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096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具体是指一种更加高效的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在工业生产等很多领域都需要用到热交换系统,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分为直流热交换系统和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如果冷水降温生产设备后即排放,此时冷水只用一次,称直流热交换系统;使升温冷水流过冷却设备使水温回降,用栗送回生产设备再次使用,称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的冷水的用量大大降低,可节约95%以上。冷却水占工业用水量的70%左右,因此,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起了节约大量工业用水的作用。因此目前,在需要进行水冷的各个领域,采用得最多的就是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
[0003]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水栗和管道系统的流量不匹配,普遍存在大流量,低效率,高能耗的问题。
2、水栗本身能耗高,水栗大多直接采用通用型号,没有针对实际的流量和管道进行相应的节能改造,在节能方面的能力很差。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普遍存在:大流量、低效率、高能耗、水栗设计不合理的不足之处,急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流量均衡,效率更高,能耗更低,水栗设计更加合理的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它包括热水池、冷却塔和冷水池;热水池上接出有三路管线,三路管线最终汇合到一条管线并接入冷却塔,所述的冷却塔位于冷水池上方,所述的热水池上接出的三路管线上分别依次连接有第一阀门、水栗、单向阀、第二阀门和压力表;所述的热水池上接出的三路管线汇合后还通过一条支线管路连接有连接阀门;所述的热水池的水面最大高度为1.5米,所述的冷却塔的入水管高度为10米;所述的水栗为根据系统流量和扬程定制的高效节能栗,所述的水栗配置的电机为37kw-4型电机。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DN350型暗杆闸阀。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阀门为DN400型暗杆闸阀。
[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按最佳运行工况参数选用“高效节能栗”替换现有技术中处于不利工况、低效率运行的水栗,降低了 “无效能耗”,提高输送效率,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流体输送高效节能技术不同于变频等其它节能技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节能技术。它从根本上解决了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普遍存在的“大流量、低效率、高能耗”这个技术难题。
[00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量均衡,效率更高,能耗更低,水栗设计更加合理的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2]如图所示:1、热水池,2、冷却塔,3、冷水池,4、连接阀门,5、第一阀门,6、水栗,7、单向阀,8、第二阀门,9、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4]结合附图1,一种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它包括热水池1、冷却塔2和冷水池3;热水池I上接出有三路管线,三路管线最终汇合到一条管线并接入冷却塔2,所述的冷却塔2位于冷水池3上方,所述的热水池I上接出的三路管线上分别依次连接有第一阀门5、水栗6、单向阀7、第二阀门8和压力表9;所述的热水池I上接出的三路管线汇合后还通过一条支线管路连接有连接阀门4;所述的热水池I的水面最大高度为1.5米,所述的冷却塔2的入水管高度为10米;所述的水栗6为根据系统流量和扬程定制的高效节能栗,所述的水栗6配置的电机为37kw_4型电机。
[0015]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8均为DN350型暗杆闸阀。
[0016]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阀门4为DN400型暗杆闸阀。
[00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按最佳运行工况参数选用“高效节能栗”替换现有技术中处于不利工况、低效率运行的水栗,降低了 “无效能耗”,提高输送效率,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流体输送高效节能技术不同于变频等其它节能技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节能技术。它从根本上解决了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普遍存在的“大流量、低效率、高能耗”这个技术难题。
[00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量均衡,效率更高,能耗更低,水栗设计更加合理的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
[0019]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热交换系统采用开式回路机械循环,在标准工况下,来自冷却塔冷却水由冷却栗送经系统换热,换热后冷却水被送至冷却塔散热冷却,如此循环往复,冷却水损耗由供水系统补给。作为改进,每台水栗交流接触器上加装累时器,记录单台主机运行时间。在实际运行中,本实用涉及的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如果运用到生产中通过节能设计,可以使该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每年至少可节省用电23.2万度按实际运行时间计。按0.75元/度计算,可节省电费17.4万元。节电率为28.1%。
[0020]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中使用的水栗均为定制水栗,每个水栗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主要是根据现场的流量和扬程,再结合三元流理论对水栗进行定制;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三元流的节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
[0021](I)理论上目前运行的离心栗主要是采用二元流动技术,其离心栗的基本方程式是:HT = I /g (U2C2-U1 Cl)其中HT为扬程,U-圆周速度;C-绝对速度。
[0022]该公式是揭示的水流在叶片根部到叶片顶部的S流面的流动,而叶片与叶片间的圆柱面流动阻力没有计算;三元流将这部分圆柱面的流动发展到了沿S流面的流动,将被一元流动和二元流动技术忽略的各类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在叶轮设计中减少了栗体内部的冲撞损失和摩擦损失等各种损失,提尚了叶轮机械效率。因此二兀流叶轮从理论上讲效率提高大约5%左右。
[0023](2)由于在设计选型时不一定能够选到合适的栗。比如选参数为20米,流量2000吨/小时的栗,可能不一定有,而有22米,2000吨/小时的栗,根据选大不选小的原则,最终选用的是22米,2000吨/小时的栗,这样在选型时造成了偏差。
[0024](3)在实际安装时,系统的长度,弯头,设备等阻力都会造成水栗的压力,和流量产生偏差。
[0025]综上所述,水栗的实际偏离水栗的性能曲线越多,效率越低。我们是根据实际参数进行叶轮设计,将实际工况点设计为高效区,提高水栗系统的效率,也就能降低电机电流,实现节能的目地。
[0026]采用高效节的以三元流理论制作的叶轮简称三元流叶轮。三元流叶轮与普通叶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7]1、具有较高的抗汽蚀性能;
[0028]2、减小了栗的转子重量,降低了栗组的径向力,提高了轴承寿命;
[0029]3、增高了栗组的临界转速,栗运行更平稳,提高轴的抗疲劳强度;
[0030]4、降低了转子运行挠度值,减少叶轮口环的磨损及功率损耗;
[0031]5、减小了密封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0032]6、采用全三维立体设计,优化水力设计,提高叶轮效率;
[0033]7、能加工到的叶轮表面全部采用机械加工,对叶轮流道采用精密铸造,全面提高叶轮光洁度,减小水力损失。
[0034]总之,由于转子重量的极大降低,减小了相关零件的磨损,故障率降低,从而增大了栗组运行的平稳性、可靠性,减少维修,提高了寿命,延长了栗组大修期。
[003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热水池(I)、冷却塔(2)和冷水池(3);热水池(I)上接出有三路管线,三路管线最终汇合到一条管线并接入冷却塔(2),所述的冷却塔(2)位于冷水池(3)上方,所述的热水池(I)上接出的三路管线上分别依次连接有第一阀门(5)、水栗(6)、单向阀(7)、第二阀门(8)和压力表(9);所述的热水池(I)上接出的三路管线汇合后还通过一条支线管路连接有连接阀门(4);所述的热水池(I)的水面最大高度为1.5米,所述的冷却塔(2)的入水管高度为10米;所述的水栗(6)为根据系统流量和扬程定制的高效节能栗,所述的水栗(6)配置的电机为37kw-4型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8)均为DN350型暗杆闸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阀门(4)为DN400型暗杆闸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量均衡,效率更高,能耗更低,水泵设计更加合理的节能循环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热水池(1)、冷却塔(2)和冷水池(3);热水池(1)上接出有三路管线,三路管线最终汇合到一条管线并接入冷却塔(2),冷却塔(2)位于冷水池(3)上方,热水池(1)上接出的三路管线上分别依次连接有第一阀门(5)、水泵(6)、单向阀(7)、第二阀门(8)和压力表(9);热水池(1)上接出的三路管线汇合后还通过一条支线管路连接有连接阀门(4);热水池(1)的水面最大高度为1.5米,冷却塔的入水管高度为10米;水泵(6)为根据系统流量和扬程定制的高效节能泵,水泵(6)配置的电机为37kw-4型电机。
【IPC分类】H05K7/20, F25D1/00
【公开号】CN205373198
【申请号】CN201620042563
【发明人】汤庆平
【申请人】安徽峻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