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蒸发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4193发布日期:2018-08-04 16:2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蒸发排管。



背景技术:

螺旋蒸发排管是立管(螺旋管)式蒸发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冷剂在管内蒸发,螺旋蒸发排管沉浸在载冷剂箱内,螺旋蒸发排管和载冷剂箱都是固定不动的,通过在载冷剂箱内增加搅拌机使载冷剂流动,载冷剂在载冷剂箱内流动,制冷剂在螺旋蒸发排管内流动,载冷剂箱内流动的载冷剂与螺旋蒸发排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实现热交换。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换热器换热效率不高,由于载冷剂箱内的载冷剂流动相对和缓,对蒸发器管壁冲击不够强烈,无法形成对蒸发器表面的载冷剂的充分扰动,传热系数低,而且在蒸发器的外表面上容易形成结垢,进一步使换热恶化;同时螺旋蒸发排管中的排出的冷冻油中含有杂质,若直接应用于后续工序,将会对后续设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冷冻油进行过滤,但是由于冷冻油温度较低导致粘度较大,严重影响冷冻油的过滤速度,导致冷冻油供给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螺旋蒸发排管,既可以提高冷冻油的过滤速度,又可以实现螺旋管外表面载冷剂的充分扰动,避免在螺旋管外表面形成水垢,影响换热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螺旋蒸发排管,包括上集管和下集管,所述上集管上设有进液口,所述上集管一端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底部与所述下集管连通,所述下集管与气液分离器连通的一端连接有集油箱,所述集油箱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连接有储油箱,所述过滤装置-集油箱之间与所述储油箱-过滤装置之间均设有控制阀,所述上集管与下集管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螺旋管相连通,所述螺旋管内圈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内挡板,所述螺旋管外圈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外挡板。

优选的,所述内挡板与外挡板均采用螺旋结构,且所述内挡板与外挡板的旋转方向相反,使所述螺旋管外表面的载冷剂充分扰动,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上部设有进料管与驱动装置,所述进料管与集油箱连通,所述过滤箱底部设有出料管和排污管,所述出料管与储油箱连通,所述进料管与出料管上均设有控制阀,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所述过滤箱内设有滤筒,所述滤筒内设有可自由移动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滤筒紧密连接,所述活动板上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滤筒相配合,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过滤箱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出料管与所述滤筒相连通,所述排污管与所述过滤箱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滤筒设为圆桶结构,包括上面板与下面板,所述上面板上设有固定安装的螺母,所述螺母与螺杆相配合,所述下面板连接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箱底部,所述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外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筋,有利于提高所述滤筒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箱上部,所述支架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与螺杆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阀设为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螺旋管内圈设置内挡板、螺旋管外圈设置外挡板,同时因内挡板与外挡板的螺旋方向相反,既可增强螺旋管外载冷剂的扰动强度,又可增强载冷剂对螺旋管的冲击强度,可有效避免螺旋管外表面形成水垢,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过滤箱的设计,有利于加速冷冻油的过滤速度,保证了冷冻油的充分供给;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盘的转动带动螺杆的伸缩,进而使活动板在滤筒中进行往复运动,活动板的往复运动与单向阀相配合,活动板上移过程中,使活动板与滤筒之间形成负压,可以加速冷冻油的过滤,活动板下移过程中,可以加快冷冻油的排放,在保证冷冻油过滤精度的条件下,加快了过滤器的过滤速度;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螺杆的伸缩运动带动滤筒旋转,滤筒的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使过滤产生的杂质与滤筒分离,可有效避免杂质堵塞滤网,有利于提高过滤箱的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蒸发排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蒸发排管的螺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蒸发排管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集管、2-下集管、3-进液口、4-气液分离器、5-储油箱、6-螺旋管、7-集油箱、8-过滤装置、9-控制阀、10-外挡板、11-内挡板、801-过滤箱、802-进料管、803-出料管、804-排污管、805-排污阀、806-上面板、807-下面板、808-滤网、809-螺母、810-旋转台、811-活动板、812-螺杆、813-支架、814-转盘、815-电机、816-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螺旋蒸发排管,包括上集管1和下集管2,所述上集管1上设有进液口3,所述上集管1一端连接有气液分离器4,所述气液分离器4底部与所述下集管2连通,所述下集管2与气液分离器4连通的一端连接有集油箱7,所述集油箱7连接有过滤装置8,所述过滤装置8连接有储油箱5,所述过滤装置8-集油箱7之间与所述储油箱5-过滤装置8之间均设有控制阀9,所述上集管1与下集管2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螺旋管6相连通,所述螺旋管6内圈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内挡板11,所述螺旋管6外圈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外挡板10。

所述内挡板11与外挡板10均采用螺旋结构,且所述内挡板11与外挡板10的旋转方向相反,使所述螺旋管6外表面的载冷剂充分扰动,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所述过滤装置8包括过滤箱801,所述过滤箱801上部设有进料管802与驱动装置,所述进料管802与集油箱7连通,所述过滤箱801底部设有出料管803和排污管804,所述出料管803与储油箱5连通,所述进料管802与出料管803上均设有控制阀9,所述排污管804上设有排污阀805,所述过滤箱801内设有滤筒,所述滤筒内设有可自由移动的活动板811,所述活动板811与滤筒紧密连接,所述活动板811上连接有螺杆812,所述螺杆812与滤筒相配合,所述螺杆812穿过所述过滤箱801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出料管803与所述滤筒相连通,所述排污管804与所述过滤箱801内部相连通;所述滤筒设为圆桶结构,包括上面板806与下面板807,所述上面板806上设有固定安装的螺母809,所述螺母809与螺杆812相配合,所述下面板807连接有旋转台810,所述旋转台810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箱801底部,所述上面板806与下面板807之间设有滤网808,所述滤网808外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筋,有利于提高所述滤筒的结构强度;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架813,所述支架813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箱801上部,所述支架813上设有电机815,所述电机815上连接有转盘814,所述转盘814上铰接有连杆816,所述连杆816与螺杆812相铰接;所述控制阀9设为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制冷剂经所述进液口3倒入螺旋蒸发排管中,制冷剂在所述螺旋管6中吸收热量使所述螺旋管6外部的载冷剂降温,载冷剂箱内的搅拌机使载冷剂流动,当流动的载冷剂经过所述螺旋管6时,所述内挡板11使所述螺旋管6内圈的载冷剂沿所述内挡板11螺旋流动,所述外挡板10使所述螺旋管6外圈的载冷剂沿所述外挡板10螺旋流动,因所述内挡板11与外挡板10的旋转方向相反,使所述螺旋管6外圈的载冷剂与所述螺旋管6内圈的载冷剂流动过程中在所述螺旋管6处进行扰动,有利于提高螺旋蒸发排管的换热效率,同时避免在所述螺旋管6表面形成水垢,螺旋蒸发排管中的冷冻油储存在所述集油箱7内,所述集油箱7内的需要过滤的冷冻油通入所述过滤箱801,然后启动所述电机815,所述电机815带动所述转盘814旋转,所述转盘814通过所述连杆816带动所述螺杆812进行伸缩运动,所述螺杆812带动所述活动板811在所述滤筒中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所述滤筒上的所述螺母809与螺杆812配合,使所述螺杆812带动所述滤筒旋转,当所述活动板811向上运动时,所述活动板811与滤筒在冷冻油的包围下形成负压,所述过滤箱801内压强增加,所述滤筒内外的压力差使冷冻油实现快速过滤,当所述活动板811向下运动时,所述活动板811压缩所述滤筒内冷冻油,所述滤筒内部压力增加,所述出料管803上的所述控制阀9打开,将过滤完成的冷冻油排入所述储油箱5,当所述滤筒内冷冻油排出后,所述过滤箱801内压强降低,所述进料管802上的所述控制阀9打开补充冷冻油,一直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冷冻油过滤完成,在所述活动板811进行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所述螺杆812与螺母809相配合,所述螺杆812带动所述螺母809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滤筒旋转,使过滤产生的杂质与滤筒分离,可有效避免杂质堵塞滤网808,过滤完成后打开所述排污管804上的所述排污阀805,将冷冻油过滤产生的杂质排出。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