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及移动式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235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及移动式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及移动式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受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地质变化、环境变化日益严重,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受灾期间的生活用水、饮用水供给问题较为突出。现有的车载供水装置大部分采用反渗透方法制水,只能解决饮用水问题,大量的生活用水无法提供,如将饮用水用作生活用水,成本太高,同时也是一种能源、资源的浪费。且单纯的反渗透制水方法有其局限性,只能解决轻度污染水质的净化问题,灾害发生时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水中的重金属及有机物会破坏反渗透膜,缩短膜的寿命,影响出水率,达不到全面解决应急用水的目的。
目前的车载净水装置中,常规配置为碳滤器、砂滤器、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装置。没有对进入反渗透膜前的受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水设置预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及移动式水处理系统。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I. 一种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具有如下步骤A原水采集,同时在取水装置出水管中加入絮凝剂;B:对原水使用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经处理后的原水,水体颜色变清;C:对经絮凝沉淀的水进行微纳米曝气处理和添加脱氮剂进行脱氮处理,经该步骤处理后的出水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D:对经步骤C处理后的水经溶气膜装置进行过滤,经过滤后的水一部分作为生活用水进入生活用水水箱、另一部分进入下一步骤,生活用水的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E:对经步骤D处理的所述的另一部分的水进入离子筛净化装置进行重金属过滤,过滤后的水进入饮用水水箱作为饮用水排放,饮用水的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的要求。步骤B中所使用的絮凝剂为含有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的复合絮凝剂;步骤C中所使用的脱氮剂为含有乳酸、乙酯、乙醇、丙三醇、聚乙烯多铵盐和过氧化钙的有机复合脱氮剂;步骤D中所使用溶气膜的孔径为0. 002 0. I微米;步骤D中对溶气膜装置吹入气体使溶气膜发生抖动增加膜通量。2. 一种应用上述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的移动式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包括取水装置、与取水装置依次相通的原水絮凝箱、微纳米曝气装置、溶气膜过滤装置和生活用水水箱,生活用水水箱具有生活用水出水口,所述的生活用水水箱还顺序与离子筛净化装置和饮用水水箱相通,所述饮用水水箱具有饮用水出水口。微纳米曝气装置包括设置在原水絮凝箱内的沉浸式微纳米曝气头及原水絮凝箱外的水泵,水泵与微纳米曝气头管道连接。取水装置包括潜水泵和与潜水泵出水口连接的蛇形输水软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水处理系统既可放在车上,亦可放在平地上,还可以空投后在地面组装后使用;既能提供生活用水,又能提供饮用水,因而满足了边远缺水地区和灾难后水污染地区对生活用水及饮用水的应急需求,同时取消了常规的污水处理用生化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移动式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中1.原水絮凝箱;2.微纳米曝气头;3.溶气膜过滤装置;4.离子筛净化装置;5.生活用水水箱;6.饮用水水箱;7.取水装置;8.水泵;9.微纳米曝气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如图I所示的一种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具有如下步骤A:原水采集。水厂开工时,操作人员使用潜水泵抽取原水。抽水过程中,视水质情况,加药装置通过管道向潜水泵出水管路内投放复合絮凝剂,混合有复合絮凝剂的原水通过潜水泵泵入原水絮凝箱I,复合絮凝剂和原水在原水絮凝箱I内得到了充分混合;B:原水絮凝沉淀。进入原水絮凝箱I内的来水经絮凝沉淀后颜色变清,水体中大部分悬浮物、有机物得到了沉降。所使用的复合絮凝剂含有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C:脱氮曝气处理。在经步骤B处理后的清水中按比例添加有机复合脱氮剂,启动微纳米曝气装置9,在曝气作用下,水中的氨、氮、BOD, COD得到了较好的降解,曝气处理后的水携带大量的微小气泡,可持续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所使用的有机复合脱氮剂含有乳酸、乙酯、乙醇、丙三醇、聚乙烯多铵盐和过氧化钙;D:溶气膜过滤。经步骤C处理后的水通过管道泵入溶气膜过滤装置3,进水压力为0. 25、. 3MPa,水走壳层。溶气膜过滤装置3内的膜丝采用孔径为0. 002 0. I微米的溶气膜制作。通过管道向溶气膜过滤装置3内的水中注入空气,水中上升的气泡促使溶气膜过滤装置3中的膜丝在水中自由摆动,进一步降解水体中的C0D。由于膜丝的摆动,有效地延缓了膜污染的形成和膜通量的衰减速度,从而减少了膜装置的清洗次数,降低了设备的能耗。过滤后的水通过管道进入生活用水水箱5,储存在生活用水水箱5中的水一部分作为生活用水,另一部分通过管道泵入离子筛净化装置4 ;E:离子筛过滤。进入离子筛净化装置4的生活用水经过离子筛净化装置4的过滤,去除了水中的有害重金属,离子筛净化装置4处理后的水通过管道进入饮用水水箱6作为饮用水。如图2所示的一种移动式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包括取水装置7、与取水装置7依次相通的原水絮凝箱I、微纳米曝气装置9、溶气膜过滤装置3和生活用水水箱5,生活用水水箱5具有生活用水出水口,生活用水水箱5还顺序与离子筛净化装置4和饮用水水箱6相通,饮用水水箱6具有饮用水出水口。本实施例中,取水装置7采用出水口连接有蛇形输水软管的潜水泵。微纳米曝气装置9包括设置在原水絮凝箱I内的沉浸式微纳米曝气头2及原水絮凝箱I外的水泵8,水泵8与微纳米曝气头2管道连接。此微纳米曝气头2在专利号200910265225. 9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使用水泵8进行水力曝气,并设置了 COD在线监测系统,其耗电量为550W,相比常规的鼓风曝气系统,可以大量节约移动水厂的综合能耗。 溶气膜过滤装置3内设置有一端固定、另一端可以在水中自由飘动的中空纤维膜丝,膜丝采用性能优于MBR膜的溶气膜制作,该材料由法国艾科公司生产。离子筛净化装置4目前已在北京万瑞尔高科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络泉”饮用水(直供军方)中得到了应用。本发明的产水全过程采用PLC系统全自动控制,可视水质情况,对加药量进行自动切换及调整。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具有如下步骤 A:原水采集; B:对原水使用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 C:对经絮凝沉淀的水进行微纳米曝气处理和添加脱氮剂进行脱氮处理; D:对经步骤C处理后的水经溶气膜过滤装置(3)进行过滤,经过滤后的水一部分作为生活用水进入生活用水水箱(5)、另一部分进入下一步骤; E:对经步骤D处理的所述的另一部分的水进入离子筛净化装置(4)进行重金属过滤,过滤后的水进入饮用水水箱(6 )。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步骤B中所使用的絮凝剂为含有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的复合絮凝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步骤C中所使用的脱氮剂为含有乳酸、乙酯、乙醇、丙三醇、聚乙烯多铵盐和过氧化钙的有机复合脱氮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步骤D中所使用溶气膜的孔径为0. 002 0. I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步骤D中对溶气膜过滤装置(3)吹入气体使溶气膜发生抖动增加膜通量。
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的移动式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包括取水装置(7)、与取水装置(7)依次相通的原水絮凝箱(I)、微纳米曝气装置(9)、溶气膜过滤装置(3)和生活用水水箱(5),所述的生活用水水箱(5)具有生活用水出水口,所述的生活用水水箱(5)还顺序与离子筛净化装置(4)和饮用水水箱(6)相通,所述饮用水水箱(6 )具有饮用水出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纳米曝气装置(9)包括设置在原水絮凝箱(I)内的沉浸式微纳米曝气头(2)及原水絮凝箱(I)外的水泵(8),水泵(8)与微纳米曝气头(2)管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取水装置(7)包括潜水泵和与潜水泵出水口连接的蛇形输水软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及移动式水处理系统,移动水厂水处理工艺步骤包括原水采集;絮凝沉淀处理;脱氮、曝气处理;溶气膜过滤,经过滤后的水一部分作为生活用水进入生活用水水箱,另一部分进入离子筛净化装置;对进入离子筛净化装置的水进行重金属过滤,过滤后的水进入饮用水水箱,移动式水处理系统包括取水泵、与取水泵管道相连的原水絮凝箱、微纳米曝气装置、溶气膜过滤装置、生活用水水箱、离子筛净化装置、饮用水水箱。该移动式水处理系统既可放在车上,亦可放在平地上,还可以空投后在地面组装后使用;既能提供生活用水,又能提供饮用水,因而满足了边远缺水地区和灾难后水污染地区对生活用水及饮用水的应急需求。
文档编号C02F1/58GK102745861SQ201210206859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
发明者沈钜岳, 陈昌敏 申请人:沈钜岳, 陈昌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