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7806发布日期:2022-07-30 00:0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蝶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蝶阀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蝶阀。


背景技术:

2.蝶阀又叫翻板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调节阀,可用于低压管道介质的开关控制的蝶阀是指关闭件为圆盘,围绕阀杆旋转来达到开启与关闭的一种阀,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在管道上主要起切断和节流作用。
3.现有的蝶阀存在以下缺点:1.蝶阀的蝶板部位不具有抗冲击能力,蝶阀在关闭的时候,蝶板与流通的介质正面冲击,对蝶板产生巨大的冲击力,长期的冲击蝶板正面使连接蝶板的转杆受冲击震动磨损,甚至会偏移,导致蝶阀损坏泄露,造成损失,降低了蝶阀的实用性;2.蝶阀在开启时,介质会对蝶板的侧边进行冲击,从而导致蝶板侧面的密封圈受到磨损,降低了蝶阀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蝶阀,具有减震功能且密封性能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蝶阀,包括阀体、上阀杆和下阀杆,所述阀体上设有阀孔,所述阀体内设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有蝶板,所述蝶板上端与所述上阀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阀杆上端穿过所述阀孔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蝶板下端与所述下阀杆上固定连接,所述下阀杆下端与下端盖固定连接,所述蝶板由板面一、板面二、连接部和固定筋组成,所述板面一和所述板面二朝向外侧的面均设有固定环柱,所述固定环柱内设有缓震板,所述缓震板与所述板面一和所述板面二之间设有若干缓震结构。
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8.本实用新型上阀杆与下阀杆的设置,使得驱动装置可以控制蝶板的转动,实现蝶阀的开启和关闭;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环柱内设有缓震板,所述缓震板与所述板面一和所述板面二之间设有若干缓震结构,缓震板和缓震结构的设置使得板面一和板面二均具有抗冲击的能力,起到削弱介质冲击的作用,减少蝶板震动,使得蝶板不易泄漏损坏,且里面均设有缓震结构和缓震板使得蝶阀可随意安装,也可实现双向流通,加强了蝶阀的实用性。
9.进一步的,所述板面一和所述板面二之间上下两端均固定设有所述连接部,所述板面一和所述板面二中部之间固定设有所述固定筋。
1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1.本实用新型连接部起到固定板面一和板面二的作用,固定筋起到加强板面一与板面二强度的作用,除此之外固定筋还具有使得当蝶板开启时,介质除了从蝶板两端流过还可以从固定筋之间流通,加大了流通的量,且减少了介质与蝶板侧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冲
击,使得蝶板侧面密封圈不易受到损坏,延长了蝶阀的使用寿命。
12.进一步的,所述板面一和所述板面二外均套设有密封圈,所述阀体内两侧均设有内嵌槽,所述内嵌槽内设有密封结构。
1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设置,既起到对板面一和板面二外圈的保护,又加强了板面一和板面二与密封强度。
15.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结构由u型圈和高弹圈组成,所述u型圈内设有所述高弹圈,所述u型圈与所述密封圈相抵。
1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u型圈起到第一层密封,当u型圈因为长期与密封圈摩擦导致磨损时,高弹圈的设置,进一步对u型圈产生对外的压力,使得u型圈始终与密封圈相抵,延长了蝶阀的密封时效。
18.进一步的,所述上阀杆上端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填料槽,所述填料槽内设有密封填料,所述密封填料下端设有两个o型圈,所述填料槽上端固定设有填料盖板。
1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0.本实用新型密封填料的加强了上阀杆与阀体之间具有密封性,防止介质从上阀杆与阀体之间的缝隙处漏出,o型圈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上阀杆与阀体之间的密封性。
21.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与所述上阀杆中部接触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上阀杆相对所述限位槽的位置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卡设在所述限位槽内。
2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3.本实用新型限位槽和限位块的设置,起到对上阀杆进行限位的作用,防止上阀杆脱出。
2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柱内侧均设有滑槽,所述缓震板卡设在所述滑槽内。
2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6.本实用新型滑槽的设置,使得缓震板可以在滑槽内移动。
27.进一步的,所述缓震结构由缓震柱和缓震弹簧组成,所述缓震柱两端分别与所述板面一和所述缓震板、所述板面二和所述缓震板固定连接,所述缓震柱外套设有所述缓震弹簧。
2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9.本实用新型缓震柱和缓震弹簧起到削弱冲击的作用,减少震感,对蝶板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1、阀体;101、内嵌槽;102、限位槽;103、填料槽;2、上阀杆;201、限位块;3、密封填料;4、o型圈;5、固定环柱;501、滑槽;6、板面一;7、板面二;8、固定筋;9、缓震板;10、连接部;11、下阀杆;12、驱动装置;13、高弹圈;14、u型圈;15、密封圈;16、缓震柱;17、缓
震弹簧;18、填料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蝶阀,包括阀体1、上阀杆2和下阀杆11,阀体1上设有阀孔,阀体1内设有阀腔,阀腔内设有蝶板,蝶板上端与上阀杆2下端固定连接,上阀杆2上端穿过阀孔与驱动装置12固定连接,蝶板下端与下阀杆11上固定连接,下阀杆11下端与下端盖固定连接,蝶板由板面一6、板面二7、连接部10和固定筋8组成,板面一6和板面二7朝向外侧的面均设有固定环柱5,固定环柱5内设有缓震板9,缓震板9与板面一6和板面二7之间设有若干缓震结构;板面一6和板面二7之间上下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部10,板面一6和板面二7中部之间固定设有固定筋8;上阀杆2上端与阀体1之间设有填料槽103,填料槽103内设有密封填料3,密封填料3下端设有两个o型圈4,填料槽103上端固定设有填料盖板18;阀体1与上阀杆2中部接触的一侧设有限位槽102,上阀杆2相对限位槽102的位置固定设有限位块201,限位块201卡设在限位槽102内。
35.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上阀杆2与下阀杆11的设置,使得驱动装置12可以控制蝶板的转动,实现蝶阀的开启和关闭;本实用新型固定环柱5内设有缓震板9,缓震板9与板面一6和板面二7之间设有若干缓震结构,缓震板9和缓震结构的设置使得板面一6和板面二7均具有抗冲击的能力,起到削弱介质冲击的作用,减少蝶板震动,使得蝶板不易泄漏损坏,且里面均设有缓震结构和缓震板9使得蝶阀可随意安装,也可实现双向流通,加强了蝶阀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连接部10起到固定板面一6和板面二7的作用,固定筋8起到加强板面一6与板面二7强度的作用,除此之外固定筋8还具有使得当蝶板开启时,介质除了从蝶板两端流过还可以从固定筋8之间流通,加大了流通的量,且减少了介质与蝶板侧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冲击,使得蝶板侧面密封圈15不易受到损坏,延长了蝶阀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密封填料3的加强了上阀杆2与阀体1之间具有密封性,防止介质从上阀杆2与阀体1之间的缝隙处漏出,o型圈4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上阀杆2与阀体1之间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限位槽102和限位块201的设置,起到对上阀杆2进行限位的作用,防止上阀杆2脱出。
36.如图2所示,板面一6和板面二7外均套设有密封圈15,阀体1内两侧均设有内嵌槽101,内嵌槽101内设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由u型圈14和高弹圈13组成,u型圈14内设有高弹圈13,u型圈14与密封圈15相抵;固定环柱5内侧均设有滑槽501,缓震板9卡设在滑槽501内;缓震结构由缓震柱16和缓震弹簧17组成,缓震柱16两端分别与板面一6和缓震板9、板面二7和缓震板9固定连接,缓震柱16外套设有缓震弹簧17。
37.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密封圈15的设置,既起到对板面一6和板面二7外圈的保护,又加强了板面一6和板面二7与密封强度;本实用新型u型圈14起到第一层密封,当u型圈14因为长期与密封圈15摩擦导致磨损时,高弹圈13的设置,进一步对u型圈14产生对外的压力,使得u型圈14始终与密封圈15相抵,延长了蝶阀的密封时效;本实用新型滑槽501的设置,使得缓震板9可以在滑槽501内移动;本实用新型缓震柱16和缓震弹簧17起到削弱冲击的作用,减少震感,对蝶板起到保护作用。
38.工作原理:
39.蝶阀可随意方向安装在管道与管道之间,当开启蝶阀时,通过驱动装置12带动上阀杆2和下阀杆11转动,从而使得蝶板转动,介质可从蝶板两侧以及固定筋8之间流过,减小
了对蝶板侧面的冲击;当关闭蝶阀时,通过驱动装置12带动上阀杆2和下阀杆11转动,从而使蝶板转动,蝶板的密封圈15与u型圈14相抵形成密封,截断介质的流通,介质对缓震板9进行冲击,缓震柱16和缓震弹簧17削弱冲击力,减少了蝶板的震动。
40.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