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复合滤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086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单级复合滤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滤芯外筒体及与其相配合的滤芯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外筒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装有折叠膜滤芯、聚酯棉和碳粉;所述滤芯外筒体内还设置有一第一进水管,该第一进水管进水端与进水口相联接,其出水端位于聚酯棉下方;所述折叠膜滤芯的出水口与滤芯外筒体的出水口相联接,该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可以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有效的提高和解决第一级滤芯阻塞、更换频繁过高的问题。
【专利说明】单级复合滤芯结构
[0001]抟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级复合滤芯结构,此结构可单级独立使用;也可配合二级、三级、多级过滤器共同使用,广泛应用在净水器市场。
[0003]【背景技术】:
[0004]目前净水器市场一般都是每单级为一种介质,并没有在每一级中具有多道过滤的工序,如此就增加了对滤芯更换的频率,在一般的使用中,每次更换滤芯的周期为六个月,而且其处理量及精确度不高。
[0005]
【发明内容】
: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级复合滤芯结构,该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可以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有效的提高和解决第一级滤芯阻塞、更换频繁过高的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一种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滤芯外筒体及与其相配合的滤芯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外筒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装有折叠膜滤芯、聚酯棉和碳粉;所述滤芯外筒体内还设置有一第一进水管,该第一进水管进水端与进水口相联接,其出水端位于聚酯棉下方;所述折叠膜滤芯的出水口与滤芯外筒体的出水口相联接。
[000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管穿设在折叠膜滤芯与聚酯棉中,其出水端位于滤芯外筒体底部。
[000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聚酯棉的外径不小于滤芯外筒体的内径,所述折叠膜滤芯的外径小于滤芯外筒体的内径。
[00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膜滤芯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间设置有外筒体及内筒体,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的筒壁均开设有过水口,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设置有折叠膜;所述折叠膜滤芯的出水口设置在上盖上,所述上盖设置有与第一进水管相联接第二进水管。
[00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筒体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进水管且相配合的两弧形片体,所述下盖开设有一通孔用于穿设第一进水管。
[00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外周部向下延伸有第一筒体,所述下盖外周部对应位置向上延伸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与外筒体配合联接;所述上盖中部向下延伸有第三筒体,所述下盖中部对应位置向上延伸有第四筒体,所述第三筒体与第四筒体与内筒体配合联接。
[00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管位于聚酯棉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接聚酯棉的凸环。
[00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管包括相联接的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与第四进水管在聚酯棉中部密封联接,凸环位于第四进水管。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滤芯外筒体的进水口间设置有单向阀防止过滤水与碳粉一同回流。[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新型复合滤芯的结构,有效的提高和解决第一级滤芯阻塞问题,并且此设计降低了同样配置下的产品成本,提升产品性价比;另外使滤芯的更换频率降低,可由6个月更换一次提高到12-18个月更换一次;处理量由使用两级的4T提高到使用单级的20T ;精度可以提升至亚微米级。
[0017]【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爆炸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膜滤芯上盖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膜滤芯下盖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25]【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7]参考图例,一种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包括具有进水口 11和出水口 12的滤芯外筒体I及与其相配合的滤芯底盖2,所述滤芯外筒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装有折叠膜滤芯3、聚酯棉4和碳粉(图3中A部装有碳粉);所述滤芯外筒体内还设置有一第一进水管5,该第一进水管进水端与进水口相联接,其出水端位于聚酯棉下方;所述折叠膜滤芯的出水口与滤芯外筒体的出水口相联接。
[0028]为了保证整体滤芯结构的紧凑性,所述第一进水管穿设在折叠膜滤芯与聚酯棉中,其出水端位于滤芯外筒体底部,该设计方案可以节省对滤芯外筒体径向设计尺寸。
[0029]为了提高对自然水的过滤效果;所述聚酯棉的外径不小于滤芯外筒体的内径,所述折叠膜滤芯的外径小于滤芯外筒体的内径,这样就可实现所有的自然水先经过碳粉、再经过聚酯棉过滤,最后经过折叠膜的过滤,使自然水得到最高效果的过滤,达到单级复合水处理的效果。
[0030]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折叠膜滤芯包括上盖31和下盖32,所述上盖与下盖间设置有外筒体33及内筒体34,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的筒壁均开设有过水口 35,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设置有折叠膜36 ;所述折叠膜滤芯的出水口 37设置在上盖上,所述上盖设置有与第一进水管相联接第二进水管6。
[0031]为了保障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进水管的稳定性,所述内筒体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进水管且相配合的两弧形片体38,所述下盖开设有一通孔39用于穿设第一进水管。
[0032]为了增加折叠膜滤芯的稳定性,使上盖和下盖可以牢牢固定外筒体及内筒体,所述上盖外周部向下延伸有第一筒体311,所述下盖外周部对应位置向上延伸有第二筒体321,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与外筒体配合联接;所述上盖中部向下延伸有第三筒体312,所述下盖中部对应位置向上延伸有第四筒体322,所述第三筒体与第四筒体与内筒体配合联接。
[003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管位于聚酯棉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接聚酯棉的凸环51 ;所述第一进水管包括相联接的第三进水管52和第四进水管53,所述第三进水管与第四进水管在聚酯棉中部密封联接,凸环位于第四进水管。
[0034]为了防止水的倒流及倒流水所带出的碳粉;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滤芯外筒体的进水口间设置有单向阀9。
[0035]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自然水经过第一进水管进入滤芯外筒体后,先经过聚酯棉的第一次过滤,然后从过水口进入折叠膜滤芯进行二次过滤再从滤芯外筒体的出水口排出。
[0036]过滤水路路径为:先将市政水引入滤芯的底部,先通过碳粉,再经过聚酯棉,最后通过折叠膜侧壁流入,从滤芯的中心孔流出,完成整个的过滤过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滤芯外筒体及与其相配合的滤芯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外筒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装有折叠膜滤芯、聚酯棉和碳粉;所述滤芯外筒体内还设置有一第一进水管,该第一进水管进水端与进水口相联接,其出水端位于聚酯棉下方;所述折叠膜滤芯的出水口与滤芯外筒体的出水口相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穿设在折叠膜滤芯与聚酯棉中,其出水端位于滤芯外筒体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棉的外径不小于滤芯外筒体的内径,所述折叠膜滤芯的外径小于滤芯外筒体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膜滤芯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间设置有外筒体及内筒体,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的筒壁均开设有过水口,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设置有折叠膜;所述折叠膜滤芯的出水口设置在上盖上,所述上盖设置有与第一进水管相联接第二进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进水管且相配合的两弧形片体,所述下盖开设有一通孔用于穿设第一进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外周部向下延伸有第一筒体,所述下盖外周部对应位置向上延伸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与外筒体配合联接;所述上盖中部向下延伸有第三筒体,所述下盖中部对应位置向上延伸有第四筒体,所述第三筒体与第四筒体与内筒体配合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2、6中任一的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位于聚酯棉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接聚酯棉的凸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包括相联接的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与第四进水管在聚酯棉中部密封联接,凸环位于第四进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1、2、6、8中任一的单级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滤芯外筒体的进水口间设置有单向阀防止过滤水与碳粉一同回流。
【文档编号】C02F9/02GK203754512SQ201320786579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王云川, 丁键, 严建勇, 李镜明, 张从升 申请人: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