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农田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2846阅读:9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农田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农田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新技术,由于其具有建设投资和运行管理成本低廉、能耗低、运行周期长以及运行效果稳定等优点而逐渐被应用于广大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

农田湿地存在多点进水的特征,多点进水导致农田尾水湿地难以按照预定的次序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农田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通过地形引导的方式,将水流集中引导至湿地处理单元处理农田尾水,可有效净化农业面源中的氮、磷、悬浮物等污染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高效农田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包括湿地处理单元以及设置在湿地处理单元内的进水口、沉淀区、浅水沉水植物区、深水沉水植物区、挺水植物区和浮叶植物区,所述的沉淀区分别与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浅水沉水植物区分别布置在沉淀区的附近,所述的深水沉水植物区布置在湿地处理单元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挺水植物区围绕在深水沉水植物区的周围,所述的浮叶植物区围绕在挺水植物区的周围,所述的浮叶植物区周围设置有隔离埂,所述的隔离埂高出水面0.2m,种植草本植物。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淀区水深1.5m;浅水沉水植物区水深0.5m;深水沉水植物区水深1m,挺水植物区水深0.2m;浮叶植物区水深0.5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湿地处理单元内的水流从进水口进入依次流经沉淀区、浅水沉水植物区、浮叶植物区、挺水植物区、深水沉水植物区内。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埂的中间位置还开设一通孔形成出水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高效农田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通过地形引导的方式,将水流集中引导至湿地处理单元处理农田尾水,可有效净化农业面源中的氮、磷、悬浮物等污染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高效农田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中湿地处理单元分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高效农田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湿地处理单元,11、进水口,12、沉淀区,13、浅水沉水植物区,14、深水沉水植物区,15、挺水植物区,16、浮叶植物区,17、隔离埂,18、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高效农田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包括湿地处理单元1以及设置在湿地处理单元1内的进水口11、沉淀区12、浅水沉水植物区13、深水沉水植物区14、挺水植物区15和浮叶植物区16,所述的沉淀区12分别与进水口11连接,所述的浅水沉水植物区13分别布置在沉淀区12的附近,所述的深水沉水植物区14布置在湿地处理单元1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挺水植物区15围绕在深水沉水植物区14的周围,所述的浮叶植物区16围绕在挺水植物区15的周围,所述的浮叶植物区16周围设置有隔离埂17,所述的隔离埂17高出水面0.2m,种植草本植物。

上述中,所述的沉淀区水深1.5m;浅水沉水植物区水深0.5m;深水沉水植物区水深1m,挺水植物区水深0.2m;浮叶植物区水深0.5m。

如图2所示,所述的湿地处理单元1内的水流从进水口11进入依次流经沉淀区12、浅水沉水植物区13、浮叶植物区16、挺水植物区15、深水沉水植物区14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离埂17的中间位置还开设一通孔形成出水口18,方便污水从深水沉水植物区出来后就从出水口18排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高效农田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通过地形引导的方式,将水流集中引导至湿地湿地处理单元处理农田尾水,可有效净化农业面源中的氮、磷、悬浮物等污染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