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4529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制冷系统中,各种形式的包含有集液管的换热器结构大致相同,经常采用微通道换热器作蒸发器或冷凝器。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多由一对相互平行且彼此分开的集液管、多根平行分布且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液管内腔连通的扁管、设置在扁管之间的翅片等组成。换热介质流进入一侧的集液管内,集液管内的热交换介质分别进入各根扁管内,然后流入另一侧的集液管内,热交换介质在集液管、扁管之间循环。外部空气流从热交换器的一侧流向另一侧,热交换机制与流经扁管及翅片表面的外部空气流之间完成热量交换。

但是,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换热能效不高,换热面积往往利用不足。微通道换热器用做蒸发器时,在不破坏扁管的情况下无法用单换热器实现双系统;而微通道换热器用做换热器时,通常是上下或左右布置两个系统,但在系统单开时,只能用到部分换热面积,因此换热能效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集液管和平行分布的多根扁管,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集液管连通,所述的每根集液管内均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集液管的内部空间隔离成两个子空间,一根集液管内的两个子空间分别通过扁管与另一根集液管内的两个子空间连通。

可选的,所述每根集液管的两端均覆盖有盖板,一根集液管的盖板上连接有两根进分液管,所述两根进分液管分别与所连接集液管内的两个子空间连通;另一根集液管的盖板上连接有两根出分液管,所述两根出分液管分别与所连接集液管内的两个子空间连通。

可选的,所述两根进分液管分别连接有子管,所述子管穿过盖板插入集液管内部,所述子管上布有若干个孔,所述两根进分液管通过子管上的孔与所连接集液管内的两个子空间连通;所述两根出分液管分别与所连接集液管内的两个子空间直接连通。

可选的,所述集液管朝向扁管的一侧设有用以插入扁管的槽,所述的槽与扁管端部插接配合。

可选的,所述扁管与集液管连接的端口均设有可与隔板插接配合的切口,扁管的微通道分布于切口两侧。

可选的,所述的切口为矩形、弧形或U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在空间范围有限的情况下,用一片换热器做两个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增大了整个系统的通风面积,并使系统单开时通风面积得以合理利用,有效提高了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在另一实施例中未接分液管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液管,2-扁管,3-隔板,4-盖板,5-出分液管,6-槽,7-切口,8-扁管换热体,9-进分液管,10-子管。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如图1所示,一种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集液管1和平行分布的多根扁管2。每根扁管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集液管1连通,扁管2上设有多条微通道用于分配和汇集制冷剂。集液管1朝向扁管2的一侧设有用以插入扁管2的槽6,槽6与扁管2端部插接配合。

任意相邻两根扁管2之间可以设置有翅片(图中未图示),而顶部扁管2的上方和底部扁管2的下方还可以安装用于保护翅片的边板。所述翅片可以是波纹状的或百叶窗形,用以强化换热器与空气侧的换热效率。扁管2、翅片、边板,合在一起构成扁管换热体8,即整个换热器的迎风面。

如图2和图3所示,每根集液管1内均设有隔板3,隔板3将集液管1的内部空间隔离成两个子空间,其中一根集液管1内的两个子空间分别通过扁管2与另一根集液管1内的两个子空间连通;每根集液管1的两端均覆盖有盖板4,一根集液管1的盖板4上连接有两根进分液管9,两根进分液管9分别与所连接集液管1内的两个子空间连通;另一根集液管1的盖板4上连接有两根出分液管5,两根出分液管5分别与所连接集液管1内的两个子空间连通。

其中,两根进分液管9可以分别连接有子管10,所述子管10穿过盖板4插入集液管1内部,而且子管10上布有若干个孔,所述两根进分液管9通过子管10上的孔与所连接集液管1内的两个子空间连通;而所述两根出分液管5直接安装在盖板4上,分别与所连接集液管1内的两个子空间直接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集液管1中增加隔板3,适当增大单个集液管1的容积,增加进分液管9和出分液管5的数量,使4根分液管、2根集液管、扁管2通过隔板3及扁管2内微通道的连通形成两个换热系统,将整个换热器变成适合于双系统同时运作的换热器,实现换热介质流与外部空气流的热量交换。在集液管1内部增加隔板3,可以通过拉伸模直接实现,生产工艺上也不复杂。

为了使扁管2与集液管1的连接更为紧密,扁管2与集液管1连接的端口均可以设有可与隔板3插接配合的切口7,扁管2的微通道分布于切口7两侧。其中,切口7可延伸到整个扁管换热体8,可以为矩形、弧形或U形,保证扁管2的插入深度,也保证两系统间无串漏。此时,可以在隔板3两边的集液管1外壁上各设置一个槽6,扁管2的切口7插接在隔板3上,扁管2位于切口7两侧的部分插接在槽6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扁管2可如图1至图2中所示弯折,从而使同时能有更多的部分进行换热。由于双系统共用用一根扁管,可以保证以当前技术折弯无变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在空间范围有限的情况下,用一片换热器做两个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增大了整个系统的通风面积,并使通风面积得以合理利用,有效提高了效能。系统全开时,两个系统的通风面积相同,大于原始的单个系统,也大于原始的两系统之和,从而避免了通风面积的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多个实施例,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互为补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