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9290发布日期:2020-11-13 12:2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引射回油系统均为单出油口设计,无法保证系统在变工况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回油运行,且大多数引射系统结构复杂,需配置外置辅助设备,如提纯器、电磁阀等零部件才能保证冷冻油提纯度和回油效率,因为这些零部件结构复杂,装配困难,无法实现纯自动最简化,增加了后期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包括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蒸发器上设置两个出油口,所述的两个出油口分别设置在同一竖直线的不同水平高度上,所述压缩机的高压端气体提供给所述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的引射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上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为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油管的一端和第二出油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油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出油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端连接回油管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管上设置有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管上设置有油视镜。

进一步的,所述管路上设置有引射泵,所述引射泵包括冷冻油进口、冷冻油出口和高压气体进口,所述冷冻油进口与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低压端通过回油管与冷冻油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高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高压气体进口连接,所述出油口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引射泵内部为文丘里喷嘴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油加热器,所述油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油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蒸发器上设置两个出油口,能确保在制冷剂变工况的情况下仍可高效率回油运行,且正常情况下回油效率更好,两个出油口设置在同一竖直线的不同高度上,可保证制冷压缩机在变工况导致液位波动的情况下依然能及时出油,通过压缩机高压端的气体给系统提供回油动力,无需外接辅助设备,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蒸发器;2、压缩机;3、引射泵;4、油视镜;5、过滤器;6、三通接头;9、回油管;71、第一出油口;72、第二出油口;81、第一出油管;82、第二出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包括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蒸发器上设置两个出油口,所述的两个出油口分别设置在同一竖直线的不同水平高度上,所述压缩机的高压端气体提供给所述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的引射动力。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蒸发器上设置两个出油口,能确保在制冷剂变工况的情况下仍可高效率回油运行,且正常情况下回油效率更好,两个出油口设置在同一竖直线的不同高度上,可保证制冷压缩机在变工况导致液位波动的情况下依然能及时出油,通过压缩机高压端的气体给系统提供回油动力,无需外接辅助设备,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上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为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油管的一端和第二出油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油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出油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端连接回油管的一端。

从上述描述可知,蒸发器上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连接,第一出油管和第二出油管通过三通接头合二为一为回油管。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管上设置有过滤器。

从上述描述可知,设置过滤器有效防止杂质进入压缩机油箱中。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管上设置有油视镜。

从上述描述可知,设置油视镜可以随时观察回油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管路上设置有引射泵,所述引射泵包括冷冻油进口、冷冻油出口和高压气体进口,所述冷冻油进口与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低压端通过回油管与冷冻油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高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高压气体进口连接,所述出油口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螺纹连接牢固可靠且可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引射泵内部为文丘里喷嘴结构。

从上述描述可知,文丘里喷嘴结构能大幅降低压力与能量的损耗。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油加热器,所述油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油箱内。

从上述描述可知,油加热器确保制冷压缩机的油温一直保持合适的温度,油加热的保温可保证回油系统中冷冻油的纯度。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包括蒸发器1、压缩机2、引射泵3、油视镜4、过滤器5、三通接头6、出油口71、出油口72、出油管81、出油管82、回油管9;引射泵3的三个接口冷冻油进口a、冷冻油出口b和高压气体进口c分别连接引射进油端、引射回油端和引射进气端,引射进气端的高压气体来源于压缩机2的高压端,本系统运行时,蒸发器1上的两个出油口71与72同时运行,压缩机2高压端提供气动力从引射泵3高压气体进口c进入,通过引射回油端将冷冻油引入过滤器5后进入冷冻油进口b到达引射泵3,由于气体高压的作用,经过引射出油口a出到回油管9中继而进入压缩机2主油箱,压缩机2主油箱中内置加热器,可将极其少量的混合制冷剂蒸发然后通过平衡管回到进气端。

在本实施例中,引射泵为三通设计。

优选的,出油口与蒸发器1之间通过角阀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自行控制出油口工作个数,在运行时启动单出油口也可正常回油运行,但是双出油口的设置不仅确保在制冷剂变工况的情况下仍可高效率回油运行,且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回油的效率可达到更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结构简单,易损件少,只需在整机运行之前进行一次统一调试即可,后续不再需要定期的手动维护,大大提高的操作使用感;通过设置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的两个出油口,压缩机的高压端气体为系统提供引射动力,保证制冷压缩机在变工况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回油运行,且不需要外置辅助设备;压缩机内部设置油加热器,在回油时能保证冷冻油以及制冷剂的纯度;设置的过滤器保证油的纯度;设置的油视镜便于观察回油情况;引射泵内采用文丘里喷嘴结构,可减少压力与能量的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蒸发器上设置两个出油口,所述的两个出油口分别设置在同一竖直线的不同水平高度上,所述压缩机的高压端气体提供给所述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的引射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上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为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出油管的一端和第二出油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油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出油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端连接回油管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上设置有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上设置有油视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上设置有引射泵,所述引射泵包括冷冻油进口、冷冻油出口和高压气体进口,所述冷冻油进口与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低压端通过回油管与冷冻油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高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高压气体进口连接,所述出油口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泵内部为文丘里喷嘴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油加热器,所述油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油箱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出油口引射回油系统,简化了装置及操作步骤,只要完成前期的压缩机统一整机调试,后期则可保持与制冷剂同步运行工作,无需手动定期维系流程;通过设置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的两个出油口,保证制冷压缩机在变工况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回油运行;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外置辅助设备,利用压缩机高压端气体提供引射动力即可完成回油过程,同时可保证冷冻油以及制冷剂的纯度,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高压气体的再利用,操作简便,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张功旺;杨华英;陈薪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市虚谷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0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