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气气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340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溶气气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溶气气浮装置技术领域实用新型是关于对水处理气浮装置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能充分分离 水中各类悬浮物,分离效果好的溶气气浮装置。
技术背景传统平流式溶气气浮装置,是在气浮接触池中设置若干溶气释放头, 溶气水通过释放头释放与待处理水接触混合,释放的微气泡包裹水中悬浮 物形成絮体并随气泡上升,升至液面积聚成浮渣,由池面上方刮渣装置刮 除。然而此气浮装置,对于密度较大、以及浮选性能差的悬浮物,例如密 度接近或略大于待处理水的悬浮物,或是由于水流扰动而引起的悬浮,难 以通过浮选予以分离,并且因溶气释放形成的上升流,又使这些悬浮物难 以通过沉淀去除,最终影响出水效果。其次,气浮液面刮渣装置,仅是采用单一平口刮板,通过刮板的循环 移动,刮除上浮至液面的浮渣。然而大池面浮渣堆积性差,气浮池液面难 以形成较厚的浮渣层。而薄的浮渣层,又易受出水流扰动、刮渣过程扰动、 以及风和/或液面波动等因素影响,浮渣极易被打散破碎,不仅增加了刮渣 难度,而且打散浮渣更易向出水端扩散进入出水区,污染出水。其次,较薄的浮渣层,固含率较低, 一般只有3-5。/。DS,不仅很难将其彻底去除,同 样剩余浮渣则会随出水排出。再就是,刮除浮渣固含量低,也加大了浮渣 后续处理成本。再就是,气浮池中溶气释放头(释放管或释放头),仅只有单一溶气 水释放功能。这种传统溶气释放装置,当溶气释放头或释放管布置不均匀、 或原水布水不均匀时,就很难做到使所有待处理原水与溶气水完全充分接 触混合,事实上这种不均匀接触缺陷在气浮装置中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 在大型气浮池中,气浮池面积大更难达到全截面均匀布水,溶气水与原水 接触死角与盲区不可避免,而且这种缺陷是难以通过调整布水及溶气释放 装置得到克服。而待处理水与溶气水不均匀接触,难以使水中所有悬浮物 被气泡包裹浮选,从而降低浮选效果,同样会影响出水水质。上述缺陷,在气浮装置中长期客观存在,由于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办法, 长期以来人们只能忽视此缺陷存在,从而影响气浮实际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去除浮 选性好悬浮物,而且还能有效去除密度较大,以及浮选性能差悬浮物的溶 气气浮装置。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浮渣增稠装置,浮渣堆积浓缩性好, 不易受外界影响破坏浮渣层的溶气气浮装置,实用新型再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进水能与溶气水完全充分接触混 合,有利于提高浮选效果的溶气气浮装置。实用新型第一 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气浮池溶气释放装置上方设置 有向上斜置弧形板,通过弧形板的分选及导向功能,分离不同性状的悬浮 物,使水中所有悬浮物都能得到分离去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实 用新型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溶气气浮装置,包括气浮池和内置溶气释 放装置,液面上方刮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溶气释放装置上方有向上斜置弧 形板。溶气释放装置上方设置向上斜置弧形板,其分选及导向作用, 一方面 使密度大的悬浮物首先因降速而得以沉淀分离, 一方面经与溶气混合产生 的絮体上升,在弧形板导向下聚集增大成为上浮性好的絮体上浮,部分难 以浮选悬浮物,在弧形板水力导向作用下,进入后方沉淀区沉降分离。为 充分发挥斜置弧形板的分选及导向功能,使之有更好的分选和导向效率, 一种较好是使斜置弧形板面积大于溶气释放装置面积。实用新型为提高沉降分离效率,縮短停留时间及减小气浮装置容积, 一种较好是在弧形板后方沉淀区设置斜板(管)沉淀分离装置,加速微粒沉 降。实用新型第二目的实现,是在气浮池液面设置相间隔板或网格增稠装 置,从而实现浮渣增稠堆积,并有效防止水流波动及风等外力打散浮渣。 一种更好为增稠相间隔板或网格设置,部分在液面下,部分在液面上,这 样浮渣增稠效果更好,有利于浮渣的堆积及沥水。若采用相间隔板增稠装 置, 一种较好是使隔板与出水水流方向呈相交或垂直(非平行)设置,这样可以避免浮渣随出水流动漂流。实用新型第三目的实现,是将通常溶气释放装置,改为溶气对撞接触 装置,使所有处理进水都能与溶气水充分接触,以及提高两者接触碰撞机 率,有利于絮体形成,克服现有技术处理水不能全部充分与溶气水接触的 不足。所说溶气对撞接触装置,其作用是先使处理进水与溶气释放水充分 接触,而后才进入气浮池,根据此构思,所说溶气对撞接触装置,可以是 将处理进水管与溶气水释放管都设置在带孔筒内,使两者出水在筒内充分 碰撞接触, 一种为采用分别连接进水与溶气水管、粗细不同管套合组合, 例如表面有多孔或条状的进水外管,内置溶气释放管,实用新型优选采用 后者,具有结构简单。套管式溶气对撞接触装置, 一种较好是溶气释放管为与原水逆向单端出水,使溶气水出水与原水进水呈180°对流碰撞,提高 溶气水与原水的混合效果。实用新型溶气气浮装置,由于在溶气释放装置上方设置向上斜置弧形 板,斜置弧形板导流分选功能,使不同性状的悬浮物得以分离,颗粒密度 大的悬浮物首先沉降分离;与溶气水混合形成的絮体,在弧形板导流下聚 集增大,上浮性好的絮体则上浮至液面成为浮渣,不能上浮的则引导至后 方沉降分离。斜置弧形板后方增设的斜板(管)沉淀装置,有效縮短了沉降时 间,及沉降分离效果,减小了气浮池容积,使一个设备实现二种组合功能。 使气浮装置,不仅能去除浮选性好的悬浮物,而且还能去除浮选性差的悬 浮物,经一次气浮处理即可分离水中各类悬浮物,提高了气浮分离效率及 总体出水水质。液面设置的浮渣增稠相间隔板或网格装置,其分隔作用, 使得浮渣只有上浮作用力,而无横向漂流移动, 一方面可使浮渣在此得到 增稠、沥水,提高浮渣的固含量, 一方面又有效防止水流动及风打散浮渣, 更有利于上浮浮渣的彻底刮除,防止浮渣破碎进入出水区,从而保障了出 水。溶气水与处理原水对撞充分接触,使处理进水能全部百分之百与溶气 水接触混合,从而有效提高了气浮效率,使气浮浮选更彻底。实用新型不 仅可以用于平流式气浮,而且可以用于幅流式气浮(转臂),尤其特别适用于 高浓度废水的浮选处理。以下结合四个非限定性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说明实用新型。

图1为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浮渣增稠网格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溶气对撞接触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 2、 3,实用新型溶气气浮装置,包括气浮池2, 底部有锥形集泥斗11和沉淀排泥口 8。气浮池内近进水端有溶气对撞接触 装置3,上方有面积大于溶气对撞接触装置的斜置弧形板l,溶气对撞接触 装置后方有斜板(管)沉淀装置6。池面有部分在水中、部分露出水面的网格 浮渣增稠装置IO(图2),上方有循环刮渣装置5。气浮池外侧面有存渣斗7, 对侧清液区有低于浮渣的出水口 4。出水区有回流管9,另一端通过溶气机、 溶气管13,与溶气对撞接触装置3连接,形成水循环。溶气对撞接触装置 3(图3),有细的溶气水释放内管14和粗的外进水管12套合组成,其中溶气 释放管为与进水逆向单端出水,与处理进水形成对撞混合,进水管表面有 开孔或槽,将对撞混合水至气浮池。处理过程为待处理水及溶气水,分别由溶气对撞接触装置3相向进 入形成对撞混合,使待处理水与溶气水充分接触混合,溶气水中微气泡与 待处理水中悬浮物碰撞形成絮体。密度较大絮体则因弧形板降速升力减小 沉降;对撞形成的絮体由经弧形板聚合成大絮体,浮力较大的絮体上浮至 液面形成浮渣,浮力相对小的絮体,则在弧形板引导下,进入后部斜板(管) 沉淀分离。上升至液面浮渣经网格增稠装置10堆积、浓縮,由上方的循环 刮渣装置5刮除排入存渣斗7,清液由出水口4排出,部分经回流管9与溶 气机形成溶气水。实施例2:如实施例l,也可以省略池面浮渣增稠装置10。实施例3:如实施例1或2,也可以用通常溶气释放装置取代溶气对撞 接触装置。实施例4:如实施例l,浮渣增稠装置还可以采用与出水流方向垂直的相间隔板结构。
权利要求1、溶气气浮装置,包括气浮池和内置溶气释放装置,液面上方刮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溶气释放装置上方有向上斜置弧形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溶气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向上斜置弧形板面积 大于溶气释放装置面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溶气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板后方有斜板或 斜管沉淀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溶气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刮渣装置下 方,液面有相间隔板或网格增稠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溶气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增稠装置部分在液面 下,部分在液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溶气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溶气释放装 置为溶气对撞接触装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溶气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溶气对撞接触装置由 粗细不同内管和外管套合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溶气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溶气释放装置为溶气 对撞接触装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溶气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溶气对撞接触装置由 粗细不同内管和外管套合组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溶气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为与外管 进水逆向单端出水,使溶气出水与原水进水呈180°对流碰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对水处理气浮装置的改进,其主要特征是溶气释放装置上方有向上斜置弧形板,其导流分选功能,可使不同性状的悬浮物均得到分离。此外,弧形板后方设置有斜板(管)沉淀装置,还有效缩短了沉降时间,及沉降分离效果,减小了气浮池容积,使一个设备实现二种组合功能。气浮池液面有浮渣增稠装置,其分隔作用,使得浮渣只有上浮作用力,而无横向漂流移动,一方面可使浮渣在此得到增稠、沥水,提高浮渣的固含量,一方面又有效防止水流动及风打散浮渣,更有利于上浮浮渣的彻底刮除,防止浮渣破碎进入出水区,从而保障了出水。溶气对撞接触装置,使处理进水能全部百分之百与溶气水接触混合,从而有效提高了气浮效率,使气浮浮选更彻底。
文档编号C02F1/24GK201099630SQ20072004049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5日
发明者姜祝明, 冰 王, 蒋伯忠 申请人:欧亚华都(宜兴)环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