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湿地的废水输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3790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湿地的废水输送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的废水输送管。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现有技术中通过输水管将污水、污泥投放到湿地上,由于输水管只从一个方向进入,使得污水在刚开始时易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而使得此处湿地净化负荷增大,长期使用后易使得此处的湿地失去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的废水输送管,具有使污水快速均匀的进入池体内,保证池体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废水输送管,包括输水管以及供输水管内水排放的池体,所述输水管架设在池体上端,所述输水管沿轴线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在高于输水管底部的位置,所述输水管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设有封闭输水管的端盖,所述输水管内沿输水管轴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输水管的端盖,所述转轴周向向远离转轴轴线方向设有若干刮板,所述刮板远离转轴的一端与输水管内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水管的一端开口,便于将废水通入输水管内,将输水管架设在池体上,以及在输水管上沿轴线开设的排水孔,便于废水通过输水管上的排水孔均匀的进入池体内,废水从池体上方多个位置进入池体内,使得池体净化负荷均匀,保证池体的正常使用,排水孔设置在高于输水管底部的位置,使得废水在通过排水孔排放的同时继续向输水管内传输,进而使得输水管架设在池体上的位置都有废水排出,在端盖外驱动转轴转动,进而使得转轴在输水管内带动刮板转动,刮板的设置避免废水中的杂质蓄积在输水管底部,影响后续废水在输水管内的传输,当转轴带动刮板转动时,刮板远离转轴的一端与输水管内壁抵触,因此刮板可以将输水管底部的杂质拨动,使其与输水管底部分离,一部分随着刮板的转动被刮板从排水孔推出,另一部分随着水流从排水孔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板为U形,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刮板与输水管内壁接触的位置设有弧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刮板的设置增大了刮板与输水管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减小了刮板的重量,便于转轴转动,节约材料,且减小了刮板对废水流动的阻力,利于废水在输水管内的流动,刮板与输水管内壁接触的位置设有弧形板,便于转轴带动刮板在转动时,刮板将杂质蓄积在弧形板内,进而使得刮板能推出更多的杂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板远离刮板的一端设有与输水管内壁配合的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面的设置减小了弧形板与输水管内壁的摩擦,便于刮板在输水管内转动以及弧面增大了与输水管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弧面与输水管内壁之间的间隙,因此易将杂质与输水管内壁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刮板之间设有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设置在相邻刮板之间增强了刮板的连接,避免了刮板在将杂质从输水管内壁推出时,杂质反作用于刮板的力使得刮板变形,保证刮板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水管内壁从两端至输水管中部向远离输水管中部轴线方向倾斜,其中一个所述排水孔设置在输水管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输水管内壁从两端至输水管中部向远离输水管中部轴线方向倾斜,使得输水管底部蓄积的废水未能通过排水孔排出时,流到输水管中部,使得输水管中部蓄积更多的废水进而从排水孔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水管内壁涂覆有耐磨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层的设置避免输水管内壁被刮板磨损,保证输水管的强度,另一方面耐磨层避免刮板与输水管内壁因磨损而产生的间隙使得杂质不能被刮板推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水管外壁在排水孔的位置设有导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排水孔排出的废水经过导流管进入池体,导流管的设置避免从排水孔流出的废水滞留在输水管外壁上,造成输水管外壁腐蚀,且导流管的设置减小了废水进入池体时的冲力,避免池体内沉淀的废水再次浑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输水管架设在池体上端,且在输水管沿轴线开设有若干排水孔,使得废水进入输水管后从各个排水孔内流出,保证池体内废水进入的均匀性,输水管内转轴上刮板的设置使得输水管内的杂质被快速推出,避免杂质在输水管的蓄积,使得池体内废水净化负荷均匀,保证池体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11、输水管;111、排水孔;1111、导流管;112、开口;113、端盖;114、转轴;1141、刮板;1142、弧形板;1143、弧面;1144、连接杆;115、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人工湿地的废水输送管,参照图1、图2和图3,包括输水管11,将输水管11架设在池体1上端,输水管11一端开口112,另一端设有封闭输水管11的端盖113,为了使得从开口112进入输水管11内的废水排放到池体1内,输水管11沿轴线开设有若干排水孔111,排水孔111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设置在高于输水管11底部的位置,使得废水在通过排水孔111排放的同时继续向输水管11内传输,保证输水管11架设在池体1上的位置都有废水排出,在输水管11内沿输水管11轴线设有转轴114,转轴114的轴线与输水管11轴线重合,将转轴114的一端伸出输水管11的端盖113,便于驱动转轴114转动,位于输水管11内的转轴114周向向远离转轴114轴线方向设有若干刮板1141,且刮板1141远离转轴114的一端与输水管11内壁抵触,使得刮板1141可以将输水管11底部的杂质拨动,使其与输水管11底部分离;将刮板1141的形状设为为U形,增大了刮板1141与输水管11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减小了刮板1141的重量,节约材料,且减小了刮板1141对废水流动的阻力,利于废水在输水管11内的流动,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刮板1141与输水管11内壁接触的位置设有向同一方向弯曲或者向相反方向弯曲的弧形板1142,同一方向弯曲的弧形板1142,便于转轴114带动刮板1141在转动时,刮板1141将杂质蓄积在弧形板1142内,进而使得刮板1141能推出更多的杂质,向相反方向弯曲的弧形板1142,使得刮板1141在转动时杂质受到不同方向的推力,便于快速将杂质从输水管11底部推出。

参照图3,此外在输水管11内壁涂覆有耐磨层115,由于刮板1141长期与输水管11内壁接触使得输水管11内壁被刮板1141磨损,进而与刮板1141之间产生间隙,不利于输水管11内杂质的推动,因此耐磨层115的设置保证刮板1141的正常作用;在弧形板1142远离刮板1141的一端设有与输水管11内壁配合的弧面1143,便于刮板1141在输水管11内转动以及弧面1143增大了与输水管11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弧面1143与输水管11内壁之间的间隙,因此易将杂质与输水管11内壁分离;在刮板1141推动输水管11底部的杂质时,杂质反作用于刮板1141的力易使得刮板1141变形,因此在相邻刮板1141之间设置连接杆1144,连接杆1144增强了刮板1141的连接;在刮板1141将杂质推动后随着水流从排水孔111内流出,为了避免从排水孔111流出的废水滞留在输水管11外壁上,造成输水管11外壁腐蚀,且减小废水进入池体1时的冲力,因此输水管11外壁在排水孔111的位置设有导流管1111。

具体操作过程:废水从输水管11的开口112处流入输水管11内,从输水管11内的各个排水孔111排出,废水从池体1上方多个位置进入池体1内,使得池体1净化负荷均匀,保证池体1的正常使用,排水孔111内流出的废水进入导流管1111内导流随后进入池体1内,随着废水的进入,转动转轴114使得转轴114上的刮板1141随着转轴114的转动而在输水管11内壁上转动,将输水管11内壁底部蓄积的杂质一部分被刮板1141推动而随着水流流出排水孔111,另一部分被刮板1141推出排水孔111。

实施例2:一种人工湿地的废水输送管,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4,输水管11内壁从两端至输水管11中部向远离输水管11中部轴线方向倾斜,使得输水管11底部蓄积的废水未能通过排水孔111排出时,流到输水管11中部,将其中一个排水孔111设置在输水管11中部,进而使得输水管11中部的水能够通过排水孔111排出,使得输水管11内废水快速进入池体1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