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57114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背景技术】
[0002]建筑物内负荷特性相差较大的内区与周边区,以及同一时间内必须分别进行加热与冷却的房间,宜分别设置空气调节系统。到目前为止,设计师对按内外分区设置空调系统的必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而且可供选择的方式也比较多。但是一个合理的方案不是两种方式的简单组合,而是应该在能够同时实现加热与冷却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设备的使用以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加热与冷却的内外分区调节的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0004]—种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第一发生器;所述第一箱体通过第一气液隔离栅将第一箱体分割为两个腔体,分别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在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发生器,在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冷凝器;所述第二箱体内设置有主蒸发器、吸收器、第二气液隔离栅、挡板,所述主蒸发器、第二气液隔离栅、挡板依次连接将第二箱体分割为两个腔体,分别为第三腔体、第四腔体,所述吸收器设置在该第四腔体内;
[0005]所述第一发生器的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有两个分支,分别为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其中第一分支的出口与第三腔体连通,第二分支的出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二腔体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凝水热交换器的入口连通,凝水热交换器的出口与冷凝水蓄水箱的入口连通,冷凝水蓄水箱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U型节流管,该U型节流管的出口开设有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为第三分支与第四分支,其中,第三分支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内区蒸发器的入口连通,内区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腔体连通;第四分支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四分支的出口端部设置在主蒸发器的上方,在第三分支的出口管道上设置有内区制冷阀,在第四分支的管道上设置有主制冷阀;在第一分支上设置有供热电磁阀;
[0006]第四腔体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溶液栗,溶液栗的出口连接有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为第五分支与第六分支,其中,第五分支的管道在第一热交换器内盘旋形成第一换热管道,第一换热管道的出口管道在第二热交换器内盘旋形成第二换热管道,第二换热管道的出口管道与第一发生器的底部连通;第六分支的出口管道在凝水热交换器内盘旋形成第三换热管道,第三换热管道的出口管道与第一腔体连通;
[0007]在第一发生器的下方通过出口管道与第二热交换器的入口连通,第二热交换器的出口与混合箱的入口连通,第一腔体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混合箱的入口连通,混合箱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喷淋栗,喷淋栗的出口与第一热交换器的入口连通,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四腔体连通;
[0008]在主蒸发器上连接有供水管、回水管;所述内区蒸发器的内部盘旋有第四换热管道,该第四换热管道的入口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切换电磁阀,第四换热管道的出口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切换电磁阀;第四换热管道的入口管道与供水管的管道通过第一连通管道连通,在该第一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三切换电磁阀,第四换热管道的出口管道与回水管的管道通过第二连通管道连通,在该第二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四切换电磁阀;
[0009]所述吸收器的入口连接冷却水进水管,吸收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凝器的入口连通,冷凝器的出口与冷却水出水管连通。
[0010]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所述主蒸发器设置在第二箱体内的上方,吸收器设置在第二箱体内的下方,第二气液隔离栅连接在主蒸发器的底部,挡板连接在第二气液隔离栅的底部,挡板与第二箱体的侧壁形成蓄水槽。
[0011]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所述第四腔体的底部为弧形。
[0012]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管道端部设置在吸收器的上方。
[0013]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所述蓄水槽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制冷剂喷淋栗连接,制冷剂喷淋栗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腔体连通,制冷剂喷淋栗的出口管道端部设置在主蒸发器的上方。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利用同一设备可实现内外分区调节制冷和制热,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冬季溴化锂溶液循环回路流程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夏季制冷剂循环回路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包括:第一箱体26、第二箱体28、第一发生器25 ;所述第一箱体26通过第一气液隔离栅27将第一箱体分割为两个腔体,分别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在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发生器2,在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冷凝器3 ;所述第二箱体28内设置有主蒸发器5、吸收器18、第二气液隔离栅29、挡板30,所述主蒸发器5、第二气液隔离栅29、挡板30依次连接将第二箱体28分割为两个腔体,分别为第三腔体、第四腔体,所述吸收器18设置在该第四腔体内;
[0020]所述第一发生器25的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有两个分支,分别为第一分支31与第二分支32,其中第一分支31的出口与第三腔体连通,第二分支32的出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二腔体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凝水热交换器26的入口连通,凝水热交换器26的出口与冷凝水蓄水箱33的入口连通,冷凝水蓄水箱33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U型节流管,该U型节流管的出口开设有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为第三分支与第四分支,其中,第三分支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内区蒸发器16的入口连通,内区蒸发器16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腔体连通;第四分支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四分支的出口端部设置在主蒸发器5的上方,在第三分支上设置有内区制冷阀7,在第四分支的管道上设置有主制冷阀6 ;在第一分支31上设置有供热电磁阀I ;
[0021]第四腔体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溶液栗20,溶液栗20的出口连接有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为第五分支34与第六分支35,其中,第五分支35的管道在第一热交换器23内盘旋形成第一换热管道,第一换热管道的出口管道在第二热交换器24内盘旋形成第二换热管道,第二换热管道的出口管道与第一发生器25的底部连通;第六分支35的出口管道在凝水热交换器26内盘旋形成第三换热管道,第三换热管道的出口管道与第一腔体连通;
[0022]在第一发生器25的下方通过出口管道与第二热交换器24的入口连通,第二热交换器24的出口与混合箱21的入口连通,第一腔体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混合箱21的入口连通,混合箱21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喷淋栗22,喷淋栗22的出口与第一热交换器23的入口连通,第一热交换器23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四腔体连通;
[0023]在主蒸发器5上连接有供水管8、回水管9 ;所述内区蒸发器16的内部盘旋有第四换热管道,该第四换热管道的入口管道11上设置有第一切换电磁阀12,第四换热管道的出口管道14上设置有第二切换电磁阀15 ;第四换热管道的入口管道11与供水管8的管道通过第一连通管道连通,在该第一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三切换电磁阀10,第四换热管道的出口管道14与回水管9的管道通过第二连通管道连通,在该第二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四切换电磁阀13 ;
[0024]所述吸收器18的入口连接冷却水进水管17,吸收器18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凝器3的入口连通,冷凝器3的出口与冷却水出水管4连通。
[0025]所述主蒸发器5设置在第二箱体28内的上方,吸收器18设置在第二箱体28内的下方,第二气液隔离栅29连接在主蒸发器5的底部,挡板30连接在第二气液隔离栅29的底部,挡板30与第二箱体28的侧壁形成蓄水槽36。所述第四腔体的底部为弧形。第一热交换器23的出口管道端部设置在吸收器18的上方。所述蓄水槽36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制冷剂喷淋栗19连接,制冷剂喷淋栗19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腔体连通,制冷剂喷淋栗19的出口管道端部设置在主蒸发器5的上方。
[0026]工作原理:
[0027]冬季运行时,开启供热电磁阀1,内区制冷阀7和相应切换电磁阀,关闭主制冷阀6和相应的切换电磁阀。
[0028]外区采暖热源回路为:第一发生器25—供热电磁阀I—主蒸发器5—吸收器18 —溶液栗20 —第一热交换器23 —第二热交换器24 —第一发生器25。
[0029]内区供冷冷源回路为:第一发生器25 —第二发生器2 —冷凝器3 —凝水热交换器26 —冷凝水蓄水箱33 —内区制冷阀7 —内区蒸发器16 —吸收器18 —溶液栗20 —第一热交换器23 —第二热交换器24 —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