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酸水体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91802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到有机酸水体改良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控制是我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的优劣决定了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养殖水体中,水质是水体环境质量的直观表现,一些可溶性物质、气体影响了水质,而水体底质是水体环境质量的根本。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追求高产量和高效益的养殖方式给水体底质带来了空前的生态压力。过度肥水积聚的肥料、大量投饵残剩的饵料、水产动物的代谢产物、因消毒或治疗而带入的难降解物质大量积聚在水体底部,过量消耗水体底部本已不多的溶解氧,使底质长期处于一个还原性的厌氧环境,生物种群以厌氧微生物为主。长期的缺氧环境使得水体底部病源微生物滋生,有机物分解不彻底,底质发酵造成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大量产生,尤其在高温季节成为热源,严重影响了底栖性水产动物的生存。底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通过沉淀—溶解反应、水体搅动和交换等过程再次进入水体中,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故对水产养殖底质的改良显得尤为重要。而现有的水体改良剂的效果不够理想。伴随着水产品产量的稳步增长,养殖水体的污染情况也日趋严重。各种养殖水体的污染源有所不同,但污染情况均不容乐观。现有的水体治理过程中,不能够有效控制氨盐及亚硝酸盐的含量,对水体的污染较大,不利于水体中动植物生长繁殖。为此十分有必要发明有机酸水体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来改善水体水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有机酸水体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有机酸水体改良剂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甲酸5~10份、乙酸3~6份、柠檬酸4~8份、胺盐3~9份、甘露醇0.1-1份、芥酸0.01-0.1份、羟基丙酸钙2~4份、甜菜碱两性表活性剂5~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20份、水20-50份。进一步的,甲酸的质量浓度在85%以上,乙酸和柠檬酸的质量浓度在95%以上。胺盐为氯化铵或碳酸铵, 有机酸水体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将水加入容器中,优选的,容器为陶瓷容器,然后按配比依次加入甲酸、乙酸、柠檬酸和胺盐,并轻轻的搅拌。并控制溶液的温度为39~41℃,混合均匀,最后冷却备用,冷却的条件为温度为2~4℃。制备益生菌原液:将在LB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枯草芽孢杆菌YB-1CGMCCNo.5116、蜡状芽孢杆菌YB-2CGMCCNo.5117和弯曲芽孢杆菌XH-1CGMCCNo.5115,比例为1:1:1,分别加入2116E培养基,pH7.0~8,35~45℃,震荡培养,震荡培养时间为12~15h。再以1:1:1的体积比混合,制备成益生菌原液。液态发酵培养向在密闭式发酵反应器中加入发酵液,并按0.1~1%的体积比加入营养物质,同时加入甘露醇、芥酸,再将上述制备的益生菌原液,按3-5%的体积比接种,进行发酵,压力为0.1~0.25Mpa,37℃发酵24h,制得发酵产物。喷雾干燥处理,所得的发酵产物喷雾到吸附载体,干燥处理,干燥处理的时间为3~5分钟。称取羟基丙酸钙、甜菜碱两性表活性剂,加入,进行搅拌,添加到上述发酵物中,得到混合物,并在35~40℃摇晃,摇晃的时间为10~30分钟。将上述混合物和所得的液体进行混合,即可得到有机酸水体改良剂。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能够降解水体中氨氮达73-86%、降解硫化氢83%以上、降解亚硝酸盐84%以上;同时,由于有害藻类的生长依赖于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等,通过该有机酸水体改良剂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降低水体PH值来降低氨氮含量,同时调节生物体内的环境,增强食欲。另外,还可以络合水中的重金属,降低水体污染的可能性,可以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分解水中的过剩残饵,保护水中有益藻类和有益菌,使水质达到良好的生态平衡,有利于鱼、虾、贝类水产动物的将康成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实施例1:

有机酸水体改良剂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甲酸5~10份、乙酸3~6份、柠檬酸4~8份、胺盐3~9份、甘露醇0.1-1份、芥酸0.01-0.1份、羟基丙酸钙2~4份、甜菜碱两性表活性剂5~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20份、水20-50份,。进一步的,甲酸的质量浓度在85%以上,乙酸和柠檬酸的质量浓度在95%以上。胺盐为氯化铵或碳酸铵, 有机酸水体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将水加入容器中,优选的,容器为陶瓷容器,然后按配比依次加入甲酸、乙酸、柠檬酸和胺盐,并轻轻的搅拌。并控制溶液的温度为39~41℃,混合均匀,最后冷却备用,冷却的条件为温度为2~4℃。制备益生菌原液:将在LB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枯草芽孢杆菌YB-1CGMCCNo.5116、蜡状芽孢杆菌YB-2CGMCCNo.5117和弯曲芽孢杆菌XH-1CGMCCNo.5115,分别加入2116E培养基,pH7.0~8,35~45℃,震荡培养,震荡培养时间为12~15h。再以1:1:1的体积比混合,制备成益生菌原液。液态发酵培养向在密闭式发酵反应器中加入发酵液,并按0.1~1%的体积比加入营养物质,同时加入甘露醇、芥酸,再将上述制备的益生菌原液,按3-5%的体积比接种,进行发酵,压力为0.1~0.25Mpa,37℃发酵24h,制得发酵产物,发酵的时候加入甘露醇和芥酸可促进微生物发酵,提高发酵产物产量,同时,发酵过程因甘露醇和芥酸的介入,进一步提高发酵产物的改善水质作用,与后续原料混合,产生优异的净水效果。喷雾干燥处理,所得的发酵产物喷雾到吸附载体,干燥处理,干燥处理的时间为3~5分钟。称取羟基丙酸钙、甜菜碱两性表活性剂,加入,进行搅拌,添加到上述发酵物中,得到混合物,并在35~40℃摇晃,摇晃的时间为10~30分钟。将上述混合物和所得的液体进行混合,即可得到有机酸水体改良剂。

实施例2

有机酸水体改良剂,称取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甲酸8份、乙酸5份、柠檬酸7份、胺盐4份、羟基丙酸钙3份、甜菜碱两性表活性剂8份、枯草芽孢杆菌15份、水适量。

有机酸水体改良剂的制备方法:

(1)、将水加入容器中,然后按配比依次加入甲酸、乙酸、柠檬酸和胺盐,并轻轻的搅拌。并控制溶液的温度为38℃,混合均匀,最后冷却备用。

(2)、制备益生菌原液:

将在LB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枯草芽孢杆菌YB-1CGMCCNo.5116、蜡状芽孢杆菌YB-2CGMCCNo.5117和弯曲芽孢杆菌XH-1CGMCCNo.5115,分别加入2116E培养基,pH7.5,35~45℃,震荡培养。再以1:1:1的体积比混合,制备成益生菌原液。

(3)、液态发酵培养

向在密闭式发酵反应器中加入发酵液,并按0.5%的体积比加入营养物质,再将步骤(2)制备的益生菌原液,按4%的体积比接种,进行发酵,压力为0.1Mpa,37℃发酵24h,制得发酵产物。

(4)、喷雾干燥处理

上述步骤(3)所得的发酵产物喷雾到吸附载体,干燥处理。

(5)、称取羟基丙酸钙、甜菜碱两性表活性剂,加入,进行搅拌,添加到步骤(4)的发酵物中,得到混合物,并在38℃摇晃。

(6)、将步骤(5)中的混合物和步骤(1)中的液体进行混合,即可得到有机酸水体改良剂。

步骤(1)中使用的容器为陶瓷容器。

步骤(1)中冷却的条件为温度为3℃。

步骤(2)中震荡培养时间为13h。

步骤(4)中干燥处理的时间为4分钟。

步骤(5)中摇晃的时间为20分钟。

实施例3

有机酸水体改良剂,称取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甲酸10份、乙酸6份、柠檬酸8份、胺盐9份、羟基丙酸钙4份、甜菜碱两性表活性剂10份、枯草芽孢杆菌20份、水适量。

有机酸水体改良剂的制备方法:

(1)、将水加入容器中,然后按配比依次加入甲酸、乙酸、柠檬酸和胺盐,并轻轻的搅拌。并控制溶液的温度为41℃,混合均匀,最后冷却备用。

(2)、制备益生菌原液:

将在LB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枯草芽孢杆菌YB-1CGMCCNo.5116、蜡状芽孢杆菌YB-2CGMCCNo.5117和弯曲芽孢杆菌XH-1CGMCCNo.5115,分别加入2116E培养基,pH8,45℃,震荡培养。再以1:1:1的体积比混合,制备成益生菌原液。

(3)、液态发酵培养

向在密闭式发酵反应器中加入发酵液,并按1%的体积比加入营养物质,再将步骤(2)制备的益生菌原液,按5%的体积比接种,进行发酵,压力为0.25Mpa,37℃发酵24h,制得发酵产物。

(4)、喷雾干燥处理

上述步骤(3)所得的发酵产物喷雾到吸附载体,干燥处理。

(5)、称取羟基丙酸钙、甜菜碱两性表活性剂,加入,进行搅拌,添加到步骤(4)的发酵物中,得到混合物,并在40℃摇晃。

(6)、将步骤(5)中的混合物和步骤(1)中的液体进行混合,即可得到有机酸水体改良剂。

步骤(1)中使用的容器为陶瓷容器。

步骤(1)中冷却的条件为温度为4℃。

步骤(2)中震荡培养时间为15h。

步骤(4)中干燥处理的时间为5分钟。

步骤(5)中摇晃的时间为30分钟。

采用实施例1~3中的有机酸进行施洒,首先将其按1:5的比例加水稀释,施洒的比例为每亩面积的的水体使用5kg稀释的有机酸,然后定期检测水体的相关参数,具体数据见

表1。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所做的更动和润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