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5205发布日期:2021-04-13 22:4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冷装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户外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


背景技术:

2.转向球头拉杆是乘用车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作原理是带球头外壳的拉杆,转向主轴的球头置于球头外壳内,球头通过其前端的球头座与球头外壳的轴孔边缘铰接,球头座与转向主轴间的滚针镶在球头座内孔面槽内,由于转向球头拉杆在使用过程中的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并且与球头外壳产生摩擦,因此转向球头拉杆需要具有将强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损性能,才能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3.目前,现有的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持续的对工件温度进行降低,导致冷却效率降低,因此亟需一种户外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户外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具备便于安装冷却壁等优点。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户外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壳体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矩形通口,所述壳体前表面的下部设置有排油管道,所述排油管道的的另一端与降温桶固定连接;
8.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滑杆;
9.所述降温桶的表面设置有一个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环桶。
10.优选的,所述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杆均滑动连接在矩形通口内,两个所述滑杆相背离的两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弧形拉手,两个所述滑杆相背离的两面均开设有一个圆形槽,两个所述圆形槽的内壁面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一,每个所述弹簧一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圆球。
11.两个所述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内壁底面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收集盒的左右两表面固定连接一个圆杆,两个所述圆杆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
12.所述收集盒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收集盒处于进料口的正下方,所述收集盒的直径大小小于进料口的直径大小。
13.优选的,所述降温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圆块,所述圆块底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二,两个所述弹簧二的底面与降温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块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个长杆,所述长杆贯穿连接在降温桶内部,所述长杆的底面固定连
接有一个圆板。
14.所述圆板的大小直径与降温桶的内壁直降大小相适配。
15.所述冷却环桶套接连接在降温桶的表面,所述降温桶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进水管道。
16.(三)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户外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首先使用者通过向上拉动弧形拉手,通过弧形拉手向上移动带动滑杆向上移动,通过滑杆向上移动带动收集盒向上移动,当收集盒向上移动至进料口内时,将工件放入到收集盒内,然后将收集盒输送到壳体内,由于壳体内含有油性液体,从而对工件进行降温,降温一段时间后,油性液体的温度会随之升高,使得降温速度降低,此时通过按压圆块,由于弹簧二的弹性作用,圆块会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会使长杆产生向下的压力,通过长杆产生向下的压力使得圆板往下挤压,从而使降温室内温度较低的油性液体从排油管道内输送到壳体内部,此时壳体内部的油性液体温度得到降低,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加快对工件进行持续降温,提高了降温的效率。
19.2、该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通过弹簧二的弹性作用,松开圆块即可复位,使得壳体内的部分油性液体会流入到降温室内,此时壳体内部的油性液体与降温室内的油性液体处于混合状态,通过进水管道内向冷却环桶内注入冷水,冷却环桶会带走降温室内的一部分热量,这时候降温室内的油性液体温度降低,再通过按压圆块更换壳体内部的油性液体,使壳体内部的温度变低,持续带走壳体内部液体温度的热量,从而达到对工件降温的持续降温作用,提高了降温的速率,当完成对工件降温后,使用者通过向上提动滑杆,即可将收集盒内的工件取出,利用弹簧一的弹性作用,会使圆球弹出矩形通口外,即可固定住滑杆,从而也可以控干工件上的油性液体,有利于使用者后续的加工。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户外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降温室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壳体、11矩形通口、12进料口、13排油管道、2滑杆、21弧形拉手、22圆形槽、23弹簧一、24圆球、3收集盒、31滤网、32圆杆、4降温桶、5冷却环桶、51进水管道、6圆块、61弹簧二、62长杆、7圆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户外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括壳体1,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料口12,壳体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矩形通口11,壳体1前表面的
下部设置有排油管道13,排油管道13的的另一端与降温桶4固定连接,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包括滑杆2,降温桶4的表面设置有一个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环桶5,滑杆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杆2均滑动连接在矩形通口11内,两个滑杆2相背离的两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弧形拉手21,首先使用者通过向上拉动弧形拉手21,通过弧形拉手21向上移动带动滑杆2向上移动,通过滑杆2向上移动带动收集盒3向上移动,当收集盒3向上移动至进料口12内时,将工件放入到收集盒3内,然后将收集盒3输送到壳体1内,由于壳体1内含有油性液体,从而对工件进行降温,降温一段时间后,油性液体的温度会随之升高,使得降温速度降低,此时通过按压圆块6,由于弹簧二61的弹性作用,圆块 6会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会使长杆62产生向下的压力,通过长杆62产生向下的压力使得圆板62往下挤压,从而使降温室4内温度较低的油性液体从排油管道13内输送到壳体1内部,此时壳体1内部的油性液体温度得到降低,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加快对工件进行持续降温,提高了降温的效率,两个滑杆2 相背离的两面均开设有一个圆形槽22,两个圆形槽22的内壁面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一23,每个弹簧一2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圆球24,两个滑杆2 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收集盒3,收集盒3的内壁底面固定连接有滤网31,收集盒3的左右两表面固定连接一个圆杆32,两个圆杆32分别与两个滑杆2的表面固定连接,收集盒3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收集盒3处于进料口12的正下方,收集盒3的直径大小小于进料口12的直径大小,降温桶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圆块6,圆块6底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二61,两个弹簧二61的底面与降温桶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弹簧二61的弹性作用,松开圆块6即可复位,使得壳体1内的部分油性液体会流入到降温室4 内,此时壳体1内部的油性液体与降温室4内的油性液体处于混合状态,通过进水管道51内向冷却环桶5内注入冷水,冷却环桶5会带走降温室4内的一部分热量,这时候降温室4内的油性液体温度降低,再通过按压圆块6更换壳体1内部的油性液体,使壳体1内部的温度变低,持续带走壳体1内部液体温度的热量,从而达到对工件降温的持续降温作用,提高了降温的速率,当完成对工件降温后,使用者通过向上提动滑杆2,即可将收集盒3内的工件取出,利用弹簧一23的弹性作用,会使圆球24弹出矩形通口11外,即可固定住滑杆2,从而也可以控干工件上的油性液体,有利于使用者后续的加工,圆块6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个长杆62,长杆62贯穿连接在降温桶4内部,长杆6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圆板7,圆板7的大小直径与降温桶4的内壁直降大小相适配,冷却环桶5套接连接在降温桶4的表面,降温桶4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进水管道51。
26.在使用时:
27.第一步:首先使用者通过向上拉动弧形拉手21,通过弧形拉手21向上移动带动滑杆2向上移动,通过滑杆2向上移动带动收集盒3向上移动,当收集盒3向上移动至进料口12内时,将工件放入到收集盒3内,然后将收集盒 3输送到壳体1内,由于壳体1内含有油性液体,从而对工件进行降温,降温一段时间后,油性液体的温度会随之升高,使得降温速度降低,此时通过按压圆块6,由于弹簧二61的弹性作用,圆块6会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会使长杆62产生向下的压力,通过长杆62产生向下的压力使得圆板62往下挤压,从而使降温室4内温度较低的油性液体从排油管道13内输送到壳体1内部,此时壳体1内部的油性液体温度得到降低,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加快对工件进行持续降温,提高了降温的效率。
28.第二步:通过弹簧二61的弹性作用,松开圆块6即可复位,使得壳体1 内的部分油性液体会流入到降温室4内,此时壳体1内部的油性液体与降温室4内的油性液体处于混合
状态,通过进水管道51内向冷却环桶5内注入冷水,冷却环桶5会带走降温室4内的一部分热量,这时候降温室4内的油性液体温度降低,再通过按压圆块6更换壳体1内部的油性液体,使壳体1内部的温度变低,持续带走壳体1内部液体温度的热量,从而达到对工件降温的持续降温作用,提高了降温的速率,当完成对工件降温后,使用者通过向上提动滑杆2,即可将收集盒3内的工件取出,利用弹簧一23的弹性作用,会使圆球24弹出矩形通口11外,即可固定住滑杆2,从而也可以控干工件上的油性液体,有利于使用者后续的加工。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