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风向的吊顶式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5781发布日期:2021-01-15 11:3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风向的吊顶式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调风向的吊顶式冷风机。



背景技术:

冷风机分为制冷工业冷风机及家用冷风机,工业冷风机一般用于冷库、冷链物流制冷环境中,家用冷风机又叫水冷空调,是一种集降温、换气、防尘、除味、增湿于一身的蒸发式降温换气机组,冷风机除了可以让企业车间、公共场所、商业娱乐场合带来新鲜空气和降低温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节能、环保,它是一款全新无压缩机、无冷媒、无铜管的环保产品。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风向的冷库冷风机,(授权公告号cn210179977u),该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结构驱使若干个百叶片同时发生转动,使得从风扇中吹出的冷风在经过百叶片时发生转向,但是,上述冷风机只能朝前方吹风,且可调节的角度较小,不能对其他方向进行吹风,且百叶片的传动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故障,目前市场上的吊顶式冷风机大多不能安装到吊顶内部,占用外部空间,且美观性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可调风向的吊顶式冷风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风向的吊顶式冷风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风向的吊顶式冷风机,包括冷风机主体,所述冷风机主体的前端焊接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风室,所述风室的下端贯通焊接有出风构件,所述外壳体的下端前表面焊接有支撑板,所述外壳体的上表面贯通焊接有软管出口,所述风室的上表面挂通安装有软管,所述风室的内部下端安装有风扇,所述出风构件的一侧开设有出风槽,所述出风构件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室的外表面一侧焊接有转杆,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一侧安装有风室调节电机,所述出风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百叶,所述百叶的前端贯穿出风构件的前表面位置处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出风构件的前表面一端临近第一传动齿轮的位置处转动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出风构件的前表面一端临近第二传动齿轮的位置处转动安装有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后端位于控制箱的内部位置处安装有百叶调节电机,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后端下表面安装有单片机,所述出风构件的一侧外表面临近控制箱的位置处安装有红外遥控接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风机主体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风室的输入端贯通连接,所述风室的输出端与出风槽的输入端贯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软管的一端贯穿软管出口穿插于外壳体的内部位置处,所述软管为一种pvc橡胶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室通过转杆转动安装于外壳体的内部位置处,所述转杆的外侧与风室调节电机的转轴焊接连接,所述风室通过风室调节电机转动安装于外壳体的内部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百叶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所述百叶通过第一传动齿轮转动安装于出风槽的内部位置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通过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通过百叶调节电机转动连接于出风构件的前表面,所述百叶与第一传动齿轮设置有多组,所述相邻的两个百叶相距10cm,所述百叶的宽度为15cm,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一传动齿轮卡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红外遥控接收器的输出端电极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极连接百叶调节电机与风室调节电机的输出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调风向的吊顶式冷风机,能对多个方向进行吹风,且可调节的角度较大,能对其他方向进行吹风,本装置的百叶片的传动较为简单,传动快速,不易出现故障,且百叶片可三百六十度转动风向调节较为灵敏,本吊顶式冷风机能安装到吊顶内部,不占用外部空间,较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调风向的吊顶式冷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可调风向的吊顶式冷风机中风室的透视图;

图3为一种可调风向的吊顶式冷风机中出风构件的透视图。

图中:1、冷风机主体;2、外壳体;3、支撑板;4、风室;5、软管出口;6、软管;7、风扇;8、转杆;9、出风构件;10、出风槽;11、控制箱;12、百叶;13、第一传动齿轮;14、第二传动齿轮;15、第三传动齿轮;16、百叶调节电机;17、单片机;18、红外遥控接收器;19、风室调节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调风向的吊顶式冷风机,包括冷风机主体1,冷风机主体1的前端焊接有外壳体2,外壳体2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风室4,风室4的下端贯通焊接有出风构件9,外壳体2的下端前表面焊接有支撑板3,外壳体2的上表面贯通焊接有软管出口5,风室4的上表面挂通安装有软管6,风室4的内部下端安装有风扇7,出风构件9的一侧开设有出风槽10,出风构件9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箱11,冷风机主体1的输出端通过软管6与风室4的输入端贯通连接,风室4的输出端与出风槽10的输入端贯通连接,软管6的一端贯穿软管出口5穿插于外壳体2的内部位置处,软管6为一种pvc橡胶材质的构件,首先,取出装置,通过支撑板3把装置固定到吊顶内部位置处,且冷风机主体1的下平面与吊顶的下表面平齐,然后,开始使用,风扇7运行通过软管6把冷风机主体1内部的冷风导入风室4的内部,通过出风槽10排出冷气,可通过出风构件9调节风向,风室4在外壳体2的内部转动,调节风向的前后倾斜度,最后,使用完成,关闭装置即可。

在图1~3中:风室4的外表面一侧焊接有转杆8,外壳体2的外表面一侧安装有风室调节电机19,出风槽1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百叶12,百叶12的前端贯穿出风构件9的前表面位置处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13,出风构件9的前表面一端临近第一传动齿轮13的位置处转动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14,出风构件9的前表面一端临近第二传动齿轮14的位置处转动安装有第三传动齿轮15,第三传动齿轮15的后端位于控制箱11的内部位置处安装有百叶调节电机16,控制箱11的内部后端下表面安装有单片机17,出风构件9的一侧外表面临近控制箱11的位置处安装有红外遥控接收器18,风室4通过转杆8转动安装于外壳体2的内部位置处,转杆8的外侧与风室调节电机19的转轴焊接连接,风室4通过风室调节电机19转动安装于外壳体2的内部位置处,百叶12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百叶12通过第一传动齿轮13转动安装于出风槽10的内部位置处,第一传动齿轮13通过第二传动齿轮14与第三传动齿轮15转动连接,第三传动齿轮15通过百叶调节电机16转动连接于出风构件9的前表面,百叶12与第一传动齿轮13设置有多组,相邻的两个百叶12相距10cm,百叶12的宽度为15cm,相邻的两个第一传动齿轮13卡合连接,红外遥控接收器18的输出端电极连接单片机17的输出端,单片机17的输出端电极连接百叶调节电机16与风室调节电机19的输出端,通过出风槽10排出冷气,且百叶12对风进行导向,需要调节风向时,遥控红外遥控接收器18,通过单片机17控制百叶调节电机16运行,百叶调节电机16带动第三传动齿轮15转动,第三传动齿轮15通过第二传动齿轮14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3转动,从而第一传动齿轮13带动百叶12在出风槽10的内部转动,调节风向到合适左右倾斜度,可通过单片机17控制风室调节电机19运行,风室调节电机19通过转杆8带动风室4在外壳体2的内部转动,调节风向的前后倾斜度。

需要说明的是:风扇7(型号为t35-11),风室调节电机19(型号为ynt-01),百叶调节电机16(型号为jf-60xx),单片机17(型号为mdt10p73s),红外遥控接收器18(型号为chq0038a-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取出装置,通过支撑板3把装置固定到吊顶内部位置处,且冷风机主体1的下平面与吊顶的下表面平齐,然后,开始使用,风扇7运行通过软管6把冷风机主体1内部的冷风导入风室4的内部,通过出风槽10排出冷气,且百叶12对风进行导向,需要调节风向时,遥控红外遥控接收器18,通过单片机17控制百叶调节电机16运行,百叶调节电机16带动第三传动齿轮15转动,第三传动齿轮15通过第二传动齿轮14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3转动,从而第一传动齿轮13带动百叶12在出风槽10的内部转动,调节风向到合适左右倾斜度,可通过单片机17控制风室调节电机19运行,风室调节电机19通过转杆8带动风室4在外壳体2的内部转动,调节风向的前后倾斜度,最后,使用完成,关闭装置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