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双机头壳管式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0121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的双机头壳管式蒸发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构件,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双压缩机系统,并能够提高系统效率的壳管式蒸发器,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的双机头壳管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两个压缩机构成的双机头系统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双机头蒸发器,多为两流程设计,制冷剂在两个独立的容器中蒸发,而水从一侧进入铜管内部,贯穿两个独立容器,然后从容器上部贯穿两个独立容器流出,从而实现下进上出。由于此时循环水同时贯穿两个容器,在标准工况(冷冻水进出口温度为12/7℃)下,冷冻水的5℃温差未能充分利用,容器蒸发温度也未有明显的差距,系统的能效较低,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的双机头壳管式蒸发器,对水侧换热采用串联方式进行,提高了部分系统中的出水温度,进而可使该系统的制冷剂侧蒸发温度得以提高,使机组的性能系数和制冷量得到提升,实现了能耗的降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的双机头壳管式蒸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两端开敞的桶形,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与其封闭连接的管板,将其分隔成系统A仓、系统B仓和中间仓;所述壳体两端外部分别设有与管板密封连接的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所述两个封头和中间仓内分别设有若干个供水流换向的水室;

所述系统A仓和系统B仓内分别设有若干组换热管束;所述每组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焊装在管板上,并与管板相邻的水室相连通;

所述第一封头上设有与其内部相应水室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使外部水源能够从进水口进入,再经过各换热管束后从出水口流出;

所述系统A仓和系统B仓上分别设有供制冷剂进出的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并分别连接到由不同的压缩机构成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中,使来自不同制冷剂循环系统中的制冷剂能够流经所述系统A仓或系统B仓,并与系统A仓或系统B仓中的换热管束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的,所述管板为四块,每块管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换热管束的端部焊接在相应通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头为中空半球形,内设有两块横隔板,将其内部分隔成第一水室、第二水室和第三水室;所述第一水室连通进水口;所述第三水室连通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封头为中空半球形,内设有一块横隔板,将其内部分隔成第四水室和第五水室。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仓内设有两块竖隔板,将其内部分隔为第六水室、第七水室、第八水室和连接室。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A仓内设有换热管束A、换热管束B和换热管束C,换热管束A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水室和第六水室;换热管束B两端分别连通第六水室和第二水室;换热管束C两端分别连通第二水室和第七水室。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B仓内设有换热管束D、换热管束E和换热管束F;换热管束D两端分别连通第七水室和第四水室;换热管束E两端分别连通第四水室和第八水室;换热管束F两端分别连通第八水室和第五水室。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还包括换热管束G,其两端分别连通第五水室和第三水室,且贯穿连接室。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仓的底部设有两个排污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对管内水侧换热采用串联方式,充分利用冷冻水进出口水温温差,提高系统的制冷剂侧蒸发温度,进而提高机组性能系数和制冷量。在大温差工况下,更能有效提供系统能效,实现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出水口;2-第三水室;3-横隔板;4-系统A仓;5-第一制冷剂出口;6-换热管束C;7-连接室;8-第一竖隔板;9-第二竖隔板;10-第八水室;11-换热管束F;12-换热管束G;13-第二制冷剂出口;14-壳体;15-管板;16-第五水室;17-第二封头;18-第四水室;19-系统B仓;20-第二制冷剂进口;21-换热管束E;22-换热管束D;23-第七水室;24-排污口;25-第六水室;26-换热管束A;27-第一制冷剂进口;28-换热管束B;29-第一水室;30-进水口;31-第二水室;32-第一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高效的双机头壳管式蒸发器,包括壳体14。所述壳体14为两端开敞的桶形,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与其封闭连接的管板15,将其分隔成系统A仓4、系统B仓19和中间仓。所述壳体14两端外部分别设有与管板15密封连接的第一封头32和第二封头17。所述两个封头和中间仓内分别设有若干个供水流换向的水室。

所述系统A仓4和系统B仓19内分别设有若干组换热管束,每组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焊装在管板15上,并与管板15相邻的水室相连通。

所述第一封头32上设有与其内部相应水室相连通的进水口30和出水口1,使外部水源从进水口30进入,再经过各换热管束后从出水口1流出。

所述系统A仓4上设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制冷剂进口5和第一制冷剂出口27,并与制冷系统A相连,使该制冷系统A中的制冷剂能够流经并充满所述系统A仓。同样的,所述系统B仓19上设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二制冷剂进口20和第二制冷剂出口13,并与制冷系统B相连,使该制冷系统B中的制冷剂能够流经并充满所述系统B仓。所述各制冷剂进口均设置于壳体的下部,所述各制冷剂出口均设置于壳体的上部,便于制冷剂充满相关仓室,与仓室中的换热管束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所述管板15为四块,每块管板15上设有若干通孔,可将所述换热管束的端部焊接在相应通孔上,方便生产和安装。

所述第一封头32为中空半球形,内设有两块横隔板3,将其内部分隔成第一水室29、第二水室31和第三水室2。所述第一水室29连通进水口30;所述第三水室连通出水口1。

所述第二封头17为中空半球形,内设有一块横隔板3,将其内部分隔成第四水室18和第五水室16。

所述中间仓内设有第一竖隔板8和第二竖隔板9。其中,所述第一竖隔板8为倒L形,第二竖隔板9为J形,将其内部分隔为第六水室25、第七水室23、第八水室10和连接室7。

所述系统A仓4内设有换热管束A26、换热管束B28和换热管束C6。所述换热管束A26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水室29和第六水室25;所述换热管束B28两端分别连通第六水室25和第二水室31;所述换热管束C6两端分别连通第二水室31和第七水室23。

所述系统B仓19内设有换热管束D22、换热管束E21和换热管束F11。所述换热管束D22两端分别连通第七水室23和第四水室18;所述换热管束E21两端分别连通第四水室18和第八水室10;所述换热管束F11两端分别连通第八水室10和第五水室15。

各水室的换向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

所述壳体14内还包括换热管束G12,其两端分别连通第五水室16和第三水室2,且贯穿中间仓的连接室7,使最终生产出的冷冻水经该换热管束G12和第三水室2后,从出水口1流出。

所述中间仓的底部设有两个排污口24,以便对水室和换热管束进行清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制冷剂循环:由两台压缩机构成两套独立的制冷循环系统A和制冷循环系统B,并分别将第一制冷剂进口和第一制冷剂出口接入制冷循环系统A中,将第二制冷剂进口和第二制冷剂出口接入制冷循环系统B,使来自两个制冷循环系统的制冷剂能够流经并充满系统A仓和系统B仓。

水循环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方向所示,外部冷水---进水口---第一水室---换热水管束A---第六水室---换热管束B---第二水室---换热管束C---第七水室---换热管束D---第四水室---换热管束E---第八水室---换热管束E---第五水室---换热管束G---第三水室---出水口。

传统的双机头蒸发器,由于为双流程,全部的换热管束连续的处于两侧的仓室内,没有中间仓的分隔,因此两侧仓室的蒸发温度基本相同,也就是两个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相同。由于蒸发器国标的进口水温通常为12℃ ,出口水温通常为7℃,因此,由于传统蒸发器两侧的蒸发温度均为5℃ 左右。而对于本发明,当进口水温为12℃,出口水温设定为7℃时,进入第七水室的中间水温可设定为9.5℃,如此,可使系统A仓的蒸发温度设定为7.5℃,比传统的蒸发温度提高2.5℃。根据换热器换热性能可知,蒸发温度每提高1℃ ,其所在的制冷系统COP提高3%。因此,本发明中系统A仓所在的制冷系统A的COP提高近8%。同时,系统B仓的蒸发温度仍然保持5℃,与传统蒸发温度相同,即制冷系统B的COP与传统的系统。如此,将本发明所处的两个制冷系统的平均COP仍然可提高4%,与传统系统相比,系统效率明显提高,同时,也降低了能耗。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