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7805发布日期:2022-07-30 00:0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相变蓄能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相变蓄能可以分为固-液相变、液-气相变和固-气相变。然而,其中只有固-液相变具有比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利用固-液相变能够很好的进行余热的回收利用。空气源热泵是利用逆卡诺原理,以极少的电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低温热能转变为高温热能,其在工作中自身会产生较多的热量,现有的使用中没有对这部分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导致热量损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装置,包括:
6.箱体结构包括箱体盖、箱体、连接入口、连接出口;箱体盖安装于箱体的上方;箱体外壁上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入口;箱体外壁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出口。
7.相变蓄能机构包括投料口、连通管、固液相变管、加热管、抽风机;投料口安装于箱体外部的一侧;固液相变管安装于箱体内部靠近投料口一侧;连通管穿过箱体外壁,连通管一端连通投料口,连通管另一端连通固液相变管;加热管一端连通在固液相变管底部,一端穿过箱体外壁后到达箱体外部后又穿过箱体外壁与固液相变管上方连通;所述抽风机固定于加热管位于箱体外部的部分上方,抽风机通过管道与加热管连通。
8.底座机构包括底座;底座固定连接在箱体下方,底座与箱体之间有空隙。
9.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箱体为中空结构。
10.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箱体结构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固定安装于箱体和箱体盖外壁上。
11.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箱体结构还包括多组导热板,多组导热板固定安装在箱体内。
12.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底座机构还包括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安装在底座与箱体之间的空隙里。
13.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底座机构还包括万向轮;万向轮有两个,分别固定在底座下方的两侧。
14.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变蓄能机构还包括漏网;漏网安装在固液相变管下端与加热管连接处。
15.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加热管呈“回”形。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余
热回收装置通过将空气源热泵放置在箱体内,将加热管放置在需要加热的冷水内,通过向投料口投入硫酸钠水合盐(na2so
4-h2o),空气源热泵工作产生的余热使得固液相变管内的硫酸钠水合盐(na2so
4-h2o)产生固-液相变,转换得到的硫酸钠溶液通过漏网进入加热管,与冷水发生热交换,将冷水加热后硫酸钠溶液结晶成固体,通过抽风机将其抽入固液相变管,再次吸收空气源热泵的热量,以此循环,来实现对空气源热泵余热的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17.2、本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装置在底座与箱体之间安装了缓冲弹簧,能够在应对外界冲击时达到缓冲的效果,增高了使用寿命,并且在底座下方安装有万向轮,使得移动更为自由方便。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注,1、箱体结构;11、箱体盖;12、箱体;13、连接入口;14、连接出口;15、保温层;16、导热板;2、相变蓄能机构;21、投料口;22、连通管;23、固液相变管;24、加热管;25、抽风机;26、漏网;3、底座机构;31、底座;32、缓冲弹簧;33、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结构1、相变蓄能机构2、底座机构3。
24.箱体结构1包括箱体盖11、箱体12、连接入口13、连接出口14、保温层15、导热板16;箱体盖11安装于箱体12的上方;箱体12外壁上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入口13;箱体12外壁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出口14。保温层1固定安装于箱体12和箱体盖11的外壁上;多组导热板16固定安装在箱体12内。
25.相变蓄能机构2包括投料口21、连通管22、固液相变管23、加热管24、抽风机25、漏网26;投料口21安装于箱体12外部的一侧;固液相变管23安装于箱体12内部靠近投料口21一侧;连通管22穿过箱体12外壁,连通管22一端连通投料口21,连通管22另一端连通固液相变管23;加热管24一端连通在固液相变管23底部,一端穿过箱体12外壁后到达箱体12外部后又穿过箱体12外壁与固液相变管23上方连通;抽风机25固定于加热管24位于箱体12外部的部分上方,抽风机25通过管道与加热管24连通;漏网26安装在固液相变管23下端与加热管24连接处。通过将空气源热泵放置在箱体12内,将加热管24放置在需要加热的冷水内,通过向投料口21投入硫酸钠水合盐(na2so
4-h2o),空气源热泵工作产生的余热使得固液相变管23内的硫酸钠水合盐(na2so
4-h2o)产生固-液相变,转换得到的硫酸钠溶液通过漏网26进入加热管24,与冷水发生热交换,将冷水加热后硫酸钠溶液结晶成固体,通过抽风机25将其抽入固液相变管23,再次吸收空气源热泵的热量,以此循环,来实现对空气源热泵余热的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26.底座机构3包括底座31、缓冲弹簧32、万向轮33;底座31固定连接在箱体12下方,底座31与箱体12之间有空隙;缓冲弹簧32安装在底座31与箱体12之间的空隙里;万向轮33有两个,分别固定在底座31下方的两侧。缓冲弹簧32用于在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装置受到外界冲击作用时起缓冲效果,保护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装置,减少其受到的损害。万向轮33,用于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装置的自由移动。
27.具体的使用原理为:打开箱体盖11,将空气源热泵放入箱体12内,空气源热泵的输入端穿过连接入口13与外界其他设备连接,空气源热泵的输出端穿过连接出口与外界其他设备连接,将加热管24放置在需要加热的冷水中,启动空气源热泵,通过投料口21投入硫酸钠水合盐(na2so
4-h2o),空气源热泵产生的余热使得硫酸钠水合盐(na2so
4-h2o)吸热,发生固-液相变转换为液体,转换成液体后,液体通过漏网26进入加热管24,加热管24中的液体与冷水发生热交换,将冷水加热后液体结晶成硫酸钠水合盐固体,打开抽风机25,将形成的固体吸入固液相变管23继续吸热,以此循环,达到空气源热泵的余热利用的效果。当需要移动采用相变蓄能的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装置时,通过万向轮33进行移动。
28.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