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63276发布日期:2022-09-09 18:5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2.已知有能够执行如下控制的冰箱,在该控制中,交替地执行在低温温度带冷却储藏部的低温冷却控制与在高温温度带冷却储藏部的高温冷却控制。期望冰箱进行更适当的冷却控制。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8073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更适当的冷却控制的冰箱。
5.实施方式的冰箱具有箱体、冷却部以及控制部。上述箱体包括储藏部。上述冷却部冷却上述储藏部。上述控制部在执行交替地反复进行冷却上述储藏部的第1冷却控制和在比上述第1冷却控制高的温度带或者高的气压带下冷却上述储藏部的第2冷却控制的控制的情况下,基于第1指标决定从上述第1冷却控制向上述第2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基于评价方法与上述第1指标不同的第2指标决定从上述第2冷却控制向上述第1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
6.发明效果
7.能够提供能够进行更适当的冷却控制的冰箱。
附图说明
8.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
9.图2是沿着图1中示出的冰箱的f2-f2线的剖视图。
10.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图。
11.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功能结构的一部分的框图。
12.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执行特别激冷的情况下的激冷室温度的变化的图。
13.图6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控制的切换时期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14.图7是表示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第1指标以及第2指标的判定处理的图。
15.图8是表示与第1实施方式的特别激冷相关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16.图9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冷却控制的切换时期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17.图10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控制的切换时期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18.符号说明:
19.1:冰箱;10:箱体;15:冷却部;27a:冷藏室;27aa:激冷室(储藏部);27e:主冷冻室;41:冷藏用冷却器;43:冷藏用送风机;46:冷冻用冷却器;48:冷冻用送风机;49:压缩机;10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冰箱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有时省略这些结构的重复说明。“基于xx”是指“至少基于xx”,也包括除了xx之外也基于其他要素的情况。此外,“基于xx”并不限定于直接使用xx的情况,也包括基于对xx进行运算、加工而得的要素的情况。“xx”是任意的要素(例如任意的信息)。
21.(第1实施方式)
22.[1.冰箱的整体结构]
[0023]
参照图1至图8对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1进行说明。首先,对冰箱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0024]
图1是表示冰箱1的主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示出的冰箱1的f2-f2线的剖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冰箱1例如具备箱体10、多个门11、多个搁板12、多个容器13、流路形成构件14、冷却部15以及控制基板16。
[0025]
箱体10具有上壁21、下壁22、左右的侧壁23、24以及后壁25。上壁21以及下壁22大致水平地扩展。左右的侧壁23、24从下壁22的左右的端部向上方立起,与上壁21的左右的端部相连。后壁25从下壁22的后端部向上方立起,与上壁21的后端部相连。
[0026]
如图2所示,箱体10例如具有内箱10a、外箱10b以及隔热部10c。内箱10a是形成箱体10的内表面的部件。外箱10b是形成箱体10的外表面的部件。外箱10b形成得比内箱10a大一圈,配置在内箱10a的外侧。在内箱10a与外箱10b之间设置有包含发泡聚氨酯那样的发泡隔热材的隔热部10c。
[0027]
在箱体1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储藏室27。多个储藏室27例如包括冷藏室27a、激冷室27aa、蔬菜室27b、制冰室27c、小冷冻室27d以及主冷冻室27e。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上部配置冷藏室27a,在冷藏室27a的下方配置蔬菜室27b,在蔬菜室27b的下方配置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在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的下方配置主冷冻室27e。
[0028]
激冷室27aa在冷藏室27a的内部设置在冷藏室27a的一部分的下方。激冷室27aa至少局部地由搁板、壁等相对于冷藏室27a的其他区域划分开。激冷室27aa位于比冷藏室27a靠下方的位置而容易流入冷的冷气,或者位于与接近冷藏室27a相比而更接近后述的冷藏用冷却器41的位置,由此被冷却至比冷藏室27a低的温度。激冷室27aa是“储藏部”的一例。
[0029]
箱体10具有第1以及第2的分隔部28、29。第1以及第2的分隔部28、29分别是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的分隔壁。第1分隔部28位于冷藏室27a(激冷室27aa)与蔬菜室27b之间,将冷藏室27a(激冷室27aa)与蔬菜室27b之间分隔。另一方面,第2分隔部29位于蔬菜室27b与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之间,将蔬菜室27b与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之间分隔。第2分隔部29例如包含发泡隔热材,具有隔热性。第1分隔部28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形成,隔热性比第2分隔部29的隔热性小。
[0030]
多个储藏室27的开口由多个门11能够开闭地关闭。多个门11包括关闭冷藏室27a的开口的左右的冷藏室门11aa、11ab、关闭蔬菜室27b的开口的蔬菜室门11b、关闭制冰室27c的开口的制冰室门11c、关闭小冷冻室27d的开口的小冷冻室门11d以及关闭主冷冻室27e的开口的主冷冻室门11e。冷藏室门11aa、11ab是能够开闭地关闭包括激冷室27aa的冷藏室27a的门。
[0031]
多个搁板12设置于冷藏室27a。
[0032]
多个容器13包括设置于激冷室27aa的激冷室容器13a、设置于蔬菜室27b的第1以及第2蔬菜室容器13ba、13bb、设置于制冰室27c的制冰室容器(未图示)、设置于小冷冻室27d的小冷冻室容器13d以及设置于主冷冻室27e的第1以及第2主冷冻室容器13ea、13eb。激冷室容器13a的前壁13aa作为能够开闭地关闭激冷室27aa的门发挥功能。
[0033]
流路形成构件14配置在箱体10内。流路形成构件14包括第1风路构件31以及第2风路构件32。
[0034]
第1风路构件31沿着箱体10的后壁25设置,并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第1风路构件31例如从蔬菜室27b的下端部的后方延伸至冷藏室27a的上端部的后方。在第1风路构件31与箱体10的后壁25之间形成有供冷气(空气)流动的通路即第1空间d1。第1风路构件31具有多个冷藏室冷气吹出口31a、激冷室冷气吹出口31b以及冷气返回口31c。多个冷藏室冷气吹出口31a向冷藏室27a开口。在第1空间d1内流动的冷气从冷藏室冷气吹出口31a吹出到冷藏室27。激冷室冷气吹出口31b向激冷室27aa开口。在第1空间d1内流动的冷气从激冷室冷气吹出口31b吹出到激冷室27aa。冷气返回口31c向蔬菜室27b开口。通过蔬菜室27b后的冷气从冷气返回口31c返回到第1空间d1。
[0035]
第2风路构件32沿着箱体10的后壁25设置,并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第2风路构件32例如从主冷冻室27e的后方延伸至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的上端部的后方。在第2风路构件32与箱体10的后壁25之间形成有供冷气(空气)流动的通路即第2空间d2。第2风路构件32具有冷气吹出口32a以及冷气返回口32b。冷气吹出口32a向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开口。在第2空间d2内流动的冷气从冷气吹出口32a吹出到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冷气返回口32b向主冷冻室27e开口。通过主冷冻室27e后的冷气从冷气返回口32b返回到第2空间d2。
[0036]
冷却部(冷却单元)15对多个储藏室27(冷藏室27a、激冷室27aa、蔬菜室27b、制冰室27c、小冷冻室27d以及主冷冻室27e)进行冷却。冷却部15例如包括第1冷却模块40、第2冷却模块45、压缩机49以及制冷循环装置50(参照图3)。
[0037]
第1冷却模块40例如包括冷藏用冷却器41以及冷藏用送风机43。冷藏用冷却器41配置在第1空间d1。冷藏用冷却器41被供给由后述的压缩机49压缩后的制冷剂,对在第1空间d1内流动的冷气进行冷却。冷藏用冷却器41例如配置在与激冷室27aa对应的高度。
[0038]
冷藏用送风机43例如设置于第1风路构件31的冷气返回口31c。当驱动冷藏用送风机43时,蔬菜室27b的空气从冷气返回口31c流入第1空间d1内。流入到第1空间d1内的空气在第1空间d1内朝向上方流动,由冷藏用冷却器41冷却。由冷藏用冷却器41冷却后的冷气从多个冷藏室冷气吹出口31a吹出到冷藏室27a,从激冷室冷气吹出口31b吹出到激冷室27aa。吹出到冷藏室27a以及激冷室27aa的冷气在分别流过冷藏室27a以及激冷室27aa之后,经由例如蔬菜室27b再次返回到冷气返回口31c。由此,在冷藏室27a、激冷室27aa以及蔬菜室27b中流动的冷气在冰箱1内循环,进行冷藏室27a、激冷室27aa以及蔬菜室27b的冷却。
[0039]
第2冷却模块45例如包括冷冻用冷却器46以及冷冻用送风机48。冷冻用冷却器46配置在第2空间d2。冷冻用冷却器46被供给由后述的压缩机49压缩后的制冷剂,对在第2空间d2内流动的冷气进行冷却。
[0040]
冷冻用送风机48例如设置于第2风路构件32的冷气返回口32b。当驱动冷冻用送风
机48时,主冷冻室27e的空气从冷气返回口32b流入第2空间d2内。流入到第2空间d2内的空气在第2空间d2内朝向上方流动,由冷冻用冷却器46冷却。由冷冻用冷却器46冷却后的冷气从冷气吹出口32a流入制冰室27c、小冷冻室27d以及主冷冻室27e。流入到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的冷气在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中流动之后,经由主冷冻室27e再次返回到冷气返回口32b。由此,在制冰室27c、小冷冻室27d以及主冷冻室27e中流动的冷气在冰箱1内循环,进行制冰室27c、小冷冻室27d以及主冷冻室27e的冷却。
[0041]
压缩机49例如设置在冰箱1的底部。压缩机49对用于储藏室27的冷却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由压缩机49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经由后述的冷凝器51等输送到冷藏用冷却器41以及冷冻用冷却器46。
[0042]
另外,本说明书中“冷却”并不限定于驱动冷藏用送风机43、冷冻用送风机48的情况。例如“冷却”也包括在停止冷藏用送风机43的驱动的状态下从压缩机49向冷藏用冷却器41输送制冷剂,通过冷藏用冷却器41与激冷室27aa之间的传热而激冷室27aa的温度降低的情况等。
[0043]
控制基板16例如设置在箱体10的上壁21。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的上壁21的上表面具有朝向下方凹陷的凹部21a。控制基板16配置于凹部21a。
[0044]
[2.制冷循环装置]
[0045]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冰箱1通过由后述的控制部100控制的制冷循环装置50冷却。
[0046]
图3是表示制冷循环装置50的结构的图。制冷循环装置50通过按照制冷剂的流动顺序将压缩机49、冷凝器51、干燥器52、三通阀53、毛细管54、55、冷藏用冷却器41、冷冻用冷却器46连接成环状而构成。冷凝器51与干燥器52依次经由连接管56与压缩机49的高压排出口连接。在干燥器52的排出侧连接有三通阀53。三通阀53具有与干燥器52连接的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在三通阀53的两个出口中的一方的出口依次连接有冷藏侧毛细管54和冷藏用冷却器41。冷藏用冷却器41经由连接配管即冷藏侧吸管57与压缩机49连接。
[0047]
在三通阀53的两个出口中的另一方的出口依次连接有冷冻侧毛细管55和冷冻用冷却器46。冷冻用冷却器46经由连接配管即冷冻侧吸管58与压缩机49连接。另外,在冷冻用冷却器46与压缩机49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来自冷藏用冷却器41的制冷剂向冷冻用冷却器46侧倒流的止回阀59。
[0048]
接着,对制冷循环装置50的制冷剂的流程进行说明。首先,在制冷循环装置50中循环的制冷剂由压缩机49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在流路a中流动。该气体状制冷剂由冷凝器51散热而成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之后,通过干燥器52而除去了污垢、水分等的杂质的液态制冷剂一边由三通阀53节流控制,一边进入冷藏侧毛细管54(或者冷冻侧毛细管55)。此时,冷藏侧毛细管54(或者冷冻侧毛细管55)内的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一边与冷藏侧吸管57(或者冷冻侧吸管58)内的制冷剂热交换一边被减压。然后,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冷藏用冷却器41(或者冷冻用冷却器46)并蒸发,由此,冷藏用冷却器41(或者冷冻用冷却器46)被冷却。
[0049]
之后,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状的制冷剂流入冷藏侧吸管57(或者冷冻侧吸管58)。刚流入冷藏侧吸管57(或者冷冻侧吸管58)后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为-10℃前后的低温。该制冷剂气体在通过吸管57(或者吸管58)的期间,与毛细管54(或者毛细管55)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最终被升温至室温左右。然后,该制冷剂气体再次被吸入压缩机49,制冷剂的循
环结束。
[0050]
在上述的制冷循环装置50中,三通阀53由控制部100(参照图4)控制,选择流路b以及流路c中的例如一方。流路b是将制冷剂供给至冷藏用冷却器41的流路。流路c是将制冷剂供给至冷冻用冷却器46的流路。这两个流路b、c在汇合点d处汇合。制冷剂从汇合点d朝箭头e的方向流动而返回到压缩机49。
[0051]
[3.控制]
[0052]
[3.1与控制相关的功能结构]
[0053]
图4是表示冰箱1的功能结构的一部分的框图。控制基板16具备由具有微型计算机、计时器等的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对冰箱1的整体进行控制。在控制部100连接有冷藏用送风机43、冷冻用送风机48、压缩机49、三通阀53、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10、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冷冻室温度传感器112、存储部116以及操作面板部150。
[0054]
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10设置于冷藏室27a,检测冷藏室27a的空气温度。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设置于激冷室27aa,检测激冷室27aa的空气温度。冷冻室温度传感器112例如设置于主冷冻室27e,检测主冷冻室27e的空气温度。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冷藏室27a的空气温度称作“冷藏室温度”,将激冷室27aa的空气温度称作“激冷室温度”,将主冷冻室27e的空气温度称作“冷冻室温度”。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是“检测与储藏部(激冷室27aa)相关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的一例。
[0055]
另外,冰箱1也可以省略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基于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10的检测结果、以及冷藏室温度与激冷温度的相关关系推定激冷室温度。在该情况下,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10是“检测与储藏部(激冷室27aa)相关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的一例。以下的说明中的“由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检测到的温度”也可以替换为“基于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10的检测结果推定的温度”。
[0056]
存储部116存储冰箱1的运转所需的信息。存储部116例如存储有后述的阈值、用于进行校正处理的函数式。操作面板部150接受指示各储藏室27的设定温度带的切换、控制模式的切换的用户的操作,并且显示它们的设定内容、当前的运转状况。
[0057]
[3.2基本运转]
[0058]
接着,对冰箱1的基本运转进行说明。控制部100作为冰箱1的基本运转而执行“冷藏运转”以及“冷冻运转”。“冷藏运转”是指切换三通阀53而从压缩机49向冷藏用冷却器41供给液体制冷剂的运转。如上所述,“冷藏运转”并不限定于驱动冷藏用送风机43的情况,也包括冷藏用送风机43停止的情况、以非常低的速度驱动的情况等。另一方面,“冷冻运转”是指切换三通阀53而从压缩机49向冷冻用冷却器46供给液体制冷剂的运转。
[0059]
控制部100例如通过交替地进行冷藏运转和冷冻运转,控制冷却部15,以使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27(冷藏室27a、激冷室27aa、蔬菜室27b)和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27(制冰室27c、小冷冻室27d、主冷冻室27e)分别被保持为各自的设定温度带。例如,控制部100交替地反复进行在第1规定时间(例如20分钟)内冷却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27以及在第2规定时间(例如40分)内冷却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27。控制部100例如通过进行基于冷藏室温度(或者激冷室温度)、冷冻室温度的pid控制(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control)那样的反馈控制,将作为温度管理的主对象的储藏室27的空气温度收敛在设定温度带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
[0060]
控制部100也可以在冷藏运转中,在冷藏室温度达到冷藏室27a的设定温度带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或者,激冷室温度达到激冷室27aa的设定温度带的下限值的情况)、冷冻室温度达到主冷冻室27e的设定温度带的上限值的情况下等,即使在第1规定时间的中途,也结束冷藏运转而开始冷冻运转。控制部100也可以在冷冻运转中,在冷冻室温度达到主冷冻室27e的设定温度带的下限值的情况、冷藏室温度达到冷藏室27a的设定温度带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或者,激冷室温度达到激冷室27aa的设定温度带的上限值的情况下)等,即使在第2规定时间的中途,也结束冷冻运转而开始冷藏运转。
[0061]
在进行冷藏运转的期间,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27的空气温度降低,但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27的空气温度上升。另一方面,在进行冷冻运转的期间,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27的空气温度降低,但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27的空气温度上升。因此,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27的空气温度和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27的空气温度分别反复锯齿状地上下(参照图5)。
[0062]
[3.3与激冷室相关的控制模式]
[0063]
接着,对与控制部100能够执行的激冷室相关的控制模式进行说明。
[0064]
《通常激冷》
[0065]“通常激冷”的控制模式例如是伴随基本运转中的冷藏室27a的冷却而进行激冷室27aa的冷却的控制模式。即,在“通常激冷”的控制模式中,基于检测到的冷藏室温度和冷藏室27a的设定温度带对冷却部15进行控制,进行冷藏室27a以及激冷室27aa的冷却。在“通常激冷”的控制模式中,激冷室温度例如收敛在将0~1℃设为平均温度的恒定的温度带。
[0066]
《特别激冷》
[0067]
在“特别激冷”的控制模式中,交替地反复进行激冷室27aa以低温温度带被冷却的时间和激冷室27aa以高温温度带被冷却的时间。以下对这样的“特别激冷”进行说明。“特别激冷”的控制模式例如代替冷藏室27a的设定温度带以及冷藏室温度,而基于激冷室27aa的设定温度带以及激冷室温度对冷却部15进行控制。
[0068]
图5是表示执行“特别激冷”的控制模式的情况下的激冷室27aa的空气温度的变化的图。控制部100在“特别激冷”的控制模式中,交替地反复进行以第1温度带ta冷却激冷室27aa的低温冷却控制和以比第1温度带ta高的第2温度带tb冷却激冷室27aa的高温冷却控制。低温冷却控制是“第1冷却控制”的一例。高温冷却控制是“第2冷却控制”的一例。
[0069]
第1温度带ta是低温冷却控制时的激冷室27aa的设定温度带。第1温度带ta的平均温度(即设定温度带的中心温度)例如为-5℃。第1温度带ta的平均温度是冰点以下的温度,是小于0℃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温度带ta的最大值是小于0℃的温度。第1温度带ta是使激冷室27aa的食品的表面微冻结的温度。第1温度带ta是比“通常激冷”的温度带低的温度带。第1温度带ta是不结冰至激冷室27aa的食品的正中心而能够仅在表面制作结冰的层的温度带。低温冷却控制在基于后述的第1指标决定的实施时间sa(例如约2小时)内实施。
[0070]
第2温度带tb是高温冷却控制时的激冷室27aa的设定温度带。第2温度带tb的平均温度(即设定温度带的中央温度)例如为+1℃。第2温度带tb的平均温度是比冰点高的温度,且是0℃以上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温度带tb的最大值是0℃以上的温度。第2温度带tb是比“通常激冷”的温度带高的温度带。第2温度带tb是能够使制作激冷室27aa的食品的表面的微冻结的层融化的温度。高温冷却控制在基于后述的第2指标决定的实施时间sb(例
如约7小时)内实施。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冷藏室门11a、11b不开闭的情况下(即,激冷室温度稳定的情况)下,将后述的第1阈值以及第2阈值设定为,使得与低温冷却控制相比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执行高温冷却控制。
[0071]
此处,上述的冷藏运转以及冷冻运转中的“冷却(制冷循环中的冷却)”是指对冷却器(冷藏用冷却器41或者冷冻用冷却器46)供给制冷剂。与此相对,低温冷却控制以及高温冷却控制中的“冷却”是指以将温度维持在第1温度带ta或者第2温度带tb的方式使冰箱1运转。“交替地反复进行低温冷却控制(第1冷却控制)和高温冷却控制(第2冷却控制)”也包括如下情况等:在低温冷却控制(第1冷却控制)的实施中进行多次冷藏运转以及冷冻运转,之后,在高温冷却控制(第2冷却控制)的实施中进行多次冷藏运转以及冷冻运转,之后,在低温冷却控制(第1冷却控制)的实施中进行多次冷藏运转以及冷冻运转。
[0072]
[3.4低温冷却控制与高温冷却控制的切换时期的决定]
[0073]
接着,对低温冷却控制与高温冷却控制的切换时期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
[0074]
图6是用于对低温冷却控制与高温冷却控制的切换时期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基于第1指标决定从低温冷却控制向高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基于评价方法与第1指标不同的第2指标决定从高温冷却控制向低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以下,对该内容进行说明。
[0075]
[3.4.1第1指标与第2指标的不同]
[0076]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在规定周期(例如每隔1分钟),取得由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检测到的温度值t(t0、t1、t2、
……
)。控制部100基于所取得的温度值t,计算第1指标以及第2指标。
[0077]
第1指标是用于决定从低温冷却控制向高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的指标(指数)。“决定从低温冷却控制向高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例如是指决定使低温冷却控制结束而开始高温冷却控制的时期(即,将激冷室27aa的设定温度带从第1温度带ta变更为第2温度带tb的时期)。但是,“决定从低温冷却控制向高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只要是决定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束时刻和决定高温冷却控制的开始时刻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0078]
另一方面,第2指标是用于决定从高温冷却控制向低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的指标(指数)。“决定从高温冷却控制向低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例如是指决定使高温冷却控制结束而开始低温冷却控制的时期(即,将激冷室27aa的设定温度带从第2温度带tb变更为第1温度带ta的时期)。但是,“决定从高温冷却控制向低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只要是决定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束时刻和决定低温冷却控制的开始时刻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0079]
第1指标与第2指标是评价方法互不相同的指标。“评价方法不同”例如是指指标的计算方法不同或者用于计算的物理量的取得期间不同。“用于计算的物理量的取得期间不同”例如是指,除了从作为转移期间的决定对象的冷却控制(执行中的冷却控制)的开始时刻到当前为止检测到的物理量(例如温度)之外,在一个以上前执行的冷却控制的期间检测到的物理量(例如温度)是否也包含在评价对象中不同。
[0080]
第1指标例如是基于由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检测到的温度的平均值的指标。另一方面,第2指标是基于由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检测到的温度的累计值的指标。
[0081]
第1指标例如是基于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和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计算出的指标。“基于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果”是指基于在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物理量(将该物理量反映到第1指标的计算)。同样地,“基于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是指基于在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物理量(将该物理量反映到第1指标的计算)。
[0082]
第2指标例如是至少基于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计算出的指标。第2指标从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受到的影响比第1指标从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受到的影响小。“第2指标从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受到的影响”是指,第2指标的值受到在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物理量影响而改变的变动量。同样地,“第1指标从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受到的影响”是指第1指标的值受到在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物理量影响而改变的变动量。本说明书中“受到的影响小”也包括完全不受影响的情况。例如,第2指标仅基于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计算。
[008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指标是基于在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以及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指标。另一方面,第2指标是至少基于在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指标。然后,第2指标从在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检测结果受到的影响比第1指标从在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检测结果受到的影响小。
[008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指标是基于在作为转移时期的决定对象的低温冷却控制(即执行中的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以及该低温冷却控制紧前的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平均值的指标。另一方面,第2指标是基于仅在作为转移时期的决定对象的高温冷却控制(即执行中的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累计值的指标。
[0085]
[3.4.2与第2指标相关的校正处理]
[0086]
控制部100在计算出第2指标的情况下,进行校正为使由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检测到的温度远离0℃的校正处理,计算对通过该校正处理得到的值进行累计而得的累计值来作为第2指标。
[0087]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将由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检测到的温度值t加上一定的校正量δt,计算对其进行累计而得到的累计值来作为第2指标(参照数式(1))。在第2温度带tb的平均温度(即设定温度带的中心温度)为+1℃的情况下,δt例如被设定为+4℃。即,控制部100作为第2指标,对实际检测到的温度值t进行+4℃的提高,计算累计值。
[0088]
【数式1】
[0089]
第2指标=∑(t+δt)(1)
[0090]
[3.4.3转移时期的判定]
[0091]
图7是表示使用了第1指标以及第2指标的判定处理的图。另外,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冷藏运转与冷冻运转引起的温度变动而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在处于低温冷却控制执行中的情况下,以规定的周期(例如每隔1分钟)计算第1指标,将计算出的第1指标与第1阈值进行比较。控制部100在第1指标低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从低温冷却控制向高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到来。第1阈值是执行中的低温冷却控制与紧前的高温冷却控制中的温度的平均值的目标值,例如为-1℃。
[0092]
例如,在图7中的时刻p2中从高温冷却控制转移到低温冷却控制之后,控制部100以规定的周期(例如每隔1分钟)计算第1指标(即,执行中的低温冷却控制与紧前的高温冷却控制中的温度的平均值)。第1指标在低温冷却控制的开始时刻(时刻p2)成为紧前的高温
冷却控制中的温度的平均值、例如为接近+1℃的温度。然后,第1指标从低温冷却控制的开始时刻(时刻p2)起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逐渐降低。然后,控制部100在第1指标低于第1阈值(例如-1℃)的情况下,判定为从低温冷却控制向高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到来。
[0093]
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处于高温冷却控制执行中的情况下,以规定的周期(例如每隔1分钟)计算第2指标,将计算出的第2指标与第2阈值进行比较。控制部100在第2指标高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从高温冷却控制向低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到来。第2阈值是对执行中的高温冷却控制中的温度进行了校正处理的校正结果的累计值的目标值,例如为1500[℃
·
分钟](=((1℃+4℃)
×
300分钟)。
[0094]
例如,在图7中的时刻p1从低温冷却控制转移到高温冷却控制之后,控制部100以规定的周期(例如每隔1分钟)计算第2指标(即,执行中的高温冷却控制中的校正后的温度的累计值)。第2指标在高温冷却控制的开始时刻为零。然后,第2指标从高温冷却控制的开始时刻(例如p1)起伴随时间的经过而逐渐上升。然后,控制部100在第2指标高于1500[℃
·
分钟]的情况下,判定为从高温冷却控制向低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到来。
[0095]
[4.控制的流程]
[0096]
接着,对与特别激冷相关的控制的流程进行说明。
[0097]
图8是表示与特别激冷相关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控制部100例如在由操作面板部150接受使特别激冷的控制模式开始的用户的操作的情况下,开始本流程的处理。
[0098]
首先,控制部100开始低温冷却控制(s101)。控制部100基于固定的实施时间管理初次的低温冷却控制。因此,控制部100以规定的周期判定从低温冷却控制的开始时刻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2小时)(s102)。控制部100在未从低温冷却控制的开始时刻起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102:否),反复进行s102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从低温冷却控制的开始时刻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102:是),结束低温冷却控制,开始高温冷却控制(s103)。
[0099]
接着,控制部100在开始高温冷却控制的情况下,将以规定周期(例如每隔1分钟)由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检测到的温度存储于存储部116(s111)。此外,控制部100计算对由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检测到的温度进行了校正处理而得的值进行累计的累计值作为第2指标(s112)。接着,控制部100判定计算出的第2指标是否高于第2阈值(s113)。控制部100在计算出的第2指标不高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s113:否),反复进行s111至s113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第2指标高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s113:是),结束高温冷却控制,开始低温冷却控制(s114)。
[0100]
接着,控制部100在开始低温冷却控制(第2次以后的低温冷却控制)的情况下,将以规定周期(例如每隔1分钟)由激冷室温度传感器111检测到的温度存储于存储部116(s121)。然后,控制部100基于在存储于存储部116的上次的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以及执行中的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计算上次的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与执行中的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相加而得到的期间内的温度的平均值作为第1指标(s122)。接着,控制部100判定计算出的第1指标是否低于第1阈值(s123)。控制部100在计算出的第1指标不低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s123:否),反复进行s121至s123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第1指标低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s123:是),结束低温冷却控制,开始高温冷却控制(s124)。
[0101]
以下,基于上述处理反复进行高温冷却控制与低温冷却控制。控制部100例如在由
操作面板部150接受到使特别激冷的控制模式结束的用户的操作的情况下,结束本流程的处理。
[0102]
[5.优点]
[0103]
作为比较例,考虑伴随着一定时间的经过而切换低温冷却控制与高温冷却控制的控制模式。在这样的控制模式中,在由于门开闭等而实际的激冷室温度变化的情况下,食品的状态有可能无法满足规格(表面的冻结不充分进行或者表面的冻结的融解不充分进行)。
[0104]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基于与检测到的温度相关的指标进行低温冷却控制与高温冷却控制的切换。由此,即使激冷室温度由于外在或者内在的原因而变化,也能够调整持续执行中的冷却控制的时间,能够抑制激冷室27aa内的食品的新鲜度的降低,能够抑制冻结。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基于第1指标决定从低温冷却控制向高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基于评价方法与第1指标不同的第2指标决定从高温冷却控制向低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基于与低温冷却控制以及高温冷却控制的特性分别对应的两个指标进行冷却控制。由此,能够进行适当的冷却控制。
[0105]
此处,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束时刻是在达成低温冷却控制的目的的时间内进行了低温冷却控制的时刻。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判定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束时刻,重要的是反映在执行中的低温冷却控制的紧前进行的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因此,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束时刻也可以是基于在执行中的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以及紧前的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平均值的指标。
[0106]
同样地,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束时刻是在达成高温冷却控制的目的的时间内进行了高温冷却控制的时刻。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判定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束时刻,重要的是反映在执行中的高温冷却控制的紧前进行的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因此,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束时刻也可以是基于在执行中的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以及紧前的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平均值的指标。
[0107]
但是,控制部100对低温冷却控制与高温冷却控制的切换通过对指标与阈值进行比较并检测指标高于或者低于阈值来进行。因此,控制部100对低温冷却控制与高温冷却控制的切换相对于指标实际高于或者低于阈值的时刻产生延迟。因此,如果作为判定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束时刻的指标,使用在执行中的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以及紧前的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平均值,作为判定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束时刻的指标,使用在执行中的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以及紧前的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平均值,则各切换时期的延迟累计,低温冷却控制的实施时间以及高温冷却控制的实施时间分别逐渐变长。在该情况下,有时难以进行适当的冷却控制。
[0108]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指标是基于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和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计算出的指标。第2指标是至少基于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计算出的指标。第2指标从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受到的影响小于第1指标从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受到的影响。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基于反映了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和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的双方的第1指标更准确地判定从低温冷却控制向高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并且,能够抑制各切换时期的延迟累计,并抑制低温冷却控制的实施时间以及高温冷却控制的实施时间分别逐渐变长。由此,能够进行更适当的冷却控制。
[0109]
此处,如上所述,激冷室27aa由于冷藏室门11aa、11ab的开闭等外在或者内在的原
因而温度变化。与伴随激冷室温度的降低的情况相比,在伴随激冷室温度的上升的情况下,该温度变化更大。因此,在冰箱1中,为了使食材的表面的冻结状态接近规格,优选与使食材的温度上升的高温冷却控制相比,更高精度地进行使食材的温度降低的低温冷却控制。
[0110]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低温冷却控制的判定的第1指标,使用反映了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和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的双方的精度良好的指标。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行更适当的冷却控制,能够使食材的表面的冻结状态高精度地接近规格。
[0111]
在另一观点中,控制部100在冷藏室门11aa、11ab未开闭的情况下,与低温冷却控制相比,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执行高温冷却控制。然后,决定相对长的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束时期的指标是基于温度的累计值的指标。另一方面,决定相对短的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束时期的指标是基于温度的平均值的指标。根据这样的结构,作为用于相对短的低温冷却控制的判定的第1指标,使用反映了低温冷却控制的结果和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的双方的精度良好的指标。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判定相对短的低温冷却控制的实施时间。另一方面,相对短的低温冷却控制的实施时间即使存在少许的误差,整体上也难以呈现较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用于相对长的高温冷却控制的判定的第2指标,主要使用反映了高温冷却控制的结果的指标。
[0112]
此处,在计算与累计值相关的指标的情况下,在检测的温度在0℃附近的情况下,有时不论经过多久累计值都达不到阈值,而不结束作为对象的冷却控制。
[0113]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以使检测的温度远离0℃的方式校正的校正处理,基于通过校正处理得到的值计算与累计值相关的指标。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检测的温度为0℃的情况下,能够使累计值稳步地接近阈值,在适当的时期进行作为对象的冷却控制的结束判定。由此,能够进行更适当的冷却控制。另外,校正处理并不限定于加上规定的数值(δt),可以是将检测的温度设为几倍(例如2倍)的校正处理,也可以是使用了其他的函数的校正处理。
[0114]
(变形例)
[0115]
图9是用于对变形例的冷却控制的切换时期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在本变形例中,第1指标和第2指标的关系与第1实施方式相反。即,第1指标(用于决定从低温冷却控制向高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的指标)是至少基于在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指标。并且,第1指标从在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检测结果受到的影响小于第2指标从在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检测结果受到的影响。例如,第1指标是基于在作为转移时期的决定对象的低温冷却控制(即执行中的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累计值的指标。
[0116]
另一方面,第2指标(用于决定从高温冷却控制向低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的指标)是基于在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以及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指标。例如,第2指标是基于在作为转移时期的决定对象的高温冷却控制(即执行中的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以及该高温冷却控制紧前的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温度的平均值的指标。
[0117]
(第2实施方式)
[0118]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在特别激冷的控制模式代替温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气压的控制实现这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以下说明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0119]
图10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控制的切换时期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特别激冷的控制模式中,第1冷却控制是低温冷却控制,第2冷却控制是高温冷却控制。代替于此/在此基础上,控制部100也可以交替地反复进行在第1气压带下冷却激冷室27aa的第1冷却控制(低压冷却控制)和在比第1气压带高的第2气压带下冷却激冷室27aa的第2冷却控制(高压冷却控制)。激冷室27aa的气压例如能够通过使作为冷却部15的一部分而设置于激冷室27aa的真空泵驱动来调整。低压冷却控制与实施方式的低温冷却控制相同,是能够使激冷室27aa的食材的表面微冻结的冷却控制。另一方面,高压冷却控制与实施方式的低温冷却控制相同,是能够使制作激冷室27aa的食材的表面的微冻结的层融解的冷却控制。
[01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以规定周期(例如每隔1分钟)取得由设置于激冷室27aa的气压传感器160(参照图4)检测到的气压值。控制部100基于所取得的气压值计算第1指标以及第2指标。
[0121]
第1指标是基于在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以及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气压的指标(例如气压的平均值)。另一方面,第2指标是至少基于在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气压的指标(例如气压的累计值)。第2指标从在低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气压的检测结果受到的影响小于第1指标从在高温冷却控制的期间内检测到的气压的检测结果受到的影响。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实现更适当的冷却控制。
[0122]
以上,对几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例如,第1指标或者第2指标并不限定于在执行中的冷却控制的期间以及紧前的其他冷却控制的期间检测到的温度的平均值,也可以是从一个以上以前的冷却控制的开始时刻到当前(即判定时刻)为止的温度的平均值。同样地,第1指标或者第2指标并不限定于在执行中的冷却控制的期间检测到的温度的累计值,也可以是从一个以上以前的冷却控制的开始时刻到当前(即判定时刻)为止的温度的累计值。
[0123]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冰箱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第1指标决定从低温冷却控制向高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基于评价方法与第1指标不同的第2指标决定从高温冷却控制向低温冷却控制的转移时期。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行更适当的冷却控制。
[0124]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同样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