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雪机的密封机构及包括其的造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1631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造雪机的密封机构及包括其的造雪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雪机的密封机构及包括其的造雪机。



背景技术:

人工造雪机是利用雪花降落的原理,将水和空气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制造出雪花而用于各种未能下雪又需要雪的地方。人们通过造雪机来实现人工造雪的,造雪机的原理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凝固成冰晶,也就是人们看到的雪花。

目前,造雪机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制冰装置生产出片冰,然后以片冰为原料造雪,其工作流程是:先通过制冰装置将水制成片冰,再通过碎冰装置把已经造好的片冰粉碎成粉末,最后把粉末状的冰晶通过空气输送系统送出。另一种是采用传统的高压水与空气混合造雪,其工作流程是:来自高压水泵的高压水与来自空气压缩机的高压空气在双进口喷嘴处混合,利用自然蒸发和空气出喷嘴后的体积膨胀带走热量而使雾滴凝固成冰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的造雪机的密封机构及包括其的造雪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造雪机的密封机构,在造雪机内设置有换热器,在所述造雪机内设有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底部并对称分居于所述换热器的进风侧和出风侧的一对第一支架,在这一对第一支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一纵截面呈n形的定位部和与该定位部形成于一体并纵截面呈O形的形变部,所述第一密封件通过定位部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所述形变部夹持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在所述一对第一支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可将所述造雪机内部分隔成进风腔和出风腔,如此能够迫使气流只能依次流经进风腔、换热器、出风腔,这样,能够保证气流流经换热器时进行热交换,有利于确保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优选的,在所述造雪机内设有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并对称分居于所述换热器的进风侧和出风侧的一对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呈L形,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支架叠加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方,两者的水平部分紧贴设置并紧固在一起,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这两者的水平部分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采用这种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这两者的水平部分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件的纵截面呈长条形。

优选的,在所述造雪机内设有内胆,所述换热器紧固在所述内胆的顶部内表面上,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内胆之间铺设有密封垫。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所述密封垫密封所述换热器与内胆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造雪机,包括前述中任一所述的造雪机的密封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造雪机的前视图;

图2为造雪机的后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造雪机的右视图;

图4为图3所示造雪机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造雪机的A-A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所示造雪机的B-B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3所示造雪机的C-C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3所示造雪机的D-D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4所示造雪机的E-E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10为图4所示造雪机的F-F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11为图4所示造雪机的F-F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G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H处的放大图;

图14为图3所示造雪机的C-C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15为单个风机组件在造雪机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单个风机组件的右视图;

图17为单个喷嘴弯头组件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单个喷嘴弯头组件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8所示单个喷嘴弯头组件的I-I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见图1~图19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造雪机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造雪机主要包括一底座1和配置在该底座1上的造雪机主体2,其中,底座1大体是顶部敞口并呈方形的槽状部件,造雪机主体2是横截面呈方形纵截面(如图3所示,即经过造雪机前后上下方向的平面)大体呈直角梯形状的箱体部件,由底座1和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构成整个造雪机的壳体,本实施例中,造雪机的壳体由玻璃钢材质构成,如图5所示,在造雪机主体2内收装有与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间隔设置的内胆3,在内胆3内设有换热器4,在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与内胆3之间填充有起保温作用的聚氨酯发泡材料层。在造雪机主体2的左侧开设一用以与内胆3所形成的收装腔连通的门11(如图3所示)。

如图1~图5、图7、图9~图10所示,在造雪机的顶部设有整体呈框架式设置的吊装组件,如图9~图10所示,吊装组件主要包括紧贴内胆3上表面外侧设置并呈方形布置的第一加强支架71、紧贴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上表面内侧设置并与前述第一加强支架71相对准呈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二加强支架72、沿上下方向依次贯穿第一加强支架71的角部-聚氨酯发泡材料层-与第一加强支架71的角部相对准的第二加强支架72的角部设置的四个套管73、沿上下方向贯穿这四个套管73设置的四个加长螺杆74。在换热器4的顶部与内胆3内表面之间还铺设有密封垫,该密封垫用以密封换热器4的上表面与内胆3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具体地,在位于换热器4顶部的横梁41、置于换热器4与内胆3之间的密封垫、内胆3、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上分别开设有与四个套管73的设置位置相对准的通孔,竖直设置的加长螺杆74的底端自上而下依次贯穿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套管73-内胆3-置于换热器4与内胆3之间的密封垫-位于换热器4顶部的横梁41上的相对准的通孔后而紧固在涂覆有螺纹紧固胶的横梁41上的通孔内,在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上部紧贴其上表面外侧依次设有对加长螺杆74进行紧固的平垫片和厚螺母。

如图9~图10所示,在四个加长螺杆74的中上部设有连接它们并呈方形布置的固定支架75,该固定支架75与加长螺杆74相配合处亦通过螺母来实现紧固。在固定支架75上还开设有安装孔,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该安装孔相配合而将固定支架75安装在滑雪馆顶部的安装固定支架,由此来实现造雪机的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4由现有技术中的板-管式换热器构成,它包括沿前后方向竖直设置并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平行的多块换热板、沿左右方向依次贯穿这多块换热板的多个换热管、连接多个换热管端部的U形管构成。换热器4主要通过图9~图10所示的吊装组件固定在造雪机的顶部,详见图9~图10所描述。换热器4整体呈立方形,它在内胆3内大体沿前后方向上居中设置,并其设置在内胆3的整个左右方向上,亦即换热器4的左右两端抵接在内胆3的左右两内表面上。具体地,如图11所示,在内胆3的底部于前后方向上相间隔设置有相平行设置并沿整个左右方向设置的一对第二支架31,该第二支架31由纵截面呈L形的部件构成,其中,第二支架31的竖直部分的底端固定在内胆3底部或与内胆3底部形成于一体,一对第二支架31的水平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相背离设置。与前述一对第二支架31一一对应设有一对第一支架32,该第一支架32亦由纵截面呈L形的部件构成,位于同侧的第一支架32的水平部分与第二支架31的水平部分相对准设置,这两者通过紧固螺钉连接在一起;第一支架32的竖直部分沿上下方向设置。

特别地,如图12所示,在第二支架31和第一支架32这两者的水平部分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34,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34是由橡胶、硅胶等柔性材料制成的、纵截面呈长条形的密封垫,该第二密封件34用以提高第二支架31与第一支架32两者相接触处的密封效果。如图13所示,在第一支架32的竖直部分的顶部配置有第一密封件35,该第一密封件35由柔性材料(例如,橡胶、硅胶等)制成,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35包括一纵截面呈n形的定位部351和与该定位部351形成于一体并纵截面呈O形的形变部352,第一密封件35通过定位部351插接在第一支架32的竖直部分的顶部,第一密封件35的形变部352夹持在换热器4与第一支架32之间,通过该形变部352对换热器4与第一支架32的竖直部分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由上,通过换热器4、多个内胆支架以及对应密封件将内胆3分隔成位于换热器4后侧的进风腔和位于换热器4前侧的出风腔,同时,由于换热器4的底端与第一支架32的竖直部分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35实现密封,换热器4的顶端与内胆3之间通过密封垫实现密封,换热器4的左右两侧亦与内胆3之间紧贴密封,即换热器4的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均与内胆3之间进行了密封处理,如此能够迫使气流只能依次流经进风腔、换热器4、出风腔,这样,能够保证气流流经换热器4时进行热交换。

如图5所示,内胆3的底部朝下凹进设置由此在内胆3底部形成一接水盒,在该接水盒内亦即内胆3底部设置一加热装置36,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6由一呈波浪线设置的电加热管构成。如图1~图3、图7、图14所示,在内胆3的右侧于前后方向的中部安装一朝下倾斜设置的排水管37,该排水管37的上端与内胆底部即接水盒连通,其下端依次贯穿内胆3、由聚氨酯发泡材料形成的保温层、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后伸出至造雪机主体2外部,特别地,内胆3的底部亦即接水盒由远离排水管37的一侧朝向靠近排水管37的一侧倾斜设置;在底座1的右侧外表面上于前述排水管37的下方安装一吹风装置33,该吹风装置33的出风口恰好置于排水管37的排水口的正下方。换热器4在持续工作之后其表面会结霜,当换热器4自身进行融霜时,接水盒底部的加热装置36开启,通过该加热装置36溶解因换热器4融霜而流至接水盒中的水或冰,由此所产生的水将沿排水管37排出,由排水管37流下来的水被吹风装置33立即吹散,防止在排水管37的排水口处形成冰坨或冰锥。

如图2~图8所示,在造雪机的后侧安装有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的三个风机组件5,如图15~图16所示,单个风机组件5包括一轴流风机51、用以将该轴流风机51安装在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上的风机固定支架52、配置在轴流风机51的进风口处的防护罩53。本实施例中,轴流风机51在垂直于其轴向上的截面呈圆形,在轴流风机51的进风口侧设有一与其内部连通的圆筒部511,由该圆筒部511的开口构成轴流风机51的进风口,在该圆筒部511的圆周表面上对称开设有四个安装孔。风机固定支架52是一整体呈圆环形的支架部件,它的纵截面呈L形,风机固定支架52的水平部分通过螺钉与圆筒部511上的安装孔相配合而紧固在轴流风机51上;预先在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的内部预设紧贴其内表面设置的加强板54、紧贴该加强板54内表面设置有螺母,安装轴流风机51时,首先将安装有风机固定支架52的轴流风机51安放至对应位置并使风机固定支架52的竖直部分紧贴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外表面设置,然后将螺栓依次贯穿风机固定支架52的竖直部分、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前述加强板54并最终旋紧在紧贴加强板54内表面设置的螺母上,由此实现轴流风机51的安装固定。本实施例中,防护罩53是与轴流风机51的进风口相对应的金属网状部件,它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安装在轴流风机51的圆筒部511的用以构成进风口的开口处,通过防护罩53能够防止较大的异物进入轴流风机51内。

如图1和图5所示,在造雪机的前侧靠近其底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的六个喷嘴弯头组件6,如图17~图19所示,单个喷嘴弯头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一直筒部61、设置在该直筒部61底部且与其连通设置的弯头62、配置在直筒部61与弯头62相衔接处的圆周外缘上的法兰63,前述三者可以形成于一体也可是三个独立部件装配集成在一起。其中,法兰63起安装定位作用,它利用螺钉等紧固件安装在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底部,进而实现单个喷嘴弯头组件在造雪机上的安装固定;直筒部61主要由一段直管构成,该直筒部61整体置于内胆3与造雪机主体2的壳体之间,它的顶端由内胆3的外侧贯穿至其内侧而与内胆3内部连通,亦即直筒部61的顶端与前述出风腔连通;弯头62由现有技术中的弯头构成,它整体置于底座1的前部,它的一端与直筒部61的底端连通,其相反于直筒部61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前表面设置并从该前表面伸出,由弯头62的相反于直筒部61侧的开口构成造雪机的出雪口,另外,在弯头62的外表面还包覆一层由聚氨酯发泡材料形成的保温层64。特别地,如图17~图19所示,在弯头62的后侧开设一通孔651,在该通孔内设置一用以对喷嘴66进行定位的喷嘴定位部65,本实施例中,喷嘴定位部65由沿垂直于直筒部61的轴向设置的一段直管构成,这一段直管的与弯头62的壁部相接触的一端呈敞口设置,在其相反于弯头62壁部的端部形成一锥形开口652,并且,在直管的内壁面上于靠近该锥形开口652的一侧形成一台阶部653,喷嘴66收装在喷嘴定位部65内并抵接在锥形开口652所在侧,通过台阶部653限定喷嘴66相对于锥形开口652所在侧的移动距离。喷嘴定位部65优选与弯头62形成于一体,不难理解,两者也可由两个独立部件构成,当采用后者这种情况时,喷嘴定位部65经由前述通孔651插装在弯头62上。

另外,如图8所示,在底座1内还设有分水盒67和电器盒68,该分水盒67用以将造雪机的供水管路分成六个供水支路,这六个供水支路与前述六个喷嘴弯头组件6一一对应,每个供水支路通过管件与单个喷嘴弯头组件6的喷嘴66相连通。造雪机工作时,在换热器4内发生热交换后所形成的冷空气依次流经直筒部61、弯头62后从造雪机的出雪口排出;同时,水流由供水支路进入喷嘴66,经由该喷嘴66喷射而出形成高压水雾,这部分高压水雾被流经弯头62的冷空气瞬间降温凝结成雪花,这些雪花经由弯头62相反于直筒部61的开口(亦即出雪口)喷洒而出。

另外,在造雪机主体2的顶部紧挨着吊装组件7还设置有一电控盒8和各种管路阀门,在电控盒8内设有造雪机的控制单元,作为举例而非限定,该控制单元由集成有多种控制电路的印刷电路板构成,控制单元与前述换热器4、加热装置36、吹风装置33、轴流风机51、分水器67、喷嘴66、电控盒8分别信号连接,造雪机运行时,控制单元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程序向前述各个部件发送控制指令,使它们进入工作状态。

下面结合上述结构描述,参照图1-图19对造雪机的工作过程进行简单地描述。

造雪机的控制单元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程序分别向轴流风机51、换热器4、分水器67、喷嘴66发送控制指令使它们分别进入运行状态。在轴流风机51的作用下,外部空气依次流经防护罩53、轴流风机51、内胆3内的进风腔、换热器4,在换热器4内进行热交换后变成冷空气,该冷空气从换热器4排出后依次流经内胆3的出风腔、直筒部61、弯头62后,由造雪机的出雪口排出。

外部提供给造雪机的水流经由造雪机的水路系统供至分水盒67,由分水盒67分成六个供水支路,水流由供水支路进入喷嘴66,经由喷嘴66喷射而出形成高压水雾,这部分高压水雾被流经弯头62的冷空气瞬间降温凝结成雪花,这些雪花经由造雪机的出雪口喷洒而出。

当换热器4自身进行融霜时,控制单元分别向加热装置36、吹风装置33发送控制指令使它们进入运行状态,通过加热装置36溶解因换热器4融霜而流至接水盒中的水,由此所产生的水将沿排水管37排出,由排水管37流下来的水被吹风装置33立即吹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