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500386发布日期:2022-01-15 04:4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回路(100)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冷却回路(100)上的压缩机(1)、蒸发器组件(14)和冷凝器组件(6),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液体泵冷却组件(9),设置在所述冷却回路(100)上并位于所述冷凝器组件(6)和所述蒸发器组件(14)之间,所述液体泵冷却组件(9)包括外壳(90)和设置在所述外壳(90)内的液体泵(95),所述外壳(90)限定出具有储液功能的腔体(94)、与所述腔体(94)连通的制冷剂进口(93)、与所述腔体(94)连通的第一出口(91)以及与所述液体泵(95)连通的第二出口(92),所述冷凝器组件(6)的出口与所述制冷剂进口(93)连通,所述第一出口(91)和所述第二出口(92)均与所述蒸发器组件(14)的进口连通;控制组件(22),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液体泵(95)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22)连接,以使所述制冷系统具有直接膨胀制冷模式和泵送制冷剂节能模式;在所述直接膨胀制冷模式,所述压缩机(1)处于开启状态并压缩处于汽相的所述制冷剂,所述液体泵(95)处于关闭状态,自所述冷凝器组件(6)的出口流出的制冷剂依次经所述制冷剂进口(93)和所述第一出口(91)后进入所述蒸发器组件(14)内,以通过所述压缩机(1)使得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冷却回路(100)内循环;在所述泵送制冷剂节能模式,所述液体泵(95)处于开启状态并泵送处于液态的所述制冷剂,所述压缩机(1)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液体泵(95)的作用下,自所述冷凝器组件(6)的出口流出的制冷剂自所述第二出口(92)流出并进入所述蒸发器组件(1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200),所述第一管路(20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92)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00)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组件(14)的进口连通;第一单向阀(10),设置在所述冷却回路(100)上,并位于所述制冷剂进口(93)与所述第一管路(200)和所述冷却回路(100)的连接节点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10)用于防止制冷剂回流至所述制冷剂进口(93),在所述制冷系统处于所述泵送制冷剂节能时,自所述冷凝器组件(6)的出口流出的制冷剂经所述第一管路(200)流入所述蒸发器组件(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所述第一出口(91)的高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出口(92)的高度尺寸,且所述制冷剂进口(93)位于所述第一出口(91)和所述第二出口(92)之间,所述液体泵(95)位于所述腔体(94)的下方,所述液体泵(95)的内腔与所述腔体(9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300),与所述压缩机(1)并联设置,所述第二管路(300)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组件(14)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管路(300)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组件(6)的进口连接;第二单向阀(3),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300)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冷却回路(100)上的电磁阀(2),所述电磁阀(2)位于所述第二管路(300)和所述冷却回路(100)的连接节点以及所述压缩机(1)的进口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组件(6)包括:冷凝器本体(17),具有冷凝进口和冷凝出口;集气管(18),与所述冷凝进口连通,所述集气管(18)与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连接;
集液管(19),与所述冷凝出口连通,且所述集液管(19)与所述制冷剂进口(93)连接,其中,所述集液管(19)的管径大于所述集气管(18)的管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本体(17)为v型,所述冷凝器组件(6)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器本体(17)上方的冷凝风机(7),所述冷凝器组件(6)包括第一支管(20)和第二支管(21),所述集气管(18)通过所述第一支管(20)与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连接,所述集液管(19)通过所述第二支管(21)与所述制冷剂进口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膨胀阀(13),设置在蒸发器组件和所述液体泵冷却组件(9)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12),沿制冷剂在所述冷却回路(100)内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位于所述膨胀阀(13)的上游位置,以检测进入所述蒸发器组件的制冷剂的温度。9.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进行控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制冷系统处于所述泵送制冷剂节能模式的节能制冷步骤;控制所述制冷系统处于直接膨胀制冷模式的压缩制冷步骤。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器本体(17)和位于所述冷凝器本体(17)一侧的冷凝风机(7),在所述节能制冷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二出口(92)的压力值和所述制冷剂进口(93)的压力值;判断液体泵冷却组件的第二出口(92)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所述制冷剂进口(93)的压力值的压力值判断步骤,如果是,则执行调节所述冷凝风机(7)或者所述液体泵(95)的转速的步骤;如果否,则执行异常处理步骤。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节能制冷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进入所述蒸发器组件(14)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检测步骤;判断所述制冷剂的温度是否小于零度的温度判断步骤,如果是,则执行调节所述冷凝器组件(6)的冷凝风机(7)的转速的步骤;如果否,则重复执行所述温度判断步骤。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制冷步骤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调节所述压缩机(1)的转速的调节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包括冷却回路以及依次设置在冷却回路上的压缩机、蒸发器组件和冷凝器组件,制冷系统还包括:液体泵冷却组件,设置在冷却回路上并位于冷凝器组件和蒸发器组件之间,液体泵冷却组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液体泵,外壳限定出具有储液功能的腔体、与腔体连通的制冷剂进口、与腔体连通的第一出口以及与液体泵连通的第二出口,冷凝器组件的出口与制冷剂进口连通,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均与蒸发器组件的进口连通;控制组件,与压缩机和液体泵连接,以使制冷系统具有直接膨胀制冷模式和泵送制冷剂节能模式。该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体积较小且能耗更小。且能耗更小。且能耗更小。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水 陈凤坡 方旭明 尹洪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1/1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