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水景观水体的水质保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828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再生水景观水体的水质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保持结构包括设置在土基(15)上的蓄水池(2)、设置在所述蓄水池(2)内的臭氧净化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蓄水池(2)下侧的滤坡净化单元,所述臭氧净化单元包括高于蓄水池(2)水面设置的平台(1)、设置在所述平台(1)上的臭氧发生器(9)、设置在所述蓄水池(2)底部的曝气头(16)以及连接臭氧发生器(9)与曝气头(16)的通气管(17),所述滤坡净化单元包括滤坡外壁(5)以及自内而外依次设置在所述滤坡外壁(5)内的过滤硝化层、反硝化层(13)、砾石布水层(14),所述蓄水池(2)上部设有进水口(3),所述蓄水池(2)底部设有与所述过滤硝化层相连通的连接口(4),所述砾石布水层(14)的下部设有出水口(8),所述进水口(3)、蓄水池(2)、连接口(4)、过滤硝化层、反硝化层(13)、砾石布水层(14)、出水口(8)依次构成再生水的流通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上设有景观构筑物(10),所述臭氧发生器(9)设置在所述景观构筑物(10)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2)为直径4m、高1~1.5m的环形水池;所述蓄水池(2)外壁、平台(1)均为不透水混凝土材质,并且所述蓄水池(2)的内侧设有防渗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坡净化单元的横截面为环形,并且所述滤坡净化单元的高度由内向外呈缓坡状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质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坡外壁(5)为不透水混凝土材质,并且所述滤坡外壁(5)的内侧设有防渗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坡净化单元的深度为2~2.5m,宽度为2~2.5m,并且所述滤坡净化单元内容纳的再生水量大于蓄水池(2)内容纳的再生水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硝化层与所述反硝化层(13)之间设有第一隔板(6),所述反硝化层(13)与所述砾石布水层(14)之间设有第二隔板(7),所述第一隔板(6)的下部、所述第二隔板(7)的上部均设有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硝化层包括上层的过滤层(11)及下层的硝化层(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质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11)由粒径为15~20mm的石英砂填充形成;所述硝化层(12)由粒径为5~10mm的沸石、钢渣以2:1的体积比混合填充形成;所述反硝化层(13)由粒径为2~5mm的陶粒填充形成;所述砾石布水层(14)由粒径为10~30mm的砾石填充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4)、出水口(8)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