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5787发布日期:2019-04-20 06:4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热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制冷剂回路和热介质回路的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使用了可燃性制冷剂的热泵装置的室外机。该室外机具备:将压缩机、空气热交换器、节流装置以及水热交换器配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以及防止用于供给由水热交换器加热后的水的水回路内的水压过度上升的泄压阀和将该水回路内的空气排出的排气阀的至少一方。由此,即使在水热交换器中将制冷剂回路与水回路隔离的隔壁损坏,可燃性制冷剂混入至水回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可燃性制冷剂经由泄压阀或者排气阀向屋外排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739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并未提及室外机所具备的泄压阀以及排气阀的配置场所。因此例如存在如下课题:根据泄压阀以及排气阀的配置场所,在室外机的电气部件产生了电火花等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从泄压阀或排气阀释放出来的可燃性制冷剂着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可燃性制冷剂着火的热泵装置。

本发明的热泵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其供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循环;热介质回路,其供热介质流通;热介质热交换器,其进行所述制冷剂与所述热介质的热交换;室外机,其收容所述制冷剂回路以及所述热介质热交换器;以及室内机,其收容所述热介质回路的一部分,所述室外机具有设置于所述热介质回路的泄压阀以及排气阀的至少一方来作为制冷剂释放阀,所述制冷剂释放阀设置于上述室外机的壳体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混入至水回路的可燃性制冷剂从泄压阀或排气阀释放出来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释放出来的制冷剂与着火源遭遇。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导致可燃性制冷剂着火。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泵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回路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泵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泵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热泵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热泵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热泵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泵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回路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热泵装置例示出热泵式供热水装置1000。另外,在包含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尺寸的关系、形状等与实际不同的情况。

如图1所示,热泵式供热水装置1000具有: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10、和供水流通的水回路210。另外,热泵式供热水装置1000具有:设置于室外(例如屋外)的室外机100、和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200。室内机200例如除了厨房、浴室、洗衣房之外,还设置于位于建筑物的内部的储藏室等收纳空间。

制冷剂回路110具有将压缩机3、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负载侧热交换器2、第一减压装置6、中压储存器5、第二减压装置7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1经由制冷剂配管而依次连接为环状的结构。在热泵式供热水装置1000的制冷剂回路110中能够进行:对在水回路210流动的水进行加热的正常运转(例如,制热热水供应运转)、和相对于正常运转使制冷剂向相反方向流通来进行热源侧热交换器1的除霜的除霜运转。

压缩机3是对吸入的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其作为高压制冷剂而排出的流体机械。本例的压缩机3具备逆变器装置等,通过使驱动频率任意地变化,由此能够使容量(每单位时间送出制冷剂的量)变化。

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在正常运转时和除霜运转时,对制冷剂回路110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作为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例如使用四通阀。

负载侧热交换器2是进行在制冷剂回路110流动的制冷剂和在水回路210流动的水的热交换的水热交换器。作为负载侧热交换器2例如使用板式热交换器。负载侧热交换器2具有:作为制冷剂回路110的一部分而使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作为水回路210的一部分而使水流通的水流路、以及将制冷剂流路与水流路隔离的薄板状的隔壁。负载侧热交换器2在正常运转时作为对水进行加热的冷凝器(散热器)发挥功能,在除霜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吸热器)发挥功能。

第一减压装置6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例如进行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调整。中压储存器5在制冷剂回路110中位于第一减压装置6与第二减压装置7之间,存积剩余制冷剂。在中压储存器5的内部,通过有与压缩机3的吸入侧连接的吸入配管11。在中压储存器5中进行通过吸入配管11的制冷剂与中压储存器5内的制冷剂的热交换。因此,中压储存器5具有作为制冷剂回路110中的内部热交换器的功能。第二减压装置7调整制冷剂的流量,进行压力调整。本例的第一减压装置6以及第二减压装置7是能够基于来自后述的控制装置101的指示而使开度变化的电子膨胀阀。

热源侧热交换器1是进行在制冷剂回路110流动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送风机(未图示)等吹送的室外空气的热交换的空气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1在正常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吸热器)发挥功能,在除霜运转时作为冷凝器(散热器)发挥功能。

作为在制冷剂回路110循环的制冷剂,例如使用hfo-1234yf、hfo-1234ze(e)等微燃性制冷剂、或者r290、r1270等强燃性制冷剂。上述制冷剂可以作为单一制冷剂来使用,也可以作为混合了两种以上的混合制冷剂来使用。以下,有时将具有微燃等级以上(例如,在ashrae34的分类中为2l以上)的燃烧性的制冷剂称为“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或者“可燃性制冷剂”。这些制冷剂在大气压下(例如,温度为室温(25℃))具有比空气的密度大的密度。

压缩机3、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负载侧热交换器2、第一减压装置6、中压储存器5、第二减压装置7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1收容于室外机100。即,制冷剂回路110实质上全部的构成要素收容于室外机100。

另外,在室外机100设置有主要对制冷剂回路110(例如,压缩机3、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第一减压装置6、第二减压装置7、未图示的室外送风机等)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01。控制装置101具有装备有cpu、rom、ram、i/o接口等的微型计算机。控制装置101能够经由控制线102与后述的控制装置201以及操作部202相互进行通信。

接下来,对制冷剂回路110的动作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图1中用实线箭头示出制冷剂回路110的正常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冷剂回路110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正常运转时,利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如用实线箭头表示那样对制冷剂流路进行切换,使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负载侧热交换器2。

从压缩机3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而流入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流路。在正常运转时,负载侧热交换器2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即,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中,进行在制冷剂流路流动的制冷剂与在水流路流动的水的热交换,使制冷剂的冷凝热向水散热。由此,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流路流动的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另外,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水流路流动的水,通过来自制冷剂的散热而被加热。

借助负载侧热交换器2冷凝后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流入第一减压装置6,稍稍被减压而成为二相制冷剂。该二相制冷剂流入中压储存器5,通过与在吸入配管11流动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并成为液体制冷剂。该液体制冷剂流入第二减压装置7,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二相制冷剂。低压的二相制冷剂流入热源侧热交换器1。在正常运转时,热源侧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即,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中,进行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送风机吹送的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的蒸发热从室外空气吸热。由此,流入到热源侧热交换器1的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而流入吸入配管11。流入到吸入配管11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与中压储存器5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并被吸入压缩机3。吸入到压缩机3的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正常运转中,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

接下来,对除霜运转时的动作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图1中用虚线箭头示出制冷剂回路110中的除霜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冷剂回路110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除霜运转时,利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如虚线箭头所示对制冷剂流路进行切换,使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热源侧热交换器1。

从压缩机3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而流入热源侧热交换器1。在除霜运转时,热源侧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即,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中,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的冷凝热向附着于热源侧热交换器1的表面的霜散热。由此,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另外,附着于热源侧热交换器1的表面的霜因来自制冷剂的散热而熔融。

借助热源侧热交换器1冷凝后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由第二减压装置7、中压储存器5以及第一减压装置6而成为低压的二相制冷剂,并流入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流路。在除霜运转时,负载侧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即,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中,进行在制冷剂流路流动的制冷剂与在水流路流动的水的热交换,制冷剂的蒸发热从水吸热。由此,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流路流动的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气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4以及吸入配管11而被吸入压缩机3。吸入到压缩机3的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除霜运转中,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

接下来,对水回路210进行说明。水回路210具有将泵53、三通阀55、热水储罐51、过滤器56、流量开关57、负载侧热交换器2、泄压阀58、排气阀59以及辅助加热器54等经由水配管连接而成的结构。在构成水回路210的水配管的中途设置有用于将水回路210内的水排出的排水口62。

水回路210中的负载侧热交换器2、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设置于室外机100。水回路210中的负载侧热交换器2、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以外的设备设置于室内机200。即,水回路210跨越室外机100和室内机200而设置。水回路210的一部分设置于室外机100,水回路210的另一部分设置于室内机200。室外机100与室内机200之间经由作为水配管的一部分的两根连接配管211、212而连接。

热水储罐51是在内部存积水的装置。热水储罐51内置与水回路210连接的线圈61。线圈61使在水回路210循环的水(温水)与存积于热水储罐51内部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存积于热水储罐51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另外,热水储罐51内置有浸入式加热器60。浸入式加热器60是对存积于热水储罐51内部的水进一步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

热水储罐51内的水例如向与淋浴器等连接的卫生回路侧配管81a(往路管)流动。另外,在卫生回路侧配管81b(回路管)也设置有排水口63。这里,为了防止存积于热水储罐51内部的水因外部的空气而冷却,因此利用隔热材料(未图示)将热水储罐51覆盖。隔热材料例如使用毛毡、thinsulate(注册商标)、vip(vacuuminsulationpanel:真空隔热板)等。

泵53是对水回路210内的水给予压力而使其在水回路210内循环的装置。辅助加热器54是在室外机100的加热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等,对水回路210内的水进一步进行加热的装置。三通阀55是用于使水回路210内的水分支的装置。例如,三通阀55进行切换,以使水回路210内的水向热水储罐51侧流动、或者向供设置于外部的散热器或地暖等制热设备300连接的制热用回路侧配管82a(往路管)流动。在此,制热用回路侧配管82a(往路管)以及制热用回路侧配管82b(回路管)是使水在室内机200的水回路210与制热设备300之间循环的配管。过滤器56是将水回路210内的水垢(堆积物)除去的装置。流量开关57是用于检测在水回路210内循环的水的流量是否在一定量以上的装置。

膨胀罐52是用于将因伴随加热等产生的水回路210内的水的容积变化而变化的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装置。本例的膨胀罐52经由配管52a与辅助加热器54连接。

泄压阀58在室外机100中在水回路210的水的流动方向(图1中的箭头f1)上设置于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下游侧。泄压阀58是防止水回路210内的压力的过度上升的保护装置。在水回路210内的压力超过膨胀罐52的压力控制范围地升高的情况下,水回路210内的水通过泄压阀58而向外部释放。

排气阀59在室外机100中在水回路210的水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下游侧。在本例中,排气阀59在水回路210的水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泄压阀58的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排气阀59是将在水回路210中产生的气体以及混入到水回路210内的气体向外部释放,从而防止泵53空转(渗气)的装置。作为排气阀59例如使用浮动式的自动排气阀。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水回路210流通的热介质而列举出水,但作为热介质,也能够使用盐水等其他液状热介质。

在室内机200设置有主要对水回路210(例如,泵53、辅助加热器54、三通阀55等)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201。控制装置201具有装备有cpu、rom、ram、i/o接口等的微型计算机。控制装置201能够与控制装置101以及操作部202相互地进行通信。

操作部202能够供用户进行热泵式供热水装置1000的操作、各种设定。本例的操作部202具备显示部203,能够显示热泵式供热水装置1000的状态等各种信息。操作部202例如设置于室内机200的壳体。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室外机100具有壳体120。壳体120例如为金属制。在壳体120收容有压缩机3、负载侧热交换器2、热源侧热交换器1(在图2中未图示)、室外送风机124以及使它们进行动作的电气部件等。壳体120内的空间被分隔板121分隔成送风机室122和机械室123。分隔板121例如为金属制。

在送风机室122设置有:作为空气热交换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在图2中未图示)、和将室外空气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供给的室外送风机124。室外送风机124包括叶轮和驱动叶轮的马达。

在机械室123设置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10的压缩机3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2等设备、和收容电气部件的电器盒125。电气部件中包括:构成控制装置101的控制基板、对朝向压缩机3以及室外送风机124供给电力和截断进行切换的继电器等。

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接有作为水回路210的水配管的一部分的室外机配管126、127。室外机配管126是在水的流动方向上比负载侧热交换器2靠上游侧的水配管,室外机配管127是在水的流动方向上比负载侧热交换器2靠下游侧的水配管。室外机配管126、127贯通壳体120而向壳体120的外部突出。在壳体120的外部的室外机配管126、127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接头部128、129。室外机配管126、127经由接头部128、129而分别与连接配管211、212连接。在室外机配管127中的壳体120的外部设置有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即,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设置在室外机100中的壳体120的外部,并且在水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下游侧。

接下来,对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中使制冷剂流路与水流路隔离的隔壁破损的情况的动作进行说明。负载侧热交换器2在除霜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因此,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隔壁特别是在除霜运转时,存在因水的冻结等而破损的情况。一般地,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流路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在正常运转时以及除霜运转时中的任一情况下,均比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水流路流动的水的压力高。因此,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隔壁破损的情况下,在正常运转时以及除霜运转时中的任一情况下,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都向水流路流出,从而在水流路的水中混入制冷剂。此时,混入到水中的制冷剂因压力的降低而气化。另外,由于压力比水高的制冷剂混入水中,从而水流路内的压力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设置于室外机100中的壳体120的外部。因此,若因制冷剂的混入而使得水回路210内的压力上升,则混入到水中的制冷剂借助泄压阀58而与水一同释放至壳体120外部的屋外空间的大气中。或者,混入到水中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借助排气阀59而释放至壳体120外部的屋外空间的大气中。这样,混入至水回路210的水的制冷剂,能够借助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中的任一个向外部释放。即,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均作为将混入至水回路210内的水的制冷剂向外部释放的制冷剂释放阀而发挥功能。因此,在室外机100中的壳体120的外部,可以设置有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的双方,也可以仅设置泄压阀58或者排气阀59的一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的至少一方在水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下游侧且在室内机200的上游侧的位置。因此,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中混入至水的制冷剂,在流入室内机200前借助泄压阀58或者排气阀59而向屋外空间的大气中释放。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具备:供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10;供水(热介质的一个例子)流通的水回路210(热介质回路的一个例子);进行制冷剂与水的热交换的负载侧热交换器2(热介质热交换器的一个例子);收容制冷剂回路110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室外机100;以及收容水回路210的一部分的室内机200。室外机100具有设置于水回路210的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的至少一方,来作为能够将混入至水回路210的制冷剂向外部释放的制冷剂释放阀。室外机100具有的制冷剂释放阀设置于室外机100的壳体120的外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中混入至水回路210的制冷剂向室外机100的壳体120的外部亦即屋外空间的大气中释放。因此,即便在混入至水回路210的制冷剂从泄压阀58或者排气阀59释放出来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释放的制冷剂与可能成为着火源的壳体120内的电气部件遭遇。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在壳体120内的电气部件产生的电火花等而导致制冷剂着火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中,室外机100具有的制冷剂释放阀在水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下游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中混入至水回路210的制冷剂在流入室内机200前释放至屋外空间的大气中。因此,即使在泄压阀或者排气阀也设置于室内机200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室内机200的泄压阀或者排气阀而导致制冷剂释放至室内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部128、129借助室外机配管126、127从壳体120突出地设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接头部128、129设置于壳体120的内部或壳体120的表面的结构相比,室外机100的壳体120内的空间有富余,因此容易进行壳体120内的布局设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接头部128、129设置于壳体120的内部或者壳体120的表面的结构相比,提高将室外机100与连接配管211、212连接时的施工性。

实施方式2.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泵装置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另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以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3所示,在壳体120的外部例如形成有被树脂制的罩130覆盖的阀室131。阀室131形成于壳体120的外部,因此也与壳体120内的送风机室122以及机械室123中的任一个分隔。在室外机100形成有设置于壳体120内部的送风机室122和机械室123、以及设置于壳体120外部的阀室131。

在阀室131设置有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在阀室131例如仅设置有泄压阀58、排气阀59以及室外机配管126、127。阀室131经由设置于罩130的未图示的开口部而与屋外空间连通。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热泵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壳体120内设置有将送风机室122与机械室123分隔的分隔板121、和将机械室123与阀室133分隔的分隔板132。即,壳体120内的空间被分隔板121、132分隔成送风机室122、机械室123以及阀室133。分隔板121、132例如均为金属制。在本变形例中,代替图3所示的罩130而由分隔板132形成有阀室133。

在阀室133设置有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在阀室133例如仅收容有泄压阀58、排气阀59以及室外机配管126、127。阀室133经由设置于壳体120的未图示的开口部而与屋外空间连通。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接头部128、129设置于壳体120的内部或者壳体120的表面。由此在本变形例中,与接头部128、129借助室外机配管126、127而从壳体120突出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室外机100的设计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具备:供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10;供水(热介质的一个例子)流通的水回路210(热介质回路的一个例子);进行制冷剂与水的热交换的负载侧热交换器2(热介质热交换器的一个例子);收容制冷剂回路110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室外机100;以及收容水回路210的一部分的室内机200。室外机100具有设置于水回路210的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的至少一方,来作为制冷剂释放阀。在室外机100中形成有至少设置电气部件的第一室(例如,机械室123)和与第一室分隔的第二室(例如,阀室131、133)。室外机100具有的制冷剂释放阀设置于第二室。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中混入至水回路210的制冷剂向与设置电气部件的第一室分隔的第二室释放。因此,即使在混入至水回路210的制冷剂从泄压阀58或者排气阀59释放出来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在电气部件产生的电火花等而导致制冷剂着火的情况。

另外,根据该结构,室外机100具有的制冷剂释放阀设置于第二室,因此能够防止制冷剂释放阀被雨水淋湿而腐蚀。

实施方式3.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热泵装置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另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或者2相同的功能以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壳体120内的空间被分隔板121分隔为送风机室122和机械室12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阀室。在机械室123设置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10的压缩机3(在图5中未图示)、负载侧热交换器2及室外机配管126、127等以及电器盒125。

在送风机室122设置有热源侧热交换器1(在图5中未图示)、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吹送室外空气的室外送风机124、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泄压阀58经由贯通分隔板121的导管58a而与设置于机械室123内的室外机配管127连接。排气阀59经由贯通分隔板121的导管59a而与设置于机械室123内的室外机配管127连接。在室外送风机124的马达124a中,使用无刷式的马达(例如,dc无刷马达、感应马达等)。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具备:供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10、供水(热介质的一个例子)流通的水回路210(热介质回路的一个例子)、进行制冷剂与水的热交换的负载侧热交换器2(热介质热交换器的一个例子)、收容制冷剂回路110和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室外机100、以及收容水回路210的一部分的室内机200。室外机100具有设置于水回路210的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的至少一方,来作为制冷剂释放阀。在室外机100中形成有至少设置电气部件的第一室(例如,机械室123)、和与第一室分隔的第二室(例如,送风机室122)。室外机100具有的制冷剂释放阀设置于第二室。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中混入至水回路210的制冷剂向与设置电气部件的第一室分隔的第二室释放。因此,即使在混入至水回路210的制冷剂从泄压阀58或者排气阀59释放出来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在电气部件产生的电火花等而导致制冷剂着火的情况。

另外,根据该结构,室外机100具有的制冷剂释放阀设置于第二室,因此能够防止制冷剂释放阀被雨水淋湿而腐蚀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还具备:进行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和将室外空气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吹送的室外送风机124。室外送风机124设置于第二室。

根据该结构,在室外送风机124进行动作时,能够利用室外送风机124使释放至第二室的制冷剂迅速地向屋外空间扩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中,室外送风机124具有无刷式的马达124a。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因室外送风机124的马达124a而产生电火花,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导致释放至第二室的制冷剂着火的情况。

实施方式4.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热泵装置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另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3中的任一个相同的功能以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例如,上下关系等)原则上是在将热泵装置设置成能够使用的状态时的关系。

如图6所示,壳体120内的空间被分隔板121分隔成送风机室122和机械室123。在机械室123设置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10的压缩机3、负载侧热交换器2及室外机配管126、127等以及电器盒125、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在电器盒125收容有继电器等电气部件。电器盒125内的电气部件(例如,继电器)与设置于压缩机3的端子台的端子3a经由电气布线134而连接。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设置于比电器盒125内的电气部件(例如,继电器)靠下方的位置,例如设置于比电器盒125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另外,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设置于比压缩机3的端子3a靠下方的位置。在此,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的高度位置能够通过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各自的释放口的高度位置来确定。

在机械室123分别形成有:使空气在与壳体120的外部或者送风机室122之间流通的第一通气口135以及第二通气口136。第一通气口135设置于比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靠上方的位置。第二通气口136设置于比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靠下方的位置。在第一通气口135以及第二通气口136分别形成有百叶。

在本例中,第一通气口135为了使空气在机械室123与壳体120的外部之间流通而形成于壳体120的侧壁。另外,第二通气口136为了使空气在机械室123与送风机室122之间流通而形成于分隔板121。然而,第一通气口135以及第二通气口136可以都形成于分隔板121,也可以都形成于壳体120。另外,第一通气口135以及第二通气口136也可以形成于壳体120的同一侧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具备:供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10;供水(热介质的一个例子)流通的水回路210(热介质回路的一个例子);进行制冷剂与水的热交换的负载侧热交换器2(热介质热交换器的一个例子);收容制冷剂回路110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2的室外机100;以及收容水回路210的一部分的室内机200。室外机100具有设置于水回路210的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的至少一方,来作为制冷剂释放阀。在室外机100,形成有至少设置电气部件的第一室(例如,机械室123)。室外机100具有的制冷剂释放阀设置于第一室中的比电气部件靠下方的位置。在第一室形成有设置于比制冷剂释放阀靠上方的第一通气口135、和设置于比制冷剂释放阀靠下方的第二通气口136。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制冷剂在大气压下具有比空气的密度大的密度,因此借助泄压阀58或者排气阀59释放至机械室123的制冷剂流落到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释放阀(例如,泄压阀58以及排气阀59)设置于比电气部件(例如,作为电接触部件的继电器)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由泄压阀58或者排气阀59释放至机械室123的制冷剂与着火源遭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比制冷剂释放阀靠上方的第一通气口135与设置于比制冷剂释放阀靠下方的第二通气口136形成于机械室123。因此,若由泄压阀58或者排气阀59向机械室123释放制冷剂,则借助基于制冷剂与空气的密度差产生的自然对流,外部的空气从第一通气口135流入机械室123内,并且机械室123内的制冷剂从第二通气口136向外部流出。由此,释放至机械室123的制冷剂不存积在机械室123内,而从第二通气口136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防止在机械室123内形成可燃区域。另外,当使用在大气压下具有比空气的密度小的密度的制冷剂的情况下,释放至机械室123的制冷剂通过与上述相反的流动,从第一通气口135向外部释放。因此,即便当使用在大气压下具有比空气小的密度的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机械室123内形成可燃区域。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制冷剂由泄压阀58或者排气阀59释放至机械室123内,也能够防止在机械室123内形成可燃区域,并且能够防止释放至机械室123的制冷剂与着火源遭遇。因此,即便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中在水回路210混入有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制冷剂着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机100具有的制冷剂释放阀设置于机械室123,因此能够防止制冷剂释放阀被雨水淋湿而腐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能成为着火源的继电器被收容于电器盒125内,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释放至第一室的制冷剂与着火源隔离,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制冷剂着火。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负载侧热交换器2而列举出板式热交换器,但负载侧热交换器2只要是进行制冷剂与热介质的热交换的装置,则也可以是二重管式热交换器等板式热交换器以外的热交换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热泵装置而列举出热泵式供热水装置1000,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冷却器等其他热泵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出在室内机200未设置泄压阀以及排气阀的结构,但也可以将泄压阀以及排气阀的至少一方设置于室内机200或者室内机200以外的利用侧回路(例如,卫生回路侧配管81a、81b、制热用回路侧配管82a、82b、制热设备300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出具备热水储罐51的室内机200,但热水储罐也可以与室内机200分开设置。

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相互组合来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1...热源侧热交换器;2...负载侧热交换器;3...压缩机;3a...端子;4...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5...中压储存器;6...第一减压装置;7...第二减压装置;11...吸入配管;51...热水储罐;52...膨胀罐;52a...配管;53...泵;54...辅助加热器;55...三通阀;56...过滤器;57...流量开关;58...泄压阀;58a...导管;59...排气阀;59a...导管;60...浸入式加热器;61...线圈;62、63...排水口;81a、81b...卫生回路侧配管;82a、82b...制热用回路侧配管;100...室外机;101...控制装置;102...控制线;110...制冷剂回路;120...壳体;121...分隔板;122...送风机室;123...机械室;124...室外送风机;124a...马达;125...电器盒;126、127...室外机配管;128、129...接头部;130...罩;131...阀室;132...分隔板;133...阀室;134...电气布线;135...第一通气口;136...第二通气口;200...室内机;201...控制装置;202...操作部;203...显示部;210...水回路;211;212...连接配管;300...制热设备;1000...热泵式供热水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