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段式去除水中氨氮的组合反应槽及污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69170发布日期:2018-12-07 21:4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两段式去除水中氨氮的组合反应槽,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反应槽(2)和第二反应槽(3),第一反应槽的上部开设有向其中注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口(1),第二反应槽的上部设置有将净化后污水排出的出水管,第一反应槽、第二反应槽的底部均设置有曝气头(7),曝气头连通有供气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槽和第二反应槽的底部均接种有含有亚硝化菌菌落和厌氧氨氧化菌菌落的污泥;第一反应槽与第二反应槽通过连接管(4)相连通,以便将第一反应槽内的污水导流至第二反应槽内;曝气头实现对第一反应槽和第二反应槽中污水的微氧曝气,以便在两个反应槽内同时进行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实现污水中氨氮的去除;

所述连通管(4)和出水管(5)均为S形管,S形管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弧度为90度的弯头,中间为连通两弯头的竖管;作为连通管的S形管的下端口位于第一反应槽内,上端口位于第二反应槽内,作为出水管的S形管的下端口位于第二反应槽内,上端口与外界相通,确保了污泥能够有效地停留在每个反应槽内,同时又可将失去活性没有沉淀能力的污泥自动排出;

所述连通管(4)和出水管(5)的顶部高于第一反应槽(2)和第二反应槽(3)中的水面,连通管和出水管下端的进口分别位于第一反应槽和第二反应槽中水位的1/2至2/3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式去除水中氨氮的组合反应槽,其特征在于:由于厌氧氨氧化过程是厌氧过程,过高的溶解氧会对厌氧氨氧化菌落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控制第一反应槽(2)和第二反应槽(3)的微氧曝气的溶解氧值在0.2~0.4mg/L之间;同时,由于第二反应槽中氨氮浓度低于第一反应槽中氨氮的浓度,因此第二反应槽的曝气量应低于第一反应槽的曝气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式去除水中氨氮的组合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槽(2)和第二反应槽(3)的上端均开口,进水口(1)的高度稍低于水面,在进水过程中,通过污水的流动,增加空气向水体的自然溶氧。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式去除水中氨氮的组合反应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a).接种污泥,在第一反应槽和第二反应槽的底部接种含有亚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菌落的污泥;

b).进水,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口流入第一反应槽中,并经连通管由第一反应槽进入第二反应槽中,使得第一反应槽和第二反应槽中的水位到达出水管的出口高度;

c).间歇曝气,采用间歇式通入空气的方式,通过供气管和曝气头向第一反应槽和第二反应槽中通入空气,以使两反应槽中的污水中溶解适量的溶解氧;曝气的同时具有混合搅拌泥水混合物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微生物的活性,停止曝气期间用于污泥静置分离;

d).亚硝化反应,在第一反应槽和第二反应槽中,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氨氮以氧气为电子受体被转化为亚硝氮,转化污水中的部分氨氮,并消耗掉溶解氧;

e).厌氧氨氧化反应,在两反应槽中,由于处于微氧环境,厌氧氨氧化菌以氨氮为电子供体、亚硝氮为电子受体,将其转化为氮气,实现脱氮过程;

f).间歇进水,在停止曝气的后期污水通过进水口流入第一反应槽,由于第一反应槽与第二反应槽的连通性,第一反应槽的污水会通过连通管自动流入第二反应槽,第二反应槽的污水自动从出水口流出,实现污水中氨氮的去除。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