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水饮用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2712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氢水饮用容器。



背景技术:

自由基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必然产物,其中又以含氧自由基为主。含氧自由基拥有极高的活性,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适量的含氧自由基有助于人体抵抗外来的细菌与感染源。然而,由于现代生活环境渐渐恶化,使得现代人长期生活在充满紫外线及戴奥辛等危险因子中。这些危险因子将大量地被人体吸收,进而产生过量的含氧自由基。这些过量的含氧自由基将会破坏人体的正常细胞,不仅会加速老化,甚至会诱发出癌症,所以如何抑制过多的含氧自由基将是一个极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含氧自由基的种类繁多,目前仍然在寻找能排除所有种类的含氧自由基的方法,近来提出有一种欲通过摄取氢气,以排除人体中部分种类的含氧自由基的机制。因此,氢水做为一种简易摄取氢气的方法,其需求量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参阅图1,针对制备氢水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售有一种用于制备氢水的氢水产生装置1。该氢水产生装置1包含一个围绕出一个容室111的储水容器11、一个连通该容室111的气管12,及一个与该气管12连接,并用于输出氢气至该容室111的输出单元13。该容室111内装盛有饮用水,当氢气输入至该容室111,将使得饮用水的含氢量持续增加,直至饱和为止,如此就能制备出高含氢量的氢水。

该氢水产生装置1的缺点在于,该储水容器11设计时主要是针对制备大量的氢水为主要考虑,并无随身携带的设计,所以该储水容器11的密闭性并不高,当欲携带氢水时,还须将氢水分装至其他的容器中,但在倾倒氢水的过程中,氢气容易自所述氢水逸散,造成氢水含氢量下降的浪费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制备氢水,并易于携带供随时饮用的氢水饮用容器。

本实用新型氢水饮用容器适用于一个氢气产生装置,并供装盛饮用水。该氢水饮用容器包含一个供该氢气产生装置连接的储存单元、一个设置于该储存单元内的气泡产生单元,一个可拆卸地连接于该储存单元的软塞。

该储存单元包括一个围绕出一个容室的罐体、一个形成于该罐体外表面的外孔、一个形成于该罐体内表面且位于该外孔相对下方的内孔,及一个连通该外孔与该内孔的气管。该容室供装盛该饮用水,且该外孔供该氢气产生装置连接,使该氢气产生装置产生的氢气得以输入该气管。

该气泡产生单元设置于该内孔,当氢气通过该气泡产生单元后,将形成细化的气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氢水饮用容器,其中,还包含一个连接于该储存单元下方的气氛单元。

较佳地,前述氢水饮用容器,其中,该储存单元为可透光的材质,而该气氛单元用于产生光线,并且照射至该储存单元。

较佳地,前述氢水饮用容器,其中,该气氛单元包括一个供该储存单元放置的底座,及一个安装于该底座的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透过形成于该储存单元的该外孔、该气管与该内孔,就能将该氢氧产生装置产生的氢气输送至该容室内,并使所述的氢气溶于该饮用水,借此制备出氢水。再透过连接于该储存单元的该软塞,使氢水容纳于该储存单元而不泄漏,达到便于携带氢水并供随时饮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剖视图,说明一个传统的氢水产生装置;

图2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氢水饮用容器的一个实施例搭配一个氢气产生装置;

图3是一个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盛装饮用水;及

图4是一个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携带时的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氢水饮用容器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一个氢气产生装置2,并供装盛饮用水3。该实施例包含一个供该氢气产生装置2连接的储存单元4、一个可拆卸地连接于该储存单元4的软塞5、一个位于该储存单元4下方的气氛单元6,及一个位于该储存单元4内的气泡产生单元7。

该储存单元4包括一个围绕出一个容室411的罐体41、一个形成于该罐体41外表面的外孔42、一个形成于该罐体41内表面且位于该外孔42相对下方的内孔43,及一个连通该外孔42与该内孔43的气管44。其中,该罐体41为可透光的材质,而该容室411供装盛该饮用水3,该外孔42则供该氢气产生装置2连接。

该软塞5可拆卸地连接于该罐体41,并用于封闭该外孔42。该气氛单元6包括一个供该储存单元4放置并可透光的底座61,及一个安装于该底座61的发光二极管62。

当欲制备氢水时,首先将该软塞5移除于该罐体41,使该外孔42显露。接着将该氢气产生装置2连接至该外孔42,使氢气依序经由该外孔42、该气管44、该内孔43,最后进入至该容室411。经过该内孔43后,首先通过位于该内孔43的气泡石72,并通过该气泡石72的多孔结构,使氢气通过后中形成细化的气泡,借此就能增加氢气与该饮用水3的接触面积,使该饮用水3吸收氢气的效率提高。另外,由于该内孔43与该气泡石72是位于该容室411的下方,所以自气泡石72自然向上浮起的氢气气泡必须经过一段距离才能离开该饮用水3,不但能使该饮用水3吸收氢气的效率进一步增加,自然向上的气泡也有助于该饮用水3的流动,有搅拌不同浓度梯度的氢水的效果。其中,因为该罐体41与该底座61是可透光的,当该发光二极管62发出光线时,搭配细化的气泡还能产生特别的视觉效果。

参阅图4,当氢水制程结束后,移除该氢气产生装置2,由于该内孔43相对低于该外孔42,所以该储存单元4静置时,氢水不会经由该内孔43及该气管44往该外孔42流出。接着,用该软塞5封闭该外孔42,以防止因摇晃该储存单元4而导致氢水由该外孔42泄漏。于是,氢水被良好地储存于该储存单元4,不需再分装氢水至其他的密闭容器,就能将氢水随身携带供饮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氢水饮用容器,透过形成于该储存单元4的该外孔42、该气管44与该内孔43,就能将该氢氧产生装置2产生的氢气输送至该容室内,并使所述的氢气溶于该饮用水3,借此制备出氢水。再透过连接于该储存单元4的该软塞5,使氢水储存于该储存单元4而不泄漏,达到便于携带氢水并供随时饮用的功效,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