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无动力调节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2665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形无动力调节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形无动力调节池。



背景技术:

调节池是水处理系统中重要的构筑物。因为水处理系统在不同时间段的进水水质水量差别较大,所以在进入处理系统之前,需要调节池平衡均化,以免对后续处理系统造成冲击。

传统调节池的调节方式主要分为曝气调节、水泵调节、搅拌调节、设置隔墙调节等。前三者属于外加动力调节法,通过在调节池内设置曝气装置、循环装置、搅拌装置等,对调节池内水质进行强制调节,但这种方法会大大增加污水处理系统的能耗;设置隔墙调节利用进水自身水力混合,运行成本低,但现有方形池体一般以形成推流为主,调节效果不理想,水头损失大,难以做到水质水量充分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高效的圆形无动力调节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形无动力调节池,包括圆形池体,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排泥放空装置,螺旋形隔板。圆形池体可以是敞口式,也可以是加盖密闭式,当所述池体是加盖密闭式时,盖上设置减压阀与出气口,且出气口与排气管路相连。圆形池体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以是碳钢或玻璃钢一体化结构。进水装置优选的设置于池体中心底部,可利用进水的冲击力形成上升流,并可在清洗池体时用作中心排空口。出水装置优选的设置于池体侧壁中上部,且出水位置可上下调节,当出水位置位于水面以上时可使调节池蓄水,当出水位置位于水面以下时可使调节池正常出水,当出水位置恰好位于水面时可使调节池排渣。排泥放空装置优选的设置于池体侧壁下部,排泥放空装置可以设置一个或几个,既可以用于调节池末端底部沉积污泥的排出,又可以用于调节池放空检修维护。螺旋形隔板设置于圆形池体内,其延伸方向与池体弧度方向一致,以使水流从进水装置到出水装置之间形成旋流。螺旋形隔板的表面可以设置小突起或短隔板,用以切割水流形成局部湍流。螺旋形隔板可以是碳钢材质或弹性材质,可以是整体制成或分部制成,可以永久接合或拼接在池体底部。

本发明的优势是利用圆形池体与螺旋形隔板形成上升旋流,增加水体扰动,从而实现无动力调节水质水量。本发明既能够提高调节性能,又能够减少设备的使用和损耗。通过预制此设备,还可以降低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施工建设难度与成本,特别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圆形无动力调节池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圆形无动力调节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圆形无动力调节池。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圆形无动力调节池,包括圆形池体1,进水装置2,出水装置3,排泥放空装置4,螺旋形隔板5。圆形池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进水装置2,侧壁中上部设有出水装置3,侧壁下部设有排泥放空装置4,圆形池体1内还竖立设置螺旋形隔板5。出水装置3由出水管31、连接管32、高度调节装置33、出水口34组成。螺旋形隔板5的高度低于圆形池体1的高度,且延伸方向与池体弧度方向一致。

使用时,水从圆形池体1底部中心位置的进水装置2进入,在螺旋形隔板5的作用下,进水顺着螺旋形隔板5由内到外的方向流动,流动至螺旋形隔板5的最外围,并且水位达到螺旋形隔板5的中上部时,从出水装置3流出,进入后续处理单元。圆形池体1内位于螺旋形隔板5最外围如有污泥沉积,可通过排泥放空装置4排出。

如图2所示,所述进水装置2位于圆形池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水从底部进入,既可利用进水的冲击力形成上升流,又可在清洗池体时用作中心排空口。所述出水装置3位于圆形池体1侧壁中上部,出水管31通过连接管32与出水口34相连接,高度调节装置33控制出水管31的位置可上下调节。当出水位置位于水面以上时可使调节池蓄水,当出水位置位于水面以下时可使调节池正常出水,当出水位置恰好位于水面时可使调节池排渣。所述排泥放空装置4位于池体侧壁下部,既可用于排出池底沉积污泥,又可在检修维护时用于放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