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全自动纯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0133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全自动纯水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系统,特别是指利用水力驱动的全自动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反渗透净水系统一般有前置预处理过滤器、水泵和反渗透膜过滤器,原水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器后会分为净水和浓水。反渗透净水机所产的净水达到卫生部的水质标准,可直接饮用,而浓水在使用时常常直接排放掉。反渗透净水系统的出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主要用来满足家庭中的直接饮用水。但是现有的净水系统都是需要多个阀门控制净水系统中水的流向,且基本需要电磁阀控制,这样使整个系统流程复杂,且都需要带电操作,同时必须有足够大的压力,目前普遍采用高压水泵增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配合超低压反渗透膜,去除高压水泵、电磁阀及压力控制开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的新型的利用水力驱动的全自动纯水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全自动纯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七孔阀、过滤器、反渗透过滤器、反冲洗压力桶、单向阀和储水压力桶,所述七孔阀包括有第一阀体、第一阀体上设置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阀体的阀座上设置有第一膜片,第一膜片控制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之间的导通和关闭,所述第一阀体上方设置有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上设置有净水通道,第二阀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膜片,第二膜片与第一膜片之间设置有顶块,第二膜片在净水通道内的面积大于第一膜片在第一阀体内与进水通道对应的面积,净水通道内的水压变化控制第一膜片、顶块和第二膜片的移动从而实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之间的导通和关闭,所述第二阀体上方设置有第三膜片,第三膜片上设置有膜片托盘,所述第三阀体设置在第二阀体的上方,第三阀体上设置有浓水流入通道、换向通道、排水通道和换向阀芯,所述第三阀体内设置有上阀座和下阀座,换向阀芯下端与第三膜片的托盘联动连接,第三膜片移动带动换向阀芯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换向阀芯与上阀座密封配合或下阀座密封配合,当换向阀芯与上阀座密封配合时换向阀芯与下阀座分离构成换向通道与排水通道贯通设置,当换向阀芯与下阀座密封配合时换向阀芯与上阀座分离构成浓水流入通道与换向通道贯通设置,所述压力桶为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压才可以储存水的桶,所述储水压力桶包括有内腔和外腔,内腔和外腔之间通过膜片隔开,内腔和外腔之间压力可相互影响,所述七孔阀的出水通道连接在过滤器上,过滤器出水连接在反渗透过滤器的进水端上,反渗透过滤器出水端有两个排水口,其中一个为净水出口,另一个为浓水出口,其中净水出口连接单向阀后在连接在七孔阀的净水通道的一端上,净水通道的另一端连接在主储水压力桶的内腔或外腔中,反渗透过滤器的净水出口与单向阀之间连接压力桶,反渗透过滤器的浓水出口连接在七孔阀的浓水流入通道上,所述七孔阀的换向通道连接在主储水压力桶的外腔或内腔中。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实现采用一种集换向阀、断水阀和节流阀一体的七孔阀,结合内外隔离的双层无压储水罐,利用超低压反渗透膜在市政自来水压力下能正常制水工作的特性,达到全自动工作,具体工作原理是:当净水通道压力上升,第三膜片将换向阀芯上移使上阀座换向阀芯密封配合,这样浓水流入通道被关闭,换向阀芯下端离开下阀座,打开排水通道,换向通道的水流通过排水通道流出,同时第二膜片带动第一膜片将第一阀体的进水通道堵住;当净水通道卸压,浓水流入通道的水压将换向阀芯向下推动,换向阀芯下端与下阀座密封配合,关闭排水通道,从浓水流入通道的水流顺换向通道流出,同时第一阀体的进水通道的水压顶开第一膜片,其水流从出水通道流出。另外七孔阀的上述变化实现反渗透过滤器、反冲洗压力桶和储水压力桶内水流的改变,实现反冲洗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阀体上的浓水流入通道与排水通道之间设置有节流通道;所述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周边通过第一压圈分别固定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上,所述第三膜片的周边通过第二压圈固定设置在第二阀体上;所述第三阀体由第三主阀体和第三副阀体固定插接组成,所述换向通道和排水通道设置在第三主阀体上,所述浓水流入通道设置在第三副阀体上,所述第三主阀体和第三副阀体的插接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三主阀体和第三副阀体插接后中部形成容腔,浓水流入通道、换向通道和排水通道均与容腔贯通设置,所述换向阀芯置于容腔内,上阀座和下阀座位于容腔的上下两侧,换向阀芯的下端与膜片托盘固定插接,换向阀芯在膜片托盘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与上阀座或下阀座的密封配合。当然换向阀芯的安装方式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换向阀芯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弹簧座,第三副阀体内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弹簧座对应的第二弹簧座,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设置有抵压弹簧,抵压弹簧促使换向阀芯的下端与膜片托盘抵压配合,换向阀芯在膜片托盘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与上阀座或下阀座的密封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七孔阀的机构更加合理,工作更加稳定,另外换向阀芯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弹簧座,第三副阀体内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弹簧座对应的第二弹簧座,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设置有抵压弹簧,抵压弹簧促使换向阀芯的下端与膜片托盘抵压配合,换向阀芯在膜片托盘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与上阀座或下阀座的密封配合的结构可以使放水速度得到很好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过滤器为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各可以是多组或一组,七孔阀的出水通道后连接活性炭过滤器,所述七孔阀的进水通道之前设置有纤维过滤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过滤效果更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七孔阀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制水状态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制水结束前状态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反向冲洗状态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放水状态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七孔阀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全自动纯水机,包括有七孔阀1、过滤器2、反渗透过滤器3、反冲洗反冲洗压力桶4、单向阀5和储水压力桶6,所述七孔阀1包括有第一阀体11、第一阀体11上设置有进水通道111和出水通道112,所述第一阀体11的阀座113上设置有第一膜片114,第一膜片114控制进水通道111和出水通道112之间的导通和关闭,所述第一阀体11上方设置有第二阀体12和第三阀体13,所述第二阀体12上设置有净水通道121,第二阀体1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膜片122,第二膜片122与第一膜片114之间设置有顶块124,第二膜片122在净水通道12内的面积大于第一膜片114在第一阀体11内与进水通道111对应的面积,这样保证净水通道121的压力与进水压力相同时关闭进水通道111,净水通道121内的水压变化控制第一膜片114、顶块124和第二膜片122的移动从而实现进水通道111和出水通道112之间的导通和关闭,所述第二阀体12上方设置有第三膜片123,第三膜片123上设置有膜片托盘1231,所述第三阀体13设置在第二阀体12的上方,第三阀体13上设置有浓水流入通道131、换向通道132、排水通道133和换向阀芯134,浓水流入通道131与排水通道133之间设置有节流孔137,所述第三阀体13内设置有上阀座135和下阀座136,换向阀芯134下端与第三膜片123的托盘1231联动连接,第三膜片123移动带动换向阀芯134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换向阀芯134与上阀座135密封配合或下阀座136密封配合,当换向阀芯134与上阀座135密封配合时换向阀芯134与下阀座136分离构成换向通道132与排水通道133贯通设置,当换向阀芯134与下阀座136密封配合时换向阀芯134与上阀座135分离构成浓水流入通道131与换向通道132贯通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反冲洗压力桶4为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压才可以储存水的桶,其压力可以是弹簧给它也可以是气压等,这种类型的压力桶在市场上也是存在的,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就不详细描述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水压力桶6包括有内腔和外腔,内腔和外腔之间通过膜片隔开,内腔和外腔之间压力可相互影响,这里的外腔围设在内腔周边,且内腔为净水腔,外腔为浓水腔,实际上可以相反设置,所述七孔阀1的出水通道112连接在过滤器2上,过滤器2出水连接在反渗透过滤器3的进水端上,反渗透过滤器3出水端有两个排水口,其中一个为净水出口,另一个为浓水出口,其中净水出口连接单向阀5后在连接在七孔阀1的净水通道121的一端上,净水通道121的另一端连接在储水压力桶6的净水腔中,反渗透过滤器3的净水出口与单向阀5之间连接反冲洗压力桶4,反渗透过滤器3的浓水出口连接在七孔阀1的浓水流入通道131上,所述七孔阀1的换向通道132连接在储水压力桶6的浓水腔中;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实现采用一种集换向阀、断水阀和节流阀一体的七孔阀1,结合内外隔离的双层无压储水罐,利用超低压反渗透过滤器在市政自来水压力下能正常制水工作的特性,达到全自动工作,具体工作原理是:当净水通道121压力上升,第三膜片123将换向阀芯134上移使上阀座135换向阀芯134密封配合,这样浓水流入通道131被关闭,换向阀芯134下端离开下阀座136,打开排水通道133,换向通道132的水流通过排水通道133流出,同时第二膜片122带动第一膜片114将第一阀体11的进水通道111堵住;当净水通道121卸压,浓水流入通道131的水压将换向阀芯134向下推动,换向阀芯134下端与下阀座136密封配合,关闭排水通道133,从浓水流入通道131的水流顺换向通道132流出,同时第一阀体11的进水通道111的水压顶开第一膜片114,其水流从出水通道112流出。另外七孔阀1的上述变化实现反渗透过滤器3、反冲洗压力桶4和储水压力桶6内水流的改变,实现反冲洗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114和第二膜片122的周边通过第一压圈分别固定在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2上,所述第三膜片123的周边通过第二压圈固定设置在第二阀体12上;所述第三阀体13由第三主阀体13A和第三副阀体13B固定插接组成,所述换向通道132和排水通道133设置在第三主阀体13A上,所述浓水流入通道131设置在第三副阀体13B上,所述第三主阀体13A和第三副阀体13B的插接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三主阀体13A和第三副阀体13B插接后中部形成容腔138,浓水流入通道131、换向通道132和排水通道133均与容腔138贯通设置,所述换向阀芯134置于容腔138内,上阀座135和下阀座136位于容腔138的上下两侧,换向阀芯13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弹簧座1341,第三副阀体13B内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弹簧座1341对应的第二弹簧座13B1,第一弹簧座1341和第二弹簧座13B1之间设置有抵压弹簧139,抵压弹簧139促使换向阀芯134的下端与膜片托盘1231抵压配合,换向阀芯134在膜片托盘1231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与上阀座135或下阀座136的密封配合,这样可以使放水速度得到很好的提高。当然换向阀芯134的安装方式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如图5所示,换向阀芯134的下端与膜片托盘1231固定插接,换向阀芯134在膜片托盘1231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与上阀座135或下阀座136的密封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2为活性炭过滤器22,且活性炭过滤器22各可以是多组或一组,七孔阀1的出水通道112后连接活性炭过滤器22,所述七孔阀1的进水通道111之前设置有纤维过滤器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过滤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是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技术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