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0237发布日期:2020-05-06 23:4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控温系统。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和地方综合实力增强、渔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工厂化养殖作为一项新的产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在全国扩展,目前已成为一项新的支柱产业。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例如采用传统燃煤锅炉供热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公告号为208362123u的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产养殖循环水系统控温装置,其包括养殖池、微粒机、过度池、提升泵、蛋白分离器、生物池、蓄水池、杀毒设备、控温设备,采用热泵控温技术用于水产养殖循环水系统具有重要的节能与环保及经济价值。从环保方面看,地源热泵系统没有燃煤锅炉燃烧所产生的co2、so2及烟尘等各类污染物排放,更具有环保的优越性。在水产养殖循环水系统中采用地源热泵技术控温,是替代传统燃煤锅炉的较好方案,具有重要的节能、环保及经济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符合目前我国能源、环保的基本政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地源热泵技术存在诸多客观上无法克服的弊端,无法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推广应用,例如:

(1)地源热泵系统施工复杂。在做地源热泵系统施工之前,需要对安装位置的地理环境进行测试,做热物性测试,看地下岩土层的能量交换的效率。同时,在做室外部分施工时,对于各个回路之间的比例,水平埋管的坡度,管路连接应力等各个因素都需要考量到。

(2)地源热泵系统的场地限制。地源热泵系统为了能在地下岩土层中保持一个适宜的温度来进行热量交换,地埋管系统施工时钻孔与钻孔之间需要保持足够的距离。为了保证地源热泵向地下输入的热量和冷量能够被大地吸收,不能将钻孔布置的过于相近。

(3)地源热泵系统钻孔一次性。地源热泵系统钻孔在开孔完成后,立即将地源热泵的地埋管路安放进去,在进行钻孔回填,在钻孔回填以后,这个钻孔便成为了一个永久性的设施,与大地融为了一体。后期如果想对钻孔进行改动、维护,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大规模推广使用的水产养殖控温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控温系统,其设有压缩机、四通阀、气液分离器、空气换热器、膨胀阀、养殖水换热器、循环水泵、过滤器、养殖池;四通阀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一接口相连通,第二接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相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入口端相连通;第三接口与空气换热器的第一出入口端相连通,空气换热器的第二出入口端与膨胀阀的第三出入口端相连通,膨胀阀的第四出入口端与养殖水换热器的换热管第五出入口端相连通,养殖水换热器的换热管第六出入口端与第四接口相连通;养殖水换热器的入水管与循环水泵的出口相连通;循环水泵的入口与过滤器相连通,过滤器与养殖池的放水管相连通;养殖水换热器的出水管与养殖池的进水管相连通。

优选的,其还设有进水孔管和出水孔管,进水孔管和出水孔管均设置在养殖池内;进水孔管和出水孔管均为管状结构,进水孔管的管壁贯穿设有进水孔,出水孔管的管壁贯穿设有出水孔;进水孔管与养殖池的进水管相连通,出水孔管与养殖池的放水管相连通。

优选的,其还设有智能控制系统、水流开关、报警装置;智能控制系统设有智能控制装置,水流开关设置在养殖水换热器的出水管内;智能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线路分别与水流开关、循环水泵、报警装置相连接。

优选的,其还设有入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入水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养殖水换热器的入水管内,出水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养殖水换热器的入水管内;智能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线路分别与入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压缩机相连接。

优选的,养殖水换热器设有外壳体和换热管;外壳体为立式罐状结构,外壳体内设有外壳体内腔,且外壳体外分别连接设有与外壳体内腔相连通的入水管、出水管和排污管;换热管设置在外壳体内腔内,且换热管的第五出入口端和第六出入口端分别贯穿外壳体并伸出,入水管连接设置在外壳体的侧壁底部,且入水管沿外壳体内腔的内壁的切向设置;出水管连接设置在外壳体的侧壁顶部,且出水管沿外壳体内腔的内壁的切向设置,实现沿外壳体内腔的内壁的切线方向出水;外壳体内腔的底部为倒锥形结构,在其锥底连接设有排污管。

优选的,外壳体设有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为圆盖状结构,中壳体为圆筒状结构,下壳体为漏斗结构;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从上到下依次密封连接呈立式罐状结构,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围成外壳体内腔;上壳体与出水管相连通,且出水管沿上壳体的内壁圆周的切向设置,实现沿上壳体的内壁的切线方向出水;下壳体与入水管相连通,且入水管沿下壳体的内壁圆周的切向设置。

优选的,其还设有内壳体,内壳体为筒状结构,且内壳体纵向设置在外壳体内腔内,内壳体的上部与上壳体相连接;换热管分层盘旋缠绕在内壳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外壳体和内壳体的材料分别为pvc、pp、pe或者工程塑料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为钛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控温系统,采用空气为换热源,其采用空气为换热源,应用逆卡诺原理,从压缩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阀直接进入养殖水换热器内的换热管向养殖水释放热量,进而提升养殖池中养殖水体温度;从压缩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转向,先后经空气换热器放热、经膨胀阀降压成低温低压液体,然后进入养殖水换热器内的换热管向养殖水吸收热量,进而降低养殖池中养殖水体温度。与目前的地源热泵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使养殖用水升温的工作原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使养殖用水降温的工作原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进水孔管或者出水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养殖水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局部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a-a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6所示的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6所示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b-b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外壳体,2.换热管,3.外壳体内腔,4.入水管,5.出水管,6.排污管,7.入水温度传感器,8.出水温度传感器,9.上壳体,10.中壳体,11.下壳体,12.内壳体,13.螺母,14.垫,15.支腿,16.排污阀,17.水流开关,18.压缩机,19.四通阀,20.气液分离器,21.风机,22.空气换热器,23.膨胀阀,24.养殖水换热器,25.外壳,26.第一接口,27.第二接口,28.第三接口,29.第四接口,30.第一出入口端,31.第二出入口端,32.第三出入口端,33.第四出入口端,34.第五出入口端,35.第六出入口端,36.循环水泵,37.过滤器,38.养殖池,39.养殖池的放水管,40.养殖池的进水管,41.进水孔管,42.出水孔管,43.进水孔,44.出水孔,45.报警装置,46.智能控制装置,47.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实施例1: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控温系统,其设有压缩机18、四通阀19、气液分离器20、空气换热器22、膨胀阀23、养殖水换热器24、循环水泵36、过滤器37、养殖池38。通常将压缩机18、四通阀19、气液分离器20、风机21、空气换热器22、膨胀阀23、养殖水换热器24设置在外壳25内。

压缩机18是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压缩机18的排气管的材料优选为紫铜,制冷剂优选为氟利昂。

四通阀19设有电磁阀线圈,是具有四个接口的控制阀,其中四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26、第二接口27、第三接口28和第四接口29。

压缩机18的出口端与第一接口26相连通,第二接口27与气液分离器20的入口端相连通,气液分离器20的出口端与压缩机18的入口端相连通;气液分离器20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气液分离,除去液体且除尘,使纯净的气体进入压缩机18内。第三接口28与空气换热器22的第一出入口端30相连通,空气换热器22的第二出入口端31与膨胀阀23的第三出入口端32相连通,膨胀阀23的第四出入口端33与养殖水换热器24的换热管第五出入口端34相连通,养殖水换热器24的换热管第六出入口端35与第四接口29相连通;空气换热器22设有风机21,风机21用于向空气换热器22的外壁鼓送空气,与空气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进行换热,当空气的热量高于制冷剂的热量时,制冷剂吸收空气的热量;当空气的热量低于制冷剂的热量时,制冷剂向空气释放热量。养殖水换热器24的入水管4与循环水泵36的出口相连通;循环水泵36的入口与过滤器37相连通,过滤器37与养殖池38的放水管39相连通;养殖水换热器24的出水管5与养殖池38的进水管40相连通。循环水泵36提供管路内养殖用水运行的动力,过滤器37过滤养殖用水内的杂质。养殖池38内的养殖用水从养殖池38的放水管39流出,经过过滤器37、循环水泵36后,从养殖水换热器24的入水管4进入养殖水换热器24内,与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完成换热后,从养殖水换热器24的出水管5流出,然后通过养殖池38的进水管40进入养殖池38内,完成一次养殖用水循环换热过程。在循环水泵36的作用下上述养殖用水循环换热过程周而复始,满足养殖池38内水产品所需的生长繁殖温度、以及干净的水资源的要求。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由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进水孔管41和出水孔管42,进水孔管41和出水孔管42均设置在养殖池38内;在使用过程中,出水孔管42浸没在养殖用水中,通常进水孔管41也浸没在养殖用水中。进水孔管41和出水孔管42均为管状结构,进水孔管41的管壁贯穿设有进水孔43,出水孔管42的管壁贯穿设有出水孔44,进水孔管41与养殖池38的进水管40相连通,完成换热的养殖用水通过养殖池38的进水管40进入进水孔管41内,然后从进水孔管41的进水孔43进入养殖池38内;出水孔管42与养殖池38的放水管39相连通,养殖池38内的养殖用水通过出水孔44进入进水孔管41内,然后再从养殖池38的放水管39排出用于换热。通常进水孔管41和出水孔管42的材料均为pvc,进水孔43和出水孔44的孔径均小于养殖池38内养殖生物或悬浮填料的直径,防止养殖生物或悬浮填料进入进水孔管41和出水孔管42,堵塞管路。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由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智能控制系统、水流开关17、报警装置45。智能控制系统设有智能控制装置46,通常智能控制装置46为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水流开关17设置在养殖水换热器24的出水管5内;水流开关17设有复位弹簧,水流开关17为市售装置,将水流开关17设置在养殖水换热器24的出水管5上,用于将出水管5内的水流转换为开关式电信号的传感器件,在水流量高于或者低于某一个设定点时触发输出报警信号传递给智能控制装置46,智能控制装置46获取信号后即可作出相应的指示动作,避免或减少本实用新型养殖水换热器24"干烧"。报警装置45为市售装置,通常采用声光报警器。智能控制装置46通过控制线路分别与水流开关17、循环水泵36、报警装置45相连接;当水流开关17感应到从出水管5流出的养殖用水流量低于设定流量时,水流开关17通过控制线路将感应信号传送至智能控制装置46,智能控制装置46接收到信号后,分别通过控制线路向循环水泵36的电机和报警器发送指令,循环水泵36的电机收到指令后加速转动,增加单位时间内供给本实用新型养殖水换热器24的养殖用水供应量,报警装置45收到指令后发出报警,提醒养殖户;当水流开关17感应到达到设定流量后,水流开关17自动复位,并通过控制线路向智能控制装置46传送感应信号,智能控制装置46收到感应信号后,分别通过控制线路向循环水泵36的电机和报警装置45发送指令,循环水泵36的电机收到指令后保持转速不变,保持单位时间内供给本实用新型养殖水换热器24的养殖用水供应量,报警装置45收到指令后停止报警。

或者,智能控制装置46分别通过控制线路与压缩机18、风机21、水流开关17相连接,当水流开关17感应到从出水管5流出的养殖用水流量低于设定流量时,水流开关17通过控制线路向智能控制装置46发送信号,智能控制装置46收到信号后,分别通过控制线路向压缩机18、风机21发送指令,压缩机18和风机21收到指令后均停止工作,确保压缩机18和空气换热器22不受损坏。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由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入水温度传感器7、出水温度传感器8、压缩机18,入水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养殖水换热器24的入水管4内,用来测定流入养殖水换热器24的养殖用水温度;出水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养殖水换热器24的出水管5内,用来测定流出养殖水换热器24的养殖用水温度。智能控制装置46通过控制线路分别与入水温度传感器7、出水温度传感器8、循环水泵36、压缩机18、报警装置45相连接,当入水温度传感器7或者出水温度传感器8感应到其所在位置的养殖用水温度超过设定温度范围后,将感应信号通过控制线路传递至智能控制装置46,智能控制装置46收到信号后,通过控制线路向报警装置45发送指令,报警装置45收到指令后进行报警,提醒养殖户。

当四通阀19的第一接口26与第四接口29相连通,第三接口28与第二接口27相连通时,即从压缩机18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阀19直接进入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换热管向养殖水释放热量。此时当出水温度传感器8感应到其所在位置的养殖用水温度超过设定温度的最高温度时,出水温度传感器8将感应信号通过控制线路传递至智能控制装置46,智能控制装置46收到感应信号后,分别通过控制线路向循环水泵36的电机、压缩机18的电机发送指令,循环水泵36的电机收到指令后加速运转,缩短养殖用水在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时间,减少吸热;压缩机18的电机收到指令后减速运转,降低制冷剂在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换热效率,从而降低流出养殖水换热器24的养殖用水温度。当出水温度传感器8感应到其所在位置的养殖用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最低温度时,出水温度传感器8将感应信号通过控制线路传递至智能控制装置46,智能控制装置46收到感应信号后,分别通过控制线路向循环水泵36的电机、压缩机18的电机发送指令,循环水泵36的电机收到指令后减速运转,延长养殖用水在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时间,增加吸热;压缩机18的电机收到指令后加速运转,提升制冷剂在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换热效率,从而提升流出养殖水换热器24的养殖用水温度。当出水温度传感器8感应到其所在养殖用水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时,出水温度传感器8将感应信号通过控制线路传递至智能控制装置46,智能控制装置46收到感应信号后,分别通过控制线路向循环水泵36的电机、压缩机18的电机、空气换热器22的风机21发送指令,循环水泵36的电机、压缩机18的电机和空气换热器22的风机21收到指令后停止运转。

当四通阀19的第一接口26和第三接口28相连通,四通阀19的第四接口29与第二接口27相连通时,即从压缩机18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19转向,先后经空气换热器22放热、经膨胀阀23降压成低温低压液体,然后进入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换热管向养殖水吸收热量。此时当出水温度传感器8感应到其所在位置的养殖用水温度超过设定温度的最高温度时,出水温度传感器8将感应信号通过控制线路传递至智能控制装置46,智能控制装置46收到感应信号后,分别通过控制线路向循环水泵36的电机、压缩机18的电机发送指令,循环水泵36的电机收到指令后减速运转,延长养殖用水在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时间,增加放热;压缩机18的电机收到指令后加速运转,提升制冷剂在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换热效率,从而降低流出养殖水换热器24的养殖用水温度。当出水温度传感器8感应到其所在位置的养殖用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最低温度时,出水温度传感器8将感应信号通过控制线路传递至智能控制装置46,智能控制装置46收到感应信号后,分别通过控制线路向循环水泵36的电机、压缩机18的电机发送指令,循环水泵36的电机收到指令后加速运转,缩短养殖用水在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时间,减少放热;压缩机18的电机收到指令后减速运转,降低制冷剂在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换热效率,从而提升流出养殖水换热器24的养殖用水温度。当出水温度传感器8感应到其所在养殖用水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时,出水温度传感器8将感应信号通过控制线路传递至智能控制装置46,智能控制装置46收到感应信号后,分别通过控制线路向循环水泵36的电机、压缩机18的电机、空气换热器22的风机21发送指令,循环水泵36的电机、压缩机18的电机和空气换热器22的风机21收到指令后停止运转。

上述循环水泵36的电机、压缩机18的电机优选采用电磁调速电机。

另外,智能控制系统还可设有键盘模块,该键盘模块与智能控制装置46通过控制线路相连接,该键盘模块主要部件为键盘,通过键盘对智能控制装置46进行编程,并设定流量值、设定温度值范围等。智能控制系统还设有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通过控制线路与压缩机18、四通阀19、风机21、空气换热器22、膨胀阀23、水流开关17、循环水泵36、智能控制装置46、循环水泵36、入水温度传感器7、出水温度传感器8、报警装置45、键盘模块等需供电运行的部件通过控制线路相连接,主要作用是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控温系统,其采用空气为换热源,应用逆卡诺原理,从压缩机18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阀19直接进入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换热管向养殖水释放热量,进而提升养殖池38中养殖水体温度;从压缩机18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19转向,先后经空气换热器22放热、经膨胀阀23降压成低温低压液体,然后进入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换热管向养殖水吸收热量,进而降低养殖池38中养殖水体温度。具体过程分别如下:

由图2所示,压缩机18从压缩机18的出口端通过管路向第一接口26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该制冷剂气体优选为氟利昂,此时四通阀19的第一接口26与第四接口29相连通,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先后经过第一接口26、第四接口29,通过管路从养殖水换热器24的换热管第六出入口端35进入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换热管,完成放热过程,然后从养殖水换热器24的换热管第五出入口端34流出,通过管路从膨胀阀23的第四出入口端33进入膨胀阀23,经膨胀阀23降压成低温低压液体,低温低压液体从膨胀阀23的第三出入口端32流出,通过管路从空气换热器22的第二出入口端31进入空气换热器22内,在空气换热器22内吸热后变成气液混合态,空气换热器22从空气换热器22的第一出入口端30通过管路向第三接口28排出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此时四通阀19的第三接口28与第二接口27相连通,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先后经过第三接口28、第二接口27,通过管路从气液分离器20的入口进入气液分离器20内,在气液分离器20内完成气液分离,纯净的低温低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20的出口端排出,然后通过管路从压缩机18的入口端进入压缩机18,完成一次放热过程,在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养殖用水吸收制冷剂释放的热量完成升温过程,进而提升养殖池38中养殖水体温度;上述换热过程循环往复。

由图3所示,压缩机18从压缩机18的出口端通过管路向第一接口26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此时四通阀19的第一接口26和第三接口28相连通,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先后经过第一接口26、第三接口28,通过管路从空气换热器22的第一出入口端30进入空气换热器22内,在空气换热器22内放热后,通过管路从膨胀阀23的第三出入口端32进入膨胀阀23,经膨胀阀23降压成低温低压液体,低温低压液体从膨胀阀23的第四出入口端33流出,经管路从养殖水换热器24的换热管第五出入口端34进入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换热管,完成吸热过程形成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然后从养殖水换热器24的换热管第六出入口端35流出,通过管路进入第四接口29,此时四通阀19的第四接口29与第二接口27相连通,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先后经过第四接口29、第二接口27,通过管路从气液分离器20的入口进入气液分离器20内,在气液分离器20内完成气液分离,纯净的低温低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20的出口端排出,然后通过管路从压缩机18的入口端进入压缩机18,完成一次吸热过程,在养殖水换热器24内的养殖用水向制冷剂释放热量完成降温过程,进而降低养殖池38中养殖水体温度;上述换热过程循环往复。

实施例2:

由图1、图6~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控温系统,在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中的养殖水换热器24可以为市售设备,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的旋流换热器,其设有外壳体1和换热管2;外壳体1为立式罐状结构,外壳体1内设有外壳体内腔3,且外壳体1外分别连接设有与外壳体内腔3相连通的入水管4、出水管5和排污管6,入水管4作为养殖用水进入外壳体内腔3的通道,出水管5作为养殖用水流出外壳体内腔3的通道,排污管6作为外壳体内腔3排出含有固体杂质污水的通道。换热管2设置在外壳体内腔3内,且换热管2的第五出入口端34和第六出入口端35分别贯穿外壳体1并伸出,用于换热的介质从换热管2的第五出入口端34进入,与外壳体内腔3内养殖用水完成换热后,再从第六出入口端35流出,或者从换热管2的第六出入口端35流入,与外壳体内腔3内养殖用水完成换热后,再从第五出入口端34流出,实现外壳体内腔3内养殖用水的升温或者降温;介质优选为氟利昂,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入水管4连接设置在外壳体1的侧壁底部,且入水管4沿外壳体内腔3的内壁的切向设置(如图10所示)。出水管5连接设置在外壳体1的侧壁顶部,且出水管5沿外壳体内腔3的内壁的切向设置,实现沿外壳体内腔3的内壁的切线方向出水(如图14所示)。入水管4和出水管5均沿外壳体内腔3的内壁的切向设置,一方面从养殖用水进入外壳体内腔3至流出外壳体内腔3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沿着外壳体内腔3的内壁处于旋流上升状态,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与相接触的换热管2进行热交换,增强旋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阻力较小,实现外壳体内腔3内完成热量交换的养殖用水能够及时的从出水管5流出,未处理的养殖用水能够及时的从入水管4补充进入到外壳体内腔3内进行热量交换,避免局部受阻出现完成热交换的养殖用水与未完成热交换的养殖用水混合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换热效率;第三,养殖用水中的固体杂质密度大于养殖用水的密度,在旋流过程中,固体杂质相对于养殖用水会向外壳体内腔3的内壁侧流动,靠近外壳体内腔3的内壁的固体杂质由于自身重力和旋流的作用下沉淀。外壳体内腔3的底部为倒锥形结构,在其锥底(即锥形坡底的最低端)连接设有排污管6。外壳体内腔3中的养殖用水体中的固体杂质,在其重力作用下旋流沉淀在底部锥形坡底后,最终从排污管6内排出,防止固体杂质不断挂在换热管2壁上而阻碍换热。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由图6、图7所示,外壳体1设有上壳体9、中壳体10和下壳体11;由图9、图10所示,上壳体9为圆盖状结构;由图11、图12所示,中壳体10为圆筒状结构;由图13、图14所示,下壳体11为漏斗结构,其底部设有可与排污管6相连通的排污口47。由图6、图7所示,上壳体9、中壳体10和下壳体11从上到下依次密封连接呈立式罐状结构,使上壳体9的内腔、中壳体10的内腔和下壳体11的内腔共同围成外壳体内腔3;通常上壳体9与中壳体10之间、中壳体10与下壳体11之间采用胶接或者法兰连接,防止漏水。由图2、图5所示,上壳体9与出水管5相连通,且出水管5沿上壳体9的内壁圆周的切向设置,实现沿上壳体9的内壁的切线方向出水,其切向设置的工作机理已在上自然段详细陈述,在此不再累述。由图7、图14所示,下壳体11与入水管4相连通,且入水管4沿下壳体11的内壁圆周的切向设置,其切向设置的工作机理已在上自然段详细陈述,在此不再累述。外壳体1设置上壳体9、中壳体10和下壳体11部件,其结构简单,各部件在工厂内可预制生产,在现场完成模块化组合,建造方便快捷,且周期短;建成后可根据需要整体搬迁,在旧址完成各部件拆卸后,运至新址重新完成模块化组合,即拆即走即组合,搬迁和重建方便快捷,周期短,成本较低。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由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内壳体12,内壳体12为筒状结构,且内壳体12纵向设置在外壳体内腔3内,内壳体12的上部与上壳体9相连接;换热管2分层盘旋缠绕在内壳体12的外壁上,增大换热管2与外壳体内腔3内的养殖用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通常换热管2为紧密盘旋缠绕成三层麻花式结构,分内中外三层紧密排列在一起;通常内壳体12设置在入水管4和出水管5之间。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外壳体1和内壳体12的材料分别为pvc、pp、pe或者工程塑料中的一种。当养殖用水为海水时,海水因含有卤离子对铜、铁、钢、不锈钢等金属做成的外壳体1和内壳体12都具有腐蚀性,而淡水养殖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定量盐调节水质,外壳体1和内壳体12的材料采用塑料,能够防止水产养殖用水体中卤离子腐蚀。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由图7所示,换热管2的第五出入口端34和换热管2的第六出入口端35均采用螺母13加垫14对夹结构锁紧固定在上壳体9上,使换热管2的第五出入口端34和换热管2的第六出入口端35更加牢固的固定在上壳体9上。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换热管2为钛管。当养殖用水为海水时,海水因含有卤离子对铜、铁、钢、不锈钢等金属做成的换热管2都具有腐蚀性,而淡水养殖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定量盐调节水质,换热管2采用钛管,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基础上,能够防止水产养殖用水体中卤离子腐蚀。钛管内流动的介质优选为氟利昂,氟利昂是一种透明、无味、低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可用于通过传热降低养殖用水的温度。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由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支腿15,支腿15与外壳体1相连接,支腿15可以作为外壳体1的支架,用于支撑外壳体1,避免外壳体1非预期遭受外部磕碰而损坏。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由图6、图7所示,排污管6连通设有排污阀16,可以定期打开排污阀16,将沉积在锥形坡底内的杂质排出,便于管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顶”、“底”、“前”、“后”、“内”、“外”、“背”、“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等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