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628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浓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利用臭氧给水进行消毒灭菌设备的设计,具体说是一种臭氧发生设备,特别适用于城市的自来水场及水处理工程。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臭氧发生机中,基本都是1千克以下的小型机,臭氧产出量少、浓度低不能长期连续运行,满足不了大型自来水场及水处理工程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解决了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臭氧产出量大、浓度高可长期连续运行的大型臭氧发生设备,是我国城市自来水场及水处理工程的理想环保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圆柱形机体,圆柱形机体内的片式负电极、片式正电极,两片式电极的表面各有一层绝缘物,两片式电极之间的空隙为臭氧发生区,两片式电极的腹内各有冷却室,片式正电极的两端通过空心轴、轴承、绝缘板固定于圆柱形机体,电机通过镶在空心轴外面的绝缘齿轮可带动片式正电极缓慢旋转,空心轴与绝缘导油管为油封动配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片式负电极和片式正电极都是多片形状,因此增加了放电面积,使氧气得到充分反应,达到臭氧产出量和浓度成倍提高的目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片式负电极与片式正电极是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臭氧发生区进行电晕放电,因此电极的绝缘不被高压击穿,达到长期运行安全稳定的目的。例如,本实用新型每小时可产臭氧6-10千克,臭氧浓度可达18%-20%,连续工作可达700小时以上。比现有的臭氧发生机臭氧产量高6-10倍,连续运行时间长数倍。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1、圆柱形机体,2、片式负电极,3、片式正电极,4、绝缘物,5、臭氧发生区,6、负极冷却室,7、正极冷却室,8、空心轴,9、绝缘导油管,10、轴承,11、绝缘板,12、绝缘齿轮,13、电机,14、氧气进口,15、臭氧输出口,16、冷却液进口,17、冷却液出口,18、冷却油进口,19、冷却油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圆柱形机体1是由不锈钢制成,它的内侧与片式负电极2的外圆相配合,与外界的高压负极(地极)相接,片式负电极2内侧中央同心布置为片式正电极3,两个片式电极2、3的表面都有一层绝缘物4,两个片式电极2、3之间的空隙为臭氧发生区5,两个片式电极2、3的腹内分别有负极冷却室6、正极冷却室7,两个片式电极2、3都是由铝制成,片式正电极3与外界的高压正极相接,片式正电极3的两端通过空心轴8、轴承10、绝缘板11固定于圆柱形机体1,电机13通过镶在空心轴8外面的绝缘齿轮12可带动片式正电极3缓慢旋转,空心轴8与绝缘导油管9为油封动配合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动作过程当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接通电源后,电机13通过镶在空心轴8外面的绝缘齿轮12带动片式正电极3缓慢旋转,臭氧发生区5出现高压电晕放电,外界的氧气经氧气进口14到达臭氧发生区5,使氧气在高压电晕放电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升成为高浓度臭氧气体经臭氧输出口15输出。
与此同时,外界的冷却液经冷却液进口16进入负极冷却室6,片式负电极2得以冷却后经冷却液出口17输出。
与此同时,外界的冷却油经冷却油进口18通过绝缘导油管9进入正极冷却室7,片式正电极3得以冷却后通过绝缘导油管9经冷却油出口19输出。
权利要求1.高浓臭氧发生器包括圆柱形机体(1),其特征在于圆柱形机体(1)内的片式负电极(2)、片式正电极(3)的表面各有一层绝缘物(4),两个片式电极(2)、(3)之间的空隙为臭氧发生区(5),两个片式电极(2)、(3)的腹内分别有负极冷却室(6)、正极冷却室(7),片式正电极(3)的两端通过空心轴(8)、轴承(10)、绝缘板(11)固定于圆柱形机体(1),电机(13)通过镶在空心轴(8)外面的绝缘齿轮(12)可带动片式正电极(3)缓慢旋转,空心轴(8)与绝缘导油管(9)为油封动配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电机(13)通过绝缘齿轮(12)、空心轴(8)带动片式正电极(3)缓慢旋转与片式负电极(2)作相对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片式负电极(2)、片式正电极(3)都是多片形状用铝制成,表面都有一层绝缘物(4)。
专利摘要高浓度臭氧发生器是属于一种臭氧发生设备。本实用新型就是为解决目前国内臭氧发生机臭氧产量少、浓度低机器不能长期连续工作的问题而设计。本实用新型包括圆柱形机体,圆柱形机体内的片式负电极、片式正电极,两片式电极的表面各有一层绝缘物,两片式电极之间的空隙为臭氧发生区,两片式电极的腹内各有冷却室,片式正电极的两端通过空心轴、轴承、绝缘板固定于圆柱形机体,电机通过镶在空心轴外面的绝缘齿轮可带动片式正电极缓慢旋转,空心轴与绝缘导油管为油封动配合结构。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城市的自来水场及水处理工程。
文档编号C02F1/78GK2546431SQ0223386
公开日2003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9日
发明者刘德君 申请人:刘德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