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单元及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34379发布日期:2022-04-13 16:4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单元及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压缩机单元以及使用压缩机单元的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8-51177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由压缩机单元、热源热交换器单元、利用单元构成的空调机。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3.在构成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的配管等产生破损的情况下,制冷剂会从制冷剂回路泄漏。专利文献1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由一个制冷剂循环回路构成,因此,全部的制冷剂有可能从制冷剂回路泄漏。因此,谋求降低泄漏的制冷剂的量。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4.第一观点的压缩机单元包括第一壳体、收纳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压缩机、收纳于第一壳体的级联热交换器、收纳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压缩机、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一压缩机以及级联热交换器与收纳于与第一壳体分开的第二壳体的热源热交换器一起形成第一制冷剂循环。第一制冷剂循环将热源热交换器作为热源并使第一制冷剂循环。第二压缩机以及级联热交换器与收纳于与第一壳体分开的第三壳体的利用热交换器一起形成第二制冷剂循环。第二制冷剂循环将级联热交换器作为热源并使第二制冷剂循环。级联热交换器使第一制冷剂与第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一连接口通过第一连通配管与热源热交换器连接。第二连接口通过第二连通配管与利用热交换器连接。
5.根据该结构,压缩机单元构成的制冷剂回路被分成第一制冷剂循环和第二制冷剂循环。因此,在制冷剂回路存在破损等情况下,第一制冷剂或第二制冷剂这两者泄漏的可能性低,因此,能够抑制泄漏的制冷剂的量。
6.在第一观点的压缩机单元的基础上,第二观点的压缩机单元还包括收纳于第一壳体的过冷热交换器。过冷热交换器属于第二制冷剂循环。
7.根据该结构,第二制冷剂循环具有过冷热交换器。因此,在利用单元中容易保证过冷。
8.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的压缩机单元的基础上,第三观点的压缩机单元还包括泄漏检测传感器。泄漏检测传感器收纳于第一壳体,对第一制冷剂以及第二制冷剂中的至少一者的泄漏进行检测。
9.根据该结构,压缩机单元包括泄漏检测传感器。因此,在由于压缩机等振动源而导致制冷剂回路损伤等情况下,能够迅速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10.在第三观点的压缩机单元的基础上,第四观点的压缩机单元还包括第一断流阀。第一断流阀对第一连接口与热源热交换器之间的第一制冷剂的移动进行断流。
11.根据该结构,第一制冷剂循环具有第一断流阀。因此,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
下,通过对第一断流阀进行断流,能够抑制泄漏的制冷剂到达压缩机单元的外部。
12.在第四观点的压缩机单元的基础上,第五观点的压缩机单元还包括控制部。在泄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泄漏的情况下,控制部将第一断流阀关闭。
13.根据该结构,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控制部自动将第一断流阀关闭。因此,能够迅速地实现制冷剂回路的断流。
14.在第五观点的压缩机单元的基础上,在第六观点的压缩机单元中,控制部配置于第一壳体的外部。
15.根据该结构,控制部配置于第一壳体的外部。因此,能够使控制部发出的热量有效地释放。
16.在第五观点的压缩机单元的基础上,第七观点的压缩机单元还包括收纳于第一壳体的冷却用制冷剂配管。控制部配置于第一壳体的内部,并且通过冷却用制冷剂配管进行冷却。
17.根据该结构,控制部通过冷却用制冷剂配管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对发热的控制部进行有效冷却。
18.在第三观点至第七观点中任一观点的压缩机单元的基础上,在第八观点的压缩机单元中,泄漏检测传感器是制冷剂检测传感器。制冷剂检测传感器对第一制冷剂以及第二制冷剂中的至少一者的存在进行检测。
19.根据该结构,泄漏检测传感器是制冷剂检测传感器。因此,能够直接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
20.在第三观点至第七观点中任一观点的压缩机单元的基础上,在第九观点的压缩机单元中,第一壳体具有气密性。
21.根据该结构,第一壳体具有气密性。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一壳体内泄漏的制冷剂到达第一壳体的外部。
22.在第九观点的压缩机单元的基础上,在第十观点的压缩机单元中,泄漏检测传感器是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对第一壳体的内部的压力进行检测。
23.根据该结构,泄漏检测传感器是压力传感器。因此,在制冷剂泄漏至具有气密性的第一壳体的内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压力的变化来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24.在第九观点或第十观点的压缩机单元的基础上,在第十一观点的压缩机单元中,第一壳体具有破裂板。破裂板在超过规定值的压力的作用下被破坏。
25.根据该结构,第一壳体具有破裂板。因此,在第一壳体的内部的压力异常上升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破裂板被破坏而使压力逸散。
26.在第一观点至第十观点中任一观点的压缩机单元的基础上,在第十二观点的压缩机单元中,第一制冷剂是r32或二氧化碳。第二制冷剂是r32或r410a。
27.根据该结构,第一制冷剂以及第二制冷剂是自然制冷剂。
28.第十三观点的冷冻装置包括压缩机单元、热源热交换器单元、利用单元。压缩机单元是第一观点至第十一观点中任一观点的压缩机单元。热源热交换器单元具有第二壳体以及热源热交换器。利用单元具有第三壳体以及利用热交换器。
29.根据该结构,冷冻装置构成的制冷剂回路被分成第一制冷剂循环和第二制冷剂循环。因此,在制冷剂回路存在破损等情况下,第一制冷剂或第二制冷剂这两者泄漏的可能性
低,因此,能够抑制泄漏的制冷剂的量。
30.在第十三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十四观点的冷冻装置中,压缩机单元配置于建筑物的内部。热源热交换器单元配置于建筑物的内部,并且与建筑物的外部进行流体连接。
31.根据该结构,从建筑物的外侧是看不到热源热交换器单元的。因此,冷冻装置不会对建筑物的美感产生影响。
32.在第十三观点或第十四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十五观点的冷冻装置中,热源热交换器单元具有第一主膨胀阀。第一主膨胀阀属于第一制冷剂循环,并且收纳于第二壳体。压缩机单元具有第二主膨胀阀。第二主膨胀阀属于第二制冷剂循环,并且收纳于第一壳体。
33.根据该结构,在制热运转中,液体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剂循环以及第二制冷剂循环中的各制冷剂配管内流动。因此,能够减少制冷剂在各连通配管中流动时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34.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100的回路图。图2是压缩机单元20的外观图。图3是室内单元501、502的外观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a的冷冻装置100的回路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b的冷冻装置100的回路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c的冷冻装置100的回路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d的冷冻装置100的回路图。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e的冷冻装置100的回路图。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f的冷冻装置100的示意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100的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第一实施方式>(1)整体结构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100的回路图。冷冻装置100通常是空调机,但不限于此。冷冻装置100也可以是冰箱、冰柜、热水供给器等。冷冻装置100包括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压缩机单元20、第一连通配管30、利用单元501、502、第二连通配管40。
36.(2)详细结构(2-1)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配置于建筑物b的外侧。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具有壳体10a、热源热交换器11、热源风扇12、热源热交换器单元膨胀阀13、热源热交换器单元控制部19。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对第一制冷剂r1进行处理。
37.(2-1-1)壳体10a壳体10a收纳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的构成部件。壳体10a例如是金属制的。
38.(2-1-2)热源热交换器11
热源热交换器11作为热源起作用。热源热交换器11使建筑物b的外侧的空气与第一制冷剂r1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热源热交换器11作为第一制冷剂r1的放热器(或冷凝器)起作用。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热源热交换器11作为第一制冷剂r1的吸热器(或蒸发器)起作用。
39.(2-1-3)热源风扇12热源风扇12通过产生空气流而促进热源热交换器11的热交换。
40.(2-1-4)热源热交换器单元膨胀阀13热源热交换器单元膨胀阀13使第一制冷剂r1减压。热源热交换器单元膨胀阀13是能够调节开度的阀。
41.(2-1-5)热源热交换器单元控制部19热源热交换器单元控制部19具有微型计算机以及存储器。热源热交换器单元控制部19对热源风扇12、热源热交换器单元膨胀阀13等进行控制。存储器对用于控制这些部件的软件进行存储。
42.热源热交换器单元控制部19通过未图示的通信线与后述的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后述的利用单元控制部59进行数据以及指令的发送、接收。
43.(2-2)压缩机单元20压缩机单元20具有图2所示的外观。如图1所示,压缩机单元20配置于建筑物b的内侧。压缩机单元20具有壳体20a、第一压缩机21、第一四通换向阀22、第一连接口23、级联热交换器24、第二压缩机25、第二四通换向阀26、压缩机单元膨胀阀27、第二连接口28、泄漏检测传感器61、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压缩机单元20对第一制冷剂r1以及第二制冷剂r2进行处理。
44.(2-2-1)壳体20a壳体20a收纳压缩机单元20的构成部件。壳体20a例如是金属制的。
45.(2-2-2)第一压缩机21第一压缩机21通过对吸入的低压气体状态的第一制冷剂r1进行压缩而产生出高压气体状态的第一制冷剂r1。第一压缩机21具有第一压缩机马达21a。第一压缩机马达21a产生压缩所需的动力。
46.由于第一压缩机21是振动源,因此,制冷剂可能会从第一压缩机21以及靠近其的部件泄漏。
47.(2-2-3)第一四通换向阀22第一四通换向阀22对制冷剂回路的连接进行切换。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第一四通换向阀22实现图1的实线所示的连接。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第一四通换向阀22实现图1的虚线所示的连接。
48.(2-2-4)第一连接口23第一连接口23是用于连接后述的第一连通配管30的一对端口。在第一连接口23配置有第一液体侧断流阀23a和第一气体侧断流阀23b。第一液体侧断流阀23a和第一气体侧断流阀23b响应接收到的指令而对制冷剂流路进行断流。
49.(2-2-5)级联热交换器24级联热交换器24具有两个系统的制冷剂流路,使第一制冷剂r1与第二制冷剂r2之
间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级联热交换器24作为第一制冷剂r1的吸热器(或蒸发器)以及第二制冷剂r2的放热器(或冷凝器)起作用。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级联热交换器24作为第一制冷剂r1的放热器(或冷凝器)以及第二制冷剂r2的吸热器(或蒸发器)起作用。
50.(2-2-6)第二压缩机25第二压缩机25通过对吸入的低压气体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进行压缩而产生出高压气体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第二压缩机25具有第二压缩机马达25a。第二压缩机马达25a产生压缩所需的动力。
51.由于第二压缩机25是振动源,因此,制冷剂可能会从第二压缩机25以及靠近其的部件泄漏。
52.(2-2-7)第二四通换向阀26第二四通换向阀26对制冷剂回路的连接进行切换。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第二四通换向阀26实现图1的实线所示的连接。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第二四通换向阀26实现图1的虚线所示的连接。
53.(2-2-8)压缩机单元膨胀阀27压缩机单元膨胀阀27使第二制冷剂r2减压。压缩机单元膨胀阀27是能够调节开度的阀。
54.(2-2-9)第二连接口28第二连接口28是用于连接后述的第二连通配管40的一对端口。在第二连接口28配置有第二液体侧断流阀28a和第二气体侧断流阀28b。第二液体侧断流阀28a和第二气体侧断流阀28b响应接收到的指令而对制冷剂流路进行断流。
55.(2-2-10)泄漏检测传感器61泄漏检测传感器61对制冷剂的泄漏进行检测。泄漏检测传感器61是对第一制冷剂r1以及第二制冷剂r2中的至少一者的存在进行检测的制冷剂检测传感器61a。
56.(2-2-11)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具有微型计算机以及存储器。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对第一压缩机马达21a、第一四通换向阀22、第一液体侧断流阀23a、第一气体侧断流阀23b、第二压缩机马达25a、第二四通换向阀26、压缩机单元膨胀阀27、第二液体侧断流阀28a、第二气体侧断流阀28b等进行控制。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从泄漏检测传感器61获取信号。存储器对用于控制这些部件的软件进行存储。
57.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通过未图示的通信线与热源热交换器单元控制部19、后述的利用单元控制部59进行数据以及指令的发送、接收。
58.(2-3)第一连通配管30第一连通配管30将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与压缩机单元20连接。第一连通配管30具有第一液体连通配管31、第一气体连通配管32。
59.(2-3-1)第一液体连通配管31第一液体连通配管31将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与第一液体侧断流阀23a连接。第一液体连通配管31主要对高压液体状态或低压气液两相状态的第一制冷剂r1进行引导。
60.(2-3-2)第一气体连通配管32第一气体连通配管32将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与第一气体侧断流阀23b连接。第一
气体连通配管32主要对高压气体状态或低压气体状态的第一制冷剂r1进行引导。
61.(2-4)利用单元501、502利用单元501、502具有图3所示的外观。如图1所示,利用单元501、502配置于建筑物b的内侧。利用单元501、502对第二制冷剂r2进行处理。利用单元501和利用单元502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对利用单元501进行说明,省略针对利用单元502的说明。利用单元501具有壳体50a、利用单元膨胀阀51、利用热交换器52、利用风扇53、利用单元控制部59。
62.(2-4-1)壳体50a壳体50a收纳利用单元501的构成部件。
63.(2-4-2)利用单元膨胀阀51利用单元膨胀阀51使第二制冷剂r2减压。利用单元膨胀阀51对第二制冷剂r2的流量进行限制。利用单元膨胀阀51是能够调节开度的阀。
64.(2-4-3)利用热交换器52利用热交换器52向用户提供冷热或温热。利用热交换器52使建筑物b的内侧的空气与第二制冷剂r2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利用热交换器52作为第二制冷剂r2的吸热器(或蒸发器)起作用。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利用热交换器52作为第二制冷剂r2的放热器(或冷凝器)起作用。
65.(2-4-4)利用风扇53利用风扇53通过产生空气流而促进利用热交换器52的热交换。
66.(2-4-5)利用单元控制部59利用单元控制部59具有微型计算机以及存储器。利用单元控制部59对利用单元膨胀阀51、利用风扇53等进行控制。存储器对用于控制这些部件的软件进行存储。
67.利用单元控制部59通过未图示的通信线与热源热交换器单元控制部19、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进行数据以及指令的发送、接收。
68.(2-5)第二连通配管40第二连通配管40将压缩机单元20与利用单元501、502连接。第二连通配管40具有第二液体连通配管41、第二气体连通配管42。
69.(2-5-1)第二液体连通配管41第二液体连通配管41将第二液体侧断流阀28a与利用单元501、502连接。第二液体连通配管41主要对高压液体状态或低压气液两相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进行引导。
70.(2-5-2)第二气体连通配管42第二气体连通配管42将第二气体侧断流阀28b与利用单元501、502连接。第二气体连通配管42主要对高压气体状态或低压气体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进行引导。
71.(3)制冷剂回路的结构冷冻装置100整体上构成两个制冷剂循环。
72.(3-1)第一制冷剂循环c1第一制冷剂循环c1使第一制冷剂r1循环。第一制冷剂循环c1将热源热交换器11设为热源。属于第一制冷剂循环c1的构成部件是第一压缩机21、第一四通换向阀22、第一气体侧断流阀23b、热源热交换器11、热源热交换器单元膨胀阀13、第一液体侧断流阀23a、级联热交换器24等。
73.(3-2)第二制冷剂循环c2第二制冷剂循环c2使第二制冷剂r2循环。第二制冷剂循环c2将级联热交换器24设为热源。属于第二制冷剂循环c2的构成部件是第二压缩机25、第二四通换向阀26、级联热交换器24、压缩机单元膨胀阀27、第二液体侧断流阀28a、利用单元膨胀阀51、利用热交换器52、第二气体侧断流阀28b等。
74.(3-3)制冷剂第一制冷剂r1是r32或二氧化碳。由此,能够降低第一制冷剂r1的gwp值(全球变暖系数)。进一步地,能够抑制冷冻装置100的使用引起的全球变暖。
75.第二制冷剂r2是r32或r410a。由此,能够降低第二制冷剂r2的gwp值。进一步地,能够抑制冷冻装置100的使用引起的全球变暖。
76.例如,作为第一制冷剂r1,使用r32或二氧化碳,作为第二制冷剂,使用r32,由此,能够抑制冷冻装置100引起的全球变暖。
77.第一制冷剂r1以及第二制冷剂r2优选是自然制冷剂。
78.(4)泄漏检测时的控制在泄漏检测传感器61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使第一液体侧断流阀23a、第一气体侧断流阀23b、第二液体侧断流阀28a、第二气体侧断流阀28b断流。由此,能够抑制位于压缩机单元20的第一制冷剂r1以及第二制冷剂r2向压缩机单元20的外部流出。
79.(5)特征(5-1)压缩机单元20构成的制冷剂回路被分成第一制冷剂循环c1和第二制冷剂循环c2。因此,在制冷剂回路存在破损等情况下,第一制冷剂r1或第二制冷剂r2这两者泄漏的可能性低,因此,能够抑制泄漏的制冷剂的量。
80.压缩机单元20和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作为独立的单元构成。因此,冷冻装置100具有将压缩机单元20与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连接的第一连通配管30。与将压缩机和热源热交换器收纳于同一单元的冷冻装置相比,具有长的第一连通配管30的冷冻装置100使用量更多的制冷剂。不过,在该情况下,由于冷冻装置100具有第一制冷剂循环c1以及第二制冷剂循环c2这两个系统的制冷剂循环,因此,能够抑制泄漏制冷剂的扩散。
81.(5-2)压缩机单元20包括泄漏检测传感器61。因此,在由于压缩机等振动源而导致制冷剂回路损伤等情况下,能够迅速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82.泄漏检测传感器61是制冷剂检测传感器61a。因此,能够直接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83.(5-3)第一制冷剂循环c1具有第一液体侧断流阀23a、第一气体侧断流阀23b。因此,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通过对第一液体侧断流阀23a、第一气体侧断流阀23b进行断流,能够抑制泄漏的制冷剂到达压缩机单元20的外部。
84.第二制冷剂循环c2具有第二液体侧断流阀23a、第二气体侧断流阀28b。因此,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通过对第二液体侧断流阀28a、第二气体侧断流阀28b进行断流,能够抑制泄漏的制冷剂到达压缩机单元20的外部。
85.(5-4)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自动将第一液体侧断流阀23a、第一气体侧断流阀23b关闭。因此,能够迅速地实现制冷剂回路的断流。
86.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一制冷剂r1关在第一连通配管30以及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中。
87.(5-5)在制热运转中,液体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剂循环c1中的第一液体连通配管31以及第二制冷剂循环c2中的第二液体连通配管41中流动。因此,能够减少制冷剂在第一液体连通配管31以及第二液体连通配管41中流动时的压力损失。
88.(6)变形例(6-1)变形例1a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a的冷冻装置100。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地,在该冷冻装置100的第二连接口28中不具有第二液体侧断流阀28a以及第二气体侧断流阀28b。
89.根据该结构,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通过对第一液体侧断流阀23a以及第一气体侧断流阀23b进行断流,也能够抑制制冷剂泄漏。
90.在该结构中,作为用于第二制冷剂循环c2的第二制冷剂r2,优选采用r410等不可燃性制冷剂。通过在包括利用单元501、502的第二制冷剂循环c2中使用不可燃性制冷剂,即使在第二制冷剂循环c2中发生了第二制冷剂r2的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用户的安全。
91.此外,作为用于第一制冷剂循环c1的第一制冷剂r1,通过采用r32或二氧化碳,能够抑制冷冻装置100引起的全球变暖。
92.(6-2)变形例1b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b的冷冻装置100。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地,在该冷冻装置100中,压缩机单元20具有减压阀62以及过冷热交换器63。减压阀62以及过冷热交换器63属于第二制冷剂循环c2。过冷热交换器63具有第一制冷剂流路63a以及第二制冷剂流路63b。
93.通过减压阀62对第二制冷剂r2进行减压,产生出低温气体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上述低温气体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流过第二制冷剂流路63b。流过第一制冷剂流路63a的第二制冷剂r2被流过第二制冷剂流路63b的第二制冷剂r2冷却,获得过冷度。离开第二制冷剂流路63b的第二制冷剂r2被吸入第二压缩机25的吸入管。
94.根据该结构,第二制冷剂循环c2具有过冷热交换器63。因此,在利用单元501、502中容易保证过冷。
95.此外,根据该结构,第二制冷剂r2的一部分流过第二制冷剂流路63b这一旁通路径。因此,即使在第二制冷剂循环c2的第二连通配管40(第二液体连通配管41、第二气体连通配管42)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减少在第二连通配管40中流动的第二制冷剂r2的量来减少第二制冷剂r2的压力损失,并且保证过冷。
96.另外,离开第二制冷剂流路63b的第二制冷剂r2也可作为中间注入物直接注入第二压缩室25的压缩室,以替代其被吸入第二压缩机25的吸入管。
97.(6-3)变形例1c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c的冷冻装置100。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地,在该冷
冻装置100中,压缩机单元20具有过冷热交换器63。过冷热交换器63属于第二制冷剂循环c2。过冷热交换器63具有第一制冷剂流路63a以及第二制冷剂流路63b。
98.根据该结构,第二制冷剂循环c2具有过冷热交换器63。因此,在利用单元501、502中容易保证过冷。
99.其结果是,即使在第二制冷剂r2的循环量减少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过冷度。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少在第二连通配管40(第二液体连通配管41、第二气体连通配管42)中流动的第二制冷剂r2的压力损失,并且减少压缩机25的消耗电力。
100.(6-4)变形例1d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d的冷冻装置100。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地,在该冷冻装置100中,压缩机单元20具有制冷剂套651、652。制冷剂套651、652分别将构成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1、292的电路基板与冷却配管641、642热结合。冷却配管641、642对液体制冷剂进行引导。由此,构成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1、292的电路基板分别被冷却配管641、642冷却。
101.根据该结构,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1、292分别被冷却配管641、642冷却。因此,能够对发热的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1、292进行有效冷却。
102.(6-5)变形例1e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e的冷冻装置100。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地,在该冷冻装置100中,构成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的电路基板配置于壳体20a的外侧。因此,能够使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发出的热量有效地释放。
103.(6-6)变形例1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配置于建筑物b的外部。作为替代,也可以是,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配置于建筑物b的内部,并且与建筑物b的外部进行流体连接。例如,如图9所示,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也可配置于设置于建筑物b的供外部空气通过的管道。
104.根据该结构,从建筑物b的外侧是看不到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的。因此,冷冻装置100不会对建筑物b的美感产生影响。
105.(6-7)变形例1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单元501、502的个数是两个。作为替代,利用单元的个数也可以是两个以外。例如,利用单元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等。
106.(6-8)变形例1h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装设于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的热源热交换器11进行第一制冷剂r1与空气的热交换。作为替代,热源热交换器11也可进行第一制冷剂r1与水的热交换。此外,作为替代,热源热交换器11还可进行第一制冷剂r1与盐水的热交换。在该情况下,热源热交换器11不仅与第一制冷剂循环c1连接,还与例如冷却塔连接。
107.(6-9)变形例1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装设于利用单元501、502的利用热交换器52进行第二制冷剂r2与空气的热交换。作为替代,利用热交换器52也可进行第二制冷剂r2与水的热交换。在该情况下,能够向利用者提供热水。此外,作为替代,利用热交换器52还可进行第二制冷剂r2与盐水的热交换。在该情况下,利用热交换器52不仅与第二制冷剂循环c2连接,还与例如散热器连接。散热器将通过盐水运送的热能提供给用户。
108.<第二实施方式>
(1)结构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100的回路图。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地,在该冷冻装置100中,泄漏检测传感器61是压力传感器61b。压力传感器61b对壳体20a的内部的压力进行检测。壳体20a具有气密性。此外,壳体20a具有破裂板66。破裂板66在超过规定值的压力的作用下被破坏。
109.(2)特征(2-1)壳体20a具有气密性。因此,能够抑制在壳体20a的内部泄漏的制冷剂到达壳体20a的外部。
110.(2-2)泄漏检测传感器61是压力传感器61b。因此,在制冷剂泄漏至具有气密性的壳体20a的内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压力的变化来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111.(2-3)壳体20a具有破裂板66。因此,在壳体20a的内部的压力异常上升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破裂板66被破坏而使压力逸散。
112.(2-4)壳体20a具有气密性。因此,压缩机单元20的隔音性好。在压缩机单元20配置于建筑物b的内部的情况下,这一优点尤为显著。
113.(2-5)壳体20a具有气密性。因此,在壳体20a是金属制的情况下,电磁噪声的屏蔽效果好。
114.(3)变形例(3-1)变形例2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提及构成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的电路基板的冷却。不过,由于压缩机单元20的壳体20a具有气密性,因此,由于电路基板的发热,热量容易充满于壳体20a的内部。因此,也可与变形例1d相同地,采用将电路基板与冷却配管热连接的制冷剂套。
115.根据该结构,由于电路基板被冷却,因此,能够抑制热量充满于壳体20a的内部。
116.(3-2)变形例2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压缩机单元控制部29的电路基板配置于壳体20a的内侧。不过,由于压缩机单元20的壳体20a具有气密性,因此,由于电路基板的发热,热量容易充满于壳体20a的内部。因此,也可与变形例1e相同地,将电路基板配置于壳体20a的外部。
117.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热量充满于壳体20a的内部。
118.(3-3)变形例2c也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应用于第二实施方式。
119.<结语>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态和细节的多种变更。符号说明
120.10:热源热交换器单元;10a:壳体(第二壳体);11:热源热交换器;13:热源热交换器单元膨胀阀(第一主膨胀阀);20:压缩机单元;20a:壳体(第一壳体);21:第一压缩机;23:第一连接口;23a:第一液体侧断流阀(第一断流阀);23b:第一气体侧断流阀(第一断流阀);24:级联热交换器;25:第二压缩机;27:压缩机单元膨胀阀(第二主膨胀阀);28:第二连接口;28a:第二液体侧断流阀;28b:第二气体侧断流阀;29:压缩机单元控制部(控制部);30:第一连通配管;40:第二连通配管;50a:壳体(第三壳体);50b:壳体;51:利用单元膨胀阀;52:利用热交换器;61:泄漏检测传感器;61a:制冷剂检测传感器;61b:压力传感器;63:过冷热交换器;66:破裂板;100:冷冻装置;501:利用单元;502:利用单元;641:冷却配管(冷却用制冷剂配管);642:冷却配管(冷却用制冷剂配管);b:建筑物;c1:第一制冷剂循环;c2:第二制冷剂循环;r1:第一制冷剂;r2:第二制冷剂。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121.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8-511771号公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