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温冷冻储存箱过滤器防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9555发布日期:2018-07-11 03:0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温冷冻储存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温冷冻储存过滤器防堵装置。



背景技术:

超低温冷冻储存箱的过滤器,主要是起到杂质过滤作用,预防制冷系统出现冰堵、油堵现象,其外壳是用紫铜管收口成型,进出口有金属网,可以有效的过滤杂质。内部吸湿特性优良的分子筛作为干燥剂,当制冷剂流过时,所含有的水分被分子筛吸附,污物被过滤网阻挡,以确保毛细管传统和制冷系统正常工作。在制冷系统低压侧,由于温度较低,有水会在过滤器里面出现冰堵现象,而脏物与油混合成黏液,其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的堵塞,适当的加热过滤器可以有效的缓解冰堵和油堵现象。

超低温储存箱低温设备现在普遍通过铝箔加热器来加热过滤器,铝箔加热器发热丝的材质有康铜、康锰铜合金、锌白铜、镍铬合金或铜镍合金等;发热丝结构有硅胶单芯发热线、硅胶多芯发热线、硅胶单芯螺旋发热线;加热丝内部绕线工艺是把发热丝缠绕在玻璃纤维上。如图1和图2所示的过滤器防堵装置,该装置一般使用电压在220V,使用温度在-40℃~+130℃,最高工作温度达150℃,制作成本低,可设计强。加热丝嵌入在铝箔片中,铝箔片包裹过滤器,加热丝工作,加热铝箔片,再将热量传导到过滤器。但是铝箔片是通过双面胶固定在过滤器上,长时间工作后,可能会出现脱胶现象,导致加热效率低,而且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低温冷冻储存箱防堵装置会产生脱胶、加热效率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提供的一种超低温冷冻储存箱过滤器防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超低温冷冻储存箱过滤器防堵装置,包括设于过滤器外部紧贴过滤器外表面设置的导热体,导热体内安装有PTC加热体,加热体被包裹在导热体内,所述的导热体呈劣弧形结构。

所述的导热体为铝质材质一次压铸成一整体结构。

导热体内径大于过滤器外径0.01mm-0.5mm之间的任一数值。

所述的导热体内为弧形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的空间内填满PTC加热体。

在导热体与过滤器接触的一面设有密布的筋条,该筋条凸出于导热体表面设置,且凸出高度为0.05mm-0.2mm之间的任一数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根据PTC加热体的特性,对过滤器起到安全、可控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超低温冷冻储存箱过滤器防堵装置,通过PTC发热体加热过滤器,以达到安全可靠有效的解决冰堵油堵问题。超低温冷冻储存箱过滤器防堵装置,包括设于过滤器外部紧贴过滤器4外表面设置的导热体1,导热体1内安装有PTC加热体2,加热体2被包裹在导热体1内,所述的导热体1呈劣弧形结构。所述的导热体1为铝质材质一次压铸成一整体结构。导热体1内径大于过滤器4外径0.01mm-0.5mm之间的任一数值。所述的导热体1内为弧形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的空间内填满PTC加热体2。在导热体与过滤器接触的一面设有密布的筋条(由于尺寸太小,在图中未能体现出来),该筋条凸出于导热体表面设置,且凸出高度为0.05mm-0.2mm之间的任一数值,筋条的设置使得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导热体与过滤器使用时间越长两者导热效果越好(筋条磨损使两者的接触面积增大,最终达到全面贴合)。

PTC发热体有热阻小、灵敏度高、换热效率高的优点,是一种自动恒温、省电的电加热器。其电压使用范围宽,可在12V-380V之间根据需要设计,工作温度范围宽,常温器件适用于- 55℃~315℃,高温器件适用温度高于315℃(目前最高可达到2000℃),低温器件适用于-273℃~55℃;突出特点在于安全性能上,任何应用情况下均不会产生如电热管类加热器的表面"发红"现象,从而引起烫伤,火灾等安全隐患。尤其当外界温度降低,PTC的电阻值随之减小,发热量反而会相应增加,根据这一特性,使用其加热在低温区的过滤器就有明显的优势。

PTC的工作原理PTC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一种具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一旦超过一定的温度(居里温度)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几乎是呈阶跃式的增高。同时发热体的温度上升,当超过居里点温度后,电阻增加,从而限制电流增加,于是电流的下降导致元件温度降低,电阻值的减小又使电路电流增加,元件温度升高,起到了过热保护作用。整个装置使用喉箍固定,可以确保加热器与过滤器的长时间固定,提高热传导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