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土壤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17856阅读:1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矿山土壤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尾矿废渣。这些废渣的处理与处置一般采用尾矿库的方式存积,不仅占了大量的土地,还通过酸化、降雨淋滤等作用污染土壤、地下水及地表水。

对于目前矿区及周边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含重金属的废渣与废弃物,常用的无害化技术是固化,固化是加入添加剂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通过重金属的吸附或者共沉淀作用改变其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降低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浸出毒性、生物有效性和溶解迁移性,减少由于雨水淋溶或者渗透对动植物造成危害。

现有技术中,矿山土壤修复技术主要采用土壤基质构建技术与植被种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土壤基质构建技术是在矿山表面覆土,使矿山土壤表面形成易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基质。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矿山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存在如下几点问题。首先,由于矿山土壤表面土壤基质保水保肥性能的限制,在干旱或降雨量大的环境条件下,土壤的水分与养料容易流失,导致植被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其次,由于植被类型及其组合方式的不合理导致植物在矿山土壤表面的存活率低,植被维护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土壤生态修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矿山土壤生态修复方法,该修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待修复的矿山土壤翻整破碎并晾晒,翻整深度至15-25cm,破碎粒径至1-3cm,晾晒3-5天,重复上述步骤3-4次;

2)以凹凸棒石、甘蔗渣、生石灰和秸秆为基料,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腐植酸钠、羟丁基纤维素与水混合均匀,制成含水率为35-45%的生态修复剂;

3)将制得的生态修复剂均匀播撒到翻整破碎后的矿山土壤上,再次翻整矿山土壤;

4)另取生态修复剂覆盖在翻整后的矿山土壤上,覆盖高度为0.3-0.8cm,静置25-35天。

该修复方法还包括向步骤3)中的矿山土壤内通入空气。

步骤2)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生态修复剂包括凹凸棒石12.5-15.5份、甘蔗渣45-55份、生石灰18-22份、秸秆25-30份、枯草芽孢杆菌3.5-5.5份、腐植酸钠5.5-6.5份、羟丁基纤维素7.5-8.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通过本发明对矿山土壤的修复,可以大大改善矿山地质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的生存率;

2)本发明提供的生态修复剂能够改善矿山土壤的性状,提高土壤团粒结构大小,提高土壤孔隙度,有利于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

3)本发明修复方法简单,修复材料制作方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对人畜和周围环境无任何污染,利用多种吸附材料能够吸附矿山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改善土壤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矿山土壤生态修复方法,步骤为:将待修复的矿山土壤翻整破碎并晾晒,翻整深度至25cm,破碎粒径至1cm,晾晒5天,重复上述步骤3次;以重量份计,备取凹凸棒石15.5份、甘蔗渣45份、生石灰22份、秸秆25份、枯草芽孢杆菌5.5份、腐植酸钠5.5份、羟丁基纤维素8.5份;

以凹凸棒石、甘蔗渣、生石灰和秸秆为基料,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腐植酸钠、羟丁基纤维素与水混合均匀,制成含水率为35%的生态修复剂;将制得的生态修复剂均匀播撒到翻整破碎后的矿山土壤上,再次翻整矿山土壤,并向矿山土壤内通入空气;另取生态修复剂覆盖在翻整后的矿山土壤上,覆盖高度为0.8cm,静置25天。

实施例2

一种矿山土壤生态修复方法,步骤为:将待修复的矿山土壤翻整破碎并晾晒,翻整深度至15cm,破碎粒径至3cm,晾晒3天,重复上述步骤4次;以重量份计,备取凹凸棒石12.5份、甘蔗渣55份、生石灰18份、秸秆30份、枯草芽孢杆菌3.5份、腐植酸钠6.5份、羟丁基纤维素7.5份;

以凹凸棒石、甘蔗渣、生石灰和秸秆为基料,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腐植酸钠、羟丁基纤维素与水混合均匀,制成含水率为45%的生态修复剂;将制得的生态修复剂均匀播撒到翻整破碎后的矿山土壤上,再次翻整矿山土壤,并向矿山 土壤内通入空气;另取生态修复剂覆盖在翻整后的矿山土壤上,覆盖高度为0.3cm,静置35天。

实施例3

一种矿山土壤生态修复方法,步骤为:将待修复的矿山土壤翻整破碎并晾晒,翻整深度至20cm,破碎粒径至2cm,晾晒4天,重复上述步骤3次;以重量份计,备取凹凸棒石14份、甘蔗渣50份、生石灰20份、秸秆28份、枯草芽孢杆菌4份、腐植酸钠6份、羟丁基纤维素8份;

以凹凸棒石、甘蔗渣、生石灰和秸秆为基料,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腐植酸钠、羟丁基纤维素与水混合均匀,制成含水率为40%的生态修复剂;将制得的生态修复剂均匀播撒到翻整破碎后的矿山土壤上,再次翻整矿山土壤,并向矿山土壤内通入空气;另取生态修复剂覆盖在翻整后的矿山土壤上,覆盖高度为0.6cm,静置30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