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浴室用地源-污水源热泵洗浴废水能量梯级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6485发布日期:2019-06-13 13:12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浴室用地源-污水源热泵洗浴废水能量梯级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浴室用地源-污水源热泵洗浴废水能量梯级利用系统,属于地源热泵与污水源热泵耦合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北方煤改电、煤改气的大范围推广,浴室内大多采用燃气锅炉、太阳能热水系统或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为热源,但是由于天然气气源紧张或价格较高,对于浴室的经营者来说有着不小的经济负担,太阳能热水系统受天气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空气源热泵系统制取洗浴热水,其系统的能效较低,耗电量大。浴室内洗浴后的废水,温度大多在35℃左右,如果能有效利用洗浴废水内的低品位能源,结合地源热泵系统,为浴室提供洗浴用热水,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能耗,还可以有效减少废水排放造成的热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浴室的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洗浴废水能量梯级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浴室的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洗浴废水能量梯级利用系统,包括热泵机组、储热水箱、淋浴末端、污水导流槽、杂质过滤器、换热水箱、地埋管换热器等。所述热泵机组中的冷凝器一端和储热水箱相连,另一端分别和储热水箱、第一盘管换热器相连,第一盘管换热器位于第一换热水箱内,另一端和自来水进水管相连,储热水箱的另一端和淋浴末端相连,杂质过滤器过滤来自污水导流槽的废水后,和第一换热水箱相连,第一换热水箱的另一端和第二换热水箱的相连,第二换热水箱的另一端和排污管相连,第二盘管换热器位于第二换热水箱内,通过地埋管进水管和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一段相连,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另一端和地埋管回水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储热水箱、第一换热水箱和第二换热水箱的外面都设置有保温层。

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将地源热泵与污水源热泵耦合为一套系统,洗浴后的废水先预热自来水补水,再和地埋管进水管中的水进行换热,提高了热泵机组蒸发器侧的进水温度,同时降低洗浴废水的排水温度,减少了废水排放造成的热污染,实现了洗浴废水能量的梯级利用,且提高了机组的制热能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图中:1热泵机组、2储热水箱、3淋浴末端、4污水导流槽、5杂质过滤器、6第一换热水箱、7自来水进水管、8排污管、9第二换热水箱、10地热换热器出水管、11地热换热器进水管、12第一盘管换热器、13第二盘管换热器、14地热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浴室的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洗浴废水能量梯级利用系统,包括热泵机组(1)、储热水箱(2)、淋浴末端(3)、污水导流槽(4)、杂质过滤器(5)、换热水箱(6)(9)、地埋管换热器(14)等。所述热泵机组(1)中的冷凝器一端和储热水箱(2)相连,另一端分别和储热水箱(2)、第一盘管换热器(12)相连,第一盘管换热器(12)位于第一换热水箱(6)内,另一端和自来水进水管(7)相连,储热水箱(2)的另一端和淋浴末端(3)相连,杂质过滤器(5)过滤来自污水导流槽(4)的废水后,和第一换热水箱(6)相连,第一换热水箱(6)的另一端和第二换热水箱(9)的相连,第二换热水箱(9)的另一端和排污管(8)相连,第二盘管换热器(13)位于第二换热水箱(9)内,通过地热换热器(14)的出水管(10)和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一段相连,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另一端和地热换热器(14)的进水管(11)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储热水箱(2)、第一换热水箱(6)和第二换热水箱(9)的外面都设置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热泵机组(1)制取45℃~50℃的洗浴热水,在储热水箱(2)内储存,经淋浴后,洗浴废水被污水导流槽(4)收集,再经过杂质过滤器(5),去除污水内的大部分杂质,洗浴废水进入到第一换热水箱(6)内,此时,第一换热水箱(6)内的废水约为30℃~35℃,冬季自来水温度约为5℃~10℃,洗浴废水对自来水进行预热后,自来水水温上升至20℃左右,作为系统补水进入到热泵机组(1)的冷凝器内。从第一换热水箱(6)出来的洗浴废水进入到第二换热水箱(9)内,此时,第二换热水箱(9)的洗浴废水温度约为25℃,和来自地热换热器出水管(10)内的12℃的水进行二次换热,废水降温至15℃,通过排污管(8)排走,而地热换热器出水管(10)内的水被加热到18℃左右,进入到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内,在蒸发器内降温至8℃,进入到地热换热器(14)中。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