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逆流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8115发布日期:2020-02-22 02:5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逆流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级逆流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不断增大。请参考图3,在传统的集中供热系统中,热源(如电厂)的余热加热一次管网的回水,升温后的热水经一次管网运送到换热站并加热二次管网的回水,二次管网将加热后的热水供给热用户。二次管网的回水温度依然较高,该水温限制了一次管网回水温度的降低,进而使热源余热得不到充分回收。此外,在开发热能回收装置的过程中,高热效率的装置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逆流换热系统,包括n个用管路连接的换热单元,每个换热单元包括一蒸发器、一冷凝器、至少一压缩机以及至少一节流装置,所述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以及节流装置通过管路相连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具有蒸发器进水口和蒸发器出水口,所述冷凝器具有冷凝器进水口和冷凝器出水口,第m-1个换热单元的蒸发器出水口与第m个换热单元的蒸发器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第m个换热单元的冷凝器出水口与第m-1个换热单元的冷凝器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其中m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n的任意整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发器为壳管式蒸发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发器为板式蒸发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冷凝器为壳管式蒸发器或板式蒸发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冷凝器为板式蒸发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节流装置为节流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n等于2、3或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制冷循环回路采用制冷剂为r134a。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对于换热单元,蒸发器和冷凝器并列设置,蒸发器进水口和蒸发器出水口分别位于蒸发器的相对的两端,冷凝器进水口和冷凝器出水口分别位于冷凝器的相对的两端,且蒸发器进水口与冷凝器出水口位于不同端。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三级换热方式,每级换热单元均配置了制冷剂循环系统,蒸发侧的进出水具有大温差,使蒸发侧具有更低的出水温度,若将本公开的多级逆流换热系统应用到集中供热系统的换热站,先对二次管网的回水降温,能够使一次管网的回水温度具有更大的下降空间。由于本公开采用多级逆流的方式,蒸发侧的水被第1、2…n-1、n个蒸发器依次逐级降温,而冷凝侧的水被第n、n-1…2、1个冷凝器依次逐级升温,因此对于每个换热单元而言,都具有高的热效率,进而多级逆流换热系统整体具有高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换热单元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级逆流换热系统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集中供热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公开提供一种多级逆流换热系统,该装置包括n个用管路连接的换热单元1,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例如n为2、3、4或5。请参考图1,换热单元1包括一蒸发器11、一冷凝器12、至少一压缩机13以及至少一节流装置14,蒸发器11、冷凝器12、压缩机13以及节流装置14通过管路相连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蒸发器11可以为壳管式蒸发器,也可以为板式蒸发器。冷凝器12可以为壳管式冷凝器,也可以为板式冷凝器。蒸发器11具有蒸发器进水口111和蒸发器出水口112。冷凝器12具有冷凝器进水口121和冷凝器出水口122。

以壳管式蒸发器和壳管式冷凝器为例说明换热单元1的工作原理。制冷剂循环回路的管路、蒸发器的壳层以及制冷剂的壳层中具有制冷剂,制冷剂可以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的制冷剂,如r134a型制冷剂,r134a对臭氧层不起破坏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热水从蒸发器11的蒸发器进水口111进入蒸发器11的管层,冷却水从冷凝器12的冷凝器进水口121进入冷凝器12的管层。当压缩机13工作时,压缩机13吸入从蒸发器11出来的低压气态制冷剂,经压缩机13压缩,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并被送入冷凝器12。在冷凝器12内,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把热量传递给冷凝器12管层内的水,使冷凝器12管层内的水升温,同时气态制冷剂凝结为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流经节流装置14后变成低压液态制冷剂,并被送入蒸发器,其中,节流装置14可为节流阀。在蒸发器中,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吸收蒸发器11管层内水的热量,从而完成制冷循环。通过制冷循环将蒸发侧水的热量换热到冷凝侧水。板式蒸发器和板式冷凝器的制冷循环原理也是如此。

在本公开中,第m-1个换热单元1的蒸发器出水口112与第m个换热单元1的蒸发器进水口111通过管路连通,第m个换热单元1的冷凝器出水口122与第m-1个换热单元1的冷凝器进水口121通过管路连通,其中m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n的任意整数。以n=3为例具体说明,请参考图2,分别将三个换热单元1命名为换热单元1a、换热单元1b和换热单元1c。换热单元1a包括蒸发器11a和冷凝器12a,蒸发器11a包括蒸发器进水口111a和蒸发器出水口112a,冷凝器12a包括冷凝器进水口121a和冷凝器出水口122a。换热单元1b包括蒸发器11b和冷凝器12b,蒸发器11b包括蒸发器进水口111b和蒸发器出水口112b,冷凝器12b包括冷凝器进水口121b和冷凝器出水口122b。换热单元1c包括蒸发器11c和冷凝器12c,蒸发器11c包括蒸发器进水口111c和蒸发器出水口112c,冷凝器12c包括冷凝器进水口121c和冷凝器出水口122c。蒸发器出水口112a与蒸发器进水口111b通过管路连通,蒸发器出水口112b与蒸发器进水口111c通过管路连通。冷凝器出水口122c与冷凝器进水口121b通过管路连通,冷凝器出水口122b与冷凝器进水口121a通过管路连通。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蒸发器11和冷凝器12并列设置,蒸发器进水口111和蒸发器出水口112分别位于蒸发器11的相对的两端,冷凝器进水口121和冷凝器出水口122分别位于冷凝器12的相对的两端,且蒸发器进水口111与冷凝器出水口122位于不同端,可节约连接换热单元1的管路长度。蒸发器11和冷凝器12的相对位置以及进出水口的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于图1所示的情形。n个换热单元1的空间布局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一字形,还可根据使用现场的空间限制进行合理布置,例如可为一字型、l形、方块形等方式布局,但并不限于所列举的布局形式。

n个蒸发器11构成本公开的多级逆流换热系统的蒸发侧,n个冷凝器12构成本公开的多级逆流换热系统的冷凝侧。继续以n=3为例,应用本公开的多级逆流换热系统时,蒸发侧的水从蒸发器进水口111a进入,经蒸发器11a、蒸发器11b和蒸发器11c时被逐级冷却而降温,并从蒸发器出水口112c流出,而冷凝侧的水从冷凝器进水口121c进入,冷凝侧的水流经冷凝器12c、冷凝器12b和冷凝器12a被逐级加热而升温,并从冷凝器出水口122a流出,因此蒸发侧的水流向与冷凝侧的水流向相反,构成多级逆流式换热系统。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了三级换热方式,每级换热单元均配置了制冷剂循环系统,蒸发侧的进出水具有大温差,使蒸发侧具有更低的出水温度。在传统的集中供热系统中,热源余热(例如电厂余热)加热一次管网的回水,升温后的热水经一次管网运送到换热站并加热二次管网的回水,二次管网将加热后的热水供给热用户。若将本公开的多级逆流换热系统应用到集中供热系统的换热站,先对二次管网的回水降温,能够使一次管网的回水温度具有更大的下降空间。

由于本公开采用多级逆流的方式,蒸发侧的水被第1、2…n-1、n个蒸发器逐级降温,而冷凝侧的水被第n、n-1…2、1个冷凝器逐级升温,因此对于每个换热单元1而言,都具有高的热效率,进而多级逆流换热系统整体具有高的热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