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9503发布日期:2019-07-13 09:47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冰箱的门体内侧设置有制冰盒,制冰盒的盒壁上开设有进风口。箱体的制冷间室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冰箱风道的出风口。当门体关闭时,制冰盒的盒壁与储物间室侧壁相对,使得进风口与出风口相对,使冷气从出风口经进风口流入制冰盒,进行制冰。

为避免冷气泄漏以及冷量流失,进风口处通常安装有密封圈来实现密封和隔热。但是密封圈与出风口之间很难连接稳固,随着开关门体次数的增加,常常会出现密封圈脱落的故障,极大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冰箱,以解决制冰盒进风口的密封圈易脱落的问题,且并不额外增加成本。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

箱体,其内部具有用于供应冷气的至少一个出风口;

门体,其用于枢转地打开或关闭箱体;

制冰盒,安装于门体内侧,其盒壁包括外壳、内胆以及两者之间的发泡层,盒壁上具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每个进风口由开设于外壳、内胆的孔以及连接于两孔之间且被发泡层固定的连接管构成,在门体关闭时,每个进风口与一个出风口相对,以将冷气引入制冰盒内部用于制冰;和

至少一个密封圈,每个密封圈安装于一个进风口边缘,以在门体关闭时,密封进风口边缘与对应的出风口边缘之间的间隙;且

每个密封圈包括位于外壳外侧的密封圈主体以及连接于密封圈主体且被连接管压紧在外壳内表面上的第一翻边。

可选地,密封圈主体包括环圈状的气囊以及内圈连接于气囊且呈环圈状的第二翻边,第二翻边贴合于外壳外表面。

可选地,第二翻边与气囊之间形成有厚度大于预设阈值的间隙。

可选地,气囊、第一翻边以及第二翻边为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的整体件。

可选地,每个出风口由多个竖向排列的方形出气孔组成。

可选地,至少一个出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风口沿上下方向排列。

可选地,箱体内部限定有冷藏室,至少一个出风口位于冷藏室侧壁上。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用于向冰箱的箱体内部提供冷量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密封圈上具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贴合在制冰盒盒壁的外壳内侧,且被连接管压紧在外壳内表面。而连接管埋在外壳内侧的发泡层中,位置非常稳固。这样就使密封圈牢固地连接于制冰盒。即便用户多次开门,密封圈也不会移位或脱落。而且,这种方式并未额外增加冰箱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密封圈上还具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贴合于外壳外表面。这样就使得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共同夹住外壳,使得密封圈的位置更加稳固,不会脱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使第二翻边与气囊之间形成有厚度大于预设阈值的间隙,就给气囊的受压变形留足了空间。当门体关闭时,气囊被出风口挤压后的弹性变形更加充分,使得密封效果更加。而且,气囊被挤压后,其与第二翻边之间的间隙空间也临时形成了一个小气囊,同样能够增强密封和隔热效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出风口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门体在密封圈被拆下后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密封圈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密封圈与制冰盒的盒壁的连接处的部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冰箱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00、门体200以及制冰盒300。冰箱可采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制冷,以向箱体100内部提供冷量。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以及其他制冷配件。可将蒸发器可设置于一独立的冷却室内,利用送风风道将冷却室内的冷气传输到各个制冷间室内进行冷却食物,并利用回风风道将制冷间室内的与食物换热后的较高温气体送回冷却室进行再次冷却,如此形成风路循环。

箱体100用于限定出用于放置物品的制冷间室。根据制冷温度的不同可分为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等。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冰箱仅具有冷藏室110。箱体100的内部具有用于供应冷气的至少一个出风口120。具体地,出风口120开设于制冷间室101的横向侧壁110上,并与制冷间室101的侧壁内侧的送风风道连通,以便使送风风道内的冷气从出风口120处向外排出。

图2是图1中的出风口120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可使每个出风口120由多个竖向排列的方形出气孔1201组成。如此一来,每个方形出气孔1201无需设置过大。如此既能保证总出风面积足够大,又避免仅开设一个较大的孔,容易落入杂物。

门体200用于打开或关闭箱体100。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门体200可绕一竖向延伸的轴线枢转地安装于箱体100前侧,图1示意了门体200被打开后的状态。

图3是图1中的门体200在密封圈400被拆下后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密封圈400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密封圈400与制冰盒300的盒壁310的连接处的部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5所示,制冰盒300安装于门体200内侧,其内部形成有空间,以用于制取冰块。制冰盒300的盒壁310由外壳312、内胆311以及填充在两者之间的发泡层313构成。设置发泡层313能够增强盒壁310的隔热性能,减少制冰盒300内的冷量泄漏。制冰盒300的盒壁310上具有至少一个进风口312。门体200关闭时,每个进风口312与门体200关闭时,每个进风口312与一个出风口120相对,使得冷气从出风口120进入进风口312,再进入制冰盒300内部进行制冰。当门体200打开时,进风口312与出风口120脱离,不再接收冷气。

通常而言,冰箱的冷藏室均位于箱体100的上部区域。因此,为方便用户操作,可将出风口120设置在冷藏室的侧壁上。对应地,将制冰盒300设置在冷藏室对应的门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因制冰盒300贴合在门体200内侧,空间受限,其厚度不会很厚,为使其充分接收冷气以加速制冰进程,可使出风口1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风口120沿上下方向排列。对应地,进风口312的数量同样为两个,两个进风口312同样沿上下方向排列。

如图1至图5所示,可使每个进风口312由开设于外壳312的孔3121,开设于内胆311的孔3111以及连接在两个孔之间的连接管500构成。为增强制冰盒300的盒壁310的隔热性能,外壳312与内胆311之间填充有发泡层313。发泡完成后,连接管500被埋在发泡层313中,实现固定。当然,连接管500与外壳312和/或内胆311之间也可采用卡接或其他方式实现进一步固定。

本实施例的冰箱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圈400,每个密封圈400安装于一个进风口312边缘。密封圈400为中空的环圈状。如图2,因进风口213和出风口120均为从上至下尺寸较长的矩形状,密封圈400同样为形状与之匹配的矩形状。在门体200关闭时,密封圈400用于密封进风口312边缘与对应的出风口120边缘之间的间隙,同时允许冷气从其中部空间流过。密封圈400的另一作用是增强隔热性能,减少冷气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并且,在关门末期,密封圈400与出风口120碰撞,起到缓冲撞击力的作用。

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密封圈400包括位于外壳312外侧的密封圈主体410以及连接于密封圈主体410的第一翻边420。第一翻边420被连接管500压紧在外壳312的内表面上,使其位置非常稳固。这样就使密封圈400牢固地连接于制冰盒300,即便用户多次开门,密封圈400也不会移位或脱落。而且,这种方式并未额外增加成本。

在制冰盒300装配时,先将密封圈400安装于外壳312,将连接管500顶住第一翻边420,最后完成发泡过程形成发泡层313。第一翻边420受到连接管500和发泡层313的双重约束,使得密封圈400的位置非常稳固。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前述的密封圈主体410包括环圈状的气囊411以及环圈状的第二翻边420。第二翻边420的内圈(即内径较小的周向边缘)连接于气囊411的且呈第二翻边420贴合于外壳312的外表面。这样就使得第一翻边420和第二翻边420共同夹住外壳312,使得密封圈400的位置更加稳固,不会脱落。

可使第二翻边420与气囊411之间形成有厚度大于预设阈值的间隙。如图5所示,该间隙的厚度标注为a,该预设阈值可为2mm,即:a>2mm。设置此间隙是为了给气囊411的受压变形留足了空间。当门体200关闭时,气囊411被出风口120挤压后的弹性变形更加充分,使得密封效果更加。而且,气囊411被挤压后,其与第二翻边420之间的间隙空间也临时形成了一个小气囊,同样能够增强密封和隔热效果。

可使整个密封圈400,包括气囊411、第一翻边420以及第二翻边420为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的整体件,具体可由橡胶制成。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