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自流沉淀式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556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体自流沉淀式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水体自流沉淀式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污染处理中,对污水进行处理是必须进行的环节,絮凝沉淀法是目前常用的净化方式之一。现有的絮凝沉淀过滤工艺,净化剂与水体的扩散不够快速、均匀,水体失速后极易在远离絮凝沉淀板的区域沉淀层积,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絮凝过滤效率,另一方面也缩短了净化池自身的清理周期,增加了环保投资成本,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现有的改进型净化池,虽然内部也采用了旋转水体重力自流絮凝沉淀工序,但仍然未能解决净化剂与水体接触效率的问题,水体经絮凝沉淀后,在过滤箱内失速,通过石英砂滤料的速度非常缓慢,过滤效率低下,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提供水体自流沉淀式污水净化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水体自流沉淀式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净化池,所述净化池外壁上设有净化剂管、污水进管、搅拌泵、排渣管和排水管,净化池内部一侧设有两道弧墙,另一侧设有过滤箱,弧墙与过滤箱之间设有絮凝沉淀板,搅拌泵固定连接搅拌爪,搅拌爪设于过滤箱上部,所述第一道弧墙与净化池外壁之间设有水流加速器,所述净化剂管的端部设有雾化喷头,所述污水进管外端部连接加压水泵,所述絮凝沉淀板与排渣管连通,过滤箱内部设有三层石英砂滤料,底部与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渣管与排水管上均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利用加压泵和水流加速器为水体加速,形成高速涡旋水体,雾化喷头促进净化剂与水体的充分快速接触,水体在重力自流作用下充分絮凝沉淀,提高了絮凝沉淀效率,降低了环保成本。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净化池I,所述净化池I外壁上设有净化剂管3、污水进管5、搅拌泵8、排渣管7和排水管12,净化池I内部一侧设有两道弧墙2,另一侧设有过滤箱9,弧墙2与过滤箱9之间设有絮凝沉淀板6,搅拌泵8固定连接搅拌爪11,搅拌爪11设于过滤箱9上部,所述第一道弧墙2与净化池I外壁之间设有水流加速器14,所述净化剂管3的端部设有雾化喷头15,所述污水进管5外端部连接加压水泵4,所述絮凝沉淀板6与排渣管7连通,过滤箱9内部设有三层石英砂滤料10,底部与排水管12连通,所述排渣管7与排水管12上均设有阀门13。运行时,污水经加压水泵4加压后,通过污水进管5斜向上通入净化池I内形成旋转水体,净化剂经雾化喷头15雾化后,与旋转水体充分接触、混合,沿弧墙向前经水流架速器14再次加速后,在絮凝沉淀板6上部空间自流,在重力作用下沉淀,沉淀物经排渣管排出,沉淀后的水体进入过滤箱9,由搅拌爪11带动,加速通过石英砂滤料10,最后经排水管12排出 。
权利要求1.水体自流沉淀式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外壁上设有净化剂管、污水进管、搅拌泵、排渣管和排水管,净化池内部一侧设有两道弧墙,另一侧设有过滤箱,弧墙与过滤箱之间设有絮凝沉淀板,搅拌泵固定连接搅拌爪,搅拌爪设于过滤箱上部,所述第一道弧墙与净化池外壁之间设有水流加速器,所述净化剂管的端部设有雾化喷头,所述污水进管外端部连接加压水泵,所述絮凝沉淀板与排渣管连通,过滤箱内部设有三层石英砂滤料,底部与排 水管连通,所述排渣管与排水管上均设有阀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水体自流沉淀式污水净化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净化池,所述净化池外壁上设有净化剂管、污水进管、搅拌泵、排渣管和排水管,净化池内部设有弧墙、过滤箱和絮凝沉淀板,净化剂管端部设有雾化喷头,污水进管连接加压水泵,过滤箱上端设有搅拌爪。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利用加压泵和水流加速器为水体加速,形成高速涡旋水体,雾化喷头促进净化剂与水体的充分快速接触,水体在重力自流作用下充分絮凝沉淀,提高了絮凝沉淀效率,降低了环保成本。
文档编号C02F9/04GK203159374SQ201320186490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5日
发明者谢剑晓 申请人:谢剑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