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冷保鲜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166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蓄冷保鲜库。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常年新鲜水果、蔬菜的供应成为一种生活趋势。水果蔬菜的保鲜方式很多,普遍采用的方式是恒温保鲜库储藏。水果蔬菜保鲜冷库能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延长水果蔬菜的储存时间。但是为了达到恒温的环境,保鲜冷库需要24小时运转,电能消耗巨大,保鲜成本高。

蓄冷技术是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制冷机制冷,利用蓄冷介质的显热或潜热特征,用一定方式将冷量存储起来。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也就是用电高峰期,把存储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或出产工艺的需要的一种技术。蓄冷技术可以实现“移峰填谷”,充分利用夜间谷电时段的电能,缓解日间峰电的用电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冷保鲜库,缓解保鲜库在峰电时期用电压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冷保鲜库,包括库体,库体顶部设有蓄冷室,蓄冷室中设有第一蒸发器,蓄冷室中填充有相变蓄冷材料,还设有环形热管,环形热管的蒸发段设于库体中,环形热管的冷凝段设于蓄冷室中,库体内部设有隔热层,隔热层与库体围成密封空间,密封空间中设有多条相互连通的风道,其中一条风道的入风口处设有第二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上方设有风机,风机的出风口正对风道的入风口,风道上设有出风孔。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风道包括设于密封空间中侧面的侧风道和设于密封空间顶面的顶风道。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的出风孔朝向库体内部。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出风孔在风道上等间距设置。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环形热管上设有温控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蓄冷保鲜库为保鲜库中的果蔬提供适合长期存放的低温和湿度,同时利用蓄冷技术,实现“移峰填谷”,可以充分利用夜间谷电时段的电能,缓解日间峰电的用电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蓄冷保鲜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保鲜库体 2、移动滚轮 3、蓄冷室

4、蒸发器 5、环形热管 6、隔热层

7、风道 8、风机 9、出风孔

10、蒸发器 11、温控阀 71、侧风道

72、顶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蓄冷保鲜库,包括保鲜库体1,设于保鲜库体1底部的移动滚轮2,还设有蓄冷装置。库体底部的滚轮2方便保鲜库的运输。

保鲜库体1内部设有隔热层6,隔热层6与保鲜库体1围成密封空间,隔热层6的设置可以提高保鲜库体1内部与保鲜库体1外部环境的传热系数,使保鲜库中的环境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大大降低,保证保鲜库中温度条件适合储存食物。

蓄冷装置包括蓄冷室3、蒸发器4和环形热管5,蓄冷室3设于保鲜库体1顶部,蓄冷室3中填充有相变蓄冷材料,例如乙烯乙二醇水溶液,蓄冷室3中设有蒸发器4。环形热管5包括热管蒸发段和热管冷凝段,热管蒸发段设于保鲜库体1中,热管冷凝段设于蓄冷室3的相变蓄冷材料中,环形热管上设有温控阀8,通过温控阀8可以控制制冷效率,从而根据需要调节保鲜库中的温度。

保鲜库中温度较高时,温控阀8打开,环形热管5中的相变蓄冷材料在热管蒸发段受热蒸发变成气态,气体上升进入蓄冷室3,在环形热管5的冷凝段换热冷却成液态,冷凝后的液态蓄冷材料依靠重力作用回流到保鲜库中的蒸发段,将其冷量传递至保鲜库中,降低其温度。保鲜库中温度较低时,关闭温控阀8,环形热管中的蓄冷材料不能循环流动,不会将蓄冷材料中的冷量传递至保鲜库。

蓄冷装置可以在夜间谷电时段制冷,蒸发器4稳定工作使蓄冷室3中的相变蓄冷材料放出热量并逐渐凝固,保持低温,在日间峰电时段停止制冷工作,相变蓄冷材料逐渐融化,吸收保鲜库中的热量,使保鲜库温度降低,保持保鲜效果。

隔热层6与保鲜库体1围成的密封空间中还设有蒸发器10、设于蒸发器10上方的风机11和多条风道7,风道7包括设于保鲜库侧面上的侧风道71和设于保鲜库顶面上的顶风道72,顶风道72与侧风道71连通,其中一条风道的进口处设有蒸发器10和风机11,风机11的出风口正对风道的进口,每条风道上均设有多个出风孔9,出风孔9朝向保鲜库内部。蒸发器10中放有水,打开蒸发器10将水蒸发,并由风机11吹动至风道7中,传送至保鲜库的不同面处,水蒸气由出风孔9吹出,可对保鲜库中的果蔬加湿,使果蔬水分充足,色彩鲜亮,保鲜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该蓄冷保鲜库为保鲜库中的果蔬提供适合长期存放的低温和湿度,同时利用蓄冷技术,实现“移峰填谷”,可以充分利用夜间谷电时段的电能,缓解日间峰电的用电压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