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量自动回收式冷暖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6267发布日期:2022-06-14 19:2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量自动回收式冷暖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机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量自动回收式冷暖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热泵机组使用时,空气或地下水等蕴含热能的介质通过蒸发器,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低品位热能后,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后送入冷凝器中,在冷凝器中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换热将热量传给建筑物的循环水(地热或暖气散热片),给建筑物放热后,冷凝成液态后重新回到蒸发器中,重复吸热、换热的过程。
3.上述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地下水的低品位热能的方式一般为热交换。
4.上述冷凝器的换热过程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中的热量无法全部传导给循环水,也就是说,通过冷凝器排出的制冷剂还具备一定的热能,其回到蒸发器内后,其与地下水之间的温差变小,进而使其吸收低品位热能的能力变弱。
5.上述蒸发器中,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过程,产生的低温地下水可以重新排回地下,但若介质是空气时,产生的低温空气残留在蒸发器周围,源头上拉低了蒸发器周围的环境温度。
6.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量自动回收式冷暖热泵机组。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量自动回收式冷暖热泵机组。
8.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能量自动回收式冷暖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设置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连接管三,蒸发器与连接管三之间设置有余热回收构件,余热回收构件用于回收连接管三中的制冷剂蕴含的热量并将回收后的热量传导至蒸发器周围。
10.进一步的,余热回收构件包括套管,套管套设在连接管三的外部,套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嘴、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嘴,进气嘴与冷凝器的排气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两者的回收管,且回收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一。
11.进一步的,回收管的外部设置有冷气管,冷气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二。
12.进一步的,排气嘴的自由端设置有排放管,排放管的末端靠近蒸发器的进气端。
13.进一步的,排气嘴的自由端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的末端连接有气罐,气罐的外部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的末端靠近蒸发器的进气端;
14.进气管与排气嘴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用于使套管内的空气单向流动至气罐内,出气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三。
15.进一步的,套管与连接管三之间设置有螺旋叶片。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7.本方案中,在蒸发器与连接管三之间设置了余热回收构件,余热回收构件用于回收连接管三中的制冷剂蕴含的热量并将回收后的热量传导至蒸发器周围,进一步降低连接管三中的制冷剂温度,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高的:通过冷凝器排出的制冷剂还具备一定的热能,其回到蒸发器内后,吸收低品位热能的能力变弱的问题,以及空气源热泵机组中,蒸发器产生的低温空气残留在蒸发器周围,源头上拉低了蒸发器周围环境温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余热回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套管的局部剖视图;
21.图4为气罐、进气管以及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的标号为:
23.1、蒸发器;2、压缩机;3、冷凝器;4、连接管一;5、连接管二;6、连接管三;7、余热回收构件;701、回收管;702、控制阀一;703、冷气管;704、控制阀二;705、套管;706、螺旋叶片;8、排放管;9、气罐;901、进气管;902、单向阀;903、出气管;904、控制阀三。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5.如图1-4所示,一种能量自动回收式冷暖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1、压缩机2以及冷凝器3,蒸发器1与压缩机2之间通过连接管一4连通,压缩机2与冷凝器3之间通过连接管二5连通,冷凝器3与蒸发器1之间通过连接管三6连通,连接管三6上还设置有过滤器、膨胀阀等等构成热泵机组的元件,为现有技术可实现,不作赘述。
26.现有技术中,使用时,空气或地下水等蕴含热能的介质通过蒸发器1,蒸发器1中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1中吸收地下水的低品位热能后,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2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后送入冷凝器3中,在冷凝器3中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换热将热量传给建筑物的循环水(地热或暖气散热片),给建筑物放热后,冷凝成液态后重新回到蒸发器1中,重复吸热、换热的过程。
27.上述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1中吸收地下水的低品位热能的方式一般为热交换。
28.上述冷凝器3的换热过程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中的热量无法全部传导给循环水,也就是说,通过冷凝器3排出的制冷剂还具备一定的热能,其回到蒸发器1内后,其与地下水之间的温差变小,吸收地下水的低品位热能的能力变弱。
29.上述蒸发器1中,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过程,产生的低温地下水可以重新排回地下,但若介质是空气时,产生的低温空气残留在蒸发器1周围,源头上降低了空气中蕴含的热量。
30.而本方案中,在蒸发器1与连接管三6之间设置了余热回收构件7,余热回收构件7用于回收连接管三6中的制冷剂蕴含的热量并将回收后的热量传导至蒸发器1周围,进一步
降低连接管三6中的制冷剂温度。
31.如图1-2所示,余热回收构件7包括套管705,套管705套设在连接管三6的外部。
32.套管705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嘴、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嘴。
33.进气嘴与冷凝器3的排气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两者的回收管701,且回收管701上设置有控制阀一702。
34.回收管701的外部设置有冷气管703,冷气管703上设置有控制阀二704,控制阀一702与控制阀二704均为现有控制阀技术可实现,不作赘述。
35.排气嘴的自由端设置有排放管8,排放管8的末端靠近蒸发器1的进气端。
36.本热泵机组作为供热采暖设备时:
37.步骤一:控制阀一702打开,控制阀二704关闭,作为蕴含热量的介质:空气,从蒸发器1的进气端进入、排气端排出,将热量传导给蒸发器1中的制冷剂,排出的空气呈低温状态;
38.步骤二:制冷剂吸收空气的热能后,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2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后送入冷凝器3中,在冷凝器3中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换热将热量传给建筑物的循环水,给建筑物放热后,制冷剂通过连接管三6返回蒸发器1;
39.与此同时,低温空气通过回收管701进入至套管705中,与连接管三6中的制冷剂之间实现热交换,使返回至蒸发器1中的制冷剂温度更低,同时,热交换后,温度上升的空气通过排放管8流动至蒸发器1周围。
40.优选的实施例,套管705与连接管三6之间设置有螺旋叶片706,其意义在于,提高空气与连接管三6之间的接触时间,进而提高热交换率。
41.优选的实施例,上述步骤二中,完成热交换后,温度上升的空气通过排放管8流动至蒸发器1周围,由于连接管三6中的制冷剂所蕴含的热量较少,导致空气上升的温度较低,重新流回蒸发器1周围,还是拉低了蒸发器1周围的环境温度,因此,排气嘴的自由端连接有进气管901,进气管901的末端连接有气罐9,气罐9的外部设置有出气管903,出气管903的末端靠近蒸发器1的进气端。
42.进气管901与排气嘴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902,单向阀902用于使套管705内的空气单向流动至气罐9内,出气管903上设置有控制阀三904。
43.本热泵机组作为供热采暖设备时,步骤二中,控制阀三904周期性开启:在控制阀三904关闭时,完成热交换后,温度上升的空气持续流动至气罐9中,在气罐9中储存,随着量的不断增大,气罐9内的空气逐渐向高压高温状态转变,控制阀三904开启时,该高温高压的空气排放至蒸发器1的周围,拉高蒸发器1周围的环境温度。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