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头涌治理设备及其治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185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头涌治理设备及其治理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河道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断头涌治理设备及其治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驱使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河流资源,同时无节制的向河道排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导致许多河流的自净功能基本丧失,水环境恶化,进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河道整治工程,开发出多种河道治理的工艺及产品,主要包括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这些但大多数技术主要针对具有通航功能的河道,且费用高昂,效率低下,而有关断头涌的治理技术鲜有报道,因此开发一种能针对性治理断头涌的工艺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断头涌治理设备,该设备可提高气水交换的传质效率还可给河水进行二次充氧。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头涌治理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断头涌治理设备,包括吸水泵、溶气器和过滤反应器;吸水泵的吸水口伸入断头涌与主干河道的交汇处,吸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至溶气器的进水管,溶气器的出水管连接至过滤反应器,过滤反应器底部设置排水管道将处理后的河水收集再次引入断头涌进而进行多次循环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泵是离心泵或容积泵,吸水泵的吸水口通过穿孔吸水管伸入断头涌与主干河道的交汇处,吸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至溶气器,所述穿孔吸水管均匀开孔,开孔间距为50-300mm,开孔大小为5-50mm的圆孔或多边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溶气器包括进气口、阀门、进气管、溶气腔、喷嘴、溶气器进水管、溶气器出水管;进气口、阀门和进气管顺次连接,进气管与溶气腔连通,溶气器进水管一端与吸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溶气器进水管另一端通过喷嘴延伸至溶气腔内,溶气器出水管一端与溶气腔连通,溶气器出水管另一端与过滤反应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呈喇叭状,进气管与溶气腔连通,进气管上安装有控制阀门;河水通过喷嘴流入溶气腔及溶气器出水管,将空气通过进气口吸入溶气腔内,与河水混合,提高河水的溶氧量。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反应器包括布水系统、过滤介质和排水管道;布水系统的进水口与溶气器出水管连接,布水系统是穿孔管,过滤介质位于布水系统的穿孔管下方便于布水系统中的河水从穿孔管的穿孔中流入过滤介质中,过滤后的河水均流入排水管道中,排水管道将过滤后的河水再次引入断头涌中。

优选地,所述过滤介质包括砂砾、陶粒、沸石或活性炭。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道伸入河道的部分均匀开孔,开孔间距为50-300mm,开孔大小为5-50mm的圆孔或多边形孔。

优选地,所述过滤介质位于布水系统的穿孔管下方200-1500mm。

优选地,所述穿孔管是塑料、碳钢、不锈钢或玻璃钢的管道。

一种断头涌治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吸水泵设置在断头涌与主干河道的交汇附近,吸水泵进水端通过穿孔管,均匀的吸入河水,吸水泵出水端与溶气器相连;

S2:河水通过喷嘴流入溶气腔及出水管时,形成局部真空,将空气通过进气口吸入,并与河水混合,提高河水的溶氧量,经充氧后的河水通过溶气器出水管流入布水系统;

S3:河水通过布水系统均匀滴入高效过滤反应器中,经过过滤介质及附着于过滤介质上的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河水中包括COD、氨氮和SS的污染物之后流入反应器底部;

S4:反应器底部设置排水管道,将处理后的河水通过出水布水管均匀地喷入断头涌末端,并进行充氧;

S5:循环进行S1-S4,实现断头涌的内部循环作用,从而达到污水治理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利用河水与空气在溶气器的充分混合,使空气在河水中比正常的气水交换有更高效的传质效率;同时在河水喷入高效过滤器时能进行二次充氧;本工艺能耗低,操作简单可靠,具有高效的氧气传递效率,不仅能去除COD、氨氮、SS,同时能增加河水的溶氧量,另外本发明设备具有无阻塞、不受河水中SS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设备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设备的溶气器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设备的过滤反应器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断头涌治理设备,包括吸水泵5、溶气器6和过滤反应器2;吸水泵5的吸水口伸入断头涌1与主干河道的交汇处,吸水泵5的出水口连接至溶气器6的进水管,溶气器6的出水管连接至过滤反应器2,过滤反应器2底部设置排水管道8将处理后的河水收集再次引入断头涌1进而进行多次循环处理。

吸水泵5是离心泵或容积泵,吸水泵5的吸水口通过穿孔吸水管伸入断头涌1与主干河道的交汇处,吸水泵5的出水口连接至溶气器6,穿孔吸水管均匀开孔,开孔间距为50-300mm,开孔大小为5-50mm的圆孔或多边形孔。

溶气器6包括进气口11、阀门12、进气管13、溶气腔14、喷嘴15、溶气器进水管16、溶气器出水管17;进气口11、阀门12和进气管13顺次连接,进气管13与溶气腔14连通,溶气器进水管16一端与吸水泵5的出水口连接,溶气器进水管16另一端通过喷嘴15延伸至溶气腔14内,溶气器出水管17一端与溶气腔14连通,溶气器出水管17另一端与过滤反应器2连接。

进气口11呈喇叭状,进气管13与溶气腔14连通,进气管13上安装有控制阀门12;河水通过喷嘴15流入溶气腔14及溶气器出水管17,将空气通过进气口11吸入溶气腔14内,与河水混合,提高河水的溶氧量。

过滤反应器2包括布水系统7、过滤介质10和排水管道8;布水系统7的进水口与溶气器2出水管连接,布水系统7是穿孔管,过滤介质10位于布水系统的穿孔管下方便于布水系统7中的河水从穿孔管的穿孔中流入过滤介质10中,过滤后的河水均流入排水管道8中,排水管道8将过滤后的河水再次引入断头涌1中。

过滤介质10包括砂砾、陶粒、沸石或活性炭。

排水管道8伸入河道的部分均匀开孔,开孔间距为50-300mm,开孔大小为5-50mm的圆孔或多边形孔。

过滤介质位10于布水系统的穿孔管下方200-1500mm。

穿孔管是塑料、碳钢、不锈钢或玻璃钢的管道。

一种断头涌治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吸水泵5设置在断头涌1与主干河道的交汇附近,吸水泵5进水端通过穿孔管,均匀的吸入河水,吸水泵5出水端与溶气器6相连;

S2:河水通过喷嘴15流入溶气腔14及出水管13时,形成局部真空,将空气通过进气口11吸入,并与河水混合,提高河水的溶氧量,经充氧后的河水通过溶气器6出水管流入布水系统7;

S3:河水通过布水系统7均匀滴入高效过滤反应器中,经过过滤介质10及附着于过滤介质上的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河水中包括COD、氨氮和SS的污染物之后流入反应器底部;

S4:反应器底部设置排水管道8,将处理后的河水通过出水布水管均匀地喷入断头涌末端,并进行充氧;

S5:循环进行S1-S4,实现断头涌的内部循环作用,从而达到污水治理的目的。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