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8186发布日期:2020-01-21 22:37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风冷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器技术领域,尤其是风冷冷凝器。



背景技术:

工业用的制冷装置运行时会产生热量,特别是制冷压缩机持续运行会持续温升,会直接产生压缩机制冷效率下降,甚至可能使压缩机发生故障,大大影响生产运行,对制冷压缩机冷却的常规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种:一、自然冷却;二、专用风扇吹,风冷冷却;三、水冷冷却。上述三种,各有弊端,第一种冷却效果低;第二种是需要压缩机周边空间较大,能放置风扇灯外通风设备,与压缩机内部传递的冷媒无直接冷却关联,属于间接性冷却,局限性较大;第三种是需要也是属于外挂类型的冷却,并且与压缩机内部传递的冷媒无直接冷却关联,也属于间接性冷却,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风冷冷凝器,包含u型铜管、翅片、盖板、穿板、夹风板、风圈板、冷媒出管、冷媒进管等,风圈板的内腔中间设夹风板、两端各设穿板、底部设盖板,冷媒进管进入内腔后向下弯曲延伸,冷媒出管进入内腔后向上弯曲延伸,冷媒进管与冷媒出管的末端分别与在内腔布设的u型铜管两端连通,u型铜管上端覆盖翅片,伸出内腔外的冷媒出管出口端连接毛细管,风圈板的上端面设两个圆孔安装送风机,本实用新型把冷媒在u型铜管内持续单向流通,风圈板的两个圆孔安装的送风机运作把常温空气从两侧的透气孔吸入后并与u型铜管内冷媒的热量吸收,采用风冷的方式把冷媒冷却后送入给压缩机降温,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安装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风冷冷凝器,包含u型铜管、翅片、盖板、穿板、夹风板、风圈板、小管头、冷媒出管、冷媒进管、冷媒进出管支架、铜帽盖、毛细管、直管、穿线管,风圈板的内腔中间设夹风板、两端各设穿板、底部设盖板,冷媒进管穿过盖板偏上方的位置由外部进入风圈板的内腔后向下弯曲延伸并用冷媒进出管支架与内腔壁固定,冷媒出管穿过盖板偏下方的位置由外部进入风圈板的内腔后向上弯曲延伸并用冷媒进出管支架与内腔壁固定,冷媒进管与冷媒出管的末端与在内腔布设的u型铜管连通,u型铜管上端覆盖翅片,伸出内腔外的冷媒出管出口端设铜帽盖连接的毛细管,风圈板的上端面设两个圆孔,所述圆孔分别设置在夹风板的左右端。

进一步设置,所述u型铜管内设冷媒流通孔。

进一步设置,所述盖板设若干设凸起翻边的透气孔一。

进一步设置,所述穿板设若干设凸起翻边的透气孔二。

进一步设置,所述夹风板设若干连接孔。

进一步设置,所述穿线管用直管连接风圈板,穿线管和直管内的孔与内腔里面的小管头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风冷式的冷凝器,把冷媒在u型铜管内持续单向流通,风圈板的两个圆孔安装的送风机运作把常温空气从两侧的透气孔吸入后并与u型铜管内冷媒的热量吸收,采用风冷的方式把冷媒冷却后送入给压缩机降温,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仰视图;

图5为图1中盖板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仰视图;

图7为图1中穿板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仰视图;

图9为图1中u型铜管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冷媒出管的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冷媒进管的示意图;

图12图1中风圈板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仰视图;

图14为图13的左视图;

图15为图1中夹风板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仰视图;

图17为图16的左视图。

图中:u型铜管1、冷媒流通孔101、翅片2、盖板3、透气孔一301、穿板4、透气孔二401、夹风板5、连接孔501、风圈板6、圆孔602、内腔604、小管头7、冷媒出管8、冷媒进管9、冷媒进出管支架10、铜帽盖11、毛细管12、直管13、穿线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17所示,风冷冷凝器,包含u型铜管1、翅片2、盖板3、穿板4、夹风板5、风圈板6、小管头7、冷媒出管8、冷媒进管9、冷媒进出管支架10、铜帽盖11、毛细管12、直管13、穿线管14,风圈板6的内腔604中间设夹风板5、两端各设穿板4、底部设盖板3,底板4和盖板3均为厚度1mm的镀锌金属板,冷媒进管9穿过盖板3偏上方的位置由外部进入风圈板6的内腔604后向下弯曲延伸并用冷媒进出管支架10与内腔604壁固定,冷媒出管8穿过盖板3偏下方的位置由外部进入风圈板6的内腔604后向上弯曲延伸并用冷媒进出管支架10与内腔604壁固定,冷媒进管9与冷媒出管8均为直径12.7mm厚度0.9mm的无缝铜管,冷媒进管9与冷媒出管8的末端与在内腔604布设的u型铜管1连通,u型铜管1为无缝管,并带内螺纹,u型铜管1上端覆盖厚度为0.12mm的翅片2,伸出内腔604外的冷媒出管8出口端设铜帽盖11连接的毛细管12,利于从外部送入补充的冷媒,风圈板6的上端面设两个圆孔602,所述圆孔602分别设置在厚度为1mm的夹风板5左右端,本实用新型为风冷式的冷凝器,把冷媒在u型铜管内持续单向流通,风圈板的两个圆孔安装的送风机运作把常温空气从两侧的透气孔吸入后并与u型铜管内冷媒的热量吸收,采用风冷的方式把冷媒冷却后送入给压缩机降温,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安装方便。

所述u型铜管1内设冷媒流通孔101,使冷媒流通。

所述盖板3设若干设凸起翻边的透气孔一301,利于空气进入后从安装的风扇送出,在空气流通的过程中带走冷媒的热量使冷媒降温,达到风冷的效果。

所述穿板4设若干设凸起翻边的透气孔二401,利于空气流通排出时起到导向作用,使空气有序的送出。

所述夹风板5设若干连接孔501,利于内腔604中的空气互相流通,便于更好的为冷媒散热,提高冷凝散热效果。

所述穿线管14用直管13连接风圈板6,穿线管14和直管13内的孔与内腔604里面的小管头7连通,把外接如的电源线封闭式隐藏后接入安装的风扇上。

风圈板6的圆孔602直径根据安装的风扇的规格而定,工作中,风扇的风内吸朝外排出,并带走翅片2和u型铜管1内冷媒的热量,把冷媒降温。

实施案例

实际应用中,经过压缩机的冷媒吸收压缩机的热量后升温到相对高的温度,温升后的冷媒从冷媒进管9进入罩壳形风圈板6内部的u型铜管1内并单向流动,流动的过程中,冷媒把热量通过u型铜管1传递给散热面积较广的翅片2,传递中也是一个散热的过程,风圈板6的圆孔602中安装的风扇持续运作向外排风把u型铜管1和翅片2中的热量排出,在风扇排风的过程中,外部的常温空气同步从透气孔一301、透气孔二401进入风圈板6内带走热量后交替被风扇送出,上述的风冷过程持续进行,冷媒中的热量被吸收带走,冷媒的温度降低;逐渐风冷降温后的冷媒在u型铜管1末端流入冷媒出管8,并由若干支毛细管12送出,若干支毛细管12进一步散热降温,后送入制冷设备的压缩机,继续执行下一步对工作中的压缩机的冷却降温功能,上述过程持续循环,对压缩机产生直接降温的功能,降温效果直接,降温效率高。

本技术方案在制冷设备的应用中安装,冷却效果好,经济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