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组件及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0647发布日期:2022-01-26 17:4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制冷组件及酒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该制冷组件的酒柜。


背景技术:

2.酒的储藏需要控制环境温度,酒柜在储藏酒时需要对其制冷。现有的酒柜在制冷时,酒柜内部空间的各个位置很难做到温度均匀,常常距离冷气出口近或距离冷源近的位置被更快的冷却,而距离冷气出口远或远离冷源的位置冷却速度慢,即酒柜内部不能提供一个均匀的制冷环境,影响了制冷的效果和用户体验,也影响了酒的储藏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酒柜制冷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均匀的制冷组件具有该制冷组件的酒柜。
4.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组件,包括:
5.制冷箱体;
6.风道盖板,所述制冷箱体和所述风道盖板合围出制冷腔,所述风道盖板表面设置制冷进风口和多个制冷出风口;
7.多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分别与所述制冷箱体和所述风道盖板相抵,相邻的两个所述导风板、所述制冷箱体和所述风道盖板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制冷出风口的气流通道;
8.制冷风机,设置于所述制冷腔内,所述制冷风机的出风侧连通多个所述气流通道;
9.制冷单元,包括制冷器和与其连接的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制冷翅片,所述制冷器连接制冷设备,所述制冷翅片与所述风道盖板相抵,沿所述制冷翅片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连通所述制冷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所述制冷风机的进风侧。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制冷箱体向远离所述风道盖板的方向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制冷风机合围出进风腔,所述制冷风机的进风侧朝向所述进风腔,所述进风腔具有朝向所述制冷翅片的出风方向的开口。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进风口设置于所述风道盖板的底部,所述制冷单元设置于所述制冷风机的下方,所述制冷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制冷进风口的上方。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风机设置为离心风机,所述导风板沿所述离心风机的周向设置。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导风板沿平行与所述风道盖板的圆周方向螺旋形设置。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单元还包括制冷管,所述制冷管一端连接所述制冷器,另一端穿过若干个所述制冷翅片。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翅片的延伸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制冷管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制冷器。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箱体设置开孔,所述制冷设备设置为半导体
制冷设备,所述制冷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设备通过所述开孔相抵。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和侧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制冷风机的上方,所述侧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制冷风机的左右两侧。
18.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酒柜,包括上述的制冷组件。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制冷单元获取冷量后,将冷量其传递到制冷翅片上,相邻的制冷翅片与所述风道盖板之间形成约束冷气流动方向的风道,气体从风道盖板上的制冷进风口进入到制冷腔内,再经过多个制冷翅片与其发生热传递后进入制冷风机的进风侧,通过制冷风机的出风侧吹向气流通道,最终从多个制冷出风口吹出,形成了整个间室内的均匀制冷。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移除后背板的后视图;
21.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的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的前视方向打开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的剖视图;
25.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的前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箱体;11、散热箱体;111、散热背板;112、散热蜗壳;113、挡板;12、制冷箱体;120、气流通道;121、制冷底板;1211、凹槽;1212、开口;122、导风板;13、后背板;14、风道盖板;21、第一散热腔;22、第二散热腔;221、左散热腔;222、右散热腔;23、第三散热腔;24、第一散热辅腔;25、第二散热辅腔;31、第一出风口;32、第二出风口;33、散热进风口;34、制冷进风口;35、制冷出风口;351、上出风口;352、侧出风口;4、制热单元;41、散热器;42、散热管;421、制热端;422、散热端;43、第一散热部;44、第二散热部;45、散热翅片;5、散热风机;6、制冷单元;61、制冷器;62、制冷翅片;63、制冷管;7、制冷风机;8、蒸发皿;9、门体;10、散热腔;20、制冷腔。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8.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29.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酒柜,该酒柜具有用于给酒制冷的制冷组件,以及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该制冷组件给酒柜内部均匀制冷,该散热装置在散去热量的同时,也避免散出的热量被再次吸入,具有很好的制冷和散热效果。
30.具体的,本实施例介绍的酒柜包括箱体1和门体9,箱体1和门体9之间围出了制冷
间室,制冷间室内部放置酒,制冷组件向制冷间室供冷,在制冷间室外侧设置散热装置,用于除去制冷组件制冷时产生的热量。
31.本实施例中,该酒柜的放置的底面为水平面,酒柜相对于水平面的方向为上方,反方向定义为下,并且,由上向下的方向还可定义为所述酒柜的高度方向,定义门体9相对于箱体1的方向为前方,所述后背板13相对于箱体1的方向为后方。以图1的后视制冷间室内侧的方向为例,该视图为从后向前的方向,为了方便描述散热装置,在水平面上,从后方正对所述酒柜且与前后方向相垂直的两侧定义为左右方向。所述水平面仅为一种名称定义,并不限定为物理学意义上的“水平”;当然,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酒柜的高度方向与物理学竖直方向(也即参考于重力方向)相平行,则所述水平面相应的平行于物理学中的水平面。
32.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设置于酒柜的后方,制冷组件设置于制冷间室的内部朝向门体9内的位置,该酒柜的箱体1包括了散热箱体11和制冷箱体121,后背板13盖设于散热箱体11并与其合围出散热腔10,风道盖板14盖设于制冷箱体121并与其合围出制冷腔20。
33.散热装置如图1~3所示,散热腔10设置在制冷间室后侧,后背板13为该酒柜的背部的板,散热腔10通过设置于散热箱体11和/或后背板13的出风口和进风口与外界连通,该散热装置可以从顶部进风或出风,也可以从后背板13的位置进行进气和排气的操作,该散热装置吸入外部的空气,通过散热腔10内部,将其内部产生的热量随着空气一并吹出,带走内部的热量实现散热。
34.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腔10包括散热辅腔、以及沿散热箱体11的高度方向依次第一散热腔21、第二散热腔22和第三散热腔23,第一散热腔21、第二散热腔22和第三散热腔23内均形成沿散热箱体11的高度方向设置的风道,由于酒柜一般在竖直方向拥有最高的高度,这些风道限制内部的气体则在高度的方向上进风与排风使内部空间布局合理紧凑,散热效果好,本实施例的第一散热腔21设置于第二散热腔22的上方,本实施例的第二散热腔22设置于第三散热腔23的上方,即第一散热腔21设置于最上方,第三散热腔23设置于最下方,第二散热腔22设置于中间。
35.第一散热腔21、第二散热腔22和第三散热腔23均左右并行设置两组,散热辅腔包括设置于两组第一散热腔21之间的第一散热辅腔24、以及设置于两组第三散热腔23之间的第二散热辅腔25。
36.出风口包括同时连通第一散热腔21和第一散热辅腔24的第一出风口31、以及同时连通第三散热腔23和第二散热辅腔25的第二出风口32,第一出风口31和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进风口33分别位于第一散热腔21的高度方向的两端,第二出风口32和第三散热腔23的散热进风口33分别位于第三散热腔23的高度方向的两端,第二散热腔22包括左散热腔221和右散热腔222,左散热腔221和右散热腔222中的其一连通第一散热辅腔24,另一连通第二散热辅腔25。
37.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进风口33与第一出风口31分别设置于第一散热腔21的两端,即两者具有一定距离,所以也不会从第一出风口31吹出的气流再次被吸回到第一散热腔21内,同理,第三散热腔23的从第二出风口32吹出的热气流也不会再被吸回,该散热装置避免了热气流被吹出后又被大量吸回到散热空间的问题,提高了散热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酒柜的制冷效果。
38.本实施例的左右仅为示例,图1中的左散热腔221连接第一散热辅腔24,也可以是右散热腔222连接第一散热辅腔24,另一侧的第二散热腔22同理。这样设置中间位置的两个第二散热腔22内的热气分别从上下两端排出,热气分流效果好,提高了散热效率。
39.本实施例的第一出风口31设置在酒柜的顶部,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31可以同时设置于散热箱体11的顶部和后背板13的上方,如图1和图3所示,顶部还设置有电路板,使得吹出的气流可以吹去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且一般的从第一出风口31吹出的热气流温度一般低于电路板的温度,实现了在吹出热气的同时给电路板降温的效果;第二出风口32设置于散热腔10的下方并朝向位于散热腔10底部的蒸发皿8,蒸发皿8内未酒柜内的冷凝水,第三出风口吹出的热气加速冷凝水内的水分蒸发。
40.进一步地,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机5,散热风机5包括第一散热风机5、第二散热风机5和第三散热风机5,第一散热腔21内风道的一端容置第一散热风机5,另一端连通第一出风口31,第二散热腔22内风道的一端容置第二散热风机5,另一端连通散热辅腔,第三散热腔23内风道的一端容置第三散热风机5,另一端连通第二出风口32。散热风机5为气流的流动提供动力。
41.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后背板13与散热箱体11之间的挡板113和散热蜗壳112,散热箱体11的散热背板111、挡板113、散热蜗壳112和后背板13之间合围出散热腔10,后背板13对应散热蜗壳112处设置进风口,散热蜗壳112内设置散热风机5。第一散热腔21、第二散热腔22和第三散热腔23内均设置散热蜗壳112,第一散热风机5、第二散热风机5和第三散热风机5均设置在散热蜗壳112内,且第一散热风机5和第二散热风机5和第三散热风机5均设置为离心风机,从散热蜗壳112的端面吸入外部的空气,再吹向蜗壳的周面。
42.该散热箱体11的散热背板111与制冷箱体121的制冷底板121之间分别形成散热腔10和制冷腔20的底面,散热背板111和制冷底板121之间可以设置隔热材料,如发泡形成的隔热填充物。
43.进一步地,第二散热腔22的出风方向朝向散热蜗壳112的弧形侧壁,并沿弧形侧壁连通至散热辅腔。以第二散热腔22朝向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蜗壳112相对设置举例,当第二散热腔22内的气流在第二散热风机5的带动下向上吹送时,直到吹到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蜗壳112,散热蜗壳112的外表面为圆弧形,气流吹到散热蜗壳112时,沿着散热蜗壳112向散热辅腔流动,即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蜗壳112形成了第二散热腔22的气流运动的引导面,并且利用蜗壳的形状对气流的平滑运动更好的引导。
4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左散热腔221连接右侧的第一散热腔21的挡板113,散热进风口33、左散热腔221、第一散热辅腔24、第一出风口3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20;右散热腔222连接左侧的第三散热腔23的挡板113,散热进风口33、右散热腔222、第二散热辅腔25、第二出风口3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20。即左散热腔221的气流不会进入到右侧的散热腔10内,右侧的同理,将两侧的第二散热腔22相互地独立开。
45.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散热腔10内的散热单元,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竖向设置的相互平行的翅片,翅片限制出散热腔10的风道。
46.以及,散热单元还包括散热器41、散热管42、第一散热部43和第二散热部44,散热器41连接发热设备,第一散热部43和第二散热部44均包括翅片,散热管42包括制热端421和散热端422,制热端421夹持于散热器41和第一散热部43之间,散热端422穿过多个第二散热
部44的翅片。酒柜包括半导体制冷单元6,半导体制冷单元6的热端为散热器41连接的发热设备,即散热器41直接与半导体制冷单元6的热端贴合,接收其传递的热量,将热量通过散热管42传递到第二散热部44上,另外第一散热部43的翅片也用于散热,相邻的第一散热部43和第二散热部44的翅片之间的间隙,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该翅片沿着酒柜的高度方向上下布设,使得热气流沿着第一散热腔21或第二散热腔22上下流动。
47.散热管42内充注去离子水作为热量传递的媒介,采用的是烧结型毛吸热管。
48.进一步地,出风口包括设置于后背板13的第三出风口,第三出风口设置于第二散热腔22与散热辅腔的连接位置,使得第二散热腔22内的热气一部分从第一出风口31和第二出风口32吹出,一部分从第三出风口吹出,由于第一出风口31和第二出风口32分流出部分的气流,所以第三出风口吹出的气流量减少,被其他散热风机5吸入的热气也很少。
49.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制冷组件,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风道盖板14,制冷箱体121和风道盖板14合围出制冷腔20,风道盖板14表面设置制冷进风口34和多个制冷出风口35;风道盖板14的后方为制冷腔20,前侧为制冷间室,制冷进风口34从制冷间室内吸入气流,再通过制冷腔20进行制冷,再通过制冷出风口35吹回到制冷间室内。多个制冷出风口35均匀的设置在风道盖板14的表面。
50.制冷组件还包括多个导风板122、制冷风机7和制冷单元6,导风板122分别与制冷箱体121和风道盖板14相抵,相邻的两个导风板122、制冷箱体121和风道盖板14之间形成连通制冷出风口35的气流通道120,制冷风机7设置于制冷腔20内,制冷风机7的出风侧连通多个气流通道120,制冷单元6包括制冷器61和与其连接的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制冷翅片62,制冷器61连接制冷设备,制冷翅片62与风道盖板14相抵,沿制冷翅片62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连通制冷进风口34,另一端设置制冷风机7的进风侧。
51.气体从风道盖板14上的制冷进风口34进入到制冷腔20内,再经过多个制冷翅片62与其发生热传递后进入制冷风机7的进风侧,通过制冷风机7的出风侧吹向气流通道120,最终从多个制冷出风口35吹出,形成了整个间室内的均匀制冷。制冷翅片62同时起到均匀的制冷以及引导气流流动的作用。
52.如图5所示,制冷箱体121向远离风道盖板14的方向设置凹槽1211,凹槽1211与制冷风机7合围出进风腔,制冷风机7的进风侧朝向进风腔,进风腔具有朝向制冷翅片62的出风方向的开口1212,该开口1212限制了气流流动的方向,进入制冷风机7内的气流不会再回到凹槽1211内,只能从向气流通道120吹出。
53.进一步地,制冷进风口34设置于风道盖板14的底部,制冷单元6设置于制冷风机7的下方,制冷出风口35设置于制冷进风口34的上方,由于温度较低的气体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将制冷出风口35设置在上方,使出来的风自然沉降到下方,有利于内部的冷气的循环。
54.本实施例的制冷风机7设置为离心风机,导风板122沿离心风机的周向设置,使进入的气流方向与吹出的气流方向垂直,方便朝圆周的方向送风,送风面积更大,有利于均匀送风。
55.进一步地,多个导风板122沿平行与风道盖板14的圆周方向螺旋形设置,离心风机吹出的气流具有切向的速度,吹出的气流以螺旋状的形式吹出,有利于使其吹送到更远的位置,有利于在更远的位置也能均匀的送风。
56.另外,制冷单元6还包括制冷管63,制冷管63一端连接制冷器61,另一端穿过若干个制冷翅片62,本实施例的制冷管63内充注r1233zd制冷剂作为制冷剂,采用的是烧结型毛吸热管。通过制冷管63将制冷器61的冷量传输到制冷翅片62上,实现冷量的更有效的传递。
57.以及,制冷翅片62的延伸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制冷管63沿水平方向穿过制冷器61,这样设置使得冷气从底部的制冷进风口34被吸入后,竖直地向上运动到凹槽1211的位置,在其内部运动的路径短且充分地与制冷翅片62接触。
58.进一步地,制冷箱体121设置开孔,制冷设备设置为半导体制冷设备,制冷器61与半导体制冷设备通过开孔相抵,该半导体制冷设备的另一侧与上述的制热单元4对接。
59.进一步地,制冷出风口35包括上出风口351和侧出风口352,上出风口351设置于制冷风机7的上方,侧出风口352设置于制冷风机7的左右两侧,从而实现了从上方和两侧的多个方向的出风,使内部的冷气流动得更加均匀。
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1.(1)左右两侧的第二散热腔22内部的热气流,分别沿着第一散热辅腔24和第二散热辅腔25排出,不会再进入到第一散热腔21的散热进风口33或第三散热腔23的散热进风口33内,实现了从散热腔10内排出的热气不再被其他散热腔10吸入的效果,且中间位置的两个第二散热腔22内的热气分别从上下两端排出,热气分流效果好,提高了散热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酒柜的制冷效果。
62.(2)制冷单元6获取冷量后,将冷量其传递到翅片上,相邻的制冷翅片62与所述风道盖板14之间形成约束冷气流动方向的风道,气体从风道盖板14上的制冷进风口34进入到制冷腔20内,再经过多个制冷翅片62与其发生热传递后进入制冷风机7的进风侧,通过制冷风机7的出风侧吹向气流通道120,最终从多个制冷出风口35吹出,形成了整个间室内的均匀制冷。
63.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64.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