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7674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水冷的方式对气缸进行冷却,需在气缸中设置额外的零件,增加了成本,且使得气缸的结构复杂。现有技术中冷却气缸的技术方案,多集中在内燃机、空气压缩机和大型的开放式压缩机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系统,冷媒可以进入到冷却腔道内对第一气缸进行冷却,使得压缩机和制冷系统的结构简单,在制冷模式时可以改善压缩机运行环境。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回气口、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所述第一气缸内和/或所述中隔板内设有冷却腔道,所述冷却腔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口连通;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回气口连通;室外换热器组件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组件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组件的第二端和所述冷却腔道的进口相连,所述冷媒通道上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冷媒可以进入到冷却腔道内对第一气缸进行冷却,从而可以改善第一气缸的压缩效率,在制冷模式时可以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和压缩功,改善压缩机运行环境,延长压缩机寿命,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通过采用低温低压冷媒对第一气缸进行冷却,无需设置另外的冷却介质,使得压缩机和制冷系统的结构简单。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换热器组件包括一个室外换热器。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缸具有辅助排放口;所述室外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辅助排放口相连,所述冷媒通道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
[0008]可选地,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下方。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为变容压缩机,所述第二气缸具有运行状态和停止状态。
[0010]具体地,所述第二气缸的滑片槽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回气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二气缸运行或者停止。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组件为四通阀。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气缸的容积。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一气缸的容积比为M,M< 2:8。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0018]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主循环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制冷系统100、
[0021]压缩机1、排气口 a、回气口 b、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中隔板13、辅助排放口 C、
[0022]换向组件2、第一阀口 d、第二阀口 e、第三阀口 f、第四阀口 g、
[0023]室外换热器组件3、第一室外换热器30、第二室外换热器31、
[0024]室内换热器4、
[0025]第一节流元件5、
[0026]第二节流元件6、
[0027]冷媒通道7、
[0028]三通阀8、第一端口 h、第二端口 n、第三端口 m。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3]下面参考图1-图4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进行详细描述,该制冷系统100具有制热模式、制冷模式和除霜模式。
[0034]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换向组件
2、室外换热器组件3、室内换热器4和冷媒通道7。其中,压缩机I包括排气口 a、回气口 b、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和中隔板13,中隔板13设在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之间。具体地,压缩机I可以为定容压缩机或者变容压缩机。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I还包括电机、曲轴等其他元件,压缩机I对冷媒的压缩原理已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详细描述。
[0035]第一气缸11内和/或中隔板13内设有冷却腔道(图未不出),冷却腔道的出口与第二气缸12的吸气口连通。也就是说,可以是第一气缸11内设有冷却腔道,也可以是中隔板13内设有冷却腔道,或者是第一气缸11内和中隔板13内均设有冷却腔道,冷却腔道用于对第一气缸11进行冷却。
[0036]当第一气缸11内设有冷却腔道时,可以是第一气缸11内设有空腔以限定出冷却腔道,也可以是第一气缸11内埋设有管道以限定出冷却腔道,其中冷却腔道的形状、尺寸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定,只要使得第一气缸11的结构强度可以满足要求即可。
[0037]当中隔板13内设有冷却腔道时,可以是中隔板13内设有空腔以限定出冷却腔道,也可以是中隔板13内埋设有管道以限定出冷却腔道,其中冷却腔道的形状、尺寸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定,只要使得中隔板13的结构强度可以满足要求即可。
[0038]换向组件2具有第一阀口 d至第四阀口 g,第一阀口 d与第二阀口 e和第三阀口 f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四阀口 g与第二阀口 e和第三阀口 f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阀口 d与排气口 a连通,第四阀口 g与回气口 b连通,室外换热器组件3的第一端与第二阀口 e相连,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与第三阀口 f相连。当制冷系统100为制冷模式时,第一阀口 d与第二阀口 e连通且第三阀口 f与第四阀口 g连通,当制冷系统100为制热模式时,第一阀口 d与第三阀口 f连通且第二阀口 e与第四阀口 g连通。
[0039]优选地,换向组件2为四通阀,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换向组件2还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只要具有第一阀口 d至第四阀口 g且可实现换向即可。
[0040]室外换热器组件3的第二端和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5,其中第一节流元件5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可选地,第一节流元件5为电子膨胀阀,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流元件5还可以为毛细管、或者毛细管与电子膨胀阀的组合等结构。
[0041]冷媒通道7的两端分别与室外换热器组件3的第二端和冷却腔道的进口相连,冷媒通道7上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6,其中第二节流元件6可以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可选地,第二节流元件6为电子膨胀阀,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