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该微通道换热器的无水地板采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483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该微通道换热器的无水地板采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该微通道换热器的无水地板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地板采暖系统是一种节能并可有效调节房间小气候的采暖方式,具有热舒适性高、节能、运行维护方便、不占用使用面积、卫生、无污染、寿命长等优点。近几年来,地板采暖正迅速走进千家万户。
[0003]现有地板采暖系统中,安装在地板中的换热器大多数采用复合塑料管、金属管、毛细管等圆管弯制而成;安装时,通过现场弯制、盘绕,制成符合要求的、不同形状和间距的盘管。这种换热器存在如下缺点:
[0004](I)安装时需要设定盘管的间距和外形,然后用工具将管道进行盘绕,操作现场需要较大的空间,并且需要携带专业的弯管工具,安装困难,耗时较长;
[0005](2)管道弯折过程容易造成管道泄漏,存在泄漏隐患;
[0006](3)由管道弯制而成的换热器,盘管外没有肋片等增加管外传热表面积的部件,导致盘管与地板之间的传热效率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的地板采暖系统中,换热器一般采用盘管式换热器,需要现场弯管制作换热器,换热器安装困难、管道弯折后存在发生泄露的隐患、换热器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0009]( 二 )技术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多根扁管、以及分别设置在多根所述扁管两端的两根集流管,多根所述扁管的宽面均竖直设置;所述扁管内沿其长度方向贯穿有多个供介质流动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集流管连通。
[0011]其中,还包括多层与多根所述扁管连接的翅片,多层所述翅片均与所述扁管垂直设置。
[0012]其中,其中一根所述集流管上设有供介质流通的集流管入口和集流管出口,该集流管内设有分隔片,所述分隔片用于在所述集流管出口与集流管入口之间形成U型通路。
[0013]其中,其中一根所述集流管上设有供介质流通的集流管入口和集流管出口,两根所述集流管内均设有分隔片,所述分隔片用于在所述集流管出口与集流管入口之间形成连续的S型通路。
[0014]其中,两根所述集流管上分别设有供介质流通的集流管入口和集流管出口,两根所述集流管内均设有分隔片,所述分隔片用于在所述集流管出口与集流管入口之间形成连续的S型通路。
[0015]一种具有如上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无水地板采暖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压缩机以及敷设在地板内的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集流管入口连通,所述集流管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压缩机以及微通道换热器内的介质均为制冷剂。
[0016]其中,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设置一组或多组。
[0017]其中,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处设有节流阀。
[0018]其中,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所述压缩机的入口、所述集流管入口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连通。
[0019]其中,所述地板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分布的地基层、保温层、反射层、水泥层和表层,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反射层与水泥层之间。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通过采用带有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扁管内设有多个通道供介质流通,由于扁管较薄,通道孔径较小,介质充注量较少;整个微通道换热器在出厂时已组装好,施工时可直接敷设在地板内,操作简便。
[0022]本实用新型还公布了一种具有上述微通道加热器的无水地板采暖系统,系统结构简单,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液充注量较小,可降低充注制冷剂的成本;该微通道换热器可直接敷设,无需现场加工,施工简便。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俯视图;
[0024]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扁管的截面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层翅片的截面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流管的截面图;
[0028]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微通道换热器的无水地板采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压缩机;2、四通阀;3、微通道换热器;31、集流管入口 ;32、集流管出口 ;33、集流管;34、扁管;35、翅片;4、节流阀;5、室外换热器;61、地基层;62、保温层;63、反射层;64、水泥层;65、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4]如图1-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包括多根扁管34、以及分别设置在多根所述扁管34两端的两根集流管33,多根所述扁管34的宽面均竖直设置;所述扁管34内沿其长度方向贯穿有多个供介质流动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集流管33连通。由于扁管34尺寸较小,扁管34内的通道孔径很小,因此称为微通道换热器3;工作时,介质通过通道在扁管34内流动,介质通过扁管34壁与外界进行热交换。集流管33的设置可以使介质在不同集流管33内往返流动,使得每根扁管34内均有介质流过。多根扁管34的宽面竖直设置,具体实施时,一般将多根扁管34排成一排,此时相邻扁管34的宽面相对。每根扁管34内均有多个通道,但通道孔径较小,所需介质充注量较小。该微通道换热器3外形固定,无泄漏隐患,无需现场制作,无需携带专用工具,施工速度快。
[0035]如图1和图5所示,该微通道换热器3还包括多层与多根所述扁管34连接的翅片35,多层所述翅片35均与所述扁管34垂直设置。可以理解为将多根扁管34沿垂直翅片35的方向依次穿过多层翅片35,扁管34穿出端与集流管33连接。翅片35与扁管34的外壁连接,相当于增加了扁管34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换热效率高。此处的翅片35也可以用肋片等其他可以增加换热面积的部件代替。
[0036]实施例一:
[0037]基于前述基础,其中一根所述集流管33上设有供介质流通的集流管入口 31和集流管出口 32,该集流管33内设有分隔片,所述分隔片用于在所述集流管出口 32与集流管入口 31之间形成U型通路。分隔片将集流管33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两个腔室沿集流管33的长度方向分布;集流管入口 31与其中一个腔室连通,集流管出口 32与另一个腔室连通。介质由集流管入口 31进入微通道换热器3,经过与该腔室连通的所有通道,流入另一集流管33,然后通过剩余的通道流回另一个腔室,最终由集流管出口 32流出;介质流动过程中通过扁管34壁以及翅片35、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实现换热。
[0038]实施例二:
[003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其中一根所述集流管33上设有供介质流通的集流管入口 31和集流管出口 32,两根所述集流管33内均设有分隔片,所述分隔片用于在所述集流管出口 32与集流管入口 31之间形成连续的S型通路。虽然集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