液sa从高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a散布,则因重力落下,首先降落于蒸发管12e,在未与蒸发管12e接触的部分以及蒸发管12e的表面传递从而滴下来的部分降落于预热管12p,在各蒸发管12e以及各预热管12p的表面润湿扩展。在各蒸发管12e以及各预热管12p的表面润湿扩展的高浓度溶液sa吸收从低温气液分离器60(参照图1)供给的低温制冷剂蒸汽vb,通过在此时产生的吸收热对在内部流动的被加热水w进行加热。在对低温制冷剂蒸汽vb进行了吸收的高浓度溶液sa成为浓度降低的中间浓度溶液sb暂时贮存于缸体11的下部之后,经由中间浓度溶液管15a被引导至低温吸收器10b(参照图1)。另一方面,经由被加热水导入管82来自高温气液分离器80的被加热水液wq流入高温吸收器10a内的低温液室14ps。在流入低温液室14ps的被加热水液wq中,在流入低温液室14ps之前,通过补给水泵86(参照图1)混合补给水ws。此外,从补给水管85以及高温气液分离器80流入高温液室14es的被加热水液wq的合计流量通常是通过高温吸收器10a生成的被加热水蒸汽wv的流量的2~10倍程度。流入低温液室14ps的被加热水液wq在预热管12p流动流入高温液室14es。被加热水液wq在预热管12p内流动时,被在预热管12p的外表面润湿扩展的高浓度溶液sa吸收低温制冷剂蒸汽vb时产生的吸收热加热。此时,在预热管12p流动的被加热水液wq虽然温度上升,但不蒸发。高温液室14es内的被加热水液wq流入各蒸发管12e。此时,由于在高温液室14es实际上不存在被加热水蒸汽wv,因此被加热水液wq流入全部的蒸发管12e。在各蒸发管12e流动的被加热水液wq被在蒸发管12e的外表面润湿扩展的高浓度溶液sa吸收低温制冷剂蒸汽vb时产生的吸收热加热,至到达混合流体室14ec为止,一部分或者全部蒸发。此时,通过被加热水液wq流入全部的蒸发管12e,吸收热高效地传递至被加热水液wq,能够高效地生成被加热水蒸汽wv。另外,由于在将被加热水液wq向蒸发管12e供给之前通过预热管12p进行了预热,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蒸发管12e中的被加热水蒸汽wv的生成。在蒸发管12e流动时被加热的被加热水w成为混合被加热水wm到达混合流体室14ec。混合流体室14ec内的混合被加热水wm在被加热水流出管84流动从高温吸收器10a流出。这样,通过由1通路构成的蒸发管12e生成的混合被加热水wm在之后不通过蒸发管地从高温吸收器10a流出。由于在蒸发管12e内产生的被加热水蒸汽wv在水平的传热管流过之后成为仅从混合流体室14ec的上方流出的简单的流,因此容易在高温吸收器10a内不滞留地流出。即,由于被加热水蒸汽wv容易在高温吸收器10a内不滞留地流动,因此产生的被加热水蒸汽wv不会将被加热水液wq朝向高温吸收器10a的出口吹动。另外,由于产生的被加热水蒸汽wv在高温吸收器10a内不滞留,因此能够抑制吸收式热泵1起动时的液位的过度上升,不会使气液分离作用受损。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吸收式热泵1的起动中的被加热水w的吹动与过度的液位上升从而实现良好的气液分离。从高温吸收器10a流出的混合被加热水wm经由被加热水流出管84流入高温气液分离器80。流入高温气液分离器80的混合被加热水wm与导流板80a碰撞被气液分离,被分为被加热水液wq与被加热水蒸汽wv。被分离的被加热水蒸汽wv朝向吸收式热泵1外的蒸汽利用场所在被加热水蒸汽管89流动。另一方面,被高温气液分离器80分离的被加热水液wq贮存于高温气液分离器80下部的贮存部81。贮存于分离液体贮存部81的被加热水液wq在被加热水导入管82流动。在被加热水导入管82流动的被加热水液wq与来自补给水管85的补给水ws合流流入低温液室14ps,以下,重复上述作用。此外,在图3所示的高温吸收器10a中,高温传热管12a被区别为预热管12p与蒸发管12e,但也可以省略预热管12p。在省略预热管12p的情况下,低温液室14ps也省略,并且将被加热水导入管82与高温液室14es连接,高温传热管12a整体由1通路的蒸发管12e构成。以上的高温吸收器10a的具体结构也能够应用于低温吸收器10b。在将图3所示的结构应用于低温吸收器10b的情况下,将图3中的高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a置换为中间浓度溶液散布喷嘴13b,将低温制冷剂蒸汽vb流动的低温制冷剂蒸汽管69置换为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e流动的流路,将中间浓度溶液sb流动的中间浓度溶液管15a置换为稀溶液sw流动的稀溶液管15b,将高温气液分离器80附近的结构置换为低温气液分离器60附近的结构,将在预热管12p(可省略)以及蒸发管12e内流动的流体的被加热水w置换为制冷剂v即可。在以上的说明中,成为调节向高温吸收器10a的高温传热管12a供给的被加热水w的流量的(包含调节被加热水w的供给开始)基础的流体特性关联值获取单元为检测高温吸收器10a的出口处的中间浓度溶液sb的温度的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检测高温吸收器10a的出口处的中间浓度溶液sb的浓度、高温吸收器10a的入口处的高浓度溶液sa的温度或者浓度、再生器30的出口处的高浓度溶液sa的温度或者浓度、再生器30的入口处的稀溶液sw的温度或者浓度,或者也可以检测与它们的任一个有相关性的值计算出用于控制的值。作为有相关性的值,有冷凝器40的制冷剂液贮存部42中的制冷剂液vf的温度、制冷剂液管45内的制冷剂液vf的温度、冷凝器40内部或者再生器30内部的压力、低温传热管12b的出口处的制冷剂v的温度、低温气液分离器60的内部的制冷剂v的温度、在低温制冷剂蒸汽管69流动的低温制冷剂蒸汽vb的温度、低温压力计61检测出的低温气液分离器60的内部的压力或者与其连通的高温吸收器10a内部的压力等。特别是,若检测出再生器30的出口处的高浓度溶液sa的浓度或者高温吸收器10a的入口处的高浓度溶液sa的浓度,则吸收式热泵的从起动的浓度变化最大最浓,因此优选。在检测出吸收液的浓度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吸收液的温度与收容有该吸收液的吸收器或者再生器的内压,计算出吸收液的浓度。另外,在高温传热管12a内开始被加热水w的供给之后进行的被加热水w的流量控制除使用上述各值之外,也可以检测出高温传热管12a内的压力或者高温传热管12a的出口处的被加热水w的温度或高温气液分离器80中的被加热水w的温度,或者也可以检测出与它们的任一个有相关性的值计算出用于控制的值。作为有相关性的值,有从高温气液分离器80流出的被加热水蒸汽wv的温度、高温气液分离器80或者被加热水蒸汽管89或者被加热水导入管82或者被加热水流出管84的任一个的表面温度等。为了检测出高温传热管12a内的压力,也包含检测出与高温传热管12a连通的高温气液分离器80的压力的情况。另外,由于高温传热管12a的出口处的被加热水w的温度是饱和温度,因此也可以根据高温气液分离器80的压力,计算出高温传热管12a的出口处的被加热水w的温度。另外,成为调节向低温吸收器10b的低温传热管12b供给的制冷剂液vf的流量的(包含调节制冷剂液vf的供给开始)基础的流体特性关联值获取单元是检测低温吸收器10b的出口处的稀溶液sw的温度的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但除此之外,也可以仿效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的情况,检测低温吸收器10b的出口处的稀溶液sw的浓度、低温吸收器10b的入口处的中间浓度溶液sb的温度或者浓度、再生器30的出口处的高浓度溶液sa的温度或者浓度、再生器30的入口处的稀溶液sw的温度或者浓度,或者也可以检测与它们的任一个有相关性的值计算出用于控制的值。作为有相关性的值,有冷凝器40的制冷剂液贮存部42中的制冷剂液vf的温度、制冷剂液管45内的制冷剂液vf的温度、冷凝器40内部或者再生器30内部的压力、蒸发器20内部的制冷剂v的温度、在蒸发器20内产生的蒸发器制冷剂蒸汽ve的温度、蒸发器20内部的压力或者与其连通的低温吸收器10b内部的压力等。如上述那样,对于再生器30的出口处的高浓度溶液sa的浓度而言,由于吸收式热泵的从起动的浓度变化最大最浓,因此优选对其进行检测。另外,在低温传热管12b内开始制冷剂液vf的供给之后进行的制冷剂液vf的流量控制除使用上述各值之外,也可以检测低温传热管12b内的压力(包含低温气液分离器60的压力)或者低温传热管12b的出口处的制冷剂v的温度或者低温气液分离器60中的制冷剂v的温度,或者也可以检测与它们的任一个有相关性的值计算出用于控制的值。作为有相关性的值,有从低温气液分离器60流出的低温制冷剂蒸汽vb的温度、低温气液分离器60或者制冷剂液导入管62或者制冷剂流出管64或者低温制冷剂蒸汽管69的任一个的表面温度等。在以上的说明中,通过制冷剂液供给泵49的变频控制向低温传热管12b内供给的制冷剂液vf的流量构成为可变,但也可以通过改变将制冷剂液供给泵49设置为多台并列而进行运转的台数使向低温传热管12b内供给的制冷剂液vf的流量变化。另外,通过补给水泵86的变频控制向高温传热管12a内供给的被加热水w的流量构成为可变,但也可以通过改变将补给水泵86设置为多台并列而运转的台数使向高温传热管12a内供给的被加热水w的流量变化。另外,在使向低温传热管12b以及/或者高温传热管12a供给的流体的流量变化时,也可以取代泵的变频控制或者台数控制,设置开度能够调节的流量调整阀,使流量调整阀的开度变化从而使流量变化。或者,也可以对泵进行on/off控制,从而对on时间以及off时间的长度分别进行控制。即,也可以缩短on时间并且加长off时间从而减少流量,加长on时间并且缩短off时间从而增多流量。在以上的说明中,被高温吸收器10a加热的被加热水w是水,但也可以是化学液体等的有作为蒸汽进行利用的要求的流体。在以上的说明中,制冷剂液管48与低温气液分离器60连接,但可以与制冷剂液导入管62连接,也可以与低温传热管12b连接。在以上的说明中,在吸收式热泵1起动时,向低温传热管12b供给的制冷剂液vf的流量与向高温传热管12a供给的被加热水液wq的流量均根据通过流体特性关联值获取单元(低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b、高温吸收器出口温度计51a)取得的值被调节,但也可以任意一方被调节。另外,吸收器构成为高温吸收器10a与低温吸收器10b的2级,但例如也可以省略低温吸收器10b构成为1级,也可以在高温吸收器10a与低温吸收器10b之间设置中温吸收器构成为3级。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