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及其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484667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及其构建方 法。
背景技术
生态浮岛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种 植到富营养化水域水面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除富集 在水体中的氮、磷及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的技术, 作为一项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湖泊、水库、河流等地表水的净化,现在也出现 在一些公园或小区中,不仅净化水质,同时美化了景观。生态浮岛由于其具有净化水质、美化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消波护案、简单易用 等特点,许多国家都展开了研究,特别是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开始重视该技术的研究。 生态浮岛处理技术从构造上主要包括干式和湿式两种。水和植物接触的称湿式,不接触的 为干式。干式浮岛因植物与水不接触,可以栽培大型木本、园艺植物,一方面为鸟类创造良 好的生息场所,同时美化了景观。但这种干式浮岛不起水质净化的作用。湿式浮岛处理技 术又分有框架和无框架两种类型,有框架的湿式浮岛,其框架一般用纤维强化塑料、不锈钢 加发泡聚苯乙烯、特殊发泡聚苯乙烯加特殊合成树脂、盐化乙烯合成树脂、混凝土等材料制 作。无框架湿式浮岛一般选用椰子纤维编织而成,从景观上讲较柔和。浮岛的水下固定形 式视地基状况而定,常用的有重量式、抛锚式和杠式。单个浮岛的大小一般选边长1 5m ; 形状以四边形居多,但景观应用中可设计成多种图形。我国的水域污染主要以有机污染为主,90%以上是因水体中的氮、磷含量过高引 起的水污染。河湖水污染实质上是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必须以生态的理念、思路、方法来探 索切实有效的河湖污染水域治理的新途径。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类对水环境的破 坏日益严重,全球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及将污废水处理回用已经 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头等大事。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大量污水、废水的排放严重污染 了环境和水源,造成水质日益恶化,水资源日益不足。利用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已受到 水体污染治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水环境管理中的一个难题,水体中 的过高的N、P浓度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试验推广生态浮岛,并从最初的农作物无土栽培逐步 应用到水环境保护治理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浮岛方面的应用大 面积出现在北京、上海、宁波、云南、深圳、台湾等地,所建浮岛主要用于净化水质,但也有小 部分用于美化景观。但是现有浮岛主要为框式浮岛、泡沫板式浮岛等,该类技术形成的浮岛结构复杂, 主要由浮岛框架、植物的载体或浮体、植物及浮岛固定件等部分组成,构造复杂,因此在使 用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不易拆卸,重复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在我国,生态浮岛技 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完善,还远远不能解决我国湿地污染严重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我国湿地污染严重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对生态材料分级组合形成 生态浮岛,提出构建生态浮岛的方法,构建生态浮岛,达到净化湿地污染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处理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维护技术、低 能耗、适用范围广的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在于利用生态工学原理,人为将湿生植物或经改良后的陆生植物,以浮床 作为载体,种植到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通过植物的生长吸收、吸附、降解富集在水体中的 氮、磷及有害物质,同时为多种生物创造环境,协同提高水质、美化景观,在一定程度上重建 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此外,浮岛处理技术还具有一定的消波护岸作用。具体的说,本发明所述的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包括框架、连接或包裹在框 架上的植物的载体和附生在植物的载体上的植物;其中,所述框架由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材料构成;优选PVC管、毛竹或水竹;另外,本发明所述的生态浮岛还可以包括可漂浮材料。所述植物的载体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植物的载体,优选网状植物载体;所述网状 植物的载体可以由绳网或围网构成,或由绳网或围网,以及绳网或围网兜住的可漂浮材料 构成;所述植物优选水生植物;优选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更优选大漂、水葫芦 等漂浮植物;因此,本发明所述的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由框架、连接或包裹在框架上的 植物载体和附生在植物载体上的植物构成,其特点在于,利用植物自有的浮力使生态浮岛 浮出水面。本发明所述的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由下述方法制成用PVC管、毛竹或水 竹制成框架,用绳网或围网包裹框架形成植物的载体,其上种植水生植物;或者用PVC管、毛竹或水竹制成框架,框架底部固定绳网或围网,然后在绳网或围网上 固定或放置可漂浮材料,如泡沫塑料、浮球等,构成植物的载体,最后在植物的载体上种植 水生植物;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为用PVC管、毛竹或水竹制成框架,用绳网或围网包裹框架形成植 物的载体,或框架底部固定绳网或围网,然后在绳网或围网上固定或放置可漂浮材料,如泡 沫塑料、浮球等,构成植物载体,最后在植物的载体上种植水生植物。本发明形成的生态浮岛主要利用水生维管束植物自身具有的浮力,主要由湿地植 物(大漂、水葫芦等)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自然形成植物浮岛的载体和浮体,无须制造额外 的植物的载体或浮体,因此形成的浮岛结构简单,拆卸方法,低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维护技 术、低能耗、高处理效率、适用范围广。与现有其他浮岛构件制造工艺相比,本发明的浮岛构件制造工艺简单,浮岛框架 主要采用竹框、聚乙烯丝网加工形成,植物的载体或浮体主要为优选培育的植物群体形成, 由湿地恢复工程的施工队伍即可完成。本发明采用的是有框架的湿式浮岛,每一种模式中的植物可以起到不同净化效果,根据情况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植物搭配使用。与现有的浮岛相比,本发明所述的 轻型浮岛具有结构简单、牢固,抗风浪能力强,净化能力强,生态景观效果好,维护简便,投 资及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图1实施例1所示的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平面图;图2实施例2所示的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平面图;其中A =PVC管、毛竹或水竹;B 浮球;C 湿地植物;D 聚乙烯网或围网。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用PVC管制成长*宽为2m*aii的框架,框架的四角固定浮球,底部用网绳粗细约 2mm,网眼尺寸2cm*2cm的聚乙烯网兜住,将聚乙烯网折叠两层,包裹浮球,形成植物的载体。将该浮岛放入半径为2. 2m,深度1. 6m的水泥缸中,将大小相一致、生长良好的水 葫芦苗按照10棵/m2,种植在植物的载体上。其平面示意图见图1所示。将污水注入该水泥缸中,同时监测进水的水质。经过两个星期的净化,监测放水的 水质。将净化后的污水排净,之后重新注入污水,监测污水的水质,同理,经过2个星期的净 化之后,监测污水的水质。该实验采样时间为6月份至8月份,共重复6次实验。初始水质 起始浓度范围为,总氮(TN) 3. 3120-77. 0180mg · L-I ;总磷(TP) :3. 603-10. 140mg · L-I ; TSS :74.90-165. 90mg · L_l。初始水质起始浓度范围是多次进水的污水浓度,差异较大。每间隔两周,将净化后 的污水放掉,再重新注入新的污水。连续观测6次的数据,做均值比较得到评价净化效果。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水葫芦的净化效果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连接或包裹在框架上的植 物的载体和附生在植物的载体上的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漂浮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PVC管、毛竹或水竹 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的载体为网状的。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的植物的载体可以由 绳网或围网构成,或由绳网或围网,以及绳网或围网兜住的可漂浮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水生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水 生植物。
8.根据权利要求1、6或7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大漂和/或水葫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方法制成用PVC管、毛 竹或水竹制成框架,用绳网或围网包裹框架形成植物载体,其上种植水生植物;或者用PVC管、毛竹或水竹制成框架,框架底部固定绳网或围网,然后在绳网或围网上固定 或放置可漂浮材料,构成植物载体,最后在植物载体上种植水生植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生态浮岛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用PVC 管、毛竹或水竹制成框架,用绳网或围网包裹框架形成植物载体,或框架底部固定绳网或围 网,然后在绳网或围网上固定或放置可漂浮材料,构成植物载体,最后在植物载体上种植水 生植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型可拆卸复合型生态浮岛,包括框架、连接或包裹在框架上的植物的载体和附生在植物的载体上的植物。本发明采用将可拆卸材料进行组合对污染湿地进行处理,通过对这些功能单元组合,能有效地去除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本发明具有高处理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维护技术、低能耗、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文档编号C02F3/32GK102079582SQ201010623800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商晓静, 崔丽娟, 张曼胤, 李伟, 王义飞, 赵欣胜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