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河淤泥物理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341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黑臭河淤泥物理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淤泥净化,尤其是涉及水体底部净化的一种黑臭河淤泥物理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因淤泥污染范围广且危害大,所以淤泥治理一直是我国重点治理的项目之一,很多河道、湖泊、河塘等由于淤泥大量累积,导致微生物大量滋生、水质污染、生物成批死亡,造成极大的资源损失和经济损失。现有治理淤泥的手段,通常分为化学治理和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即通过无污染且可有效分解淤泥杂质的化学用品,达到清澈淤泥和改善水质的目的,但这种方法长期投入成本高,且化学用品过量,仍会对水质和生物造成不利的影响。而物理治理,则主要是通过对淤泥进行打捞清除,再利用水体的自净化能力解决淤泥污染,采用物理治理虽然见效快,且无需频繁反复治理,成本相对较低,但是治理范围极其有限,面对大范围的淤泥治理,则治理相当费时费力,仍需要配合一定的化学治理方能达到治理淤泥的目的。由此可知,不管是化学治理还是物理治理,其最终目的都是恢复到水体自净化能力,如果能够大幅提高水体自净化能力,则完全可以达到水体自清淤的效果。为此,有待设计一种能够大幅提高水体自净化能力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黑臭河淤泥物理净化装置,使其解决淤泥治理方法较为单一,投入成本较大,治理较为困难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黑臭河淤泥物理净化装置的主体是一个悬浮固定于水面并带有旋转叶片的翻水装置,旋转叶片由翻水装置内部的电机带动旋转;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旋转叶片端部设有伸入水面以下的翻水板,翻水板包括随旋转叶片旋转时将旋转叶片下方水体抬升至高出水面的抬水板,以及将抬升至水面的水体向翻水装置四周推送的推板。通过上述翻水装置,能有效将水体中淤泥提升至靠近水面,有利于光照、风吹、空气接触,从而充分利用自然界能力分解淤泥,实现淤泥自净化效果。

该物理净化装置还包括共振发生器,共振发生器固定位于所述翻水装置的正下方,且靠近水底。所述共振发生器为声呐共振,或为螺旋搅拌器。通过共振发生器,能有效将水体底部淤泥共振打散、悬浮,便于翻水装置提升操作。

所述翻水板顶部固定连接截面呈弧形的导流板,且所述旋转叶片未转动时,导流板露出于水面,导流板均布设有通水孔;所述导流板的弧形凸面的朝向与所述翻水板中推板的推水方向一致,导流板的弧形凹面的朝向与所述翻水板中推板的推水方向相反;当所述导流板随翻水板旋转时,导流板对所述翻水板中抬水板抬升至高出水面的水流形成如下导流状态:一部分水流沿导流板的弧形凸面导流至弧形凹面一侧,另一部分水流沿导流板的通水孔导流至弧形凹面一侧。该结构实质上是起到曝气的作用,即利用导流板弧形凹面形成的空腔,配合通水孔进入导流板弧形凹面的水流,以及弧形凸面导流至弧形凹面的水流,将空腔内的空气压入水中,从而达到增氧曝气的作用,提高水体自净化效果。所述翻水装置设有控制所述旋转叶片反转的控制器。由于翻水装置长时间工作后,难免水体底部部分淤泥形成死角,难以被提升操作,故通过设置所述控制器,以控制叶片突然反转,利用叶片突然反转对水体的波动,从而使水体底部淤泥重新均布,以实现提升装置对水体底部淤泥充分处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不仅能实现淤泥自净化处理,改善淤泥治理效果,且一次安装,长期有效治理,大大降低了治理成本,适合作为各类水源环境,尤其是静水环境的淤泥治理装置使用,或同类装置的结构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水平面。

图2是本实用新型翻水板上增设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及名称为:1、翻水装置,101、旋转叶片,102、翻水板,103、导流板,2、共振发生器,3、淤泥。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该黑臭河淤泥物理净化装置包括一个悬浮固定于水面且带有旋转叶片101的翻水装置1,翻水装置通过绳索或连杆与水面周围的固定物进行固定,旋转叶片由翻水装置内的电机带动旋转,且电机具有正反转控制的控制器,电机的电源采用外接电源。旋转叶片的端部设有伸入水面以下的翻水板102,旋转叶片本身是否伸入水面以下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选择。翻水板包括随旋转叶片旋转将叶片下方水体及淤泥3抬升至高于水面的抬水板,以及将抬升至水面的水体和淤泥向翻水装置四周推送的推板。翻水板顶部固定连接截面呈弧形(例如C形)的导流板,且旋转叶片未转动时,导流板露出于水面,导流板均布设有通水孔。导流板的弧形凸面的朝向与翻水板中推板的推水方向一致,导流板的弧形凹面的朝向与翻水板中推板的推水方向相反;当导流板随翻水板旋转时,导流板对翻水板中抬水板抬升至高出水面的水流形成如下导流状态:一部分水流沿导流板的弧形凸面导流至弧形凹面一侧,另一部分水流沿导流板的通水孔导流至弧形凹面一侧。位于翻水装置的正下方靠近水体底部的位置固定一个共振发生器2,共振发生器通过支架直接固定于水体底部。共振发生器为声呐共振或螺旋搅拌器搅拌共振。

本实用新型的净化方法为:首先开启翻水装置1和共振发生器2,利用共振发生器对水体底部淤泥3进行共振,使水体底部淤泥分散悬浮,然后随着翻水装置的旋转叶片101正向旋转,翻水板102带动水体上升的同时,由水体上升间接带动水体底部共振分散的淤泥上升,且将提升至水面的水及淤泥打散并推向翻水装置四周。除此以外,导流板随翻水板转动时,对水流进行导向,一部分水流沿导流板的通水孔进入导流板弧形凹面内,另一部分水流沿导流板的弧形凸面导流至弧形凹面一侧,从而将弧形凹面内的空气压入水中,以达到增氧曝气的作用。最终,翻水装置四周接近水面的淤泥在空气、风、光照作用下进行杀菌、除臭、光合作用,作用后的泥质重新沉淀至水体底部。上述提升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控制旋转叶片立刻反向旋转后再恢复正向旋转,以波动水体底部淤泥重新均布。以上述方式循环进行,实现对黑臭河淤泥物理净化治理。

以上内容旨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技术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公知常识对本实用新型做显而易见的改进,亦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